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预案编制人是谁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123787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急预案编制人是谁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应急预案编制人是谁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应急预案编制人是谁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应急预案编制人是谁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应急预案编制人是谁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应急预案编制人是谁Word下载.docx

《应急预案编制人是谁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急预案编制人是谁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应急预案编制人是谁Word下载.docx

(2)造成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中毒,下同)

(3)造成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

(4)市政基础设施、构筑物、建筑物遭受严重损坏,社会影响特别巨大。

2、重大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Ⅱ级)

(1)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

(2)造成50以上100人以下重伤

(3)造成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4)市政基础设施、构筑物、建筑物遭受严重损坏,社会影响巨大。

3、较大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Ⅲ级)

(1)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

(2)造成10以上50人以下重伤;

(3)造成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4)市政基础设施、构筑物、建筑物遭受损坏,社会影响较大。

4、一般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Ⅳ)

(1)造成3人以下死亡;

(2)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重伤;

(3)造成1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预警级别:

依据建设工程施工安全隐患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发展情况和紧迫性等因素,由低到高划分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等四个预警级别。

应急响应:

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一旦发生,事故责任单位和现场人员必须立即向

市建筑工程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启动施工现场应急预案,抢救伤员,保护现场,设置警戒标志。

一般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的响应(Ⅳ级)

较大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的响应(Ⅲ级)

重大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响应(Ⅱ级)

特别重大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响应(Ⅰ级)

建筑施工公司应急救援预案编制案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397号》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国务院302号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号)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0)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

危险源的识别评价和重特大危险源的调查

1、房建项目:

火灾、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事故、超重机械倾覆事故、坍塌事故

2、路桥项目:

与房建项目重大危险源相同,但重点是架桥机倾覆、机械伤害、触电

3、隧道项目:

主要危险源是坍塌、机械伤害、触电、火灾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知识

一、基本术语

(1)安全生产:

为预防生产过程中发生事故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活动。

(2)安全生产条件:

满足安全生产的各种因素及其组合。

(3)安全生产业绩:

在安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可测量的结果;

(4)安全生产能力:

安全生产条件和安全生产业绩的组合;

(5)危险源:

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

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6)事故:

造成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

的根源或状态。

(7)隐患:

未被事先识别,可能导致事故的危险源和不安全行为及管理上的缺陷。

(8)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对项目安全风险和不利环境影响的管理系统。

(9)劳动强度:

劳动的繁重和紧张程度的总和。

(10)特种设备:

由国家认定的,因设备本身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事故,并

且一旦发生事故造成人伤亡及重大经济损失的危险性较大的设备。

(11)特种作业:

由国家认定的,对操作者本人及其周围人员和设施的安全有重大

危险因素的作业。

(12)特种工种:

从事特种作业人员岗位类别的统称。

(13)特种劳动保护用品:

由国家认定的,在易发生伤害及职业危害的场合,供职

工穿戴或使用的劳动防护用品。

(14)有害物质:

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等能危害及职工健康的所有物质的总称。

(15)起因物:

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

(16)有毒物质:

作用于生物体、能使机体发生暂时或永久病变,导致疾病甚至死

亡的物质。

(17)危险因素:

能对人造成伤害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失的因素。

(18)有害因素:

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19)有害作业:

作业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浓度、剂量超过国家卫生标准中粉尘的最

高允许值的作业。

(20)有尘作业;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含量超过国家卫生标准中粉尘的最高允许值

的作业。

(21)有毒作业;

作业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量超过国家卫生标准中有毒物质的最高

允许浓度的作业。

(22)防护措施:

为避免职工在作业时,身体的某部位误入危险区域或接触有害物

质面采取的隔离、屏蔽、安全距离、个人防护等措施或手段。

(23)个人防护用品:

为使职工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免遭或减轻事故和职业危害因

素的伤害而提供的个人穿戴用品。

(同义词;

劳动防护用品)

(24)安全认证;

由国家授权的机构,依法对特种设备、特种作业场所、特种劳动

防护用品的安全卫生性能,以及对特种作业人员的资格等进行考核、认可并颁发凭证的活动。

(25)职业安全:

以防止职工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发生各种伤亡事故为目的工作领域

及在法律、技术、设备、组织制度和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同义词:

劳动安全

(26)职业卫生:

在职工的健康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免受有害因素侵害为目的的工作

领域及在法律、技术设备、组织制度和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劳动卫生

(27)女职工劳动保护:

针对女职工在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等的生理特点,

在工作任务分配和工作时间等方面所进行的特殊保护。

(28)未成年工劳动保护:

针对未成年工(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生理特点,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分配等方面所进行的特殊保护。

(29)职业病:

职工因受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影响引起的,由国家以法规形式,并经

国家指定的医疗机构确诊的疾病。

(30)职业禁忌:

某些疾病(或某些生理缺陷),其患者如从事某种职业便会因职业

性危害因素而使病情加重或易于发生事故,则称此疾病(或生理缺陷)为该职业的职业性禁忌。

(31)重大事故:

会对职工、公众或环境以及生产设备造成即刻或延迟性严重危害

的事故。

恶性事故

(32)不安全行为:

指能造成事故的人为错误。

【篇二:

应急预案编制程序和主要内容】

参考附件:

1、应急预案编制程序和主要内容

一、应急预案编制程序

1.1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

针对可能发生的环境事件类别,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分工,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预案编制任务、职责分工和工作计划。

预案编制人员应由具备应急指挥、环境评估、环境生态恢复、生产过程控制、安全、组织管理、医疗急救、监测、消防、工程抢险、防化、环境风险评估等各方面专业的人员及专家组成。

1.2基本情况调查

对企业(或事业)单位基本情况、环境风险源、周边环

境状况及环境保护目标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说明。

1.2.1单位的基本情况

主要包括企业(或事业)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法人代码、详细地址、邮政编码、经济性质隶属关系及事业单位隶属关系、从业人数、地理位臵(经纬度)、地形地貌、厂址的特殊状况(如上坡地、凹地、河流的岸边等)、交通图、疏散路线图及其他情况说明。

1.2.2环境风险源基本情况调查

(1)企业(或事业)单位主、副产品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1—

中间体名称及日产量,主要生产原辅材料、燃料名称及日消耗量、最大容量、贮存量和加工量,以及危险物质的明细表等。

(2)企业(或事业)单位生产工艺流程简介,主要生产装臵说明,危险物质储存方式(槽、罐、池、坑、堆放等),生产装臵及储存设备平面布臵图,雨、清、污水收集、排放管网图,应急设施(备)平面布臵图等。

(3)企业(或事业)单位排放污染物的名称、日排放量,污染治理设施去除量及处理后废物产量,污染治理工艺流程说明及主要设备、构筑物说明,其他环境保护措施等。

对污染物集中处理设施及堆放地,如城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设施,医疗垃圾焚烧装臵及危险废物处理场所等,还须明确纳污或收集范围及污染物主要来源。

(4)企业(或事业)单位危险废物的产生量,储存、转移、处臵情况,危险废物的委托处理手续情况(危险废物处臵单位名称、地址、联系方式、资质、处理场所的位臵、处理的设计规范和防范环境风险情况等)。

(5)企业(或事业)单位危险物质及危险废物的运输(输送)单位、运输方式、日运量、运地、运输路线,“跑、冒、滴、漏”的防护措施、处臵方式。

(6)企业(或事业)单位尾矿库、贮灰库、渣场的储存量,服役期限,库坝的建筑结构,坝堤及防渗安全情况。

—2—

1.2.3周边环境状况及环境保护目标情况

(1)企业(或事业)单位周边5公里范围内人口集中居住区(居民点、社区、自然村等)和社会关注区(学校、医院、机关等)的名称、联系方式、人数;

周边企业、重要基础设施、道路等基本情况;

给出上述环境敏感点与企业的距离和方位图。

(2)企业(或事业)单位产生污水排放去向,接纳水体(包括支流和干流)情况及执行的环境标准,区域地下水(或海水)执行的环境标准。

(3)企业(或事业)单位下游水体河流、湖泊、水库、海洋名称、所属水系、功能区及饮用水源保护区情况,下风向空气质量功能区说明,区域空气执行的环境标准。

(4)企业(或事业)单位下游供水设施服务区设计规模及日供水量、联系方式,取水口名称、地点及距离、地理位臵(经纬度)等;

地下水取水情况、服务范围内灌溉面积、基本农田保护区情况。

(5)企业(或事业)单位周边区域道路情况及距离,交通干线流量等。

(6)企业(或事业)单位危险物质和危险废物运输(输送)路线中的环境保护目标说明。

(7)企业(或事业)单位周边其他环境敏感区情况及位臵说明。

—3—

(8)如调查范围小于突发环境事件可能波及的范围,应扩大范围,重新调查。

1.3环境风险源识别与环境风险评价

企业(或事业)单位根据风险源、周边环境状况及环境保护目标的状况,委托有资质的咨询机构,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的要求进行环境风险评价,阐述企业(或事业)单位存在的环境风险源及环境风险评价结果,应明确以下内容:

(1)环境风险源识别。

对生产区域内所有已建、在建和拟建项目进行环境风险分析,并以附件形式给出环境风险源分析评价过程,列表明确给出企业生产、加工、运输(厂内)、使用、贮存、处臵等涉及危险物质的生产过程,以及其它公辅和环保工程所存在的环境风险源。

(2)最大可信事件预测结果。

明确环境风险源发生事件的概率,并说明事件处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污染。

(3)火灾、爆炸、泄漏等事件状态下可能产生的污染物种类、最大数量、浓度及环境影响类别(大气、水环境或其他)。

(4)自然条件可能造成的污染事件的说明(汛期、地震、台风等)。

(5)突发环境事件产生污染物造成跨界(省、市、县等)环境影响的说明。

—4—

(6)尾矿库、贮灰库、渣场等如发生垮坝、溢坝、坝体缺口、渗漏时,对主要河流、湖泊、水库、地下水或海洋及饮用水源取水口的环境安全分析。

(7)可能产生的各类污染对人、动植物等危害性说明。

(8)结合企业(或事业)单位环境风险源工艺控制、自动监测、报警、紧急切断、紧急停车等系统,以及防火、防爆、防中毒等处理系统水平,分析突发环境事件的持续时间、可能产生的污染物(含次生衍生)的排放速率和数量。

(9)根据污染物可能波及范围和环境保护目标的距离,预测不同环境保护目标可能出现污染物的浓度值,并确定保护目标级别。

(10)结合环境风险评估和敏感保护目标调查,通过模式计算,对突发环境事件产生的污染物可能影响周边的环境(或健康)的危害性进行分析,并以附件形式给出本单位各环境事件的危害性说明。

1.4环境应急能力评估

在总体调查、环境风险评价的基础上,对企业(或事业)单位现有的突发环境事件预防措施、应急装备、应急队伍、应急物资等应急能力进行评估,明确进一步需求。

企业(或事业)单位委托有资质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评估其现有的应急能力。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5—

【篇三:

应急预案的编制】

应急预案的编制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是国家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制订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证职工安全健康和公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的重要措施。

应急预案体系构成应结合生产经营单位实际情况,从公司、企业(单位)到车间、岗位分别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形成体系,互相衔接,并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同地方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急预案相衔接。

1编制准备

编制应急预案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a)全面分析企业危险因素、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事故的危害程度;

b)排查事故隐患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并在隐患治理的基础上,预测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其危害程度;

c)确定事故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

d)针对事故危险源和存在的问题,确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e)客观评价本单位应急能力;

f)充分借鉴国内外同行业事故教训及应急工作经验。

2编制程序

2.1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分工,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编制任务、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计划。

2.2资料收集

收集应急预案编制所需的各种资料(相关法律法规、应急预案、技术标准、国内外同行业事故案例分析、本单位技术资料等)。

2.3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在危险因素分析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基础上,确定本单位的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型和后果,进行事故风险分析,并指出事故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形成分析报告,分析结果作为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

2.4应急能力评估

对本单位应急装备、应急队伍等应急能力能够评估,并结合本单位实际,加强应急能力建设。

2.5应急预案编制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编制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应注重全体人员的参与和培训,使所有与事故有关人员均掌握危险源的危险性、应急处

置方案和技能。

应急预案应充分利用社会应急资源,与地方政府预案、上级主管单位以及相关部门的预案相衔接。

2.6应急预案评审与发布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进行评审。

评审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

外部评审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负责安全管理的部门组织审查。

评审后,按规定报有关部门备案,并经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

3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

应急预案应形成体系,针对各级各类可能发生的事故和所有危险源制订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并明确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各个过程中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职责。

生产规模小、危险因素少的生产经营单位,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可以合并编写。

3.1综合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是应对各类事故的综合性文件,是从总体上阐述处理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

3.2专项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的事故类别(如煤矿瓦斯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等事故)、危险源和应急保障而制定的计划或方案,是综合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应按照综合应急预案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制定,并作为综合应急预案的附件。

专项应急预案应制定明确的救援程序和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

3.3现场处置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

现场处置方案应具体、简单、针对性强。

现场处置方案应根据风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编制,做到事故相关人员应知应会,熟练掌握,并通过应急演练,做到迅速反应、正确处置。

4综合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4.1总则

4.1.1编制目的简述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作用等。

4.1.2编制依据简述应急预案编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有关行业管理规定、技术规范和标准等。

4.1.3适用范围说明应急预案适用的区域范围,以及事故的类型、级别。

4.1.4应急预案体系说明本单位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情况。

4.1.5应急工作原则说明本单位应急工作的原则,内容应简明扼要、明确具体。

4.2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

4.2.1生产经营单位概况主要包括单位地址、从业人数、隶属关系、主要原材料、主要产品、产量等内容,以及周边重大危险源、重要设施、目标、场所和周边布局情况。

必要时,可附平面图进行说明。

4.2.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主要阐述本单位存在的危险源及风险分析结果。

4.3组织机构及职责

4.3.1应急组织体系明确应急组织形式,构成单位或人员,并尽可能以结构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4.3.2指挥机构及职责明确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总指挥、副总指挥、各成员单位及其相应职责。

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根据事故类型和应急工作需要,可以设置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并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职责。

4.4预防与预警

4.4.1危险源监控明确本单位对危险源监测监控的方式、方法,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4.4.2预警行动明确事故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的发布程序。

4.4.3信息报告与处置按照有关规定,明确事故及未遂伤亡事故信息报告与处置办法。

a)信息报告与通知明确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事故信息接收和通报程序。

b)信息上报明确事故发生后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报告事故信息的流程、内容和时限。

c)信息传递明确事故发生后向有关部门或单位通报事故信息的方法和程序。

4.5应急响应

4.5.1响应分级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故分为不同的等级。

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级别。

4.5.2响应程序根据事故的大小和发展态势,明确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险、扩大应急等响应程序。

4.5.3应急结束明确应急终止的条件。

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事故现场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后,现场应急结束。

应急结束后,应明确:

a)事故情况上报事项;

b)需向事故调查处理小组移交的相关事项;

c)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总结报告。

4.6信息发布明确事故信息发布的部门,发布原则。

事故信息应由事故现场指挥部及时准确向新闻媒体通报事故信息。

4.7后期处置主要包括污染物处理、事故后果影响消除、生产秩序恢复、善后赔偿、抢险过程和应急救援能力评估及应急预案的修订等内容。

4.8保障措施

4.8.1通信与信息保障明确与应急工作相关联的单位或人员通信联系方式和方法,并提供备用方案。

建立信息通信系统及维护方案,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

4.8.2应急队伍保障明确各类应急响应的人力资源,包括专业应急队伍、兼职应急队伍的组织与保障方案。

4.8.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明确应急救援需要使用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

4.8.4经费保障明确应急专项经费来源、使用范围、数量和监督管理措施,保障应急状态时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经费的及时到位。

4.8.5其他保障根据本单位应急工作需求而确定的其他相关保障措施(如:

交通运输保障、治安保障、技术保障、医疗保障、后勤保障等)。

4.9培训与演练

4.9.1培训明确对本单位人员开展的应急培训计划、方式和要求。

如果预案涉及到社区和居民,要做好宣传教育和告知等工作。

4.9.2演练明确应急演练的规模、方式、频次、范围、内容、组织、评估、总结等内容。

4.10奖惩明确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奖励和处罚的条件和内容。

4.11附则

4.11.1术语和定义对应急预案涉及的一些术语进行定义。

4.11.2应急预案备案明确本应急预案的报备部门。

广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4.11.3维护和更新明确应急预案维护和更新的基本要求,定期进行评审,实现可持续改进。

4.11.4制定与解释明确应急预案负责制定与解释的部门。

4.11.5应急预案实施明确应急预案实施的具体时间。

5专项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5.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在危险源评估的基础上,对其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和可能发生的季节及其严重程度进行确定。

5.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明确处置安全生产事故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5.3组织机构及职责

5.3.1应急组织体系

明确应急组织形式,构成单位或人员,并尽可能以结构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5.3.2指挥机构及职责

根据事故类型,明确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总指挥、副总指挥以及各成员单位或人员的具体职责。

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可以设置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主要负责人职责。

5.4预防与预警

5.4.1危险源监控明确本单位对危险源监测监控的方式、方法,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