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专项施工方案计算书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102762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349.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板专项施工方案计算书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模板专项施工方案计算书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模板专项施工方案计算书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模板专项施工方案计算书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模板专项施工方案计算书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模板专项施工方案计算书Word下载.docx

《模板专项施工方案计算书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板专项施工方案计算书Word下载.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模板专项施工方案计算书Word下载.docx

1)梁侧模支撑体系:

内龙骨间距400mm,内龙骨采用双钢管48mm×

3.5mm。

内龙骨采用50×

100mm木方。

对拉螺栓布置3道,在断面内水平间距200+400+400mm,断面跨度方向间距600mm,直径14mm。

2)梁底模支撑体系:

梁模板使用的木方截面100×

50mm,梁模板截面侧面木方距离300mm。

立杆梁跨度方向间距l=0.90米,立杆的步距h=1.50米,梁底增加2道承重立杆。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φ48×

3.5。

3.结构板模板支撑体系受力计算依据

4#、5#楼结构板以最大板厚150㎜进行模板支撑体系受力计算。

(详见受力计算书汇总三)

板支撑体系:

立杆的纵距b=1.00米,立杆的横距l=1.00米,立杆的步距h=1.40米。

木方截面100×

50mm,板模板木方距离300mm。

二).6#、7#楼结构梁、板模板支撑体系受力计算原则

6#楼吊三层层高为4000~5050㎜,吊二层层高为3600和3700㎜;

7#楼吊三层层高为4100~5000㎜,吊二层层高为3900㎜。

6#、7#楼的吊三层模板支撑体系属于高支模范畴,是本项目模板工程施工的重点。

结构梁则以具有代表性的截面300×

700㎜梁进行模板支撑体系进行受力计算,其余梁均以此梁搭设支撑体系。

(详见受力计算书汇总八)

50mm,梁模板截面侧面木方距离200mm。

立杆梁跨度方向间距l=1.00米,立杆的步距h=1.50米,梁底增加0道承重立杆。

6#、7#楼吊一层及以上结构的层高均为3000㎜,最大截面尺寸为:

200×

1000㎜,其次为200×

750㎜。

则以具有代表性的截面200×

1000㎜梁进行模板支撑体系受力计算,其余梁均以此梁搭设支撑体系。

(详见受力计算书汇总四)

内龙骨间距300mm,内龙骨采用双钢管48mm×

对拉螺栓布置2道,在断面内水平间距200+500mm,断面跨度方向间距600mm,直径14mm。

2.结构板模板支撑体系受力计算依据

6#、7#楼结构板以最大板厚150㎜进行模板支撑体系受力计算。

详见4#、5#楼支撑体系。

三).8#、9#楼结构梁、板模板支撑体系受力计算原则

8#、9#-2F的结构层高为4000㎜,-1F的建筑层高为5500㎜,首层的建筑层高为3000㎜。

-5.500~3.000m标高范围的结构梁最大截面尺寸为:

300×

800㎜。

-1F模板支撑体系属于高支模范畴,是本项目模板工程施工的重点。

-1F结构梁则以具有代表性的截面300×

800㎜梁进行模板支撑体系进行受力计算,其余梁均以此梁搭设支撑体系。

8#、9#楼6.000~屋面的层高均为3000㎜,结构梁最大截面尺寸为:

从施工安全角度考虑,以200×

1000㎜结构梁进行模板支撑体系进行受力计算,其余梁均以此梁搭设支撑体系。

基础梁采用砖模施工,在基础专项施工方案中已经明确。

在此不再予以考虑。

8#、9#楼结构板以最大板厚160㎜进行模板支撑体系受力计算。

四).10#、11#楼结构梁、板模板支撑体系受力计算原则

10#、11#-1F~首层的结构梁最大截面尺寸为:

600mm。

则其模板支撑体系参见6#、7#楼的。

10#、11#楼的结构板只有首层板有180㎜,其余楼层的结构板最大厚度为120mm。

首层结构板在土方回填后,组织施工,故只对其余楼层的结构板最大厚度为120mm。

则参见150㎜厚结构板的模板支撑体系进行受力计算。

五).13#楼结构梁、板模板支撑体系受力计算原则

-5.500层、-3.000层结构梁最大截面尺寸为:

900mm。

±

0.00层结构梁最大截面尺寸为:

450×

1100mm。

故需要对首层结构梁进行模板支撑体系进行受力计算即可。

(详见受力计算书汇总九)

对拉螺栓布置2道,在断面内水平间距200+600mm,断面跨度方向间距600mm,直径14mm。

立杆梁跨度方向间距l=1.00米,立杆的步距h=1.50米,梁底增加2道承重立杆。

参见6#、7#楼结构板以最大板厚150㎜进行模板支撑体系受力计算。

二、剪力墙、挡土墙模板支撑体系受力计算原则

剪力墙、挡土墙、集水池模板支撑体系选用扣件式钢管支承体系。

从施工安全角度考虑,剪力墙、挡土墙、集水池模板支撑体系搭设根据具有代表性的结构截面尺寸进行受力计算,现场严格按照计算间距进行支撑体系搭设施工、检查验收。

一).4#、5#楼剪力墙、挡土墙模板支撑体系受力计算原则

4#、5#楼挡土墙的截面宽度为250㎜,集水池的池壁及剪力墙截面宽度均为200㎜。

最大截面尺寸为:

250㎜宽,但是主要是200㎜的截面宽度为主,且最具有代表性。

故以截面宽度200㎜进行剪力墙模板支撑体系计算。

(详见受力计算书汇总五)

支撑体系:

内龙骨间距300mm,内龙骨采用50×

内龙骨采用双钢管48mm×

对拉螺栓布置4道,在断面内水平间距200+600+700+700mm,断面跨度方向间距600mm,直径14mm。

二).6#、7#楼剪力墙、挡土墙模板支撑体系受力计算原则

6#、7#楼吊三层、吊二层剪力墙截面宽度为300mm、250mm,挡土墙的截面宽度为厚度为250mm,-3.00米及以上剪力墙的厚度均为200㎜。

考虑到6#、7#楼吊三层、吊二层的层高较高关系,主要对剪力墙截面宽度300mm进行剪力墙模板支撑体系计算,则吊三层、吊二层的所有剪力墙、挡土墙模板支撑体系搭设施工、检查验收均以此为准。

(详见受力计算书汇总六)

内龙骨间距200mm,内龙骨采用双钢管48mm×

对拉螺栓布置8道,在断面内水平间距200+600+600+600+600+600+600+600mm,断面跨度方向间距400mm,直径14mm。

6#、7#楼的-3.00米及以上剪力墙的厚度均为200㎜,剪力墙模板支撑则以4#、5#楼的剪力墙受力计算为准进行搭设施工、检查验收。

三).8#、9#楼剪力墙、挡土墙模板支撑体系受力计算原则

8#、9#楼±

0.00以下剪力墙、挡土墙的截面宽度为300㎜,±

0.00~3.00层高位置的剪力墙截面宽度为250mm,集水池及+3.00以上剪力墙的厚度均为200㎜。

300㎜宽。

故只需要对-1F的挡土墙进行墙模板支撑体系计算,所有剪力墙、挡土墙模板支撑体系搭设施工、检查验收均以此为准。

具体参见6#、7#楼的。

四).10#、11#楼剪力墙、挡土墙模板支撑体系受力计算原则

10#、11#楼±

0.00以下剪力墙、挡土墙的截面宽度为350、300㎜,集水池及+0.00.00以上剪力墙的厚度均为200㎜。

350㎜宽。

故只需要对350㎜宽挡土墙进行墙模板支撑体系计算,所有剪力墙、挡土墙模板支撑体系搭设施工、检查验收均以此为准。

(详见受力计算书汇总十)

对拉螺栓布置9道,在断面内水平间距200+600+600+600+600+600+600+600+600mm,断面跨度方向间距400mm,直径14mm。

五).13#楼剪力墙、挡土墙模板支撑体系受力计算原则

13#楼挡土墙的截面宽度为300㎜,集水池厚度为250㎜。

具体参见6#、7#楼的(详见受力计算书汇总六)

三、框架柱模板支撑体系受力计算原则

1.4#、5#楼结构无框架柱。

2.6#楼裙楼的框架柱截面尺寸为:

KZ1(500×

500㎜、500×

650㎜)、KZ1a、KZ2、KZ2a、KZ3、KZ4、KZ4a的截面尺寸均为500×

500㎜。

7#楼裙楼的框架柱编号有:

KZ1、KZ1a、KZ2,截面尺寸均为500×

3.8#、9#楼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

500mm。

4.13#楼框架柱截面尺寸为600×

600mm、400×

1300mm。

400×

1300mm则按照350厚的挡土墙的模板支撑体系组织施工即可。

综合各栋框架柱的截面尺寸和层高关系,故本项目的框架柱以13#楼-1F的600×

600mm为代表,进行框架柱模板支撑体系受力计算为准进行搭设施工、检查验收。

(详见受力计算书汇总七)

B方向对拉螺栓1道,柱模板的截面高度H=600mm,H方向对拉螺栓1道,柱模板的计算高度L=5500mm,柱箍间距计算跨度d=300mm。

柱箍采用双钢管48mm×

3.5mm,柱模板竖楞截面宽度100mm,高度50mm,B方向竖楞4根,H方向竖楞4根。

四、对拉螺杆及内支撑材料的使用原则

1)对拉螺杆规格:

A14。

主要有高强对拉螺杆和高强止水螺杆之分,选用长度结合结构尺寸。

2)內支撑采用成品混凝土內撑,选用长度结合结构尺寸。

3)穿墙导管选用A20mmPVC导管B型,切割长度结合结构尺寸。

一).结构梁材料的使用原则

1.结构梁高度h<600㎜,则使用成品混凝土內撑。

2.结构梁高度h≥600㎜,则必须使用高强对拉螺杆+A20mmPVC导管+成品混凝土內撑。

3.下沉的卫生间四周梁高度h≥600㎜,则必须使用高强止水螺杆+成品混凝土內撑。

4.在室外或屋面有高低差部位的结构梁(一侧为室内,另一侧为室外),则必须使用高强止水螺杆+成品混凝土內撑。

5.高强对拉螺杆+A20mmPVC导管的间距和高强止水螺杆设置间距则以后面计算的为准。

內支撑间距按照构造要求设置@400×

400。

二).剪力墙、挡土墙、集水池等材料的使用原则

1.所有剪力墙(非临水或临土的剪力墙),则必须使用高强对拉螺杆+A20mmPVC导管+成品混凝土內撑。

而临水或临土的剪力墙(有防水要求的,如:

4#楼首层面以下的电梯井剪力墙,剪力墙和挡土墙重叠的部位),则必须使用高强止水螺杆+成品混凝土內撑。

2.所有挡土墙、集水池、±

0.000以下电梯井部位、13#地下室外墙、8#、9#、10#、11#楼地下室外墙及-9.200标高以下的电梯井墙体等有防水要求的部位,则必须使用高强止水螺杆+成品混凝土內撑。

三).框架柱材料的使用原则

1.室内的所有框架柱及建筑外墙的框架柱无防水要求的,均使用高强对拉螺杆+A20mmPVC导管+成品混凝土內撑。

2.13#楼地下室外墙和框架柱连为一体的框架柱(有防水要求的),则使用高强止水螺杆+成品混凝土內撑。

五、钢板网及橡胶止水带的使用原则

1.在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的结构交接部位,均采用钢板网进行隔断处理原则,防止低强度低的混凝土流入需要强度高的结构内,从而影响结构的安全性。

2.后浇带、膨胀加强带的两侧结构面,必须使用钢板网进行隔断处理(橡胶防水止水带按设计要求设置)。

再用钢筋拉钩满挂在钢板网后,再插入木枋挡在拉钩之后,最后才合剪力墙、梁模板。

在板部位将钢板网垂直固定在板钢筋上。

3.橡胶止水带使用部位严格按照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设置。

六、吊模安装部位及方法

1.对于厕所(-0.420)、阳台(-0.100)、厨房(-0.050)等结构板及集水井、电梯底坑墙壁的模板安装采用吊模方式,木枋和钢管组合的受力内支撑(与前面提及的梁、剪力墙的内支撑完全不同)及同板厚的混凝土垫块(定位吊模)。

2.在室外或屋面有高低差部位的结构部位,也同样采取吊模方式,木枋和钢管组合的受力内支撑及同板厚的混凝土垫块(定位吊模)。

3.13#楼负二层有排水沟部位跨度的结构梁,也同样采取吊模方式,木枋和钢管组合的受力内支撑。

并在斜撑的支撑点部位打入1000长的短钢管,@500×

500定位。

七、模板拼缝处处理方式及脱模剂

1.在模板安装过程中,因模板组装的拼缝缝隙处,采用胶带或胶条进行处理。

从而保证结构外观质量。

2.在竖向结构构件模板安装前,在临结构面一侧涂刷脱模剂,不得漏刷。

梁、板、楼梯模板在安装完成后,在模板面涂刷脱模剂,不得漏刷,严禁涂刷过多而污染钢筋。

第二章编制说明及依据

一、编制说明

1.重庆市合川区北城沙坪路二期拆迁安置还房项目4~13#楼,本工程的防水结构部位及高支模是本项目控制的重点。

2.本专项方案是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补充性文件,方案编制完成后须经公司主管部门负责人、总工程师及总监理工程师审批签字后,方可作业。

3.指导本工程结构施工。

二、编制依据

1.施工图纸

图纸名称

编号

日期

4~7楼施工准备图纸(建筑、结构、电气、给排水、暖通)

2011年08月15日

8~13楼施工准备图纸(建筑、结构、电气、给排水、暖通)

2011年09月26日

2.主要的规范、规程

序号

规范、规程名称

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

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2011年版)

3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缩印版)

4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1

6

高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10(2011-10-01实施)

7

JGJ3-2002(截止2011/9/30)

8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2006年版)

9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2001

第三章资源需求计划

一、主要材料选用

1.选用扣件式钢管搭设满堂支承架。

钢管选用规格48mm×

2.木枋选用100mm×

50mm,长度为2m、3m、4m。

3.模板采用1830×

915×

18mm的九层胶合板

4.內撑采用成品混凝土內撑。

5.对拉螺杆穿墙导管选用A20mmPVC导管B型。

6.A14mm高强对拉丝杆。

7.A14mm高强止水丝杆。

二、主要施工机具计划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功率(KVA)

入场时间

塔吊QTZ630

8台

320

根据工程进展设备陆续进入

潜污泵

20台

90

压刨机

16台

64

圆盘锯

5

手提锯

30

柴油发电机

250KW/台

2台

300KW/台

合计功率

三、劳动力计划表

工种

人数

备注

木 工

300

测量、试验工

钢筋工

150

水电工

现场施工用电、用水

砼工

40

塔吊工

16

普工

指挥工

小计

第四章施工部署及主要施工方法

一、模板工程施工程序及操作流程

一).材料要求

1.模板:

柱模、墙模、梁模、板模均采用1830×

18mm的九夹板,每使用一次,拨一次钉子,清理一次胶带或胶条及表面水泥砂浆,刷一次隔离剂。

2.木枋:

采用50×

100木枋,木枋采用松木,双面压刨。

2.辅材:

50mm钉子、14#元丝、A20PVC管、A14高强对拉螺杆、A14高强止水螺杆、混凝土內撑(成品)

3.支撑用钢管(48mm×

3.5mm):

直径、壁厚表面防锈情况、锈蚀情况检查,长短搭配是否适量。

4.钢管架配件:

扣件型号搭配是否适量、T型螺栓是否脱落、是否滑丝、是否清洗过、柱模夹具情况。

二).模板设计

根据工程的结构形式和特点及现场施工条件,对模板进行设计,确定平面布置,纵横龙骨规格数量及排列尺寸,柱夹具选用的形式及间距梁模板支撑间距,模板组装形式连接点大样,验算模板和支撑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绘制全套模板设计图。

三).模板安装前工序的检查验收

1.轴线位置线,模板边线、标高控制线的检查复验。

2.柱子墙钢筋绑扎完毕,水电线管预埋已安装,绑好钢筋保护层垫块,报请监理进行柱墙钢筋验收。

四).模板支承体系

梁支承立杆间距为1000mm,双排支承,其他板模按1000×

1000设支撑立杆。

沿立杆纵横向设置水平杆。

沿高度方间第一道离地(楼)面300mm为扫脚杆,顶部一道离梁300mm设一道,中间按等距设置。

剪刀撑用扣件式钢管搭设,角度宜450~50°

之间,设在每跨两端起点。

2.底层地面回填平整夯实后才能搭设脚手架。

所有立杆均须用木枋作垫。

而且另外在主梁下增设一列立杆支承在地梁上。

模板安装完毕,浇筑梁、板混凝土前应对支承体系进行依次拉网式检查,对沉降、松动的支承杆调节立杆底座。

使之重新达到原高度。

同时浇筑混凝土过程中的护模人员也应密切注意此点和有否爆模和漏浆现象。

五).支、拆模工艺流程

设计模板图→模板拼装→刷脱模剂→弹模板位置控制线(距模板500mm)→模内杂物清理→墙体复线→找平及粘双面胶条→钢筋、管线、盒、洞预埋隐检完毕→支外侧模板→

→支内侧模板→调整斜支撑→调整加固模板→预检模板并签字→砼浇筑→养护→检验砼强度→拆模申请→审批申请→拆模→修整清理模板→刷脱模剂→码放模板→进入下一循环。

二、墙、柱模板安装

一).柱、墙体模板的安装

模板组装示意图

1.进行控制线和位置线的放线:

首先用经纬仪引测建筑物的各轴线,及墙、柱边线,并以该轴线为起点,引出每条轴线,模板放线时,应先清理现场,然后根据施工图,用墨线弹出墙、柱模板的内外控制线,以便模板的安装和校正。

2.在进行放线工作的同时,把轴线引测到每楼栋的每个大角,并且用红油漆作出标识,以便从大角控制楼栋的垂直度。

3.作好标高量测工作:

用水准仪把建筑物水平标高根据模板实际标高的要求,直接引测到模板安装位置。

4.设置柱、墙模板定位基准:

采用冲击钻根据构件断面尺寸打孔,切割100mm~150mm短钢筋,插入孔内50mm,保证柱、墙模板位置的准确。

5.找出脚手架上夹柱、墙模横杆位置,按设计的夹具间距,用冲击钻打孔,安装四周搭设横杆夹具,固定夹具。

6.柱、墙模拼装,根据冲击钻钻成形的孔,安装PVC导管及混凝土內撑(间距同模板设计),再配以对拉螺杆及山形卡将模板、横杆、夹具固定,留出清扫口。

7.按模板设计要求,安装柱、墙模的拉杆及斜撑。

8.若是有抗渗要求的墙体模板,则不能安装PVC导管,直接安装止水螺杆(一次性使用),拆除模板后,按防水要求处理。

9.对于临边柱、墙模板,为防止混凝土上、下层错台,在浇筑下一层混凝土时预埋老墙丝杆,上一层模板加固时与预埋的老墙丝杆相连。

10.检查轴线、标高,扣件、螺栓是否拧紧,模板拼缝及下口是否严密,清理内模垃圾后封口。

11.柱、墙模接缝处及梁柱接头采用双面胶条,双面胶条必须粘在柱、墙模板下口和拼缝处,再进行合模。

为防止模板底部漏浆,柱、墙模根部采用水泥砂浆座缝。

三、梁模板安装

一).梁模板支架安装

梁模板高支撑架的构造和施工要求[工程经验]:

除了要遵守《扣件架规范》的相关要求外,还要考虑以下内容

1.模板支架的构造要求:

a)梁板模板高支撑架可以根据设计荷载采用单立杆或双立杆;

b)立杆之间必须按步距满设双向水平杆,确保两方向足够的设计刚度;

c)梁和楼板荷载相差较大时,可以采用不同的立杆间距,但只宜在一个方向变距、而另一个方向不变。

2.立杆步距的设计:

a)当架体构造荷载在立杆不同高度轴力变化不大时,可以采用等步距设置;

b)当中部有加强层或支架很高,轴力沿高度分布变化较大,可采用下小上大的变步距设置,但变化不要过多;

c)高支撑架步距以0.9~1.5m为宜,不宜超过1.5m。

3.整体性构造层的设计:

a)当支撑架高度≥20m或横向高宽比≥6时,需要设置整体性单或双水平加强层;

b)单水平加强层可以每4--6米沿水平结构层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