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考知识点.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12576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学考知识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政治学考知识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政治学考知识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政治学考知识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政治学考知识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学考知识点.doc

《政治学考知识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学考知识点.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治学考知识点.doc

必修一《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和流通手段。

货币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等职能。

4.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5.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并强制使用。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

6.通货膨胀指的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通货紧缩是一种与通货膨胀相反的经济现象。

7.在经济收支往来中,人们通常使用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两种结算方式。

信用卡、支票等是经济往来结算中常用的工具。

支票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8.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9.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10.引起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因素很多,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等,甚至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也能引起价格的波动。

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简单地说,供求影响价格。

11.当商品的需求增加,供给减少,导致商品短缺时,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

当商品的需求减少,供给增加,导致商品过剩时,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

12.价格的变动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但价值决定价格。

13.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14.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15.一般说来,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价格下降,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16.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17.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互为替代品(可以互相替代):

一种商品价格上涨,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互补商品(互相配合才能使用):

一种商品价格上涨,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也减少。

18.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表现为:

调节产量和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

19.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根本因素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或生产力发展水平);主要因素是居民的收入。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20.消费的类型:

(1)按照交易方式不同,可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

(2)按照消费目的不同,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其中,生存资料的消费是最基本的消费。

21.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22.消费心理主要有:

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23.做理智的消费者,要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24.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

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25.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6.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

27.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28.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9.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0.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1.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32.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

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33.在我国现阶段,还存在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它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4.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35.公司的组织机构包括决策机构(股东大会及董事会)、执行机构(总经理及其助手)和监督机构(监事会)。

36.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

一个企业能否经营成功,主要影响因素有:

(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3)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37.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包括树立自主择业观、树立竞争就业观、树立职业平等观、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38.履行义务是享受权利的前提,劳动者必须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

39.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劳动者要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40.人们的投资方式主要有储蓄存款、股票、债券、保险。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41.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42.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43.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的现实经济条件决定的

44.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45.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

46.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和基础,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47.财政的主要作用包括:

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财政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

48.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及其他收入。

其中,税收是国家筹集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49.财政收支平衡,是指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50.税收具有强制性、固定性、无偿性的特征,它们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主要标志。

51.目前,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是影响很大的两个税种。

我国个人所得税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率税率。

实行超额累进税率,纳税人所得越高,税率越高;所得越低,税率越低。

52.税收的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53.违反税法的行为有:

偷税、欠税、骗税、抗税。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54.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55.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为此,要切实加强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56.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5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基本标志);

(2)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3)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内在要求)。

58.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我国宏观调控手段:

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主要手段)和行政手段(辅助手段)。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在宏观调控中最常见的经济手段。

59.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6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包括: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61.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就是:

必须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必须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必须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

62.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就是: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63.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64.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是:

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跨国公司实现的。

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65.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包括:

非歧视原则(最重要,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透明度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

66.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国发展的根本基点。

 

必修二《政治生活》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1.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我国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中最根本的制度。

3.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4.人民民主专政最大的特点:

对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5.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民主权利的广泛性和的民主主体广泛性)和真实性。

人民民主专政具有专政的职能。

6.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是指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

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7.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

8.我国公民的政治性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9.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10.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11.我国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基本内容);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重要内容);

(3)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1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3.我国当前民主选举的方式:

从选民角度可划分为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从候选人角度可划分为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

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采用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14.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15.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16.民主监督的方式:

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

第二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17.我国政府的性质:

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