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1--3单元测试卷(3).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11915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二1--3单元测试卷(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必修二1--3单元测试卷(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必修二1--3单元测试卷(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必修二1--3单元测试卷(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必修二1--3单元测试卷(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二1--3单元测试卷(3).doc

《必修二1--3单元测试卷(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二1--3单元测试卷(3).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二1--3单元测试卷(3).doc

必修二1--3单元测试卷(3)

1.观察下列图片,图一到图三的变化反映出的最准确的信息是

图一骨稆图二石犁图三六角形铁锄

A.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日益扩大B.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C.工具改良是古代农业的重要特点D.生产工具的改进经历了三个阶段

2.毛泽东曾经指出:

“我看中国就是靠精耕细作吃饭”。

下列哪些语言反映了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①湿耕泽锄,不如归去②六月不干田,无米莫怨天③肥田是农家宝,庄稼不可少④且溉且粪,张我禾黍

A.①②③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国语•齐语》载:

“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

恶金以铸锄、斤,试诸壤土”。

这段史料说明

A.春秋时期青铜制造业发达B.春秋时铁器在农业中使用

C.春秋时畜牧业发达D.春秋时农业耕作技术提高

4.《国语•晋语》中记载“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说明A.商周时期手工业被官府垄断B.民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D.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生产部门

5.《墨子》中说: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妊……”。

农民如此兢兢业业主要是①缴纳租税的需要②商品交换的需要③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6.关于徽商和晋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产生于明清时期B.城镇经济繁荣和发展的产物

C.支配某些手工业生产活动D.使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国库财富主要来源

7.黄梅戏《天仙配》有这样一段唱词: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①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状况②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③“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④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④

8.“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第80章)描绘的是

A.小农经济下的民生状态B.在封建专制统治下,人民忍气吞声

C.在奴隶主统治下,人民忍气吞声

D.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农民生活简单,思想纯真

9.《唐六典》中记载:

“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这说明①当时仍以日中开市②当时的市仍有时间限制③有专人负责管理市场④市与坊分开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0.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衔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

材料中没有反映出

A.长安城商业发展突破了两市的范围

B.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时间的限制

C.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住宅区

D.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

11.下列是古代某收藏家的三幅典型藏品

图一人面彩陶壶图二邢窑白瓷长颈瓶图三粉彩开光花尊

请判断这位收藏家可能生活的时代

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12.“会子则公私买卖支给,无往而不用……千里之远,数成之缗,一夫之力克到”。

这则材料反映了南宋时期()

A.纸币使用广泛B.交通发达C.商品交易量大D.行业利润大

13.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展示出一件古代姿器,如图:

五彩花纹盆

你判断此瓷器最早可能出现于什么时期

A.宋代B.元代C.明代D.清代

14.唐代诗人姚合诗曰:

“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

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此诗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社会动荡,田野荒芜B.区域性商人集团形成

C.重商抑农政策的推行D.商业的繁荣发展

15《宋史•食货志》载“宋自削平诸国,天下盐利皆归县官,官府通商,随州郡所宜,然亦变革不常,而尤重私贩盐之禁”。

这段话反映的核心问题是

A.宋代地方政府权利较前代增大B.国家重治贩卖私盐

C.盐业官营,实行垄断经营D.宋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16.假如你到宋朝的汴京旅游,下列情况不会出现的是

A.可在夜市盘桓到三更半夜B.饿了可在客舍附近购买食品充饥

C.白天可到城郊购买瓷器D.拜见专职管理市场的市长

17.央视最近热播的《乔家大院》展现了闻名海内外的商业资本家乔致庸的传奇一生,这一时期以晋商为代表的商帮出现的历史条件主要有①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加强②小城镇经济空前繁荣③政府放弃歧视商人的政策④专卖制度被废除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8.下列明清时期经济现象中,符合当时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应是

A.玉米、甘薯等作物传人我国并得到推广

B.大力促进垦荒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贵金属白银已成为普通流通的货币

19.下图为“汉代集市画像砖”,它反映了

A.城市繁荣与商业发展紧密联系B.汉代集市贸易发展到较高水平

C.商业发展以城市的繁荣为基础D.汉代画像砖多取材于集市贸易

20.中国古代历朝大都强调“重本弃末”、“强本弱末”、“进本退末”。

其目的是

①发展农业②发展商业③限制手工业④限制城市贸易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1.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值二株赢”。

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是

A.当地人口严重不足B.当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当地工商业经济发展D.当地商品经济渗入农村

22.明朝中后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一些地区出现的历史条件有

①农业生产商品化,手工业出现新的社会分工②江浙地区自南宋以来长期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③地理环境优越,物产丰富,尤其是蚕丝和棉花④封建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23.明清时期实行“海禁”、“重农抑商”的根本目的是

A.限制甚至打击工商业B.保护本国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

C.保护本国于工工场D.巩固封建统治

24.胶州板桥镇是北宋时期北最大的商埠,下图是反映其社会经济状况的图片。

从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有①商业交易受到严格控制②城市功能以军事为主

③是当时商品经济得到发展的写照④打破坊市界限,城市商业面貌变化大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D.③④

25.山西商人,尤其是首创中国历史上票号的山西票号商人,曾在中国历史上显赫一时,直至如今还传颂着山西人善于经商、理财的佳话。

明清时期晋商的出现,最能说明

A.商人成为独立的社会群体B.明清时期,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

C.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D.商业竞争的加剧

26.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开始和最终形成,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世界各地区的联系不断紧密,下面选项中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无关的是

A.新航路的开僻B.第一次世界大战

C.贝尔试用电话D.瓦特发明的蒸汽机

27.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密切尔惊异地说:

“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开放贸易十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立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

出现这一结局的原因是①清政府继续实行闭关政策②英国商品倾销仅限于五口及东南沿海地区③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的抵制④鸦片输人骤增,削弱了国人购买外国商品的能力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8.下图为中国近代上海轮船招商局的经营广告,其上部文字为:

发展中国航运,促进对外贸易。

预定客货仓位,代客报关装货,代理水火保险,办理仓储堆栈,欢迎监督,接受批评”等。

从材抖中能够获取的信息是①中国近代航运业已经出现②轮船招商局业务范围较大③列强垄断中国航运的局面彻底改变④中国近代航运业发展受西方影响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③④

29.史学界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根本依据在于

A.洋务运动开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之先B.洋务运动建立了巾国第一支近代海军

C.洋务运动把西方先进生产力引人中国

D.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

30.“上海轮船招商局创设三年后,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这说明洋务运动

A.使中国走上了富强之路B.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C.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D.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些抵制作用

31.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

这一现象不能说明

A.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B.民族资本的发展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

C.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D.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

32.辛亥革命后,民族资产阶级欢欣鼓舞地表示:

“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也”。

“今也其时”的原因是辛亥革命①推翻了封建帝制②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③颁布奖励实业法令④提出“实业救国”论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③

33.民族资本家荣宗敬曾说:

“中国纱厂业的复兴与繁荣,必然在现状改变之后”。

这里的“现状”主要是指

A.帝国主义的排挤B.官僚资本的挤压

C.封建势力的剥削D.民族资本的薄弱

34.1866年创办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时“俱用华人”,但其自身的技术力量十分薄弱,“发动机系英国造”。

后来,它被英商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它的发展历程说明

A.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获得了显著的发展

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C.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困难重重D.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得到了独立的发展

35.1881年,洋务派修筑了唐山至胥各庄的铁路,全长11公里,但在顽固派以震动皇陵为借口的围攻下,不得不一度改为马来拉拽。

看了这则材料,你最深切的感受是

A.封建势力仇视先进技术B.洋务派和顽固派斗争激烈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