新题2.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13535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题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题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题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题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题2.doc

《新题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题2.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题2.doc

2012高三历史学科内综合强化训练(九)

12.古典名著《红楼梦》第八十三回中,给林黛玉看病的王太医这样描述林黛玉的病情:

“左寸无力,心气已衰。

关脉独洪,肝邪偏旺。

木气不能疏达,势必伤及脾土,饮食无味;甚至胜所不胜,肺金定受其殃。

气不流精,凝而为痰;血流气涌,自然咳吐。

”据此分析,中医的重要理论基础应该是

A.切脉之学 B.望闻问切  C.五行学说 D.伤寒杂病论

13.《三国演义》中说:

“人报有两个客人,引一伙伴当,赶一群马,投庄上来……原来二客乃中山大商:

一名张世平,一名苏双,每年往北贩马,近因寇发而回。

”这说明

A.统治者实行重商政策B.一些地方出现了“商帮”

C.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D.南方的商品经济比北方发达

14.《魏晋时期有人指出:

平常人家,妇女再嫁,后夫多宠爱前夫遗孤,但是男子再娶,后妻一

定虐待前妻之子,此现象实是“事势使然”。

所谓“事势”,最可能反映当时何种社会状况

A.同父异母子女间的关系较差B.女子改嫁比男子再娶易受社会认同

C.继父比继母疼爱单亲的子女D.家族继承权以族内同姓男子为主干

15.“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

既非君手书,又无君默记;虽署花字名,知谁箝缗尾。

寻常并坐语,未遽悉心事,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

只有斑斑墨,颇似临行泪。

……”该诗歌吟咏的新事物是 ()

A.邮寄信件 B.电报 C. 电话D.电子邮件

16.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说:

“私有的武力,是太平天国内战的意外副产品。

”下列所述最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A.洪秀全视太平军为自己的私人势力B.袁世凯用编练的北洋新军作为自己的权力基础

C.曾国藩的“湘军”更多听命于领袖D.李鸿章主持成立北洋舰队成就了他的政治地位

17.毛泽东在给山东战区的一份电报上指出:

“……敌军密集不好打,忍耐待机……让敌军占领莱芜、沂水……,陷入极大困境,然后歼击,并不为迟。

”这是为了

A.贯彻“工农武装割据”的方针B.统一部署百团大战

C.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D.组织实施战略反攻

18.在中国历史的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14%的人搞农业,24%的人搞纯科学,只有14%的人从事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翻译……出版的书籍译自俄文的占了38%到45%,英文占了25%到37%,其他语种只占3%到7%。

这一状况最可能出现在

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新文化运动时期D.一五计划时期

19.有一则幽默故事说:

里根、叶利钦、邓小平三人开着车来到一个十字路口,一条路的路牌上写着“资本主义”,另一条路的路牌上写着“社会主义”,里根毫不犹豫地往资本主义疾驰而去,叶利钦稍一迟疑,紧跟里根而去。

邓小平跳下车,将两块路牌对换了一下,然后跳上车也紧随着两人而去。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对材料信息的理解,准确的是

A.里根坚持传统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不变B.叶利钦的改革导致苏联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C.邓小平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D.里根、叶利钦、邓小平的选择本质上相同

20.恩格斯在评价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时说:

“他用编年史的方式几乎逐年把上升的资产阶级在1816至1848年这一时期,对贵族社会日甚一日的冲击描写出来,……他描写了这个在他看来是模范社会的最后残余怎样在庸俗的、满身铜臭的暴发户的逼攻之下逐渐灭亡,或者被这一暴发户所腐化。

”就“模范社会的最后残余”“逐渐灭亡”的过程言,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封建贵族逐渐走向衰亡B。

拜金主义盛行,资产阶级生活腐化

C.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D。

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工场

21.罗斯福新政时期,大力推行“以工代赈”。

由政府出资兴建公共工程,为失业工人提供劳动机会。

这一笔钱经过工人的口袋,通过不同渠道和消费,又回到了资本家手中,成为以政府投资刺激私人消费和个人投资的“引动水”。

受此影响,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A.政府发放紧急救济金,只是排队太难了!

B.越来越多的人都有了工作,还是政府好!

C.政府大兴土木,赋税负担比以前重多了!

D.“工人示威、农民骚动,社会越来越乱了!

22.20世纪60年代开始,韩国提出“先工业现代化,后农业现代化;优先发展出口工业;重点支持大型企业。

”这反映了韩国

A.发展外向型经济  B.优先发现代展工业

C.适时调整经济发展结构D.实施“不均衡增长”

23.英国比较现代化学者E·布莱克说:

“虽然搞现代化比较早和比较晚的国家的前提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参加现代化行列比较晚的各国的前提都是十分相似的。

”他所说的如中国等参加现代化行列比较晚的各国“十分相似”的“前提”是指 ()

A.近代工业的起步 B.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C.国内市场的形成D.来自外部世界的挑战

37.(3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

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摘编自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远航的“内在动力”,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其影响。

(8分)

材料二全球化的第二阶段,围绕地区霸权和全球利益,西欧国家以鲜血争夺着全球化浪潮的主导地位,从19世纪70年代到二战结束这种争夺尤为激烈,其中涉及到洛林矿区的归属、巴尔干地区的角力甚至更广阔的领域……

——摘编自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2)材料二中,作者认为“从19世纪70年代到二战结束,西欧国家以鲜血争夺着全球化浪潮的主导地位”,请用史实说明这一观点。

(6分)

材料三二战后,美国和前苏联取代西欧成为主导全球化的核心,但它们之间遏制与反遏制的政治对立,“没有硝烟”的军事抗衡,将世界撕裂为两个新的东西方文明。

在华约建立后的十年里,中国呈现出集体的焦虑与浮躁,亚非会议上反对霸权的诉求,广大农村集体主义的豪情,能源产业“超英赶美”的盲动……都折射出中国人急于改变处境的焦急心态,即突出美苏重围发展中华文明。

——摘编自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将世界撕裂为两个新的东西方文明”的原因。

(4分)从外交和经济角度,指出这一时期中国“突出美苏重围发展中华文明”的对策。

(8分)

材料四不同文明的借鉴,普遍原则的达成已多次证明是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

当1951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舒曼计划”后,1967年8月印尼等东南亚国家也在曼谷作出了相应的尝试,成立了旨在促进本地区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的合作组织。

在人类文明高速交融的今天,区域合作与市场经济,自由贸易与关税对等越来越成为拉动经济全球化的杠杆。

——摘编自孙景峰《经济全球化对全球文化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当今经济全球化应遵循的普遍原则。

(6分)

39.材料一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美国和韩国都有积极的行动。

1991年,美国国家科学院举办了第一届关于生态工业的研讨会。

在总统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下面设立了“生态工业园区特别工作组”。

1994年,美国环境保护局与“生态工业园区特别工作组”一起指定了四个社区作为生态工业园区的生态工业园区示范区域。

目前,全美已建有约20个生态工业园区。

2002年起,韩国实行四种制度,以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一是“企业废弃物再利用责任制”。

二是“废弃物负担金制度”。

三是实行诱导企业自觉、主动地从源头上減少废弃物排放的“企业废弃物减量化制度”。

四是“公共机关废弃物在利用产品优先釆购制度”。

韩国还十分重视进行机制建设,先后出台了两项重要措施。

一是建立废弃物排放企业和利用企业交易网络。

二是建设“生态产业园区”。

材料二英法日等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措施

国家

政策措施

曰本

20世纪末,政府公布了8项法律,如“^冗建立循环型社会基本法”、“有辑利用资源促进法”、“家用电器再利用法”、“汽车再利用法”等等。

“实现中央、地方政府、企业及个人共同参与”的基本方针。

政府在资金和税收两方面给企业提供帮助。

一方面,对于资源再利用的技术开发项目和企业引进新的相关设备,政府将提供40%—50%的补贴;对于企业采用最新的资源再利用技术,政府将提供40%—70%的补贴。

另一方面,政府还对塑料、破璃、铅制品等废旧物品的处理和再利用企业给予特别退税的优惠。

英国

建立循环式经济社会结构模式。

制定一系列法律:

《环境保护法》、《废弃物管理法》和《污染预防法》等。

具体措施包括:

一是增加对废弃物产生及运输的严格控制,创立新的废弃物管理系统。

二是采取经济手段,鼓励清洁生产,限制排放污染物。

三是设立专门执法机构。

法国

除了大力发展核电外,多年来一直A力于探索发展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主要有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源、生物能源和生物燃料。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静暖《美日等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及启示》

(1) 根据材料一和二归纳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举措。

(12分)

(2) 从英法美日韩等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举措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8分)

37.(32分)

(1)内在动力:

对黄金的渴求;热衷传播天主教。

(4分)

影响:

打破世界各大洲彼此相互隔绝的状态,使世界联系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加强各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交往,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4分)

(2)说明:

普法战争,使德国崛起,参与争夺世界霸权;一战两大集团较量,争夺霸权及全球利益,战后形成英法主导的凡尔赛体系;二战中德国法西斯疯狂进攻,妄图称霸欧洲和世界。

(6分)

(3)原因:

争夺全球化的主导权和世界霸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

(4分)

对策:

外交: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霸权主义,积极开展外交活动。

(若答具体史实酌情给分)(4分)

经济:

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急于改变经济落后面貌;提出“八字方针”和召开七千人大会,试图纠正左倾错误;实现石油自给,建成武汉和包头钢铁基地。

(4分)

(4)普遍原则;互利共赢、自由贸易、市场经济、取消关税壁垒、加强区域合作等。

(任意3点6分)

39.

(1)发展生态工业园区带动循环生产;建立循环式经济社会结构模式;建立与资源再利用有关的法律体系;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力发展核电,探索发展可再生能源;减少废弃物排放、促进废弃物循环利用;对制度和机制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完善。

(6点即可)

(2)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重视法律和制度建设;搞好系统规划工作;重视科技研究和开发;实现全民共同参与;措施要具体完善落实;建立协调机构并综合利用各种手段进行管理;等。

(4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