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应急预案519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099278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7.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应急预案519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安全应急预案519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安全应急预案519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安全应急预案519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安全应急预案519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应急预案519文档格式.docx

《安全应急预案519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应急预案519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全应急预案519文档格式.docx

“营造安全、健康、文明、洁净的人文环境,持续提高施工管理水平”。

2、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本项目要确保安全施工优良样板工地,为达到安全样板工地及公司关于环境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手册的要求,要求施工中始终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工作方针,认真执行国务院、建设部、重庆市关于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各项规定,重点落实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管理计划,使安全生产工作与生产任务紧密结合,保证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严防各类事故发生,以安全促生产。

通过强化安全生产管理,组织落实、责任到人、定期检查、认真整改,实现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a杜绝重大伤亡事故及重大机械事故,因工死亡率为零。

b因工负伤频率控制12‰以内,因工重伤频率控制在0.4‰以内。

c杜绝急性中毒事故与重大火灾事故。

五、应急准备

1、应急工作的组织及相应职责

为科学安排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工作,明确各岗位职责,使之在管理工作中互相协调,各司其责,促进本公司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应建立各级应急各级工作组织:

本项目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生产副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书记为副组长,专职安全员、专业工长和施工队班组长为组员的项目安全应急管理小组,负责项目安全应急预防的领导和组织工作,项目应指派组织协调能力强的专人负责日常管理,是项目环境紧急事故发生时现场救援的主要责任人。

本项目环境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如下:

安全预案组织机构图

工作信息联系表

联系人

联系电话

职能

杨大均

13896735086

组长

赵品中

18602399365

公关协调员

蒋道荣

13883076259

联络员

夏靖

15213167561

资源管理员

刘桃

18623457593

应急救护员

刘杰

15823014654

邹宇

15223276788

2、车辆:

本工程日常准备车辆两台(车号分别为渝ARQ036、渝AKQ036)备用,一旦发生偶然安全事故,除日常准备的车辆外本项目管理部可组织本工程所有在场车辆抢险,保证抢险工作的车辆需求。

本工程各相关单位必须首先保证抢险工作中的车辆需求,无条件组织车辆进行抢险工作。

在本工程在场车辆无法满足需要时,项目经理立即向集团公司申请增派集团公司车辆进行支援抢险,满足抢险需要。

3、机械设备及材料:

本工程施工现场所有机械设备和材料均作为本工程安全紧急预案中的备用机械设备及材料,在一旦发生偶然安全事故的情况下,现场负责指挥的项目经理及项目负责人有权调动本工程施工现场所有机械设备和材料,进行抢险工作,所有在场的机械设备和材料均服从统一调配,满足需要。

在本工程现场机械设备及材料不能满足抢险需要时,项目经理立即向集团公司申请增派公司机械设备及材料进行支援抢险,满足抢险需要。

4、救急:

现场人员立即开展救急工作,现场负责人立即部署在现场安全地带力所能及的伤员救护工作。

由现场施工负责人打全市急救电话122,通知急救中心参与救护;

现场安全人员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现场抢救。

现场所有人员必须服从上级的统一管理、统一调配,必须首先保证群众安全,保证大部分人员安全,科学组织,积极稳妥,将损失降到最低。

5、疏散:

本工程一旦发生偶然安全事故,当危及周边群众安全时,立即通知当地政府并积极组织群众紧急疏散。

项目管理部统一调动车辆,组织设备,以最快速度将危险地方的群众疏散到安全地带,保证群众生命安全。

各施工队负责人为该工作的主要负责人,落实本施工队的专人配合地方政府引导群众,落实到位,保障有力。

6、上报:

事故发生后,应同时向监理、业主及集团公司上级部门汇报,集团公司应急部门迅速向相关部门报告,以得到上级及社会各界力量的帮助,确保社会稳定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把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7、储备:

各施工队均应预留应急处置、特大安全事故所需

六、本项目应急小组岗位职责

1、应急小组组长职责:

应急小组组长是应急抢险工作的现场指挥员,负责应急期间现场指挥工作,负责人员调度、物质调度、指挥抢险并负责事故的调查分析及提交事故报告;

2、应急信息员职责:

当潜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时,应在第一时间内向分公司及有关部门报告,同时负责应急抢险时的各种命令及其它信息的传递工作,负责医院、消防、救护等救援单位的联络工作;

由项目书记负责

3、资源管理员职责:

负责应急抢险工作的资源供应工作,当接到指挥员发出各种资源调度命令后,应以最快的速度按资源储备计划提供抢险所必须的抢险资源,并负责应急工作完成后的资源回收工作;

4、公关协调员职责:

负责应急抢救期间的内外协调工作,负责社区居民的劝阻、解释、说服工作,按照指挥员的指令向有关领导和部门及相关方通报事故的基本情况,并负责善后的处理工作;

5、应急抢救员职责:

按照指挥员的指令,负责应急抢救实施工作,运用科学、合理的抢救方法,对危险源采取制止控制手段,并对人员、财产等进行抢救;

6、应急救护员职责:

当潜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时,救护员应立即赶赴现场,对在事故中发生的伤员进行现场救护,对伤情较重者应立即按照救护计划送往医院治疗,同时应做好应急中的防暑防疫等预防工作。

7、物资准备

1)足够的健康安全防护用品和救援设施;

2)足够的防暑降温物资和御寒防冻物资;

3)其他防护物资;

4)合适的摄影或摄像设备,在事故发生时,应摄取现场事态发展的资料;

5)必要的资金保证;

6)配备保证现场急救基本需要的急救箱,定期检查补充,确保随时可供急救。

七、项目应急响应的信息资源

(1)各工程项目经理部应建立应急信息资源如:

医疗救护电话:

120;

消防报警电话:

119;

公安报警电话:

110;

医疗救护点的具体位置及行驶路线,应制成书面资料,并使所有应急小组成员掌握了解;

保证电话在事故发生时能应用和畅通,可保证在事故发生时能及时向有关部门、单位拨打电话报警求救。

(2)电话报救须尽量说清楚以下几件事:

1)说明伤情(病情、火情、案情)和已经采取了些什么措施,好让救护人员先做好急救的准备;

2)讲清楚伤者(事故)在什么地方,什么路几号、什么路口、附近有什么特征;

3)如发生坍塌等重特大安全事故,还必须向当地的警方拨打“110”要求提供抢险和警戒;

4)说明报救者单位、姓名(事故地)的电话(########或########)以便救护车(消防车、救护车)找不到所报地方时,能随时用电话联系。

打完报救电话后,应问接报人员还有什么问题不清楚,如无问题才能挂断电话,通完电话后,应派人在现场外等候接应救护车,同时把救护车进工地现场路上的障碍及时给予清除,以利救护车到达后,能及时进行抢救。

八、其他应急设备和设施

由于在事故发生现场上经常会伴随出现一些不安全的险兆情况,甚至导致再次发生事故,如在夜间或由于光线和照明情况不好,在应急处理时就需配备有应急照明,如可充电工作灯、电筒等设备,保证现场有足够的照明度。

在事故发生现场上应急处理时还需有用于危险区域隔离的警戒带、安全禁止、警告、指令、提示标志牌,以防止围观人员和其他闲杂人等进入事故现场造成混乱,导致现场施救困难和其他事故发生。

九、应急预案

1、应急范围

1)因高空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及坍塌而造成重大安全事故;

2)台风、水灾、地震等自然灾害而造成人员伤害;

3)重大机械事故和各种急性中毒事故。

2、伤亡事故的预防

2.1伤亡事故的预防原则

为实现安全生产,预防死亡事故的发生必须要有全面的综合性措施,实现系统安全,预防事故和控制受害程度的具体原则大致为:

1)降低、控制和消除潜在危险的原则;

2)提高安全系数;

3)闭锁原则(自动防止故障的互锁原则);

4)屏障、距离原则;

5)警告和禁止信息原则;

6)个人防护原则;

7)避难、生存和救护原则。

2.2伤亡事故预防措施

伤亡事故预防,就是要消除人和物的不安全因素,实现作业行为和作业条件安全化。

(一)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实现作业行为安全化

1)开展安全思想教育和安全规章制度教育;

2)进行安全知识岗位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技术素质;

3)推广安全标准化管理操作和安全确认制度活动,严格安全操作规程和程序进行各项作业;

4)加强重点要害设备、人员作业的安全管理和监控,搞好安全生产;

5)注意劳逸结合,使作业人员保持充沛的精力,从而避免产生不安全行为。

(二)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实现作业条件安全化

1)采取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改善劳动条件;

2)加强安全技术的研究,采用安全防护装置,隔离危险部位;

3)采用安全的个人防护用具;

4)开展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不安全隐患;

5)定期对作业条件(环境)进行安全评价,以便采取安全措施,保证符合作业的安全要求。

(三)实现安全措施必须加强安全管理

加强安全管理是实现安全措施的重要保障。

建立、完善和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岗位培训和安全知识竞赛活动,通过安全检查制度和落实防范措施等安全管理工作,是消除事故隐患,搞好事故预防的基础工作。

十、施工现场急救

1、急救步骤

急救是对伤病员提供紧急的监护和救治,给伤病员以最大的生存机会,急救一定要遵循下述四个步骤:

1)调查事故现场,调查时要确保无任何危险,迅速使伤病员脱离危险场所,尤其在工地大型事故现场更是如此;

2)初步检查伤病员,判断神志、气道、呼吸循环是否有问题,必要时立即进行现场急救和监护,使伤病员保持呼吸道畅通,视情况采取有效的止血、止痛、防止休克、包扎伤口等措施,固定、保存好割断的器官或组织,预防感染;

3)呼救。

由专人去呼叫救护车,现场施救一直坚持到救护人员或其他施救者到达现场接替为止。

此时还应反映伤病员的病情和简单救治过程;

4)如果没有发现危及伤病员的体征,可作第二次检查,以免遗漏其他损伤、骨折和病变。

这样有利于现场施行必要的急救和稳定病情,降低并发症状和伤残率。

2、施工现场具体急救方法

2.1一般伤员的现场救治

在出事现场,立即采取急救措施,使伤员尽快与致伤因素脱离接触,以避免继续伤害深层组织。

1)用清洁包布裹盖伤面做简单包扎,避免创面污染。

自己不要随便把水痘弄破,更不要在创面上涂任何有刺激性的液体或不清洁的粉和油剂。

因为这样既不能减轻疼痛,相反增加感染机会,并为进一步创面处理增加了困难。

2)伤员口渴时可给适量饮水或含盐饮料。

3)经现场处理后的伤员要迅速转送到医院救治,转送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呼吸、脉搏、血压等的变化。

2.2严重创伤出血伤员的现场救治

创伤性出血现场救治要根据现场现实条件及时地、正确地采取暂时性的止血,清洁包扎,固定和运送等方面措施。

(1)止血

止血可采用压迫止血法、指压动脉出血近心端止血法、弹性止血带止血法。

1)包扎、固定

创伤处用消毒的敷料或清洁的棉纺制品覆盖,再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即可以保护创口预防感染,又可减少出血帮助止血。

在肢体骨折时,又可借助绷带包扎夹板来固定受伤部位上下二个关节,减少损伤,减少疼痛,预防休克。

2)搬运

经现场止血、包扎、固定后的伤员,应尽快正确的搬运转送医院抢救。

不正确的搬运,可导致继发性的创伤,加重病痛,甚至威胁生命。

搬运伤员时应注意:

①在肢体受伤后局部出现疼痛、肿胀、功能障碍或畸形变化,就表示有骨折存在。

宜在止血固定后再搬运,防止骨折断端因搬运振动而移位,加重疼痛,导致损伤附近的血管神经,使创伤加重。

②在搬运严重创伤伴有大出血或已有休克的伤员时,要平卧运输伤员,头部可放置冰袋或带冰帽,路途中要尽量避免震荡。

③在搬运高处坠落伤员时,因疑有脊椎受伤可能,一定要使伤员平卧在硬板上搬运,切忌只抬伤员的两肩与两腿或单肩背运伤员。

因为这样会使伤员的躯干过分屈曲或过分伸展,而使已受伤的脊椎移动,甚至断裂造成截瘫,招致死亡。

(2)创伤救护的注意事项

1)护送伤员的人员,应向医生详细介绍受伤的经过。

如受伤时间、地点,受伤时所受暴力大小,现场场地情况。

凡属高处坠落致伤时还要介绍坠落高度,伤员最先着落部位或间接击伤部位,坠落过程中是否有其他阻挡或转折。

2)高处坠落的伤员,在已诊有颅骨骨折时,即使伤者当时神志清楚,但若伴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仍应劝留医院严密观察。

3)在模板倒塌、土方陷落、交通等事故中,在肢体受到严重挤压后,局部软组织因缺血而呈苍白,皮肤温度降低,感觉麻木,肌肉无力。

一般在解除肢体压迫后,应马上用弹性绷带绕受伤肢体,以免发生组织肿胀,还要给以固定少动,以减少延毒性分解产物的释放和吸收。

在这种情况下的伤肢就不应该抬高,不应该进行局部按摩,不应该施行热敷,不应该继续活动。

4)胸部受伤的伤员,实际损伤程度常较胸壁表面所显示的损伤面更为严重,有时甚至完全表里分离。

如伤员胸壁皮肤完好无伤痕,但已有肋骨骨折存在,甚至还伴有外伤性气胸和血胸,要高度提高警惕,以免误诊,影响救治。

在下胸部受伤时,要想到腹腔内脏受击伤引起内出血的可能。

5)引起创伤性休克的主要原因是创伤后的剧烈疼痛、失血引起的休克以及软组织坏死后的分解产物被吸收而中毒。

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0左右,及时止血、包扎、固定伤肢减少创伤疼痛,尽快送到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2.3急性中毒的现场抢救

急性中毒是指在短时间内,人体接触、吸入、食入毒物,大量毒物进入人体后,致使肌体突然发生的病变,是威胁生命的急症。

在施工现场如一旦发生,应尽快确诊,并迅速给予紧急的处理。

并积极的分秒必争地给予妥善的现场处理后,及时转送医院。

从而提高中毒人员的抢救成效率。

(1)急性中毒现场救治原则

1)不论是轻度还是严重中毒人员,不论是自救还是互救、外来救护工作,均应设法尽快使中毒人员脱离中毒现场、中毒物源,排除吸收的和未吸收的毒物。

2)根据中毒的不同途径,采取以下相应措施:

①皮肤污染、外表接触毒物:

如在施工现场接触油漆、涂料、沥青、外掺剂、添加剂、化学制品等有毒物品中毒时,应脱去污染的衣物并用大量的微温水清洗污染的皮肤、头发以及指甲等,对不溶于水的毒物用适宜的溶剂进行清洗。

②吸入毒物(有毒的气体):

如进入下水道、地下管道、地下的或密闭的仓库、化粪池等密闭不通风的地方施工;

环境中有毒有害气体及氧焊割作业、乙炔气中的磷化氢、硫化氢、煤气(一氧化碳)泄露;

二氧化碳过量;

油漆、涂料、保温、粘合等施工时;

苯气体等作业产生的有毒有害的气体的吸入造成中毒时。

应立即使中毒人员脱离现场,施救人员在抢救时要佩戴防毒面具或给氧面具,并在抢救和救治时应加强通风及吸氧。

③食入毒物:

如误食发芽的土豆、未熟扁豆等动植物毒素及变质食物、混凝土添加剂中的亚硝酸钠、硫酸钠和酒精等中毒,对一般神志清者应设法催吐:

喝微温水300~500mL,用压舌板等刺激咽喉壁或舌根部以催吐,如此反复,直到吐出物为清亮物体为止。

对催吐无效或神智不清者,则可给予洗胃,洗胃一般宜在送医院后进行。

(2)急性中毒急救注意事项

①救护人员在将中毒人员脱离中毒现场的急救时,应注意自身的保护,在有毒有害气体发生场所,应视情况,采取加强通风或用湿毛巾等捂着口鼻,腰系安全绳由场外人控制、应急,如有条件要使用防毒面具。

②常见食入中毒的解救,一般在医院进行,吸入毒物中毒人员应尽可能送往设有高压氧舱的医院救治。

③在施工现场如已发现心跳、呼吸不规则或停止呼吸、心跳时间不长,则应把中毒人员移到空气新鲜处立即施行口对口(口对鼻)呼吸法和体外心脏挤压法进行急救。

2.4 

触电急救

触电事故是人体触及带电体,带电体与人体之间闪击放电或电弧波击人体时,电流流过人体而与大地或其它导体形成闭合回路。

触电事故发生得十分突然,往往在极短时间内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一旦发生触电事故,必须立即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及时迅速抢救。

(1)触电的急救细则

1)发生人身触电事故时,首先尽快使触电者脱离电源,迅速急救,关键是“快”。

2)根据不同的触电事故,采取不同的方法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1、对于低压触电事故,可采用下列方法:

①如果触电地点附近有电源开关或插头,可立即拉开电源开关或拔下电源插头,以断开电源。

②可用有绝缘手柄的电工钳、干燥木把的铁锹等切断电源线。

也可用干燥木板等绝缘物插入触电者身下,以隔断电源。

③当电线搭在触电者身上或被压在身下时,可用干燥的衣服,手套,绳索,木板,木棒等绝缘物为工具,拉开提高或挑开电线,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切不可直接去拉触电者。

2、对于高压触电事故,可采用下列方法;

①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停电。

②带上绝缘手套,穿上绝缘靴,用相应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按顺序拉开开关。

③用高压绝缘杆挑开触电者身上的电线。

3)脱离电源后,要及时迅速对症抢救:

①如果触电者伤势不重,神志清醒或曾一度昏迷,但已清醒过来,应使触电者安静休息,不要走动,严密观察并请医生前来诊治或送医院。

②如果触电者伤势较重,已失去知觉,但心跳和呼吸还存在,应将触电者抬至空气畅通处,解开衣服,让触电者平直仰卧,并用软衣服垫在身下,使其头部后仰比肩膀低,并保持呼吸道畅通,以免妨碍呼吸,如天气寒冷要注意保温,并速请医生诊治或送往医院,如果发现触电者呼吸困难,发生痉挛,应立即准备对心脏停止跳动或呼吸停止后的抢救。

③如果触电者伤势严重,呼吸停止或心脏停止或二者都已停止,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挤压法进行抢救。

并请医生诊治或送往医院。

(1)触电急救的注意事项

①使触电者脱离电源时,作好自身防护,避免再触电。

②在送伤者去医院的途中,不应停止抢救,因许多触电者就是在送往医院的途中死亡的。

③对触电者,特别高空坠落的触电者,要特别注意搬运问题,避免因搬运和移动不当导致再次伤害。

十一、意外事故和紧急情况的处理

1、伤亡事故的报告

发生伤亡事故事故后,负伤者或最先发现事故人,应立即报告项目经理部负责人。

项目经理部负责人在接到重伤、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报告后,应按规定在第一时间内向公司或地方部门报告,企业负责人接到重伤、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报告后,应立即报告企业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有关部门。

事故报告流程见事故报告流程图。

2、现场保护

事故发生后,项目负责人和有关人员接到伤亡事故报告后,要迅速赶到事故现场, 

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指挥抢救受伤人员,同时对现场的安全状况作出快速反应,排除险情,制止事故蔓延扩大,稳定施工人员情绪,要做到有组织有指挥。

同时,要严格保护事故现场,因抢救伤员、疏导交通、排除险情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件,并进行拍照或录象。

必须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如安排人员看守事故现场等,防止人为或自然因素对事故现场的破坏。

清理现场必须在事故调查组取证完毕,并完整记录在案后方可进行。

在此之前,不得借口恢复施工,擅自清理现场。

3、事故调查

事故调查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事故调查组成员一般由公司领导、安全部门、工会、劳资、监察及与事故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事故调查组有权向事故发生单位、有关人员了解情况和索要有关资料,各有关单位和个人有义务协助调查组查清事故真相,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

事故调查完毕后,事故调查组要写出详细的事故调查报告报公司的主要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

4、事故处理

1)事故调查组提出事故处理意见。

由公司主管部门、技术部门对事故现场设施设备的恢复使用及防范措施制定方案,由公司安全部门监督项目组织实施,项目经理部负责落实处理。

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在调查组建议意见的基础上由公司领导集体研究决定。

2)因忽视安全生产、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玩忽职守或者发现事故隐患、而不采取有效措施以致造成伤亡事故,由企业主管部门给予企业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

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十二、应急预案的评价及调整

对以下两种情况,分公司应组织进行评价总结

1应急演习预案结束后一周内;

2潜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时,调查处理完毕后一周内;

评价应由分公司组织,事故发生时项目及有关部门,各项目应急负责人员应参加

应急预案评价总结应对预案的合理性、抢救方法、实施效果等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应急预案评价总结应形成书面文件,包括会议主持者、参加者、日期、评价意见、不足之处、改进建议等有关内容,应急预案评价总结应在评价会议后15日内报送公司安全科。

二0一二年一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