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专题练习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10674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专题练习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专题练习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专题练习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专题练习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专题练习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doc

《小专题练习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专题练习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专题练习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doc

冯sir吐血编制

【小专题练习】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自然条件包括:

气候(光照、热量、降水、灾害性天气)、地形、土壤、水源等。

一、分析(评价)气候条件影响农业生产的总体思路

1.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方面去描述(若设问只要求回答其中一个方面,则可忽略另一个方面);

2.从气候的各个组成要素进行全方位讨论,如从“光照、热量、降水、水热组合、昼夜温差、气象灾害”等方面去描述;

☆光照、昼夜温差:

影响农产品的品质(光照充足,有利于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积累养分);

☆热量:

影响农作物的品种、熟制(耕作制度)、生长季节;

☆降水:

影响土地利用状况(旱地、水田、草地等);

☆灾害性天气:

影响农作物产量(春秋气温低,作物易受低温冻害;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作物易受旱涝灾害)。

3.从气候的时间分布进行充分考虑,如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气候条件分时段描述。

二、分析地形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地形条件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

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地丘陵适宜发展林牧业。

★专题练习

1.读图,回答问题。

该地区农业结构种植业比重小,试分析其自然原因。

(6分)

2.读新疆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图(单位:

mm)(图一)及伊犁河谷地区山河分布示意图(图二),回答下列问题。

 

简述伊犁河谷地种植冬小麦的自然优势。

(8分)

 

3.下图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某年4月2日8时气压分布图。

试分析图中M地区地形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示:

从农业结构、机械化水平和主要环境问题三方面分析)。

(8分)

4.读英国部分地区地形图(图甲)、年降水量(单位:

mm)与农业分布图(图乙),回答问题。

据材料一概况应该农业分布与地形、降水的关系,并分析其原因。

(8分)

5.读某国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材料一世界某国河流、城镇分布及甲、乙、丙三城市的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农业在该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玉米等,赶上风调雨顺,粮食产量可达近千万吨,遇到干旱少雨,则陡然跌至100多万吨,最近几年,农业生产连年歉收,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主席RajendraPachauri说,这与全球气温的上升不无关系。

该国主要出口的农产品为新鲜水果(柑橘、葡萄、橄榄、椰枣)、新鲜蔬菜、蔬菜罐头等,占出口总额的15%,出口量在阿拉伯世界中排在第二位。

该国95%的水源来自于降雨,筑坝蓄水开发水资源的主要途径。

目前,水坝蓄水能力仅为年降雨量的十分之一。

该国国王特使——阿拉维尤其赞赏我国的“都江堰”和“坎儿井”,希望两国加强合作,尤其是农业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结合材料,评价该国西北部地区的农业发展条件及气候变化对该国农业的影响。

(10分)

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中的三幅图分别示意某地区的地形、1~5月气温变化和降水季节分配。

指出2009~2010年冬春季节该地区降水和气温的突出变化,并说明其对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10分)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经过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我国各地不同农作物的播种、收获等的时间相对固定,否则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013午4月,东北地区持续低温.大田春播时间普遍比常年推迟7-10天。

分析4月份持续低温对东北地区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8分)

8.图甲和图乙分别是我国东北部分地区2012年12月1日—2013年4月15日气温距平图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图,图中距平是指该时段气温或降水的值与该地同期多年平均值的偏差。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乙

图甲

结合东北地区的作物熟制和耕地类型,分析图示气温、降水状况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10分)

参考答案:

1.平原面积小,耕地比重小(2分);纬度较高,热量不足(2分);气候海洋强,阴雨天多,光照不足(2分)。

2.冬暖利于小麦安全越冬;(2分)较丰富的降水和地表水为小麦生长提供了较充足的水源;(2分)谷地(盆地)地形平坦开阔,(2分)土壤肥沃(2分)。

3.M地地形为山地、丘陵,地表起伏大(坡度较陡),土地(水热组合)垂直差异显著(2分),有利于发展立体农业(有利于农林牧全面发展或有利于开展多种经营)(2分),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机械化水平低)(2分),如果不合理开垦(破坏植被),易造成水土流失(2分)。

4.关系:

(小麦)种植业分布在年降水量较少(年降水量750mm以下)的东部平原地区(2分);乳畜业分布在年降水量较多(年降水量750mm以上)的西部低山丘陵和沿海平原地区(2分)。

原因:

西部降水量较多,日照较少(2分)利于多汁牧草生长,适合发展畜牧业;东部降水较少,日照较多(2分),适合小麦生长。

5.有利条件:

夏季光照、热量充足,有利于农业发展;冬季温暖,有利于果树越冬;河流较多,水源较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利于农耕。

沿海地区,海运便利,有利于农产品的出口;(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

不利条件:

遇到干旱年份,容易引起旱灾,农业减产;水利工程设施落后制约农业的发展。

(2分)

变化:

全球变暖,导致该地区蒸发旺盛而变得干旱,导致农业歉收。

(2分)

6.突出变化:

冬春季节的降水(雪)量高出多年平均值(约15%~20%)(2分);从多年平均状况看,春季持续增温,2010年则表现为4月底以前气温持续低于0℃(2分);4月末到5月初气温快速上升到0℃以上(2分)。

主要影响:

春耕期间气温偏低,播种期推后(2分);冬春积雪量超过多年平均值,并在短时间内融化,易形成融雪性洪水灾害。

(2分)

7.东北(农作物春播秋收,一年一熟,)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时间较短。

(2分)春播推迟7—10天,即农作物生长期缩短了7—10天;(2分)错过适宜的播种期,扰乱了农作物正常的生长周期。

(2分)所以,农作物的产量会减少,质量会降低。

(2分)

8.东北地区作物一年一熟,春播秋收(2分);春温较常年偏低,春播推迟(2分);生长期缩短(或收获延迟,作物易受秋季低温冷害影响)(2分)。

东北地区以旱地为主(2分);土壤中含水量过大,难于耕作(2分);不利于作物生长。

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