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生物知识点归纳及历年真题必修二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119037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240.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生物知识点归纳及历年真题必修二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广东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生物知识点归纳及历年真题必修二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广东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生物知识点归纳及历年真题必修二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广东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生物知识点归纳及历年真题必修二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广东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生物知识点归纳及历年真题必修二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生物知识点归纳及历年真题必修二Word下载.docx

《广东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生物知识点归纳及历年真题必修二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生物知识点归纳及历年真题必修二Word下载.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生物知识点归纳及历年真题必修二Word下载.docx

c、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联会是指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人类的性染色体X和Y也是同源染色体,但是形状大小不同,携带的基因也不同

d、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配对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

e、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也同时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f、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体也随之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

g、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了四个精细胞,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每个精细胞都含有数目减半的染色体。

h、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大小不同的两个细胞,大的叫做次级卵母细胞,小的叫做极体,次级卵母细胞进行第二次分裂,形成一个大的卵细胞和一个小的极体,因此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

i、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等

j、有丝分裂的细胞、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和初级卵母细胞中都有同源染色体

k、尤其要注意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和后期的细胞图形绘制

l、1个精原细胞—1个初级精母细胞—2个次级精母细胞—4个精细胞—4个精子

1个卵原细胞—1个初级卵母细胞—1个次级卵母细胞+1个极体—1个卵细胞+3个极体

m、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发生在生殖细胞形成时,及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而不是受精作用时

n、受精作用时,细胞核基因父方和母方各提供一半,细胞质基因主要来自母方

o、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存在的基因可以是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

减数第一次分裂某染色体的两个姐妹染色单体上有等位基因原因可以是交叉互换或基因突变。

41、配子的形成与生物个体发育的联系(B):

由于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染色体组成具有多样性(2n;

n为同源染色体的对数),导致不同配子遗传物质的差异,加上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同一双亲的后代必然呈现多样性。

配子的多样性导致后代的多样性

42、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B)

【特点】:

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提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

【意义】: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

经受精作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1)分裂后形成的是体细胞。

(2)染色体复制1次,细胞分裂1次,产生2个子细胞。

(3)分裂后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与母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

(4)同源染色体无联会、交叉互换、分离等行为,非同源染色体无自由组合行为。

(1)分裂后形成的是生殖细胞。

(2)染色体复制1次,细胞分裂2次,产生4个子细胞。

(3)分裂后子细胞染色体数目是母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4)同源染色体有联会、交叉互换、分离等行为,非同源染色体有自由组合行为。

43、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B)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菌落

菌体

毒性

S型细菌

表面光滑

有荚膜

R型细菌

表面粗糙

无荚膜

【过程】:

R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S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

杀死后的S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无毒性的R型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

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R型活细菌中培养,发现只有加入DNA,R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型细菌。

【结果分析】:

格里菲斯做的①→④过程证明: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一种“转化因子”;

艾弗里做的⑤过程证明:

转化因子是DNA。

【结论】:

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性遗传变化的物质。

【小结】①有毒的S菌的遗传物质指导无毒的R菌转化成S菌。

且DNA纯度越高,转化越有效。

②艾弗里提取的DNA最纯也还含有0.02%的蛋白质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噬菌体的结构】:

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

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

噬菌体的DNA;

原料:

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结论:

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亲代噬菌体

寄主细胞

子代噬菌体

实验结论

32P标记DNA

无32P标记DNA 

DNA 有32P

DNA分子是遗传物质

35S标记蛋白质 

无35S标记蛋白质 

外壳蛋白无35S标记

①早在1957年,格勒(Girer)和施拉姆(Schramm)用石炭酸处理烟草花叶病毒,把蛋白质去掉,只留下RNA,再将RNA接种到正常烟草上,结果发生了花叶病;

如果用蛋白质部分侵染正常烟草,则不发生花叶病。

由此证明,RNA起着遗传物质的作用。

②凡是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就生物界而言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③噬菌体作为一种病毒,专性大肠杆菌寄生,欲使其带上放射性标记,必须首先使宿主细胞大肠杆菌带上标记,然后再让噬菌体去侵染,从而带上相应的标记

④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试验后放射性主要分布于试管的上清液中;

32P标记噬菌体的DNA,试验后放射性主要分布于试管的沉淀物中

⑤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实验思路相同:

设法将DNA与其他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研究它们各自的作用。

44、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B)

【空间结构】:

双螺旋结构

①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②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结构成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对(A-T;

C-G)通过氢键连接。

③双链DNA中腺嘌呤(A)的量总是等于胸腺嘧啶(T)的量.鸟嘌呤(G)的量总是等于胞嘧啶(C)的量。

A与T配对,之间2个氢键;

G与C配对,之间3个氢键。

45、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B)

DNA分子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的DNA分子的多样性;

就某一特定DNA的碱基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46、DNA、基因和遗传信息(B)

①基因:

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DNA分子中有足够多的遗传信息。

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中。

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就代表了遗传信息。

组成DNA分子的碱基虽然只有4种,但是,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却是千变万化的,如有n个碱基对,这些碱基对可能的排列方式就有4n种

②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DNA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

脱氧核苷酸。

③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功能和结构单位。

一个DNA上有多个基因。

④遗传信息可以描述为:

DNA中碱基/碱基对/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解释】生物的性状并不都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例如人的身高就是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每个基因对身高都起一定作用;

同时身高又不完全由基因决定。

后天的营养和体育锻炼也有重要作用。

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调控。

47、DNA分子的复制的实质和意义(B)

【实质与意义】DNA分子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了子代,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准确复制的原因】:

(1)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提供精确的模板。

(2)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准确无误。

48、DNA分子的复制过程和特点(B)

49、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B)

DNA复制

遗传信息的表达

转录

翻译

时间

有丝分裂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生长发育过程中

场所

主要在细胞核

细胞质的核糖体

模板

DNA的两条链分别作模板

DNA的一条链作模板

mRNA

原料

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20种氨基酸

其他条件

解旋酶、DNA聚合酶、ATP

解旋酶、RNA聚合酶、ATP

酶、ATP

碱基互补配对

A—TG—C

DNA→ATGC

RNA→UACG

mRNA→AUGC

tRNA→UACG

产物

两个子代DNA分子

一条单链mRNA

蛋白质或多肽

特点

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边解旋边转录、转录后DNA仍保持原来的双链

一个mRNA上同时各自合成各自的肽链

遗传信息传递方式

DNA→DNA

DNA→mRNA

mRNA→蛋白质

细胞

能分裂的细胞

所有活细胞

①DNA复制中由于新合成的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DNA的一条链,因此,这种复制叫半保留复制

②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③转录产生的RNA有三种:

信使RNA(mRNA)转运RNA(tRNA)核糖体RNA(rRNA)

④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

每3个这样的碱基称为1个密码子。

密码子表在生物界基本通用。

密码子表中一共有64种密码子,其中有3种密码子没有对应的氨基酸(UAA、UAG、UGA),

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中有18种氨基酸有多个密码子,称为密码子的简并性。

色氨酸和甲硫氨酸2种氨基酸只有一种密码子。

⑤蛋白质合成的“工厂”是核糖体,搬运工是转运RNA(tRNA)。

每种tRNA只能转运并识别1种氨基酸,其一端是携带氨基酸的部位,另一端有3个碱基,称为反密码子。

反密码子与密码子碱基互补配对

⑥由于反密码子与密码子碱基互补配对,加之有些氨基酸有多种密码子,所以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多种tRNA来转运。

但是反过来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

⑦翻译的时候是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每一个核糖体上能容纳两个tRNA转运氨基酸用于合成多肽。

每种核酸都包括4种核苷酸,但是不是每种蛋白质都一定含有20种氨基酸

⑧中心法则图解中,RNA的复制以及逆转录过程只有少数病毒可以发生

⑨与DNA复制有关的碱基计算【理解即可】

(1)一个DNA连续复制n次后,DNA分子总数为:

(2)第n代的DNA分子中,含原DNA母链的有2个,占1/(2n-1)

50、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B)

①正确的的选材(豌豆)②先选一对相对性状研究再对两对性状研究③统计学应用④科学的实验程序

51、生物的性状及表现方式(A)

相对性状:

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孟德尔把杂种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显性性状;

把杂种子一代中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

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纯合子:

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

(纯合子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

杂合子:

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

表现型:

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如:

豌豆高茎)

基因型:

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如Dd、dd)

【小结】:

①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生物个体的表现型不仅要受到内在基因的控制,也要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②判断显、隐性性状。

方法有3种:

a、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体亲本杂交,子一代杂合体显现的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b、据“杂合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c、根据性状分离比判断具有一对相同性状的亲本交配,子代性状分离比为3:

1,则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

52、遗传的分离定律(C)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假设】①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

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③形成生殖细胞的时候,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进入不同配子中;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实质】:

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离开,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6种组合】:

亲代基因型

亲代表现型

子代基因型及比例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交配类型

AA×

AA

显性×

显性

AA100%

显性100%

自交

Aa

AA:

Aa=1:

1

杂交

aa

隐性

Aa100%

测交、杂交

Aa×

Aa:

aa=1:

2:

显性:

隐性=3:

自交、

隐性=1:

aa×

隐性×

aa100%

隐性100%

自交、测交

53、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54、基因对性状控制(B)

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间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人的白化病

②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直接控制性状。

如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就是基因突变导致血红蛋白异常

注: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精细的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

55、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A)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染色体是基因、DNA的载体。

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女性

男性

基因型

XBXB

XBXb

XbXb 

XBY

XbY

表现型

正常

正常(携带者)

色盲

56、伴性遗传及其特点(B)

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色盲的遗传特点

(1)、男性多于女性。

(2)、隔代交叉遗传。

即男性(色盲)→女性(色盲基因携带者,男性的女儿)→男性(色盲,男性的外孙,女性的儿子)。

57、常见的几种遗传病及特点(A):

(1)常染色体隐性如白化病特点是:

①隔代发病②患者男性、女性相等

(2)常染色体显性如多指症特点是:

①代代发病②患者男性、女性相等

(3)X染色体隐性如色盲、血友病特点是:

①隔代发病②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4)X染色体显性如佝偻病特点是:

①代代发病②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5)Y染色体遗传病如外耳道多毛症特点是:

全部男性患病

【小结】

①常见遗传病分类及判断方法:

第一步:

先判断是显性还是隐性遗传病。

方法:

看患者总数,如果患者很多连续每代都有即为显性遗传。

如果患者数量很少,只有某代或隔代个别有患者即为隐性遗传。

(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

第二步:

判断是常染色体遗传病还是X染色体遗传病

看患者性别数量,如果男女患者数量基本相同即为常染色体遗传病。

如果男女患者的数量明显不等即为X染色体遗传病。

(特别:

如果男患者数量远多于女患者即判断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

反之,显性)

只要有这个典型标志图,肯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口诀:

无中生有为隐性,生女有病为常隐)

只要有这个典型标志图,肯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有中生无为显性,生女无病为常显)

出现或肯定非伴X隐性;

出现或肯定非伴X显性。

58、基因重组的概念及实例(A)

【概念】:

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4种情况】:

①、在生物体通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

②、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时期,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有时会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交叉互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

③、基因工程

④、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中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实例】:

①猫由于基因重组产生毛色变异、一母生9子,个个皆不同、除了两个双胞胎,没有两个同胞兄弟姊妹在遗传上完全相同。

②杂交育种

③转基因育种

59、基因重组的意义(A)

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60、基因突变的概念、原因、特征(B)

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原因】:

物理因素。

如:

紫外线、X射线、宇宙射线及其他辐射能损伤细胞内的DNA。

化学因素。

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能改变核酸的碱基。

生物因素。

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能影响宿主细胞的DNA等。

【特征】:

①、基因突变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

②、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

③、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④、多数是有害的,但不是绝对的,有利还是有害取决于生物变异的性状是否适应环境。

61、基因突变的意义:

(A)

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

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①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几乎所有生物(包括病毒),可以发生在体细胞或生殖细胞,发生在生殖细胞可以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下一代,发生在体细胞可以通过无性繁殖遗传给下一代,如扦插、嫁接、克隆等方式

②基因突变产生其等位基因,一定会产生新的基因型,但不一定会产生新的表现型

③基因突变包括自发突变和人工诱变,人工诱变只会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

④基因突变包括显性突变(如aa→Aa)和隐性突变(如AA→Aa)

⑤基因突变虽然频率低,但是由于生物有较多的个体,每个个体有好多细胞,每个细胞有好多基因,加之生物的过度繁殖,所以一个种群的突变基因的数目还是很多的

⑥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其RNA上碱基的序列若发生变化(增添、缺失或改变),也属于基因突变,且因为RNA是单链,在传递过程中更易发生突变。

这也正是病毒在医学上易发生变种和不易防治主要原因。

62、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数目的变异(A)

【与基因突变的区别】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数目的改变,与基因突变不同,染色体变异可以用光学显微镜看见,基因突变是看不见的。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指细胞内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增添、倒位或易位等改变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指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改变可分两类:

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染色体组】:

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一个染色体组

【二倍体、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

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叫多倍体。

【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叫单倍体。

二倍体生物的单倍体植株长得弱小,而且高度不育。

①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比较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数量变异(整倍性)

多倍体

单倍体

发生时期

细胞分裂间期

细胞分裂前期期

(低温或秋水仙素)

某些生物进行单性生殖时

产生机理

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交叉互换

DNA上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改变,从而引起DNA碱基序列即遗传信息的改变

由于细胞分裂纺锤体形成受阻,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倍的增加

直接由生物的配子,如未受精卵细胞、花粉粒发育而来,使染色体组数成倍减少

是否有新基因产生

没有产生新基因,但产生了新的基因组合类型

产生了新基因

没有产生新基因,但增加了某一基因的数量

没有产生新基因

在生物进化中地位

对生物进化有一定意义

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提供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对生物进化有一定意义,可以产生新物种

对生物进化的意义不大

实践应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多倍体育种

单倍体育种

②基因突变对性状的影响

(1)改变性状

a、原因:

突变间接引起密码子改变,最终表现为蛋白质功能改变,影响生物性状。

b、实例: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2)不改变性状,有下列两种情况:

a、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多种密码子决定(密码的简并性),当突变后的DNA转录成的密码子仍然决定同种氨基酸时,这种突变不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b、突变成的隐性基因在杂合子中不引起性状的改变。

(如AA→Aa)

③准确理解单倍体与二倍体和多倍体:

首先这些概念都是指的个体;

其次要看个体发育的起点,如果来源于受精卵,那么有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如果来源于生殖细胞,不管有几个染色体组,都是单倍体

④单倍体不一定是一个染色体组,也不一定就不育。

例如玉米是二倍体,其单倍体就只含一个染色体组,而且高度不育;

但又如马铃薯是四倍体,其单倍体是含2个染色体组,可育。

⑤染色体组计数的3种方法:

a、同一种形态的染色体有几个就是几个染色体组(如右图含4个染色体组)

b、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不管显性还是隐性基因),有几个就是几个染色体组

c、染色体组数=染色体总数÷

染色体的形态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