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型不等式的放缩技巧九法.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12784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7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列型不等式的放缩技巧九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数列型不等式的放缩技巧九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数列型不等式的放缩技巧九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数列型不等式的放缩技巧九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数列型不等式的放缩技巧九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列型不等式的放缩技巧九法.doc

《数列型不等式的放缩技巧九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列型不等式的放缩技巧九法.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列型不等式的放缩技巧九法.doc

数列型不等式的放缩技巧九法

证明数列型不等式,因其思维跨度大、构造性强,需要有较高的放缩技巧而充满思考性和挑战性,能全面而综合地考查学生的潜能与后继学习能力,因而成为高考压轴题及各级各类竞赛试题命题的极好素材。

这类问题的求解策略往往是:

通过多角度观察所给数列通项的结构,深入剖析其特征,抓住其规律进行恰当地放缩;其放缩技巧主要有以下九种:

一利用重要不等式放缩

1.均值不等式法

例1设求证

解析此数列的通项为

,,

注:

①应注意把握放缩的“度”:

上述不等式右边放缩用的是均值不等式,若放成则得,就放过“度”了!

②根据所证不等式的结构特征来选取所需要的重要不等式,这里

其中,等的各式及其变式公式均可供选用。

例2已知函数,若,且在[0,1]上的最小值为,求证:

(02年全国联赛山东预赛题)

简析

例3求证.

简析不等式左边

=,故原结论成立.

2.利用有用结论

例4求证

简析本题可以利用的有用结论主要有:

法1利用假分数的一个性质可得

法2利用贝努利不等式的一个特例(此处)得

注:

例4是1985年上海高考试题,以此题为主干添“枝”加“叶”而编拟成1998年全国高考文科试题;进行升维处理并加参数而成理科姊妹题。

如理科题的主干是:

证明(可考虑用贝努利不等式的特例)

例5已知函数

求证:

对任意且恒成立。

(90年全国卷压轴题)

简析本题可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详参高考评分标准;这里给出运用柯西()不等式的简捷证法:

而由不等式得

(时取等号)

(),得证!

例6已知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对对都成立,证明(无理数)(05年辽宁卷第22题)

解析结合第问结论及所给题设条件()的结构特征,可得放缩思路:

于是,

注:

题目所给条件()为一有用结论,可以起到提醒思路与探索放缩方向的作用;当然,本题还可用结论来放缩:

例7已知不等式表示不超过的最大整数。

设正数数列满足:

求证(05年湖北卷第(22)题)

简析当时,即

于是当时有

注:

①本题涉及的和式为调和级数,是发散的,不能求和;但是可以利用所给题设结论来进行有效地放缩;

②引入有用结论在解题中即时应用,是近年来高考创新型试题的一个显著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

例8设,求证:

数列单调递增且

解析引入一个结论:

若则(证略)

整理上式得(),以代入()式得即单调递增。

以代入()式得

此式对一切正整数都成立,即对一切偶数有,又因为数列单调递增,所以对一切正整数有。

注:

①上述不等式可加强为简证如下:

利用二项展开式进行部分放缩:

只取前两项有对通项作如下放缩:

故有

②上述数列的极限存在,为无理数;同时是下述试题的背景:

已知是正整数,且

(1)证明;

(2)证明(01年全国卷理科第20题)

简析对第

(2)问:

用代替得数列是递减数列;借鉴此结论可有如下简捷证法:

数列递减,且故即。

当然,本题每小题的证明方法都有10多种,如使用上述例4所提供的假分数性质、贝努力不等式、甚至构造“分房问题”概率模型、构造函数等都可以给出非常漂亮的解决!

详见文[1]。

二部分放缩

例9设求证:

解析又(只将其中一个变成,进行部分放缩),,

于是

例10设数列满足,当时证明对所有有;(02年全国高考题)

解析用数学归纳法:

当时显然成立,假设当时成立即,则当时,成立。

利用上述部分放缩的结论来放缩通项,可得

注:

上述证明用到部分放缩,当然根据不等式的性质也可以整体放缩:

;证明就直接使用了部分放缩的结论。

三添减项放缩

上述例4之法2就是利用二项展开式进行减项放缩的例子。

例11设,求证.

简析观察的结构,注意到,展开得

即,得证.

例12设数列满足(Ⅰ)证明对一切正整数成立;(Ⅱ)令,判定与的大小,并说明理由(04年重庆卷理科第(22)题)

简析本题有多种放缩证明方法,这里我们对(Ⅰ)进行减项放缩,有

法1用数学归纳法(只考虑第二步);

法2

四利用单调性放缩

1.构造数列

如对上述例1,令则,

递减,有,故

再如例4,令则,即递增,有,得证!

注:

由此可得例4的加强命题并可改造成为探索性问题:

求对任意使恒成立的正整数的最大值;同理可得理科姊妹题的加强命题及其探索性结论,读者不妨一试!

2.构造函数

例13已知函数的最大值不大于,又当时(Ⅰ)求的值;(Ⅱ)设,证明(04年辽宁卷第21题)

解析(Ⅰ)=1;(Ⅱ)由得且用数学归纳法(只看第二步):

在是增函数,则得

例14数列由下列条件确定:

,.(I)证明:

对总有;(II)证明:

对总有(02年北京卷第(19)题)

解析构造函数易知在是增函数。

当时在递增,故

对(II)有,构造函数它在上是增函数,故有,得证。

注:

①本题有着深厚的科学背景:

是计算机开平方设计迭代程序的根据;同时有着高等数学背景—数列单调递减有下界因而有极限:

②是递推数列的母函数,研究其单调性对此数列本质属性的揭示往往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类题有06年湖南卷理科第19题:

已知函数,数列{}满足:

证明:

(ⅰ);(ⅱ).(证略)

五换元放缩

例15求证

简析令,这里则有

,从而有

注:

通过换元化为幂的形式,为成功运用二项展开式进行部分放缩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例16设,,求证.

简析令,则,,应用二项式定理进行部分放缩有

,注意到,则(证明从略),因此

六递推放缩

递推放缩的典型例子,可参考上述例10中利用部分放缩所得结论进行递推放缩来证明,同理例6中所得和、例7中、例12(Ⅰ)之法2所得都是进行递推放缩的关键式。

七转化为加强命题放缩

如上述例10第问所证不等式右边为常数,难以直接使用数学归纳法,我们可以通过从特值入手进行归纳探索、或运用逆向思维探索转化为证明其加强命题:

再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此加强命题,就容易多了(略)。

例17设,定义,求证:

对一切正整数有

解析用数学归纳法推时的结论,仅用归纳假设及递推式

是难以证出的,因为出现在分母上!

可以逆向考虑:

故将原问题转化为证明其加强命题:

对一切正整数有(证明从略)

例18数列满足证明(01年中国西部数学奥林匹克试题)

简析将问题一般化:

先证明其加强命题用数学归纳法,只考虑第二步:

因此对一切有

例19已知数列{an}满足:

a1=,且an=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证明:

对一切正整数n有a1·a2·……an<2·n!

(06年江西卷理科第22题)

解析:

(1)将条件变为:

1-=,因此{1-}为一个等比数列,其首项为1-=,公比,从而1-=,据此得an=(n³1)……1°

(2)证:

据1°得,a1·a2·…an=,为证a1·a2·……an<2·n!

只要证nÎN*时有>……2°

显然,左端每个因式都是正数,先证明一个加强不等式:

对每个nÎN*,有³1-()……3°

(用数学归纳法,证略)利用3°得,³1-()=1-=1->。

故2°式成立,从而结论成立。

八分项讨论

例20已知数列的前项和满足

(Ⅰ)写出数列的前3项;(Ⅱ)求数列的通项公式;(Ⅲ)证明:

对任意的整数,有(04年全国卷Ⅲ)

简析(Ⅰ)略,(Ⅱ);

(Ⅲ)由于通项中含有,很难直接放缩,考虑分项讨论:

当且为奇数时

(减项放缩),于是

①当且为偶数时

②当且为奇数时(添项放缩)由①知由①②得证。

九数学归纳法

例21(Ⅰ)设函数,求的最小值;(Ⅱ)设正数满足,证明

(05年全国卷Ⅰ第22题)

解析这道高考题内蕴丰富,有着深厚的科学背景:

直接与高等数学的凸函数有关!

更为深层的是信息科学中有关熵的问题。

(Ⅰ)略,只证(Ⅱ):

法1由为下凸函数得

又,

所以

考虑试题的编拟初衷,是为了考查数学归纳法,于是借鉴詹森(jensen)不等式(若为上的下凸函数,则对任意,有特别地,若则有

若为上凸函数则改“”为“”)的证明思路与方法有:

法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i)当n=1时,由(Ⅰ)知命题成立.

(ii)假定当时命题成立,即若正数,

当时,若正数(*)

为利用归纳假设,将(*)式左边均分成前后两段:

则为正数,且

由归纳假定知

(1)

同理,由得

(2)

综合

(1)

(2)两式

即当时命题也成立.根据(i)、(ii)可知对一切正整数n命题成立.

法3构造函数

利用(Ⅰ)知,

当对任意

.②(②式是比①式更强的结果)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结论.

(i)当n=1时,由(I)知命题成立.

(ii)设当n=k时命题成立,即若正数

对(*)式的连续两项进行两两结合变成项后使用归纳假设,并充分利用②式有

由归纳法假设

即当时命题也成立.所以对一切正整数n命题成立.

注:

式②也可以直接使用函数下凸用(Ⅰ)中结论得到;

为利用归纳假设,也可对(*)式进行对应结合:

而变成项;本题可作推广:

若正数满足,则

(简证:

构造函数,易得

故)

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