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警形式逻辑学复习总结资料doc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097550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0.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警形式逻辑学复习总结资料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广警形式逻辑学复习总结资料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广警形式逻辑学复习总结资料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广警形式逻辑学复习总结资料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广警形式逻辑学复习总结资料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警形式逻辑学复习总结资料docWord文档格式.docx

《广警形式逻辑学复习总结资料doc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警形式逻辑学复习总结资料doc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警形式逻辑学复习总结资料docWord文档格式.docx

I判断的换质SIP-SO「P

(有些合同是非有效合同)

(有些合同不是有效合同)

0判断的换质SOP-SI「P

(有的被告人不是有罪的)

(有的被告人是无罪的)

2.换位法推理

A判断的换位:

SAP-PIS

(所有的犯罪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有的犯法行为是犯罪行为)

E判断的换位:

SEP-PES

(防卫过当不是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不是防卫过当)

I判断的换位:

SIP-PIS

(有的犯罪主体是单位)

(有的单位是犯罪主体)

0判断不能换位

(因为0判断的主项不周延)

3.换质位法推理

SAP->「PES

(所有犯罪行为都是危害社会的行为)

(不危害社会的行为不是犯罪行为)

SEP-「PIS

(正当防卫是非防卫过当)

SIP不能换

SOP

第四节直言判断间接推理

一、直言判断间接推理概述

M是前提出现而在结论中不出现的概念

S是主项,小前提

P是谓项,大前提

二、三段论的公理

对一类事物的全部有所断定,那么对该类事物中的部分事物也必定有所断定

三、三段论的一般规则

1.三段论中必须有而且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

(两前提的中项虽然是同一语词,但不是同一概念)

(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2.中项在两前提中至少要周延一次

(中项的全部外延或者要同小项的外延发生关系,或者要同大项的外延发生关系)

(如果屮项在前提屮没有周延一次,那就不能必然地推出唯一的结论)

3.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

(这是对大项和小项而言的规则)

(大项不当周延、小项不当周延)

4.两个否定前提不能得出结论

5.前提中有一否定,结论必须也是否定

6.两个特称判断做前提,不断推出必然结论

7.如果前提中有一个是特称,那么结论必是特称

四、三段论的格与式

第一格:

中项在大前提中做主项,在小前提中作谓项

M—P

S—M

S—P

小前提必须是肯定的,大前提必须是全称

第二格:

中项在大前提和小前提中都作谓项

P—M

前提中必须有一个是否定的,大前提必须是全称

第三格:

中项在大前提和小前提中都作主项

M—S

小前提必须是肯定的,结论必须是特称的

第四格:

中项在大前提中作谓项,在小前提中作主项

如果前提中有一个是否定的,则大前提全称

如果大前提是肯定的,则小前提全称

如果小前提是肯定的,则结论特称

任何一个前提都不能是特称否定判断

结论不能是全称肯定判断

五、三段论的省略式

第五节关系判断及其判断

一、关系判断

(什么是关系判断)

 

1.关系判断就是断定事物之间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关系的判断,是一种简单判断

2.关系者项ab

3.关系项R

4.形式可表示为:

aRb或R(ab)

(关系判断的性质)

1.关系的对称性

对称关系

当aRb真时,bRa必真

(配偶、兄弟、同学、邻居)

反对称关系

当aRb真时,bRa必假

(多于、早于、大于、Z上、剥削)

非对称关系

当aRb真时,bRa真假不定

(信任、尊敬、认识、批评、称赞)

2.关系的传递性

传递关系

当aRb真并且bRc时,aRc必真

(大于、高于、在前、年长于)

反传递关系

当aRb真并且bRc时,aRc必假

(母女、叔侄、垂直于)

非传递关系

当aRb真并且bRc时,aRc真假不定

(信任、喜欢、帮助、表扬)

二、关系推理

1.纯关系推理

对称关系推理

反对称关系推理

传递关系推理

反传递关系推理

2.混合关系推理

推理形式为:

所有a与所有b有R关系

C是a

所以,c与b有R关系

故意杀人罪重于故意伤害罪

某甲所犯的罪是故意杀人罪

所以,某甲的犯罪重于故意杀人罪

规则:

媒介项至少要周延一次

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

前提中的直言判断必须是肯定判断

如果前提屮的关系判断是肯定的,则结论屮的关系判断也应是肯定的

第四章复合判断与推理

第一节复合判断概述

1、复合判断也叫复杂判断,复合判断是由两个以上的简单判断通过一定的逻辑联项结合而成的判断。

2、复合判断的结构有两个部分:

肢判断和逻辑联项

第二节联言判断与联言推理

一、联言判断的定义、逻辑形式及逻辑特征

1.联言判断也叫合取判断,是断定事物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复合判断。

2.联言判断的逻辑形式是:

P并且Q

二、联言判断的真假

1.同时为真,才真

2.有一个假,全假

(他是个警察,又是个中共党员)

三、运用联言判断常犯的逻辑错误

1.重复断定

2.联言肢含糊不清,游移不定

四、联言推理

1.合成式:

(P,q)-(PAq)

张某是抢劫犯

张某是盗窃犯

所以,张某既是抢刼犯,又是盗窃犯

2.分解式:

PAq-P(q)

小李是个能吃苦、肯学习的民警所以,小李是个肯学习的民警

第三节选言判断与选言推理

一、什么是选言判断

1.选言判断也叫析取判断,就是断定事物对象有几种可能的情况存在的复合判断。

2.选言判断至少由两个以上的简单判断构成。

3.根据选言肢之间的关系,选言判断可以分为两大类:

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

二、相容选言判断

1.定义:

相容选言判断就是选言肢之I'

可的互不排斥的选言判断。

相容选言判断就是断定事物对象的若干可能情况中至少冇一种情况存在的复合判断。

2.逻辑形式:

或者P,或者q(P或q)

3.逻辑特征:

断定选言肢中至少有一个是存在或是真的,也可能全部的选言肢都同时是真的。

4.相容选言判断的真假:

只有选言肢都假的情况下,其值才假。

(这个警察可能是个中共党员,可能是个大学生,也可能是个刑事警察)

三、不相容选言判断

不相容选言判断是选言肢之间互相排斥的选言判断。

要么P,要么q(P、q)

断定选言肢中必须有、也只能有一个是真的,其余则都是假的。

4.不相容选言判断的真假:

肢判断都真或都假的情况下,其值都是假的。

(作案人要么是男人,要么是女人)

(这个囚犯的刑期不是有期徒刑,就是无期徒刑)

四、选言判断的选言肢穷尽问题

1.如果一个选言判断的选言肢穷尽了,这个选言判断必然为真,因为在所有的可能性中至少有一种可能性是存在或真的。

2.一个选言判断为真,其选言肢未必是穷尽的;

但一个选言判断为假,其选言肢一定未穷尽的

3.所谓相对穷尽,就是有的选言判断的选言肢数量很大,而其中许多选言肢表示的可能性为真的概率乂很小,因此既很难穷尽也没有必要穷尽选言肢。

五、运用选言判断常犯的逻辑错误

1.选言肢有遗漏

2.选言肢之间不具有可供选择的关系

3.错误使用逻辑联项或逻辑形式

如果选言肢之间是可以同时存在、同时为真的关系,就是相容选言判断

如果选言肢之间只能有一个是真的,就是不相容选言判断

六、相容选言推理和不相容选言推理

1.相容选言推理

两条规则:

第一:

否定一部分选言肢就得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肢

第二:

肯定一部分选言肢不能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肢

这个民警或者是党员,或者是大学生

或者P,或者q

这个民警不是大学生

非P(非q)

所以,这个民警是党员

所以,q(P)

2.不相容选言推理

肯定一个选言肢就得否定其余的选言肢

笫二:

否定一部分选言肢就得肯定剩下的唯一选言肢

这个死者要么是自杀,要么是非自杀要么P,要么q

这个死者是自杀的P(q)

所以,这个死者不是非自杀所以,非q(非P)

七、运用选言推理常犯的逻辑错误

3.作为大前提的选言判断,其选言肢有遗漏

4.相容选言推理用了肯定否定式

第四节假言判断与假言推理

一、什么是假言判断

假言判断也叫条件判断,就是断定某一情况的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的条件的复合判断。

二、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定义及逻辑形式

定义:

当条件P存在时,就有结果q的存在,这时P就是q的充分条件

逻辑形式:

如果P,那么q

P叫前件,表示条件。

Q叫后件,表示结果。

2.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特征

第一层:

有前件必有后件,无前件不必无后件。

(抗拒从严,有抗拒必然有从严。

没有抗拒,可能有可能没有从严。

第二层:

无后件必无前件,有后件不必有前件。

(没有从严,必没有抗拒。

有了从严,可能有可能没有抗拒。

3.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假

只有在前件真,后件假的情况下其值才是假的,在其他三种情况下其值都是真的。

三、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1.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定义及逻辑形式

当条件P不存在时,结果q就不存在

只有P,才有q

P叫前件,q叫后件

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特征

无前件必无后件,有前件不必有后件

(只有具备作案动机,才是作案人)

(没有作案动机,必不是作案人。

有作案动机,未必是作案人。

有后件必有前件,无后件不必无前件

(有作案人,某人一定有作案动机。

不是作案人,未必没有作案动机。

3.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假

只有在前件假后件真的情况下,其值才是假的

四、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1.逻辑形式:

有且只有P,才q

2.P为前件,q为后件,“有且只有”是逻辑联项

3.真假:

在一真一假的情况下其值才是假的。

五、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联系与区别

1.联系

2.区别

六、运用假言判断常犯的逻辑错误

1.以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判定条件与结果的充分条件关系

2.以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断定条件与结果的必要条件关系

3.所断定的假言判断的前、后件之间构不成条件关系

七、假言推理

1.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2.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八、运用假言推理屮常犯的逻辑错误

1.前提不真实

2.推理形式不正确

第五节二难推理

一、什么是二难推理

二难推理又叫假言选言推理,是由两个假言判断作为大前提,由一个含有两个选言肢的选言判断作为小前提而构成的假言三段论推理。

二、简单二难推理

1.简单构成式

如果P,则r

如果q,则r

或P或q,

所以,r

2.复杂破坏式

如果P,则q

或非q或非r

所以,非P

三、复杂二难推理

1.复杂构成式

如果r,则s

或P或r

所以,或q或s

或非q或非s

所以,或非P或非r

四、二难推理的规则

1.关于形式的规则

二难推理的大前提如果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就要遵守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两难规则。

2.关于前提的规则

第一,作为大前提的两个假言判断都必须是真实、正确的。

第二,作为小前提的选言判断必须为真,其选言肢应该至少相对穷尽各种可能性。

第六节负判断与等值推理

一、什么是负判断

1.负判断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复合判断,就是对某个判断进行否定的复合判断,或者说就是否定某个判断的复合判断。

2.负判断否定的是整个判断本身,即对原来整个判断的否定。

断定原判断是假的

4.逻辑形式:

并非P、并不是P、P是假的、P不是真的、P不能成立

二、直言判断的负判断与等值推理

1.全称肯定判断的负判断:

并非所有S是P,有S不是P

2.全称否定判断的负判断:

并且所有S不是P,有S是P

3.特称肯定判断的负判断:

并非有些S是P,所有S不是P

4.特称否定判断的负判断:

并非有些S不是P,所有S是P

三、复合判断的负判断与等值推理

(1)联言判断的负判断

1.联言判断的负判断就是对联言判断进行否定的复合判断。

甲既是盗窃犯,又是抢劫犯。

并非甲既是盗窃犯,又是抢刼犯。

甲或者不是盗窃犯,或者不是抢劫犯。

2.逻辑等值式:

「(PAq)

(2)选言判断的负判断

1.相容选言判断的负判断

作案人或者是甲,或者是乙。

作案人既不是甲,也不是乙。

逻辑等值式:

「(P/\q)-(-PV^q)

2.不相容选言判断的负判断

甲要么是盗窃犯,要么是诈骗犯。

甲既是盗窃犯,又是诈骗犯。

甲既不是盗窃犯,也不是诈骗犯。

-(PAq)<

->

(PAq)VPV*q)

(3)假言判断的负判断

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负判断

如果某人有作案时间,他就是作案人

虽然某人有作案时间,但他并不是作案人

「(P-q)・(P/\「q)

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负判断

只有甲是当地人,他才是作案人

甲不是当地人,但他是作案人逻辑等值式:

-(P-q)-(」P/\q)

3.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负判断

有且只有某人事先熟悉案发现场的情况,他才能是作案人虽然某人事先熟悉了案发现场的情况,但他并不是作案人

「(PT)-(「P/\q)V(PA「q)

第八章逻辑思维基本规律

第一节逻辑思维规律概述

第二节同一律

一、同一律的基本内容

1.基本内容: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的自身都具有统一性

2.公示:

A是A

二、同一律的逻辑要求

1.同一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也就是在同一时间、同一关系下,概念必须

保持同一,不能任意变换;

判断必须保持同一,不能随意转移。

2.同一律只是思维的规律,它仅仅在思维领域屮起作用。

3.同一律仅仅是普通逻辑的规律,不是辩证逻辑的规律,遵守同一律的要求只能保持思维的确定性,却不能保证概念使用上的灵活性。

三、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

1.概念必须保持同一

2.判断必须保持同一

第三节矛盾律

一、矛盾律的基本内容

在同一思维中,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时是真的。

2.公式:

A不是非A。

二、矛盾律的逻辑要求

1.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也就是在同一时间、同一关系,对具体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的判断,不应该承认它们都是真的。

三、违反矛盾律的逻辑要求

1.自相矛盾

2.悖论

第四节排中律

一、排中律的内容和要求

内容:

在同一思维过程屮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都假,必有一真

公式:

A或者非A

二、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

对于“A”和“非A”两个具有否定性的思想同吋加以否定

三、应用排中律应该注意的问题

1.排中律本身不能解决两个互为否定的思想有没有一个为假,或者到底哪一个为真的问题。

但当已知一个判断为假时,根据排屮律就可推知另一个判断为真。

2.排中律的作用在于保证思维的明确性。

四、排中律与同一律、矛盾律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