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雷片施工工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099282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4.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贝雷片施工工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贝雷片施工工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贝雷片施工工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贝雷片施工工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贝雷片施工工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贝雷片施工工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贝雷片施工工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贝雷片施工工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贝雷片施工工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临时支墩采用四根φ1200的钢管砼立柱,将钢管按设计位置临时固定,并与承台预埋的连接钢筋进行焊接,同时焊接联结件,保证钢支墩的整体稳定性,固定完毕后按设计要求浇筑砼。

支架搭设前按设计在承台面及四边准确放出支架位置,为保证整体受力,根据标高和设计杆件长度进行底座调平,调节高度不得超过材料要求。

碗扣式钢管脚手架立杆的横向间距:

翼板部位为0.9m,腹板位置为0.3m,底板位置为0.6m;

纵向间距均为0.6m;

支架纵横杆步距1.2m。

立杆搭设完毕放顶托调至设计标高,按照交底要求搭设剪刀撑,保证支架整体稳定。

PKe5myoLK在受临时支墩的影响处,碗扣支架断开部分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连接加密,底模铺设完毕后,在钢管外侧根据底模的高度焊接牛腿,对底模支撑。

3.4、铺设方木、模板

F'

}\FA"

b7sl箱梁面板采用δ=15mm厚的竹编胶合模板,模板小楞采用净间距0.10m的100×

100mm方木,大楞采用150×

150mm方木;

翼板大楞采用100×

100mm方木,大楞搁置于钢管可调顶托上,侧模背带采用双榀[8的槽钢,穿φ22拉杆配钢垫片,@90×

1000cm,相关的具体布置见附图。

lpbSFtk3.5、钢筋施工

在钢筋加工场,根据钢筋下料单,分类制作,绑扎时吊装至梁面,φ12以上梁体主筋在钢筋棚内采取闪光对焊进行加工。

3.5.1钢筋绑扎

绑扎钢筋时,先进行底板及腹板钢筋的绑扎,待内模立好后再进行顶板钢筋的绑扎,具体绑扎顺序如下:

a、底板底横向钢筋。

|;

cJCg-|\Gg&

Cb、腹板箍筋。

_^5NE*Xc、底板底纵向钢筋及纵向钢筋网骨架。

fT5kr

rrLjd、底板、腹板预应力波纹管、钢筋定位网及锚垫板。

!

lB3w?

#C#De、底板顶面纵、横钢筋及斜角钢筋,包括加固筋及纵向筋。

1tzPZ!

p,[e7Ge!

Zf、腹板内外侧纵向钢筋及预埋件。

g、顶板底部、顶部钢筋包括钢筋网骨架。

CHk!

[W5mJnw3.5.2注意事项

a、钢筋接头避免设置在钢筋受力最大之处,分散布置。

b、闪光对焊接头截面积,在受拉区不能占总受力钢筋截面积50%以上。

每节段的纵向接头钢筋至少分两个截面布置焊接接头,保证施工规范要求的钢筋在同一截面焊接接头不超过总数的50%。

c、电弧焊接头应错开,接头应避开弯曲处,两钢筋接头相距在30倍直径以内及两焊接头相距在50cm以内或两绑扎接头的中距在绑接长度以内均视为处于同一截面。

O_.F]P9Y7Shd、钢筋净保护层厚度除顶板顶面最外层钢筋保护层为30mm外,其余均为35mm,用特制砂浆垫块支垫。

3.6、预应力管道施工

波纹管安装时,必须用钢筋将波纹管与钢筋托架固定在一起,以防浇注砼时波纹管上浮而引起严重的质量事故。

波纹管安装就位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反复弯曲,以防管壁开裂,同时,还要防止电焊火花烧伤管壁。

波纹管安装后,检查波纹管位置,曲线形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波纹管接长可采用大一号同型波纹管作为接头管,保证有20cm~30cm的相互重叠,并沿长度方向用两层胶布在接口处缠5cm左右。

混凝土浇注前需在管道中穿入直径略小的塑料套管做内衬,以免漏浆造成管道堵塞。

由于钢筋、管道密集,如钢绞线、精扎螺纹钢筋等管道与普通钢筋发生冲突时,允许进行局部调整,调整原则是先普通钢筋,后精扎螺纹钢筋,然后是横向预应力钢筋,保持纵向预应力钢筋管道位置不动。

puv$Y7gPN~R&

{3.7、梁体砼施工

.PNlF!

i9L!

Z8\n3.7.1砼拌和

wOT1g8iS$`采用拌和站集中生产混凝土。

砼生产前,向搅拌站提出砼供应计划(数量和连续生产时间),搅拌站按计划要求备够原材料,试验部门要对原材料的各项指标测试(材质、含水量)以调整配合比。

书面通知搅拌站,挂牌生产。

7V4uCt?

R3.7.2砼运输

运输方式:

混凝土水平运输采用混凝土罐车运送。

通过37米的汽车输送泵或地泵管道直接输送入模。

u$MS!

q\,T+{3.7.3砼浇筑

a、施工前重点检查支架系统、模板支撑、模板拼缝质量、波纹管定位、钢筋绑扎及保护层的位置、预埋件、预留孔洞位置的准确性、模内有无杂物;

检查无误后,需用水冲洗。

@U^k!

_P?

}5Cb、浇筑顺序

砼由横隔板向两侧分层浇筑,先底板、腹板,再顶板,二次成型。

浇筑顶板及翼板砼时,从两侧向中央推进,以防发生裂纹。

两边要对称均衡灌注,采取添加缓凝剂,要在砼初凝前全部浇筑完毕,根据方案设计要求,腹板的浇筑速度为0.7米/小时,全部控制在8小时内。

#ej.d7l6o*q!

B;

w3.7.4砼振捣

a、捣固人员须经培训后上岗,要定人、定位、定责任,分工明确,尤其是钢筋密布部位、端模、拐(死)角部位指定专人进行捣固,操作人员要固定,每次浇注前应根据责任表填写人员名单,并做好操作要求交底工作。

b、以插入式振捣器振捣。

插入振捣厚度以30cm厚为宜,要垂直等距离插入到下一层5~10cm左右,其间距不得超过60cm,振捣到砼表面出现灰浆和光泽使砼达到均匀为止,抽出振捣棒时要缓些,不得留有孔隙。

5PN[fkT5l[3.7.5砼养护

顶板砼浇注完后,为防止日晒等影响,立即用沾湿的麻袋盖好,等砼初凝后洒水自然养护,保持麻袋湿润。

夏季应每隔0.5~1.0小时对外、内侧模用高压水冲浇降温,拆模后应对砼表面洒水养护,洒水养护时间如下:

环境相对湿度 

 

 

<60% 

60%—90% 

>90%

E9i&

w3l{!

dK洒 

水天数 

14 

可不洒水

梁体张拉检查试件,要存放在梁顶上与梁体同环境养护。

&

fA4P!

}pP&

|3.8、张拉及封锚施工

3.8.1预应力束张拉

*r%~:

P3x.B:

X待梁体砼达到设计张拉强度和天数后,方可进行预应力束张拉。

油顶、油泵、压力表在张拉前必须配套进行检校。

张拉顺序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在两端对称同步张拉,集中泵站控制油压,确保两端伸长量一致,防止腹板受扭。

钢绞线张拉控制应力考虑锚口摩阻损失,钢绞线张拉程序如下:

G${8I1`$^R0→0.1σcon→0.2σcon→σcon(不含锚口摩阻损失,持荷5min)→锚固

预施应力采用双控措施,预施应力值以油压表读数为主,以钢绞线伸长量进行校核,钢绞线伸长量的量测应注意:

0至0.1σcon的伸长量不直接量测,而采用推算的方法,即以0.1σcon张拉到0.2σcon的钢绞线伸长量作为0至0.1σcon的伸长量。

+Ov4A?

zuBn张拉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持证上岗,张拉时油顶后方严禁站人,以防锚夹片脱锚飞出产生安全事故。

LC

]w(s,r(TB3.8.2孔道压浆

根据图纸要求强度及规范要求指标,由试验室内试配确定水泥浆配合比。

p;

xuLwwlRH!

O竖向束压浆自下而上;

纵向束采用单端压浆,排气从另一端排出,必要时也可从排气管内压浆。

压浆前,应先用压缩空气把管道吹净,清除杂物和积水;

压浆过程应缓慢、均匀地进行,没有特殊原因不得中途停止。

压浆使用活塞式压浆机,压力控制在0.5-0.7Mpa。

压浆必须饱满,现场以排气孔流出不含水沫气体,其稠度与压注的浆液稠度相同的浆液为准。

当压浆至最大压力(不低于0.7Mpa)时,应有一定的稳定时间(不少于10S)。

水泥浆搅拌结束至压入管道的时间间隔不超过40min

3.8.3封锚

*A-Py`xE(C?

+Z!

`-ca、封锚混凝土采用箱体等强的无收缩砼。

(h&

BxB3mb、封锚前应将周围的杂物清理干净,梁端锚穴处应凿毛处理。

T6F&

VQ*HC5wRc、封端砼灌注之前,先用环氧树脂涂抹锚具,再灌涂以881—I型聚氨脂防水涂料,绑扎封端钢筋,利用锚垫板上安装螺孔,拧入带弯钩螺栓,封端钢筋应与之绑扎形成钢筋骨架;

然后灌封端砼。

HRR?

H4L+v8X8w:

u!

L4、0#段预压施工方案

8ql[tlP{(u~+d4.1、支架方案简介

;

[T(n&

v"

D-Aw设计临时支墩采用四根φ1200的钢管砼立柱,将钢管按设计位置临时固定,并与承台预埋的连接钢筋进行焊接,同时焊接联结件,保证钢支墩的整体稳定性,固定完毕后按设计要求浇筑砼。

@;

|r&

m-K?

'

XE支架采用碗扣式钢管脚手架,立杆的横向间距:

立杆搭设完毕放顶托调至设计标高。

i;

iGO$}\(^%Z4.2、预压方案

W5~t'

eJ)M0u4.2.1预压材料

预压材料为砂袋。

b;

j2U\#VFxB,B4.2.2配重计算

0#段共计429.791t,其中不需预压的箱梁部分重量206.901t,实际等荷载预压配重222.89t。

计算中考虑到模板、钢管支架、方木、施工荷载等,下面局部计算中分别乘以1.2倍安全系数。

u

i%[0X

pk9F根据计算得出各个部位的重量,计算过程及结果如下:

5cd!

k&

ix/F/E

)cI%wGY&

X%`Y

0#段预压各部位的配重表

部位 

使用材料 

120%重量(t)

2米段 

底板以上(6.7米宽) 

砂袋 

97.003

U#JC}5ly2@;

翼板(单侧) 

8.164

中间5米段 

20.406

合计:

97.003*2+8.162*4+20.406*2=267.474t

注:

砂袋堆积密度按1.35t/m3计算,底板以上(6.7m宽)为5.36m高,翼板以上为0.90m高。

堵头处搭设钢管架围挡,同时将砂包连成整体,以防砂包掉落。

箱梁横断面及纵向图如下:

b}N6}c 

注:

单位mm

K_/IG&

@t^

}2lV0?

A"

e砂包堆放图如下:

单位cm

4.2.3预压材料堆载平面布置图

PH`GVs#f注:

单位m

预压观测点位布置表(整个0#段)

%Uj:

^^Gk2Eh部位 

底模 

侧模

点数 

6

位置 

中间及端头 

端头

+k$wo8Q,Hb 

观测数据表 

mIrC&

iO&

Qa荷载重量

(按工序) 

0% 

40% 

60% 

80% 

100% 

120% 

0%

观测时间

aG.A7nG7INa(小时) 

0.5 

12 

0.5

荷载重量(t) 

89.2 

133.7 

178.3 

222.9 

267.5 

0

按此表逐步加载和卸载后,进行观测,得出变形值,根据结论调整底模预拱度。

4.2.4施工顺序

l!

e%GFUi%Eg*d支架搭设完毕→方木→模板→翼缘板方木→全面检查→控制点抄平记录→上砂袋→抄平记录→装吊完毕→抄平记录→堆载卸下→卸载完毕→抄平记录

4.2.5沉降观测

在0#段施工中,为了保证结构物的形状及以后的施工质量,对于一些荷载的主要支承点,用水准仪在堆载前、堆载完毕、预压过程中进行观测,了解其下沉量,有利于施工过程的控制。

观测小组成员:

姚强国、彭德劲、王展、王显鹏

~3?

dO%tPJ2yOg观测仪器:

水准仪、塔尺、钢尺

4.3、机械设备及人员

dJ)`}5ilg.L7}'

^机械设备:

16t吊车一台、Z50装载机一台

9eI{D;

^^:

D+j_人员:

起重工10人、普工10人、司机2人

4.4、安全措施

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

在没有防护设施的高空或脚手架上施工,必须系安全带。

安全带要拴在牢固的物体上。

距地面3米以上的作业要有栏杆,挡板或安全网要定期检查。

不符合要求的,严禁使用。

Kf

^RG0r2)现场的脚手架、防护设施、安全标志和警告牌。

不得擅自拆动。

需要拆动的,要经工地施工负责人同意。

3)从事高空作业的人员要定期进行体检,凡是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病、癫痫病、弱视以及其它不适合高空作业的疾病,都不得从事高空作业。

饮酒后不得从事高空作业。

Y2BjA5n4)从事高空作业人员衣着要灵便,禁止赤脚、穿硬底鞋、拖鞋、高跟鞋以及带钉易滑鞋从事高空作业。

k5RR-gjx5)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大风、大雾、六级以上的强风)应停止露天高空作业。

n3DRb7]3wv#Lf6)高空作业人员所使用的工具应随手装入工具袋,上下传递料具时,禁止抛掷。

大型的工具要放在稳妥的地方,所用的材料要堆放平整、稳固,防止掉落伤人。

X1@4v`1N*p+}jN;

r`7)作业人员上下通行禁止跟随起重物件等运送材料的设备上下。

8RcXOU9Qw/f2d

o8)高空作业搭设云梯、工作台,脚手架防护栏杆、安全网等,必须牢固可靠。

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9)高空与地面联络,指挥应有统一的信号、旗语、气势、口笛或有线、无线通讯设备。

不得以喊话取代指挥。

10)高空作业不宜在夜间进行,必须在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和其它夜间安全措施

11)高空作业操作时要小心,不宜用力过猛,防止身体失稳坠落。

12)起重作业必须按要求由专人指挥。

VnHhz4.5、施工注意事项

1)、加载和卸载时,两侧对称施工。

2)、加载时桥上和桥下应由专人进行计量,严禁盲目加载。

5、悬浇段挂篮施工

b%v1o:

mg

zf9d5.1、挂篮结构类型

hiAKtXIr/|挂篮由主承重系统、底模系统、内外模板系统、悬吊系统、锚固系统及行走系统组成。

grzq?

)z.Bkno5.1.1、主承重系统

8r:

d1N#j],d5?

C/]7Nk+q?

主承重系统由贝雷片、前横梁、后横梁组成。

主纵桁梁是挂篮的主要承重结构,由单层300*150cm军用贝雷桁片组成,贝雷桁片采用3片加强型为一组,两组贝雷桁片组成挂篮主纵桁梁。

前吊梁由2I40工字钢组成,后锚梁由2[32槽钢组成。

(U2o4lbC5.1.2、底模系统

底模系统由前下横梁、后下横梁、纵梁等组成。

前下横梁和后下横梁均由两根2I40工字钢组成,底模纵梁采用5.5米长的10根2[32b槽钢,上铺[8槽钢做分配梁,面板为6mm厚的钢板。

5.1.3、内外模系统

:

AG8e1|/SId0o[US1E内外模系统分为侧模和内模。

侧模骨架采用[14槽钢、[12槽钢和[8槽钢,面板为5mm厚的钢板。

安装侧模滑道轴承位置位于侧模重心,采用双榀槽钢,各片骨架之间用槽钢连接成整体。

侧模骨架高度为5.9米,面板高度为5.5米,长度为3.8米。

内模骨架采用[14槽钢、[12槽钢和[8槽钢,面板为5mm厚的钢板,利用槽钢开长槽口实现内模尺寸变化要求,内模长度3.8米。

5.1.4、悬吊系统

悬吊系统由ФL32精轧螺纹钢吊杆、螺帽、扁担梁及千斤顶等组成。

.|}*Bg

})[A5.1.5、锚固系统

u'

W~0p:

or9{.WQ锚固系统由锚杆、扁担梁、连接器、千斤顶等组成。

5Xt4F7j$O^+~Ew5.1.6、行走系统

行走系统由滑靴、走行轨、钢支墩、滑行梁、拖移收紧设备等组成。

钢支墩采用双榀[32槽钢内设δ=10mm钢板的加劲钢板,滑靴为[36槽钢内设加劲板,走行轨采用两根[25槽钢组成,滑行梁为2[32槽钢加工而成,走行轨下铺设钢支墩和杂木。

5.2、挂篮主要结构重量表

序号 

结构名称 

规格 

重量 

备注

nLe:

yd.z(?

fK1 

侧模 

面板为5mm钢板 

16.1t 

包括滑行梁

面板为6mm钢板 

9.7t 

不包括底横梁

UOw3i:

K\3 

内模 

9t 

8aYj-mYq4 

横梁 

2Ι40和2I32 

4.8t 

包括前吊、后锚及下横梁

主桁 

300*150cm军用贝雷桁片 

9.6t 

24片

-GyOwb%s%j4c6 

其它 

5.8t 

走行轨、吊杆、扁担梁

\i)e9t5WzIj\7 

合计 

55t 

5.3、连续梁挂篮悬浇各节段基本参数

^)D?

~%RZ0a

I/G;

q节块号 

长度 

砼方量 

挂篮结构

8c4].OvoV1#块 

3米 

59.89m3 

155.7t 

联体结构

2#块 

55.23m3 

143.6t 

分体结构

(V,G

}5S_,^!

D3#块 

47.89m3 

124.5t 

Wnj~7LL!

DBy6x7N4#块 

42.51m3 

110.5t 

3`*LSjhsO5#块 

3.5米 

47.03m3 

122.3t 

8LJ&

c/oBc%~G6#块 

43.43m3 

112.9t 

B,I$a3d3FZ8Z+W7#块 

40.73m3 

105.9t 

TS3H,c#?

Uix3Bgi8#块 

38.53m3 

100.2t 

9#块 

41.65m3 

108.3t 

5.4、拼装挂篮主桁及模板

连续梁0#块梁体浇筑前,按照设计图纸预留圆孔ф70mm,用于滑行梁吊架、后锚梁锚固及模板后锚杆安装等。

待0#块梁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并在预应力张拉完成后进行挂篮安装。

安装步骤如下:

第一步:

在主墩附近硬化贝雷主桁拼装场地,利用吊机配合拼装长21米三片加强型贝雷主桁,安装上下平联支撑架及竖向支撑架。

测量放样的挂篮走行轨道中线安装走行轨,用薄钢板和钢支墩调整使走行轨处于水平位置,搭设临时支墩,支墩顶面略高于贝雷主桁梁底标高10mm,用两台吊机抬吊贝雷主桁架就位后,采用两台5t手拉葫芦临时固定并调整好主桁架位置及垂直度。

采用同样步骤安装下一片贝雷主桁架。

安装滑靴及一侧后压轮,拆除临时支墩落贝雷主桁于走行轨上。

接着安装贝雷主桁架前端横联、支点横联及一侧后端横联连接系。

吊装长8米后锚梁2[32b槽钢,两根槽钢采用钢板连接,间距0.8m焊一块10mm钢板形成组合梁,就位后锚固。

为减小高空焊接工程量,前吊梁在地面将两根工字钢I40a焊成组合梁,采用吊机吊至设计位置并采用U形螺栓连接。

贝雷主桁架位于前吊梁、支点及后锚梁处均设加强竖杆。

为确保挂篮施工期间操作工人安全,在主梁前部及前吊梁上利用槽钢[8焊接宽1m的操作通道,两侧焊Φ48mm钢管形成栏杆并张挂安全网,便于工人走行及提升前吊杆施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