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概论考试重点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105918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概论考试重点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概论考试重点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概论考试重点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概论考试重点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概论考试重点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概论考试重点Word下载.docx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概论考试重点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概论考试重点Word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概论考试重点Word下载.docx

作用——

(1)在认识上,学生确信教师影响的正确性。

(2)在情感上,乐于接受来自于教师的影响。

(3)在行为上,能起学生榜样的作用。

11教师德性:

即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既是教师人格特质化的品德,也是教师教育实践性凝聚而成的品质,是一种习惯于欲求正当之物并选择正当行为去获取的个人品质。

12教师人格:

是指教师在其角色互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教师专业心理倾向、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个体品质等人格特质,是教师行为中所应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的外在行为模式的统一体。

13道德义务,是道德活动主体意识到的在实践中必须履行的道义责任,也即由一定的道德原则、信念、规范、舆论所支持的义务,或者出于自身的信念,或者出于到的舆论的压力,对他人、社会、对国家所承担的一种道德责任。

14人生观:

又称人生价值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它的核心问题有两个:

人为什么要活着?

人应当怎样活着?

前者回答的是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后者回答的是人生的态度和活法。

15人生目的的含义:

人生目的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它是指导和支配各种具体行为目的的总目的。

16教师的人生目的与职业目的:

教师的人生目的很自然地是与自己的职业相关联的,或者说,在一定程度上,教师的人生目的体现为职业目的。

17乐教敬业

乐教敬业既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也是教师的一种从业境界。

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乐教”即乐于教育,指教师要以一种愉悦、快乐和热爱的心情投入到教育活动中去;

“敬业”即尊重职业,就是指教师要把自己的教育职业当作一项崇高而神圣的事业来看待,为此专心致志,刻苦钻研,努力奉献的精神。

从理论逻辑上看,乐教和敬业本身是有着内在联系的,只有乐教,才能真正做到敬业,即持久一贯,或可持续的、能够不断地产生自我激励的敬业态度和敬业行为,敬业是乐教的体现,乐教是敬业的内驱力。

从实践上看,把乐教和敬业联系在一起,也提高了它的可接受性和可推广性。

(邓小平关于只讲奉献的两个可以,两个不行的论断)

18道德原则:

也称作道德的基本原则或根本原则,它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在道德上对人们的行为和品质提出的根本要求,是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以及与社会整体之间利益关系的根本指导,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善恶的根本标准;

同时也是对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关系的本质概括,是道德的社会本质或阶级属性的最直接最集中的反映,是区分不同道德类型的最根本的标志。

19道德规范:

是一定社会和阶级从其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形成和概括的,人们在墨重社会管子中应当普遍遵循的具体的行为准则。

20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应遵循的最根本的行为准则,是对教师行为和品质的根本要求,也是教师道德的社会本质最直接和集中的反映。

21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是道德原则在特定伦理关系和活动领域中的具体体现,是对教师职业行为提出的适应特定伦理关系和领域教育中的具体体现,是对教师职业行为提出的适应特定伦理关系和领域教育教学需要的具体道德要求。

22理想的含义:

理想是在现实基础上形成的对未来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以及经这一追求和奋斗而实现的超越于既定现实的更为美好的状态或境界。

23职业理想:

是指个人所希望从事的职业和在这一职业活动中希望达到的水平、成就或境界。

对教师来说,职业已经确定,职业理想就主要表现为在教师这一职业中所希望达到的成就和境界。

24态度:

是人在一定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对事物所持有的反应、评价和行为倾向。

25人生态度:

是在一定生活体验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对人生较为稳定的反应、评价和行为选择倾向。

由于这一倾向具有相对稳定性和一贯性,因而,人生态度往往成为一个人对人对事的反应模式和精神风貌。

26价值:

指客体满足主体目的和需要的程度和主体对这一满足情况的评价。

27人生价值:

从价值的产生和创造的角度说,人生价值是作为客体的人的生命存在和活动满足作为主体的人(他人、团体、社会等)的需要的事实和主体对自己需要满足状况的评价。

通俗地说,人生价值就是一个人在一生中为他人、团体、社会提供的满足其需要的服务和劳动成果。

28教育价值:

教育价值就是培养人、提高人的素质的价值。

29教师价值:

教师作为一个职业群体,其价值的外在形式是通过社会对教师职业的尊重程度来衡量的,对于教师个体,其外在价值形式表现为各种荣誉、称号、职称等,而其内在价值内容是教师在与学生构成的对象性活动(教育教学)中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的事实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30学生为本:

指要求教师的一切工作要以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成才为目的,教育的方式和手段以符合学生的特点为依据。

31热爱学生:

教师在对待学生关系中的道德规范之一。

表现为教师对每位学生稳定持久的相融亲近关心和严格要求,是教师对全体学生全面成长的高度责任感和强烈事业心的表现。

32廉洁从教:

就是要求教师的教育活动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利用教师的权利从学生身上牟取私利。

33教育者集体:

狭义是指在学校里专门从事德智体美等方面教育的任课教师所组成的集体;

广义指一所学校里全体教职工所组成的教育工作者集体,包括:

学校党政领导、行政人员、授课教师、后勤人员等。

34教育合力:

宏观指由多方面教育因素共同施加的全方位、立体式的综合影响;

微观指学校各部门及每位教师作为教育因素共同对学生施加全方位的立体影响的过程。

35人生意义:

是主体对自己生命的存在及其活动所产生的积极、肯定、愉快的体验和感受。

36教师的人生意义:

是指教师职业活动对教师个人生命存在及其活动合理性的肯定,是教师职业劳动乐趣的泉源和自我发展的可能性根据。

37职业道德评价:

是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对他人或自己的职业行为进行褒贬扬抑的评议和判断。

职业道德评价过程就是褒扬真善美贬抑假恶丑的过程。

38社会舆论:

指社会上众人的议论

39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含义:

也即组织、他人以及教师自己根据一定社会的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通过一定形式对教师个体的职业行为和职业道德品质以及教师集体的职业行为状况所作的善恶、褒贬的评判活动

40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目标:

是指教育者为了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进行的职业道德修养的努力方向和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

41道德修养:

是指一个人通过在学习、实践中的自我锻炼、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从而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不断实现自我改造以完善自身的过程及其结果,它突出表现为按照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所进行的反省活动以及通过这种反省活动所形成的道德情操、所达到的道德境界。

42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指教师根据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通过在学习、实践中进行自我锻炼、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从而使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不断提高、职业道德人格不断完善的过程及其结果。

43教师荣誉感,是指教师在正确履行教师义务之后由于得到社会的赞扬、组织的褒奖、他人的敬重而产生的自豪感、尊严感和内心的欣慰。

教师的荣誉感,从根本上说是教师自己基于其职业的社会价值实现而进行的一种自我价值体认。

44教师责任感:

即每个教师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所承担的职责、所担负的历史责任的认识。

45道德品质:

亦即通常所说的品德或德性,是指人们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行为倾向,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中的具体体现。

 

46教师道德品质,指的是教师在长期职业道德活动中养成的在个人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上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它是由教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五个基本方面的有机统一体,是社会道德原则、规范职业化的结果。

高尚的教师道德品质至少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热爱并献身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

坚持真理、正直忠诚的思想情操;

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优秀品格;

宽容友善、真诚团结的合作精神;

认真负责、勤勉努力的工作作风;

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行为风格,等等。

47教师人格,是指教师应具备的特定的情感和意志结构、健康的心理品质、稳定的道德意识和个体内在的行为倾向性,它是包括教师的思想、道德、性格、气质、知识、能力等诸多因素的以道德人格为核心的教师素质的综合形态,它集道德人格、心理人格和知识人格于一身,是教育活动主体的资格、教育工作的基础和教育力量的源泉。

48教师职业道德境界:

也即教师接受职业道德教育、进行职业道德修养过程中达到的觉悟程度和实践水平。

49慎独:

指当一个人独处或别人不在场、无人监督的时候,总是非常谨慎地注意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不做任何有背道德规范的事情。

50教育传统习惯:

指人类在教育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习以为常的行为倾向和社会风格。

51内心信念:

即人们发自内心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真诚信仰和强烈责任感。

二简答及论述题

1、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

(一)教育劳动的复杂性(理解的重点)1)、教育劳动对象的多样性——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教师教育劳动的对象是正在成长中的有思想、有感情、有理想的活生生的人。

不同年龄、性别的学生在个性心理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同时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他们在思想、情感、能力、性格、爱好等方面也各有千秋。

这就形成了教育对象身上所发生的许多不确定因素,面对复杂的教育对象,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和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施加综合的教育。

大学教师的劳动对象则是更为特殊的一代青年大学生,作为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扬长避短,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养。

2)、教育劳动内容的丰富性——知识面宽广、学识渊博、品德高尚、教学与科研并举教师职业劳动的内容除了自己所承担的课程的教学内容,还包括对学生智力的开发、情感的熏陶、个性的塑造、品德的培养、行为的训练等等、大学教育劳动的内容与中小学相比,更在于教学与科研并举的特殊性,大学教师还要结合教学和实习,承担培养和提高大学生以及研究生科学研究能力的任务。

3)、教育劳动过程的往复性——教学相长、教学互动、诲人不倦、耐心细致、坚持不懈,教师劳动过程有其特殊性,体现在第一劳动过程上的传递性和双向性,教师将知识技能和思想品德通过自己的劳动传递给学生,学生经过接受、转换和内化等过程将教师传授的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并通过自身的锻炼和修养,形成高尚的人格。

于此同时,教师也在教学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得到自我的充实和发展,这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

第二体现在劳动内容上的重复性和连续性。

由于学生个体的重复性和成长的连续性,无论是知识的传授还是品德的培养都不是一触而就的,教师必须进行反复的教育,做到不厌其烦、诲人不倦。

这说明教师对学生培养的劳动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艰辛的劳动过程。

4)、教育劳动对象、内容、过程的发展性——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水平

(二)教育劳动的创造性(三)教育劳动的协作性(四)教育劳动的示范性(理解的重点)教师职业劳动的基本特点之一。

是指教师客观上是在用自身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知识经验、人生态度等影响学生。

教育和教学活动从本质上说,就是教师自觉地、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

由于教师职业劳动的主要工具不是一般的物或机器,而是教师自身的素质。

这就决定了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的特点。

教师就是学生最直接的榜样。

叶圣陶:

“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

2道德的特征和功能

特征:

1作为社会规范的特征(和法律、纪律比较):

“软”(非强制、不成文)、“广”(调整的范围和内容广泛)、“深”(自觉自律的内在要求,深入到思想和灵魂);

2作为个人品质的特征(和政治、心理、个性等品质比较):

“情”(道德就是人之常情、就是怜悯之心、同情之心、恻隐之心,就是相互关心、友爱、帮助,这和政治品质的原则性、坚定性,心理品质的成熟性,个性品质鲜明性、独立性是不同的,人们所说的情商主要就是指道德)、“稳”(即稳定性,如道德与传统的内在联系,从小看大等,道德也许是人类文化系统中最具有惰性的文化因子,以此保持社会文化发展的连续性)、“俗”(世俗、通俗,相对于政治的原则性、宏大性和宗教追求超凡脱俗的神圣性而言的,道德具有日常性、平常性、生活性、细微性,从小事看精神)。

功能:

1)道德的社会功能:

政治稳定功能、利益调节功能、社会认识功能、价值教育功能等;

2)道德的个体功能:

智力开发功能、人际协调功能、心理保健功能、情感慰藉功能、价值导向功能等。

3)对道德功能的理解:

道德这两类功能特别是个体功能的存在,表明了道德不仅是社会的需要也是个人的需要,适应这双重需要是道德存在的合理性根据,是道德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有力证明,也是道德教育可能性和有效性实现的逻辑前提。

3怎样理解和评价道德的稳定性特征?

1)道德稳定性的含义:

道德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一样,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具有历史变动性;

同时,它又不同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稳定性和相对独立性,变化的速度较慢。

2)道德稳定性的原因:

①道德与政治、法律等思想和规范相比较,道德思想和规范与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关系并非是直接的,因此不会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改变而立即改变;

②道德本身存在的广泛性和影响的内化性,也决定了它不可能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同步;

③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包括其政治、法律制度的变革往往也需要一个过程,在没有完成这个过程之前,道德自身也不会完全改变。

3)道德稳定性的评价:

①积极方面:

保持历史文化的传承性和连续性,是民族传统和性格的价值构成要素;

②消极方面:

因滞后于生产力和科学文化的发展,具有保守性,有时会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阻力。

4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与根据

答:

1)教师职业道德含义:

所谓教师职业道德,指的是教师在其职业活动中,调节和处理各种关系所应遵循的基本的行为规范和行动准则,以及由此而形成的道德品质。

教师职业道德产生的根据是教师职业活动的内在要求。

教师职业如果没有道德要求,就无法完成它的职业使命和实现它的职业职能,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这一点:

(为什么特别要讲道德?

A从教师职业的特点看,教师职业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职业。

教师职业劳动的主要对象是学生,除此以外,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都是人与人的关系,而只要有人和人的关系的地方,就必然有道德。

B教师的技术规范和道德规范是相互重叠的。

同其他职业行为规范一样,教师的行为规范也可分为技术规范和道德规范两种。

技术规范侧重于职业操作的方式、程序等等,反映的是职业活动中人与物的关系;

而道德规范反映的是职业活动中人与人的关系。

由于教师劳动的对象是人,这就使得教师的两类职业行为规范即技术规范和道德规范相互重叠。

比如,板书工整、仪态端庄等等,就既是教师的技术规范,又是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

C从教师的行为方式看,教师行为活动的职业意义与道德意义是交织在一起的。

或者说,教师的“做事”与“做人”、教书与育人是联系在一起的。

教师的人格(道德品质、境界等)本身就是最重要、最有效的劳动工具。

2)教师职业道德特点:

由于教师职业劳动的特殊性,教师职业道德有区于其他职业道德不同的特点

1.道德意识的高尚性。

教师承担着传播人类文化、塑造人的灵魂的神圣职责,因此其具有道德意识上的高尚性;

2。

道德行为的榜样性。

教师职业道德对学生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和影响,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具有榜样的力量;

3.道德影响的广泛性、深远性。

从道德影响上看,教师职业道德比其他职业道德的影响更为广泛、深远。

因为教师对学生的道德影响又会通过学生影响到他们的家庭甚至整个社会,同时还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以及他们的后代,甚至整个社会的未来。

3)教师职业道德形成的依据:

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是指一定社会教师职业道德产生的条件和基础,它包括:

a教育劳动中各种利益关系是教师职业道德形成的直接基础;

b一定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的制约是教师职业道德形成的根本基础;

c历史上优秀的教师职业道德遗产是教师职业道德形成的历史基础。

5教师职业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与其道德要求有什么关系?

特点:

崇高性、奉献性、示范性、主导性。

1崇高性、奉献性、示范性的特点从社会期望和角色认同上决定了教师职业的道德要求要高于其他职业,2主导性的特点从教师承担的教书育人,培养下一代的重要社会职责上决定了每一个教师遵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6何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两者的关系是什么?

1)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应遵循的最根本的行为准则。

它应该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典型的职业性,符合这两点的乐教敬业最合适。

2)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是指适用于教师职业劳动的具体伦理关系和场合的道德要求。

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①协调师生关系:

学生为本、教书育人、廉洁从教;

②同事关系:

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团结协作、形成合力;

③教师与领导:

尊重领导、服从管理、关心集体、顾全大局、积极参与、献计献策;

④教师与家长:

尊重家长、指导家庭教育、一视同仁。

3)两者的关系:

原则规定、指导规范,规范体现原则。

7你是怎样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的?

答:

1)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应遵循的最根本的行为准则,它是对教师行为和品质的最根本要求,也是教师道德社会本质的最直接和最集中的反映。

2)确立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依据有四个方面:

要反应教师劳动的特殊性;

要体现社会职业道德的要求;

要符合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关系;

要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中占主导地位。

乐教敬业最符合。

(依据)

3)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乐教敬业的含义见名词解释17

4)乐教与敬业的关系

①乐教与敬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两者之间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乐教有利于敬业精神的形成,敬业也有利于加强教师的职业情感,两者相互包含、互相依存。

②但比较而言,两者又存在内外、先后的分别,乐教倾向与外在情感的表露,属于道德情感;

而敬业强调内心的诚敬和尊重,属于更为内在的道德信念。

先有乐教情感而后有敬业。

③乐教与敬业的关系中,敬业处于更为核心和主导的地位,只有达到了敬业的要求,道德行为的选择和坚持才有更大的稳定性、持久性和一贯性。

5)就个人而言,教师的乐有环境之乐、劳动方式之乐和劳动成果之乐。

6)乐教敬业的意义:

1是教师热爱祖国和热爱社会主义的具体表现2是履行教师职责的道德保障3实维护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

乐教敬业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体现在或适用于教师职业劳动的各种职业伦理关系和职业活动领域。

比如,在师生关系中,乐教敬业就体现在教书育人、因材施教等具体规范中;

在同事关系中,体现在相互尊重、团结协作等规范要求中;

在对职业本身的态度上,表现为严谨治学,锐意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注重教学、科研质量等等。

8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A教师与学生关系的道德规范:

1学生为本,师生关系的正确定位;

2教书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因材施教,发展学生良好个性;

4诲人不倦,恪守教师职业职责;

5公正执教,维护教师职业形象;

6廉洁从教,抵制行业不正之风;

为人师表,言教身教协调一致。

B教师与教师关系的道德规范:

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团结协作,形成合力。

C教师与领导关系的道德规范:

1尊重领导、服从管理;

2关心集体、顾全大局;

3积极参与、献计献策。

D教师与社会的道德规范:

1.教师与学生家长的道德规范,a尊重家长,沟通情况,争取家长在教育上的配合和支持;

b指导家庭教育,形成学校和家庭在教育上的良性互动;

c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地处理与家长和学生的关系。

2.教师与社区的道德规范:

a模范服从社区的规范和管理,主动争取社区对教育的支持,b积极参与和支持社区教育,为社区提供所需要的智力和教育服务。

3.教师与教育协作单位之间的道德规范:

a教育学生尊重协作单位的特点和要求,服从管理,争取良好协作;

b加强与学生的指导,坚持对学生负责和对协作单位负责相统一,提高社会实践的效果。

4.教师在从事社会服务中的道德规范:

a服从学校管理,促进本职工作、讲求诚信服务,保证服务质量;

b增强整体意识,注重社会效益、规范服务行为,维护教师形象。

高校教师应该如何认识和处理与领导的关系?

认识:

从教育职责角度看,学校领导及部门、单位领导与普通教师有着同样的角色身份,都是教育者,是为共同目标而结成的平等的同志关系;

但是从学校管理角度来看,领导和教师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即上下级的关系。

这种关系意味着在管理过程中,领导往往作为集体的代言人,决定着整个集体的活动。

此时,教师与领导的关系,客观上已经成为个人与集体之间关系的重要部分。

教师处理与领导之间的关系:

教师在工作过程中要理解、尊重领导,维护领导的权威,积极配合领导的工作。

教师应当做到:

第一,与领导坦诚相见,主动交流。

教师要多主动与领导接触,争取领导的理解和信任,同时听取领导的指导和评价,积极改进自己的思想和工作;

第二,维护领导权威,服从领导的正确决定。

领导是教育集体的核心,教师决不能因为对领导的决定有不同意见产生抵抗情绪,不能对领导的安排故意刁难。

为了集体目标的实现,教师必须在工作上给与领导积极支持和主动配合,服从领导的正确决定并切实执行。

第三,理解、体谅领导,对领导给与合理评价。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以平等的态度尊重领导的人格,体谅领导的辛苦,理解领导的难处,为领导分忧,不对领导提出苛刻的利益要求。

在评价领导时不要对领导歌功颂德,也不能盯着领导的缺点不放,更不能仅凭领导是否满足了自己的利益要求去进行评价。

对领导有什么意见或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