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习题鲁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107242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6.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习题鲁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精选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习题鲁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精选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习题鲁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精选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习题鲁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精选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习题鲁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习题鲁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精选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习题鲁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习题鲁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习题鲁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滑坡、塌陷、泥石流等时有发生,加剧了水土流失

2.人为原因

(1)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采用轮荒的耕作制度;

露天开矿,开挖地表土,破坏地表植被;

无计划地建窑洞、修路、建设水利设施。

(2)破坏植被:

农业垦荒规模不断扩大,历史上营造宫殿、伐木烧薪、战争等。

三、水土流失的治理

1.治理策略

(1)从合理利用土地着手: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因地制宜安排农业生产;

农林牧综合发展。

(2)以水土保持为中心:

压缩耕作田地;

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开展矿区土地复垦工作。

(3)以综合治理为手段

①原则:

林草、工程与耕作措施相结合;

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相结合;

治理与开发相结合。

②目的:

改善生态环境;

配合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最终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2.具体措施

(1)工程措施

固沟工程

沟谷修建淤地坝、小水库、营造防护林——拦泥蓄水,防止沟谷继续扩展

护坡工程

在缓坡地段,封坡育林育草与修筑水平梯田相结合——拦截、涵蓄坡面径流

保塬工程

在塬面上,平整土地、营造护林网,合理利用水土,提高劳动生产率

(2)农业技术措施(耕作区)

①管理措施:

平整土地、栽培种植、田间管理、增施肥料、轮作套种等。

②技术措施:

选育良种、发展地膜及喷灌和滴灌技术、科学施肥等。

知识点一

水土流失的原因

水土流失是自然规律,其形成与地形、气候、土壤、植被、地质构造等自然因素密切相关。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建设活动导致植被破坏,在一定程度上会诱发或加剧水土流失。

具体分析如下:

自然因素

特性

表现

地理位置

过渡性

①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

②从湿润区向干旱区过渡

③从森林向草原过渡

④从农业区向牧业区过渡

土壤质地

特殊性

黄土由粉砂质土状沉积物组成,土质疏松,孔隙很多

降水

不均匀性

①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于夏季②多暴雨

地质灾害

多发性

黄土高原是我国地质灾害频繁地区,滑坡、塌陷、泥石流等时有发生

人类活动

具体影响

过度开垦

为解决粮食问题而陡坡开荒,使地表变得疏松,增加水土流失的物源

过度放牧

破坏植被,使地表失去保护,易遭侵蚀

毁坏树木和樵采 

破坏森林资源,使地表失去保护,易遭侵蚀

露天开矿

开矿时,破坏了植被,使矿区土壤抗侵蚀能力降低,并形成水土流失的新的物源和触发机制

[对点演练]

水土流失是土壤侵蚀的主要形式,我国的水土流失现象十分严重。

黄土高原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据此回答1~2题。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

①黄土具有直立性和吸湿性 ②黄土高原地区夏季多暴雨 ③黄土地质疏松 ④森林破坏严重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2.自古以来黄土高原盛行的轮荒耕作制度(  )

A.使土壤的肥力得以恢复

B.增加了耕地面积

C.增加了粮食产量

D.加重了水土流失

解析:

1.C 2.D 第1题,森林破坏严重是引起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

第2题,黄土高原的轮荒耕作制度,导致地表植被的破坏,从而加重了水土流失。

3.黄土高原以丰富的能源资源、脆弱的生态环境、尖锐的人地矛盾著称于全国。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下图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甲 黄土高原土地利用情况示意图

乙 黄土高原地区1980年以前工业结构示意图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土流失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

(2)黄土高原土地利用落后的耕作制度是________,使原来的林草植被破坏殆尽。

目前,形成新的水土流失物源和触发机制的是________。

(3)根据如图反映的人地关系问题,将下列合适的选项填入相应的空格内。

(每个选项限填一次)

A.人口增长B.水土流失

C.粮食短缺D.人均耕地减少

E.需要更多劳动力F.植被破坏

G.燃料需求增加H.乱垦荒地

从甲图中可看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有毁林开荒,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从乙图中看出该地工业结构以煤炭开采为主,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形成新的水土流失物源。

(1)

(2)题考查对教材知识的记忆情况,难度较小,需注意第

(2)题中“新”的水土流失物源和触发机制,应和以往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区分开。

第(3)题,解答此题的关键点是:

明确乱垦荒地导致植被破坏,引发水土流失。

应把握住的一条主线是:

人口的过快增长引起粮食短缺,土地生产力低下,粮食产量无法保障,人们为解决生计又大肆开荒,从而造成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

答案:

(1)土质疏松 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耕地减少 河床淤积

(2)轮荒 开矿

(3)从左到右,自上而下依次为:

A C D G H E F B

知识点二

水土流失的治理

[问题探究]

读黄土高原某小流域综合治理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探究1 图中梯田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什么地形区?

该区治理措施还有什么?

其作用是什么?

提示:

黄土坡(缓坡)。

封坡育林育草(生物措施)(陡坡)。

作用:

拦截、涵蓄坡面径流,保证生产,增加收入。

探究2 在塬面上采取的主要治理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有哪些?

工程措施:

平整土地;

生物措施:

营造护田林网;

农业技术措施:

喷灌、滴灌,节约水资源。

合理利用水土,提高劳动生产率。

探究3 在沟谷地带采取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分别是什么?

其作用又是什么?

建淤地坝、修水库;

营造防护林。

拦泥蓄水,防止沟谷继续扩展。

[总结深化]

1.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及其适用地段

2.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

小流域综合治理应坚持“林草、工程与耕作措施相结合;

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结合小流域自身的特点,需要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三者并用。

如图所示:

黄土塬又称黄土平台、黄土桌状高地,塬是当地居民对顶面平坦开阔、周边沟谷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的俗称。

读图回答1~2题。

1.为合理利用土地,保持水土,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①甲处打坝淤地 ②乙处整修梯田 ③丁处沿坡耕作

④丙处修建水库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在黄土堆积停止的情况下,不施加人为影响,仅凭自然侵蚀,若干年后塬面边界变化最可能的是(  )

A.a线B.b线

C.1020米等高线D.1030米等高线

1.A 2.B 第1题,在黄土高原的综合整治中,应在沟谷地带(甲)打坝建库、在缓坡(乙)修建梯田、陡坡(丁)植树种草、在塬面(丙)发展农耕,此谓“保塬”“护坡”“固沟”工程。

第2题,流水侵蚀对不同坡面的影响力度是有差异的,甲为沟谷地带,丁为陡坡,在自然状态下应为侵蚀严重区,而乙为缓坡,丙为塬面,这两处的侵蚀力相对较小。

鱼鳞坑是为减少水土流失,在山坡上挖掘的交错排列、类似鱼鳞状的半圆形或月牙形土坑,它能够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读下图,回答3~4题。

3.图中最宜植树的地点为(  )

A.①B.②

C.③D.④

4.鱼鳞坑有利于物质的(  )

A.风化B.侵蚀

C.搬运D.沉积

3.C 4.D 第3题,③地点植树更有利于涵养水源,减少坡面径流,保持水土。

第4题,这种交错排列的半圆形或月牙形土坑有利用物质的沉积,从而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5.读植被的减水和减沙效益表,回答下列问题。

植被覆盖率(%)

径流减少率(%)

侵蚀减少率(%)

20

15

55~20

40

30

80~40

60

60~30

95~70

80

75~50

98~80

≥90

70

100~90

(1)从表中的数据可知,当植被覆盖率提高时,径流量会________(增大或减少),水土流失会________(严重或减轻)。

(2)在黄土高原植树造林最主要的作用是(  )

A.阻挡风沙,保护农田

B.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C.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吸烟滞尘,净化空气

(3)与生物措施配合,黄土高原还可采取哪些措施改善环境?

读表中数据可知,随着植被覆盖率提高,径流减少率和侵蚀减少率会相应提高,即径流量会减少、水土流失会减轻。

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要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相配合。

(1)减少 减轻

(2)C

(3)兴修水库、兴建水平梯田、打坝淤地等工程措施。

读我国某地区景观图,回答1~3题。

1.图中的景观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酸雨  B.水土流失

C.荒漠化D.大气污染

2.引起该地区此环境问题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矿物燃料的使用B.植被的破坏

C.不合理的耕作D.开矿

3.治理此环境问题最有效的措施是(  )

A.恢复自然植被B.全面停止开发耕地

C.大力发展梯田D.加大对水资源的调配

1.B 2.B 3.A 第1题,据图分析可知,图示景观地表千沟万壑,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第2题,引起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最主要原因是毁林开荒。

第3题,治理此环境问题最有效的措施是恢复自然植被。

读黄土堆积和基底地形图,回答4~5题。

4.据图判断,该图所示实际位置在哪个省区(  )

A.陕B.晋

C.豫D.甘

5.图中箭头所指的是(  )

A.流水侵蚀形成的沟谷

B.黄土堆积的山丘

C.地壳下降后的凹陷地区

D.地壳断裂地带

4.B 5.A 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有黄土覆盖,并且位于黄河以东,东侧地势较高(太行山脉),故为山西省。

第5题,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由于长期的流水侵蚀作用,使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图中的箭头指的是黄土高原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沟谷。

读我国某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成因与危害示意图,完成6~7题。

6.图中所示的某生态环境问题是(  )

A.土地荒漠化B.臭氧层空洞

C.水土流失D.全球气候变暖

7.图示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地区是(  )

A.黄土高原B.塔里木盆地

C.东北平原D.长江三角洲

6.C 7.A 根据图中某生态问题的成因及危害可知,该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读我国某地农业建设模式示意图,完成8~9题。

8.该模式最有可能位于(  )

A.华北平原B.南方低山丘陵

C.内蒙古草原D.黄土高原

9.该模式主要治理的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B.土壤盐碱化

C.森林减少D.荒漠化

8.D 9.A 坡度<

10°

的地区发展旱作农业,该地应位于我国的北方;

坡度>

的地区退耕种草种树及未开垦林草地,该地应为我国北方生态脆弱的地区;

沟谷地区筑坝蓄水主要是治理水土流失问题,因此该地位于黄土高原地区。

图中模式治理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10.下图中的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不同的山脉,甲代表地形区,乙代表河流。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数字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山脉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河流乙________。

(2)乙河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这是由于甲地区存在着严重的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为该地区由于植被破坏造成的生态问题示意图,将下列选项的序号填入图下的横线上。

①洪涝灾害增多 ②水土流失加剧 ③土壤肥力下降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图示的主体部分为黄土高原,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流经该地区的河流含沙量大。

引起该地区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包括气候、土质等,人为因素尽管较复杂,但可概括为人类对植被的破坏。

(1)阴山 贺兰山 太行山 秦岭 黄河

(2)水土流失 土质疏松、易被侵蚀;

多暴雨;

乱砍滥伐,植被遭破坏

(3)② ① 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