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语言学家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132383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外语言学家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国外语言学家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国外语言学家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国外语言学家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国外语言学家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外语言学家Word格式.docx

《国外语言学家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外语言学家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外语言学家Word格式.docx

人们通过声音来表达思想;

民族语言具有本民族的精神特征。

洪堡特指出了语言作为符号系统的本质:

语言通过分节这一杠杆而与思想相适应。

语言是有限手段的无限运用。

在语言学习方面,他认为没有人能真正教授一种语言,只能提供条件让语言在学习者头脑中自然地发展起来。

他继同代人施列格尔之后较早探讨了语言类型学。

他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孤立语、屈折语(熔合语)、黏合语、辑合语,又认为一切语言都或多或少地包括屈折、黏合、辑合这3种成分。

他的学生施坦塔尔传播了他的思想,这些思想对后来的学者有较大影响。

现代学者中继承洪堡特思想的最著名代表是内容相关语法的创始人魏斯格贝尔。

他在这一学术领域内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人称洪堡特再世。

琼斯·

丹尼尔

丹尼尔(DanielJones1881-1967)是英国杰出的语音学家。

他出生于伦敦,1903年获得剑桥数学专业学位。

其父是律师,他于1907年也一度操此业。

1898年,他到伦敦一所古安法学校学习法语,发现自己学语言很在行。

1900年他在菲埃托家乡的一所语言学校学了一个月德语,首次接触到外语教学的语音法。

他通过校长的介绍认识了帕西,在1905-1906年从师帕西学习语音学。

1906年他学成回国,说服伦敦大学让他开设法语语音讲座。

这为当地培训外语教师发挥了作用。

讲座办得很成功。

他继续干下去,直至办起了语音学系并亲自任教。

琼斯是个实践语音学家,他提倡在外语教学中采用语音学方法。

他写过关于多种语言的语音专著,其中包括俄语、印地语、锡兰语和汉语粤方言。

他提出“基准元音”的概念,首次借助“元音四边形”图示精确而系统地对元音加以描述。

他认为音位由有关系的一族语音构成。

他只承认元音、辅音是音位,不承认重音、语调是音位。

他的主要著作有《英语语音》、《英语语音学纲要》、《英语正音词典》、《音位的性质和功用》、《莎士比亚原著读音》、《乔叟读音片段》、《拼音改革的语音方面》。

他长期担任国际语音协会会刊《语音教师》的编辑,曾任协会的助理秘书、秘书和主席。

从1926年BBC设立英语口语顾问委员会时起,他一直任该会委员。

他又是简化拼法学会会员,1946年但任主席并致力于英语拼字法改革。

他为多种语言创设了拼音文字,其中有拼写非洲语言的统一记音方案。

威廉

威廉(JonesWilliam1746-1794)英国法学家、语言文学家。

从1783年开始一直住在印度加尔各答,并出任英国驻加尔各答最高法院法官。

1784年,他在加尔各答组织了亚细亚研究会,出任会长。

他最早把迦梨陀娑的名剧《沙恭达罗》译成英语,在英国各大剧院上演,轰动了当时的英国。

琼斯通晓希腊语、拉丁语和欧洲多种近代语言,又熟习梵语、印地语、波斯语等东方语言。

这使他能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进行语言的比较,找出各种语言的特点和规律,探索其学习规律,掌握其学习方法,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好某种语言。

他的最大贡献是提出印欧诸语言源于同一古代语言的理论,从而激发了人们探索语言之根源的兴趣,密切了不同语言之间的关系,拉近了不同语言之间的距离。

在1786年亚细亚研究会的一次学术讲演中,他十分有兴趣地指出梵语与希腊语、拉丁语的联系,认为这三种语言的相似决非偶然,它们应该出自一种共同的始祖语言。

还有理由假定哥特语、凯尔特语与梵语虽是迥异,但仍属同源;

波斯语也属同一语族。

这些在后来的进一步研究中,都得到了证实,的确是正确的。

因此,琼斯成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开创者。

琼斯还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汉语学家。

他在20多岁的时候,就读了大量的传教士用拉丁文翻译的儒家经典,对儒家思想非常感兴趣。

他十分敬仰、崇拜我们的万世师表——孔子。

他多次计划要翻译中国的《诗经》、《论语》和中国历代的法典。

由于公务繁忙,始终抽不出更多的时间,所以只译了《诗经》的部分片段,而且是采用直译(散文)加意译(韵文)的两种译法。

琼斯认为东方诗可以为欧洲诗提供新意象、新模型,使欧洲诗更加具有意境。

他的这一想法在今天已经变成了现实。

 奥古斯特·

施莱曷欠尔

奥古斯特·

施莱曷欠尔(AugustSchleicher1821-1868)德国语言学家。

先后任布拉格大学教授和耶拿大学教授。

他是十九世纪中期欧洲影响最大的历史语言学家。

他在《印度——日耳曼语言比较语法纲要》中构拟了古印欧语的音系。

他受达尔文的影响,深信语言有一种自然的生命史和进化史。

那个时代的许多进步学者都有这样的观点。

他的同胞——1846年到英国牛津大学当教授的穆勒就自豪地说:

“在语言问题上,我是比达尔文早的达尔文主义者,我是语言进化的开拓者。

”施莱曷欠尔提出的印欧语言的“谱系树”模型,在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

他把原始印欧语比作树干,分出两支:

一支是斯拉夫——日耳曼语支,另一支是雅利安——希腊——意大利——凯尔特语支。

从这些语支再生出其它语言。

他的这两项成就,一直到今天,都是关于印欧语历史的最权威看法。

<

约翰尼斯·

施密特

施密特(JohannesSchmidt1843-1901)德国语言学家。

曾经师从施莱曷欠尔学习语言学,在施莱曷欠尔的心目中,他是最有前途的学生。

1865年获得博士学位。

任教于柏林大学,并成为那里的一派语言学者的带头人。

1876年晋升为柏林大学教授。

他从19世纪80年代起,就成为青年语法学派的赞同者,并为这一学派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

1892年起,任俄国彼得堡科学院国外通讯院士,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地位。

施密特擅长于比较语言学和印欧语形态学的研究。

1871-1875年,曾写过一部有关于印欧语历史的著作,对印欧语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872年,他发表了《论印欧语言的亲缘关系》,批评了施莱曷欠尔的谱系树理论。

这对当时和现在的大多数人来说,是难于理解的。

施密特认为在科学和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不管是任何人,只要他的观点不正确、理论不科学,后人就应该纠正。

这是对前人的尊重,不是对前人的否定。

只要是不正确的东西,迟早有人要否定,早否定比晚否定好,对社会的贡献大。

阿斯科里

 

阿斯科里(GraziadioIsaiaAscoli1829-1907)意大利语言学家。

1860年起为米兰大学教授。

潜心于研究语言学,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实验。

1870年,他发表了一篇论文,推翻了“印度梵语是最接近原始印欧语的语言”的说法,

在语言学领域引起了轰动,打破了传统的认识,改变了人们以往的说法,还语言学以本来的面目。

后来,他又提出了底层说。

他认为:

学习语言的人由于受母语的干扰,第二语言说得不够好,而第二语言又反过来影响或损害了母语。

由此语言才得以演化。

他列举了不列颠凯尔特语对英语的影响的例子,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他又举了拉丁语的[u]变为法语的[Y],也是因为受了高卢语言的影响。

但是,现代的一些语言学者大都认为对现行语言的影响尚难于作令人信服的定论,仍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阿斯科里的主要著作有《罗曼殊方言论文集》、《梵语、希腊语、拉丁语比较语音讲练集》和《语言学书信集》。

库尔德内

库尔德内(J.B.deCourtenay19845-1929)常称全名博杜恩·

德·

库尔德内(JanNiecislawBaudolimdeCourtenay),波兰语言学家。

1866年,在华沙高等学校毕业。

由于好钻研,又勤学好问,在短短的三、四年时间内就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深受同行们的钦佩。

1870年,获德国莱比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五年以后,又获得了俄国彼得堡大学比较语言学博士学位。

自1897年起,任彼得堡科学院通讯院士。

由于他知名度高,又善于交际,更由于他有真才实学,能进出道理来,讲出水平来,所以尽管那时的学术界忌讳四处计学,他仍然被喀山大学、彼得堡大学、华沙大学,莱比锡大学等至少四所大学聘为教授,经常往返于这些大学之间进行讲学。

在喀山大学执教期间。

他创立了有一定影响的喀山学派。

库尔德内著述宏富,共有专著和论文600余种。

他主要从事普通语言学、印欧语历史和比较语言学的研究。

他是音系学的奠基者之一。

他首先注意到语音的物理性质和它的语言作用有互不一致之处,主张除从发音和音响的角度外,还要从形态学和构词法的角度分析语音。

他的学生克鲁舍夫斯基据比提出了音位的概念。

 索绪尔

索绪尔(FerdinanddeSausure1857-1913)是瑞士语言学家,现代语言学理论的奠基者。

早年曾在莱比锡大学求学,与青年语法学派过往甚密。

后在巴黎高等研究所和日内瓦大学任教授。

他开创了普通语言学的研究。

他把言语活动分为语言(language)和言语(parole)两部分。

语言是言语活动中的社会部分,是社会成员共有的一种社会心理现象;

言语是一个符号系统,由“能指”和“所指”两部分组成。

所指即概念,能指即声音的心理印迹(音响形象)。

语言符号有两个特性:

任意性和线性序列性;

语言系统中的一个单位的意义和价值决定于它所处的地位与其它要素的关系。

他还指出了共时与两时的关系,强调共时研究。

索绪尔培养过一些高足,法国语言学家梅耶就是其中之一。

他是19世纪历史比较法的殿军,著述宏富,《历史语言学中的比较方法》一书尤为著名。

博厄斯

博厄斯(FranzBoas1859-1943)是美国人类学家和语言学家、美国结构主义学派的先驱、近代人类学的创始人。

1881年取得博士学位。

1883年和1886年,冒险到美洲北极区考察印第安语言。

他强调对语言事实要作客观的描写,不能套用其它语言的或者传统语法的框框;

为了描写不同结构的语言,应该创立新的概念和方法。

他深入印第安部落,研究、学习、记录他们的语言。

他还训练印第安人记录自己的语言。

他认为,各民族要彼比多了解,从而消除历史遗留的误会;

语言学应该从传统模式中跳出来,多研究一些被人忽视的、未有文字记录的语言,这样才能取得更全面的观点。

1911年,他写了《美洲印第安语手册》一书,该书是美洲语言学的必备参考书。

在他的倡仪下,美洲语言学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人们不再把欧洲的语言系统强加于美洲印第安语言而开始如实地描写这些语言的音位系统和语法系统。

 巴尔多利

巴尔多利(MatleoCiulioBartoli1873-1946)是意大利语言学家。

他擅长印欧语言学和罗曼语言学。

1925年出版《新语言学导论》,反对德国新语法学派机械的实证主义语言观而提出“新语言学”(neolinguistics)。

他认为语言是一种精神活动,其运用和变化都体现着个人创造和意志;

每个词都有其历史,一个词在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分布地区。

他提出一套语言的型形式分布原则,以此来决定来源相同而外表不同的语言形式的时间先后;

那些分布地区较广的语言形式会比分布较窄的古老些。

他强调从语言的时空、文化、政治、社会背景各方面来解释语言演变。

他对拉丁语在印欧语系中应有的地位提出了新的解释,否定了从原始印欧语到拉丁语直线演变之说。

他的主要著作还有《地域语言学文集》。

谢尔巴

谢尔巴(LevVladimirovichSherba1880-1944)是前苏联语言学家,生于彼得堡。

在彼得堡大学学习期间,曾受教于库尔德内。

他对语言的一般理论、普通语音学、实验语音学、语法学、词汇学、词典学及外语教学法等都有研究。

他认为语言现象有三重性,即言语活动(说话和理解的过程)、言语材料(说出的和理解的全部材料)和语言系统;

而语言学的任务是再现语言系统。

他认为积极的语法学。

应该教会人们用合适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

而消极的语法学只从形式出发,研究语言结构要素的功能和意义。

他还是列宁格勒音位学派的创始人,是音系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认为音位是语言中能够区别词与词的音型。

他的主要著作有《论俄语中的词类》、《论语言现象的三重性与语言教学中的实验》、《词典学原理初探》等,为国际音位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特鲁别茨科伊

特鲁别茨科伊(NikolajS.Trubetskoj1890-1938)是俄国语言学家,生于莫斯科。

1913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1913-1914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留学。

1915-1922年先后在莫斯科大学、罗斯托夫大学、维也纳大学任教授。

1928年布拉格学派成立后成为该学派的中心人物。

他研究语言学是从斯拉夫语开始的,次及芬兰-乌戈尔语言加索语言的历史。

曾作《有关印欧语问题的一些看法》,强调印欧语不能简单地与欧洲某一文化联系起来,不必一定要有原始印欧语假说。

他的《音位学原理》一书,对音位及其特征、对立、位置和音位组合等问题,做了详尽的论述,对音位的辨音进行了细致的分类;

提出了“对立中和”和“超音位”等概念。

马丁内

马丁内(AndieMartinet1908)是法国语言学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逃到美国,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

这期间,他是纽约语言学会(现名国际语言协会ILA)及其杂志《词》(Word)的骨干之一,又担任了纽约国际辅助语协会(IALA)会长。

1955年后,终于回到了他朝思暮想的法国巴黎。

1966年任欧洲语言学会会长。

主要著作有《语音演变的经济原则》及《语言的功能观》。

马丁内认为音系学属功能语言学。

他还把功能理论应用于句法学。

他提出“双重分节”作为区别人类语言与其它交际系统的主要标准,对普通语言学理论做出了贡献。

奥格登

奥格登(CharfesKayOgden1889-1957)英国语言学家。

1910年在剑桥大学通过一级古典荣誉学位考试,得文学学士荣誉学位。

虽然这是一个普通的学位,但对他来说是来之不易的,至少是奠定了他今后生活的基础,改变了他的人生道路。

于是,在新的环境里,他埋头于学习和研究,一分一秒都用在探索问题和追求真理上。

奥格登靠自学于1915年获得了该校硕士学位。

同时,他发表了大量的作品,积累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同类资料。

这使他具有了雄厚的知识实力。

于是,他创办并主编了《剑桥杂志》,它成为当时欧洲最有影响的杂志之一。

他本人也因此而成为新闻人物和语言知识界的权威人士。

奥格登先后应邀访问了法国、比利时、德国、意大利、瑞士和印度的不少中学和大学,考察世界各地语言教学的方法。

他认为语言教学是一门具有远大前途、十分重要的学科,应该加大研究的力度。

基于这个目的,他于1925-1927年间,专门访问了美国,被纽约学会(TheForumNewYork)聘为科学顾问。

从美国回来,于1927年底,他创立了“正字法学会”(TheOrthographyInstitute),面向全世界吸收会员,经常有30多个国家的会员代表参加他主办的各种研讨会。

1930年,他正式发表基本英语方案,得到了英国政府的广泛重视和极力推崇。

1943年,英国首相丘吉尔专门召开了各部大臣会议,研讨此方案。

会后,丘吉尔首相持地召见了奥格登,这在英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1946年按要求将通用基本英语的版权交给了英王室,由英国女王签字并向全国发布公告。

1947年4月,英国教育部特地拨专款,建立了基本英语基金会。

奥格登借此机会,大加宣传,发行了许多供宣传用的小册子,提倡消除世界语言分歧。

这惹恼了他的反对派,尤其是英王室的成员。

于是,他们联合起来,对奥格登的方案说长道短,大挑特挑毛病,并联名向丘吉尔首相和英国女王建议,要求取消基本英语方案。

这使得英国女王不得不谨慎对待,最后采取了妥协的方法,基本英语方案被搁置起来了。

作为一名学者,奥格登早在1923年就与芮卡滋合著了《意义之意义》一书,这是语义学早期的一部重要著作,代表了哲学语义学的研究方向。

他是边沁(JeremyBentham英国哲学家)研究的权威人土。

在1932年伦敦大学隆重举行的边沁诞辰百年纪念活动中,他做了极其重要的发言,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许多人认为他创制基本英语的“意念语法”曾受到边沁虚象理论(theoryoffictions)的影响。

例如:

ask,want都是虚像(用乔姆斯基的话说是表层结构),其真义(深层结构)分别是Pllt。

quest1On,bye。

3esbebr;

基本英语用的就是这两个表达法。

1920一1931年,奥格登曾连任《心理》(Psych)杂志编辑,1950年,他又编辑了第18卷。

从1921年起,他多年担任《国际心理学、哲学、科学方法》丛书的编辑。

在他任编辑期间,不管是权威人士或是一般学者,不管是上层人士或是下层的普通老百姓,只要给他投稿,他都非常认真地审读,只要是有见解、有内容的文章,他都—一回信,谈自己的看法,深深感动了他的读者。

尤其是他在用稿方面实行严格的质量标准,确保了杂志的质量。

一些默默无闻、真正水平高却不为社会所广泛认可的学者,都在他的杂志上发表了重要作品。

如:

荣格、皮亚杰、马林诺夫斯基、维特根斯坦等。

他不仅是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一些学术团体的重要成员,而且还是皇家学会会员。

在英国的文化界能达到这一地位的人屈指可数。

 布龙菲尔德

布龙菲尔德(LeonardBloomfield1887-1949)美国语言学家。

生于芝加哥。

1906年毕业于哈佛学院。

他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比以前更加刻苦地学习,计划向更高的目标攀登。

终于在1909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圆了他的博士梦。

1909-1913年,先后在辛辛那提大学和伊利诺大学教德语。

这期间,他深感自己的德语水平有限,满足不了教学与研究的需要,期待着有朝一日到德国进修学习。

他的愿望很快就实现了。

1913年底,他到了德国,潜心学习德语。

由于受历史比较学家布鲁格曼等一大批语言学家的影响,他的思想和学术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回国后,在俄亥俄州立大学、芝加哥大学、耶鲁大学等美国著名的大学任教授,培养出了大批人才。

布龙菲尔德对菲律宾的他加禄语及印欧语系的语言进行过大量的研究,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曾同别人联名倡议设立美国语言学会。

由于他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1924年该学会正式成立,翌年创办会刊《语言》杂志。

这个杂志后来发展成了国际上最具权威的语言学科物之一。

1933年,他出版了自己的力作《语言论》,受到了世界语言学领域的重视,同时该书成为以后20年间美国语言学家的必读书,其中对形态学的贡献尤为突出。

1942年出版的小册子《外语实践研究指导纲要》,不但是培养年轻语言学家的指南,而且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为训练军队外语人员的教学法之理论基础,为提高美国军人的外语素质做出了重大贡献,受到了美国政府的嘉奖。

 

卢利亚

卢利亚(AlexanderRomanovichLuria1902—1977)BX前苏联心理学家、神经语言学家。

1921年毕业于喀山大学社会科学系,1937年毕业于莫斯科第一医学院。

同年获教育学博士学位,1943年获医学博士学位。

这在苏联乃至全世界是不多见的。

1945年起任莫斯科大学教授,1947年起任莫斯科大学心理学系神经心理学教研室主任。

他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长达50余年,对神经心理学有深入研究,是苏联神经学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

1924—1934年,卢利亚和维戈茨基一起从事心理发展问题的研究,特别是关于情感过程研究的心理生理方法问题。

此后,他主要研究脑部损伤时,高级心理失调问题,特别对神经心理学和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成就卓著。

他提出神经语言学的主要任务是,对脑局部损伤时,言语信息形成(编码)和理解(解码)过程的异常现象,进行神经心理学分析;

揭示这个复杂过程的心理机制。

他指出,如果说语言学近十年来,对形成言语各层次的学说。

做出了重要贡献的话,那么,由一个层次向另一层次转化的心理过程学说,即由思想转化成扩展性言语的心理分析,至今尚未得到深入研究。

他认为由思想到言语的途径是:

(1)起始于某种动机和总意向;

(2)经过内在言语阶段;

(3)形成深层句法结构;

(4)而后扩展成以表层句法结构为基础的外在言语。

1967年,卢利亚由于在神经心理学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而获得罗蒙诺索夫奖金一等奖。

这对他本人来说是当之无愧的。

而他的同事以及领导却认为他运气好,赶上了设奖。

获得这一奖时,卢利亚眼里噙满了泪水,这是长期受压抑、得不到施展才能的机会之后的感动。

他在日记中写道:

“我不知道我自己的学术水平达到了什么程度,我从没有时间来考虑个人的名利问题。

究竟该得什么奖,领导说该得什么奖,就该得什么奖。

他们不给奖励,我决不会去找领导、去要奖。

因为对我来说奖与不奖一个样,我不在乎那个。

要是维戈茨基还活着的话,只给一个一等奖,一定要给我们俩个中的一个的话,我们一定会推让到谁也不要的程度……”。

奋斗是机遇的基础,机遇是成功的条件。

获一等奖后,卢利亚的名誉和社会地位一下子提高了,但他并没有摆起架子。

因为他有真才实学,有雄厚的知识实力和从事科研究的能力。

这时候,他的能量才得以充分释放。

之后不久,他就晋升为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

不仅如此,他还走向世界,先后被美国科学院和美国教育科学院吸收为院士,成为法国、英国、瑞士、西班牙等国的心理学会的荣誉会员,并获得英国雷斯脱大学、荷兰奈梅根大学、波兰卢布林大学、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等的荣誉博士学位。

1969年被推选为国际心理学协会副会长,为国际心理学的研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卢利亚一生发表论文300多篇,专著30多部。

其中著名的有:

《外伤失语症》(1947)、《人的高级皮层功能及其在大脑局部损伤后遭受的破坏》(1962-1969)、《大脑和心理过程》(1963、1970)、《神经心理学基础》(1973)、《神经语言学的基本问题》(1975)、《语言与意识》(1979)。

他的大部分著作都译成了多种外国语言,并多次再版,现仍畅销不衰。

雅柯布逊

雅柯布逊(RomanJakobson1896—1982)美国语言学家。

原籍俄罗斯,是犹太人后裔。

他是莫斯科语言学会和布拉格语言学会的创始人之一。

他对19世纪后期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和新语法学派不满,主张从结构与功能两方面研究语言,致力于探索支配语言结构各层次普遍原则。

在音系语方面,他先后和特鲁别茨科伊、哈利等人共同发展了音位理论,并认为一个音位是由若干抽象的区别特征构成的,音位之间有对立关系。

他还把这个强调对立关系的理论应用于语法和词汇,提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