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技术创新探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112626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关村技术创新探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关村技术创新探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关村技术创新探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关村技术创新探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关村技术创新探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关村技术创新探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关村技术创新探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关村技术创新探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关村技术创新探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F27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2374&

#8197;

(2010)21-0001-03

  

  中关村是北京的高科技中心,也是中国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

20多年来,中关村持续引领了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方向,成为中国高知识、高智力和生产潜力的云集之处。

中关村的辉煌发展,离不开一批批科学研究工作者在技术自主创新上的研究与探索,可观的经济收益离不开从事科研的生态与从事产业的生态相互协调和良性互动。

在二十几年前改革开放伊始的创业初期,技术人才在中关村占据着主导地位,其中有这样三位代表性人物,他们把知识变成社会财富,直接带来了联想、方正、四通的崛起,他们所做出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为中关村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书写了中关村的科技创新史,成为中关村技术立业的传奇。

他们就是――倪光南、王选、王辑志。

  1联想汉卡创始人――倪光南

  倪光南,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究员,曾任计算所公司和联想集团总工程师。

  从70年代起,倪光南进入了对汉字信息处理、模式识别、图形显示等领域的研究。

他的课题组先后研制了具有汉字输入、显示和输出功能的实验性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并提出了利用上下文的相关性来辅助汉字输入的方法,即“联想输入”方法。

1979年,倪光南和他的研究组一起在中科院计算所自己生产的111大型机上开发出“汉字信息处理实验系统”。

这种以联想输入法为特征的汉字信息处理实验系统和手写识别机,解决了汉字输入、输出、显示等技术问题,并为机器翻译、情报检索等研究项目提供汉字处理服务,获得了中国科学院二等奖。

  1984年,倪光南着手将LX-80技术移植到PC成为联想汉卡的开发工作,1985年初,完成了这项技术的所有研究,并将之命名为“联想式汉字系统”。

1984年11月,计算所公司成立,倪光南任总工程师将汉卡的全部技术带入了公司。

1985年4月,推出了第一块联想汉卡(I型)产品。

公司开发、生产、销售、服务一条龙,联想汉卡在1985年4月开始投放市场,当年就销售了300万元。

1985年10月,联想I型汉卡通过中科院的鉴定。

1986年7月,联想汉卡获得国务院电子振兴领导小组的应用支持系统奖。

1986年8月,只占一个槽位的II型卡问世。

汉卡就这样一个型号接着一个型号向前发展,走过了十年,创造了上亿元的利润。

联想式汉卡是首个在1988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汉字信息处理系统。

汉卡的成功,促使计算所公司于1989年改名为联想集团,带动了公司的微机销售,以及汉字网络、汉字软件等相关业务,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988年,倪光南将重点转向了微机的开发,并在三个月内就做出了样机。

1989年3月,联想286微机参加了在德国举办的CeBIT博览会,在国际市场上推出微机主板和扩展卡,1990年起在国内推出了联想系列微机,1992年和1993年分别推出中国第一台486和586微机。

在倪光南主持下的联想微机开发部门,依靠自身的研发能力,使得联想的新产品推出时间都超出国内同类公司半年。

联想系列微型机于199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创始人――王选

  王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曾任北大方正技术研究院院长,香港方正董事局主席。

  王选自1958年开始从事计算机逻辑设计、体系结构和高级语言编译系统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1975年起主持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研制。

当时国外已经在研制激光照排四代机,而我国仍停留在铅印时代,我国政府打算研制自己的二代机、三代机,而王选大胆地选择技术上的跨越,直接研制西方还没有产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

针对汉字的特点和难点,王选发明了高分辨率字形的高倍率信息压缩技术和高速复原方法,率先设计出相应的专用芯片,在世界上首次使用“参数描述方法”描述笔画特性,并取得欧洲和中国的发明专利。

从1981年开始,王选致力于研究成果的商品化工作,使中文激光照排系统从1985年起成为商品,占领国内报业99%和书刊(黑白)出版业90%的市场,以及80%的海外华文报业市场,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国产激光照排系统使我国传统出版印刷行业仅用了短短数年时间,从铅字排版直接跨越到激光照排,走完了西方几十年才完成的技术改造道路,被公认为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后中国印刷技术的第二次革命。

王选两度获中国十大科技成就奖和国家技术进步一等奖,并获1987年我国首次设立的印刷界个人最高荣誉奖――毕?

N奖,被誉为“当代毕?

N”。

  1988年,王选领导的研究所与北京大学新技术公司(即现在的北大方正技术研究院)联合。

1991年,两者联合推出北大方正电子出版系统――“北大方正”。

1988年后,他作为北大方正集团的主要开创者和技术决策人,提出“顶天立地”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模式,积极倡导技术与市场的结合,闯出了一条产学研一体化的成功道路。

  3四通打印机创始人――王辑志

  王辑志,首席科学家,四通总工程师。

  1983年,王辑志还在冶金部自动化研究所工作。

他曾在1979年底被派往日本学习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以准备参加宝钢的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

当时国内刚开始进口微机,王辑志的小组也在考虑购买一台微机。

他了解到科学院天文台使用了一种澳大利亚产的微机DATAMAX,CPU是Z80,操作系统是CP/M,性能价格比很好。

同时,王辑志接触到日本伊藤忠的一种新型打印机,他在这台打印机上加上DATAMAX机组成了四通打字机的原型。

他发现,这个打印机的打印头是由八根针组成的,用软件指令可以控制每一根针的动作。

当时国内用的一般打印机都是字符打印机,只能打英文字母,而这台打印机是图形打印机,可以打印由点阵组成的图形。

于是他编了一段程序,在打印纸上打出了“冶金部自动化所”七个汉字。

能打印七个汉字,就意味着可以打印所有的汉字,电脑处理汉字触手可及。

  从这七个汉字到最后四通打字机研发成功,王辑志付出了很多。

他研究出了囊括国标一级汉字的16×

16点阵汉字字库、汉字输入法,他也因为要进一步进行研究而加入了四通。

在他所领导的小组的努力下,1986年4月11日,四通MS-2400中文电子打字机问世。

四通打字机除了能打印8种大小汉字外,还能打印英、日、俄、希腊等多种文字,它把计算机通用键盘、液晶显示屏、汉字输入软件和打印装置极其巧妙地融合成一个十分方便实用的现代产品,它的出现在当时带来了办公自动化的一场大革命。

之后他开发出了的四通MS2401中文文字处理机,四通公司因此而辉煌一时。

  中关村是充满传奇色彩的地方,联想、方正、四通这些名字是中关村历史上经久不衰的标志,而倪光南、王选、王辑志在这些企业中所做出的技术贡献和其个人的创业历程不仅为中关村概念的初生成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对中关村自主创新的探索历程和经验教训,可让我们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3.1坚持自主创新的信念

  倪光南的联想式汉卡,王选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王辑志的四通打印机,这些具有划时代意义创新性研发成果,无一不来自三位科学家对业界主流技术的洞察,对自己以及所带领的团队的学术攻关能力和国产自主创新技术的坚定信念。

在他们的事业历程中,为开发自主专利产品昼夜攻关,为中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东奔西走,为中国民族产业不受制于大国迫切呼吁,为外国科技产品对中国市场的垄断而忧心忡忡,正是爱国情结的深刻体现。

  同样的,以科学家的个人表率推进到企业行业,在高科技产业领域,中国企业怎样才能赶上甚至超过经济发达国家的行业巨头?

这也是每一个优秀的民族企业都要正视的严峻挑战。

当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并购成为一些大集团大公司逐鹿国际市场的惯用手段,尤其是高科技领域知识产权的争夺日趋激烈,不少企业家在面对跨国公司丰厚待遇与保护自主知识品牌、捍卫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两难选择时,往往迷失正确方向,轻易转让来之不易的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最终受制于人,丧失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优势,甚至给国家和民族利益带来损失。

中关村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的示范,更要鼓励和支持企业和创业者一致坚守民族品牌不动摇,始终坚守着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品牌的信念,坚守自主创新成果,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多价值和财富。

  3.2以技术创新作为发展核心

  对于联想、方正和四通来说,在企业最初的创业时期,均以技术研发作为发展战略,把根基放在了技术上。

在当时改革开

  放初期的时代背景下,创新研发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因此倪光南、王选和王辑志的身上洋溢着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怀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他们所从事的创新,不但有一

  种近似为技术而技术的激情,有着远大的目标和无私的个人投入,更重要的是有基于压力的信心作为后盾,再加上企业的技术创新环境和经济支持投入,于是均做出了重要的科研贡献。

  作为“中国硅谷”的中关村,草创时期经历了通过贸易引进国外技术和产品,一边培育市场,一边完成资金、技术和人才的原始积累。

联想、方正和四通等技术型企业的纷纷创立,揭开了中关村信息产业辉煌的序幕。

之后又出现了微软和英特尔的软硬件垄断、以及产品外包的现象,使许多技术只存在于应用环节上,中关村几乎成为电子产品贸易集散地。

近年在国家科教兴国、自主创新政策的指引下,核心技术才真正成为发展的主体,中关村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呈现出了日新月异的繁荣。

因此,要增强企业自主知识品牌创新能力,提升民族企业国际竞争力,也必须以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精心打造高层次的创新型技术人才团队,努力形成支撑自主知识品牌创新的“人才高地”,以技术创新作为自主创新的核心。

  3.3处理好技术与贸易、研发与经营的对立统一关系

  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中,技术是根本,这也正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思想的内涵。

而后期倪光南因“技工贸”的冲突离开联想、王辑志因内部风波走出四通,从他们的经历中可见,技术和贸易、研发与经营的矛盾曾经引发了许多冲突和矛盾。

对于技术人员与经营者对企业发展理念的分歧,科学研究与生产经营的轻重缓急以及当今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协调这些矛盾的对立统一,是值得关注、思考甚至辩论的。

  在高新技术企业的创业阶段,技术的作用是最重要的,管理居于第二位。

而当企业完成了原始积累,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管理的作用就日显突出而跃居首位。

由于对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缺乏制度和法律的保证,在企业做大之后,做产品研发的技术资本代表与做经营的经济资本代表就会产生企业控制权和决策权的争夺、经营理念和利益分配的冲突,这些问题能否及时得到合理解决,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稳定与发展。

技术和管理、管理决策和研发决策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对于IT企业的发展都至为重要。

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对经营结构进行调整,从自身局限中超越和突围,有利于促进中国IT业的理性发展,为发展获得新思维。

  在党中央的报告中,自主创新一次次被强调并得到了全民的呼应,各行各业的创新改革已逐渐步入正轨。

2009年3月1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掀开了中关村发展新的篇章,中关村成为我国首个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

为落实国务院《批复》任务,北京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举全市之力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回首这十几年中关村产业的变迁,倪光南、王选、王辑志等科学家们的实践和经验,不仅为中关村自主创新开辟探索出了发展之路,也为科研学者参与产业运作时对技术和经营的把握提供了启发和借鉴。

对于科学家这个相对特殊的群体来说,既要把创新作为个人进行科学研究的第一推动力,同时更应该把个人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推广到整个社会创新的潮流中来作为最终目标。

当中关村的自主创新已经从倪光南、王选、王辑志们的个人的声音,变成了一个国家的声音,相信中关村终将成为国际化自主创新核心技术的孵化器,真正履行科学造福社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沙磊,冯婷婷.寻找为共和国添彩的大手笔[J].中关村,2009,(8).

  [2]中央文件.国务院关于同意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2009-03-13.

  作者简介:

庞辉(1977-),辽宁人,中科院研究生院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

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

刘二中,中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技创新专业委员会主任,研究方向:

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