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2426节练习以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096532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2.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2426节练习以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2426节练习以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2426节练习以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2426节练习以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2426节练习以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2426节练习以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2426节练习以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2426节练习以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2426节练习以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

A.红外线可以用来杀菌、消毒B.可以利用紫外线来识别伪钞

C.可以利用紫外线来遥控电视D.夜视摄像头是利用物体发出的紫外线

9.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点“坐井观天”,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A.

B.

C.

D.

10.将「

」字制成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下摆正,则所观察到的像是( 

11.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该实验应该选用较薄的玻璃板 

B. 

通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像的大小随物距的变化而改变

C. 

该实验选用两个等大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D. 

实验中测量两只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12.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入射角等于30°

折射角等于50°

NN'

是界面 

MM’的右边是玻璃

13.如图是某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实像 

镜中视力表的像比视力表小

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5米 

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14.如图所示,小柯采用透明玻璃板、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实验时选用的两支蜡烛大小应相同 

透明玻璃板摆放应该与纸面垂直

若把光屏放在B位置,蜡烛的像可以呈现在光屏上 

该实验在较暗的环境下观察效果更好

15.摄影师给全班同学拍了一张合影照,但摄影师看了几次都发现靠边的两个同学照不全,为了使全体同学进入镜头,应使 

) 

照相机离人远一些,镜头向里缩一些 

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向里缩一些

照相机离人远一些,镜头向外伸一些 

照相机向人靠近一些

16.如图所示,把由同种玻璃制成的正方体玻璃砖A和半球形玻璃砖B放在报纸上,若正方体的边长和半球的半径相同,则从正上方沿图中虚线(中心线)方向往下看中心线对准的文字( 

A和B中看到的都比实际的高B. 

A中看到的比实际的高,B中看到的比实际的低

A中看到的比实际的高,B中看到的与实际的一样高D. 

A和B中看到的都与实际一样高

17.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中央安装了一只射灯。

池内无水时,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池壁上,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所示。

现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站在池旁的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点;

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 

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和S点重合 

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下方

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上方 

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

18.如图所示,一玻璃砖内有一凸形气泡,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向玻璃砖的侧面,通过玻璃砖后,光线将会( 

仍然平行 

会聚 

发散 

无法确定

19.关于放大镜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日常所用的放大镜是由中间厚,边缘薄的圆形玻璃制成的 

使用放大镜的时候,可以物体不动,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

使用放大镜的时候,可以放大镜不动,移动物体,直至图像清楚 

用放大镜观察指纹时,看到的都是正立放大的像

二、填空题

20.眼睛健康是大家一直关注的问题,请回答下列与眼睛有关的光学问题:

(1)如图甲为正常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时眼睛的自动调节,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这不可能是同一个人的眼 

这说明眼睛是一个自动变焦(距)的系统

看远处的物体常常需要眯起眼睛看 

看近处的物体晶状体应扁平一些

(2)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表明:

中学生近视发生率约为55.22%,且急剧低龄化。

如图所示,________(填“乙”或“丙”)图表示近视眼折光系统的光路示意图,矫正近视眼应佩带________(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片。

2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________光的颜色决定;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________光的颜色决定;

白色物体________所有色光,黑色物体________所有色光。

22.某兴趣小组在空易拉罐的底部中央戳个小圆孔,将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制作成一个简易针孔照相机。

如图所示,将其水平放置,在左侧固定一只与小孔等高的小灯泡,灯泡发光时,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灯丝________(填“倒立”或“正立”)的像。

若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像的大小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________(填“改变”或“不变”)。

23.在阳光下“立竿见影”这个现象能够表明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线是直线。

已知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为45°

,杆高2.5米,则杆在地面的影长是________米,如果将杆向前移动2米,则杆影的长度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4.中小学艺术节上,古筝演奏者倾情演奏了《女儿情》、《高山流水》等曲目赢得到一片掌声。

(1)演奏者用手指拨动琴弦时,声音是由于琴弦________产生。

(2)观众能从不同角度看到演奏者的演出,这是发生了光的________反射。

(3)某同学坐在最前排还是不能看清演奏者,针对他平时不良的用眼习惯导致的眼睛问题,下面两个示意图中正确的矫正方法是________。

25.聋哑人舞蹈家邰丽华率领的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美国表演,震惊全场。

(1)如图所示,观众看不见邰丽华(领舞者)身后站着的其她舞蹈者,这是因为光的________的缘故。

(2)佛光普照,梵音如丝,我们能分辨出究竟是何种乐器在发声,因为不同的乐器发声,其________是不同的。

(填“音调”、“音色”或“响度”)

(3)聋哑少女听不清声音,她们是如何感知音乐节奏的?

训练中,技术人员通过加大音量,使音箱、舞台产生________,从而使靠在音箱上或站在舞台上的聋哑少女感觉到音乐 

节奏的变化。

26.《康熙几暇格物编》中记载:

“置钱碗底,远视若无,及盛满水时,则钱随水光而显现矣。

”如图所示,把铜钱放在碗底B处后加适量水,从A处恰好看到铜钱的像在E处,用激光笔从A点向________(填字母)处照射,可照亮铜钱,加满水,从A处看到像的位置将________(填“变高”“变低”或“不变”)。

27.取两个相同的玻璃瓶,并把其中的一个涂成黑色,用中间有一截红墨水的玻璃导管相接,如图所示:

(1)把它放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2)无色和黑色玻璃瓶里的温度较高的是________,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3)应用实例:

太阳能热水器的管子颜色最好涂成________色。

(4)进一步研究:

将上述装置先放在70℃的环境中恒温,然后再放入20℃的环境中,先降到20℃的是黑瓶,原因是________,所以一般空调、汽车等的散热器都会做成这个颜色。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考点】物体的颜色,光的色散

【解析】【分析】太阳光经三棱镜折射后会发生色散,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的色光决定的,无色透明的物体透过所有的色光,彩色的透明物体只透过和物体相同颜色的光;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白色的物体反射所有的色光,黑色的物体吸收所有的色光,彩色物体只反射与物体颜色相同的光。

【解答】由于不同的色光的波长不同,通过三棱镜的折射程度不同,所以经三棱镜折射后,白屏上会从上而下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说明太阳光是由这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

A、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红色的玻璃,则只有红光透过,其它颜色的光被吸收了,白屏上只留下了红色,故A正确;

B、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蓝色的玻璃,则只有蓝光透过,其它颜色的光被吸收了,白屏上只留下了蓝色,故B错误;

C、如果把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只反射红光,其它颜色的光被吸收,只能看到红色,故C错误;

D、如果把一张绿纸贴在白屏上,只反射绿光,其它颜色的光被吸收,只能看到绿色,故D错误;

故选A。

2.【答案】D

【考点】光的色散

【解析】【分析】色光三原色是红、绿、蓝,这三种光按不同比例可以混合成任何颜色的光。

【解答】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按等比例混合会形成白光;

故选D。

3.【答案】D

【解析】【分析】白光是七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反射的色光决定的,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的。

【解答】A、透过树丛的光束是光的直线传播,不属于光的色散,故A不符合题意;

B、平面镜中蜡烛的像是光的反射,不属于光的色散,故B不符合题意;

C、用鱼叉叉水中的鱼时,要向下叉一些,是由于光的折射,不属于光的色散,故C不符合题意;

D、透过三棱镜的太阳光是七色的,是光的色散,故D符合题意;

4.【答案】A

【考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的。

【解答】A、玻璃将所有的色光都透过了,呈现”无色“,故A正确;

B、衣服呈白色是因为它反射所有的色光,故B错误;

C、衣服呈红色是因为它反射红光,故C错误;

D、不透明物体呈黑色是因为它反射一切色光,透明物体呈黑色是因为它透过一切色光,故D错误;

5.【答案】C

【解析】【分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解答】白光照到试卷上,将所有的色光都反射进入人的眼睛,而黑字不反射光,所以我们能够看清楚白纸黑字;

故选C。

6.【答案】D

【考点】声音的传播,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在赛跑的时候,运动员听到发令枪的声音开始跑,而计时员是看到枪冒出的白烟开始计时。

【解答】发令枪的声音被板子反射,与原声叠加,运动员听到的枪声更大;

发令枪冒出的白烟,在深色或黑色的衬托下更加醒目,更容易被计时员看到;

7.【答案】D

【解析】【分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所反射的光的颜色决定的。

【解答】海水具有良好的吸收阳光的功能,当阳光照射到海水里时,红光、大部分紫光和五分之四的蓝光,在50m的深处都被吸收,只有五分之一的蓝光被反射回来,在人的视觉中,大海就成了蓝色的世界;

8.【答案】B

【考点】光的色散,看不见的光

【解析】【分析】

(1)红外线能够杀菌,红外线能够使荧光物质发光,紫外线能够使人体合成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

(2)红外线具有较强的热作用,可以制成热谱仪、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体温计等;

还可以制成电视机、空调等的遥控。

【解答】A、紫外线能够杀死微生物、细菌等,可以用来杀菌、消毒,故A错误;

B、紫外线能够使荧光物质发光,可以用来识别伪钞,故B正确;

C、红外线可以用来遥控电视机、空调等,故C错误;

D、夜视摄像头是利用物体发出的红外线进行工作的,故D错误;

故选B。

9.【答案】A

【考点】光的直线传播及相关现象

【解析】【分析】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青蛙坐在井底只能看到很小的一片天空。

【解答】图中O点是青蛙的位置,将O点与进口的两边的端点连接成一条直线,然后在直线上标出箭头,即得到两条射向青蛙眼睛的光线,这两条光线的范围即是青蛙能够看到的范围;

B的光线传播的方向错误;

C和D光线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并且D的传播方向也错误;

故答案为:

A。

10.【答案】D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颠倒的。

【解答】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旋转180°

的,即上下左右都相反,则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像是

11.【答案】B

【考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相对平面镜具有对称性。

【解答】A、选用较薄的玻璃板能有效的减弱玻璃板两面分别成像的干扰,便于观察,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在该实验中像的大小始终等于物的大小,不会随物距的改变而发生改变,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该实验选用两个等大的蜡烛是为了使像能与无恰好重合,从而比较出像与物的大小,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实验中测量两只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12.【答案】D

【考点】光的反射定律,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光的折射规律,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1)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定律:

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到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射,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

光垂直射到水或玻璃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直线上。

【解答】根据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可以推测出MM’是界面,界面的右边是玻璃。

所以入射角等于60°

,折射角等于40°

,反射角等于60°

D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3.【答案】C

【解析】【分析】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相对平面镜具有对称性,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解答】平面镜成像时,像的性质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5米。

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4.【答案】C

【解析】【分析】在平面镜前点燃一支蜡烛,平面镜后面并没有点燃的蜡烛,但我们却看到平面镜后好像有点燃的蜡烛,这是因为蜡烛火焰向四处发光,一部分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后进入我们的眼睛,产生视觉,我们感到这些光好像是从蜡烛的像上发出的,而实际上像并没有发出光,因此,这样的像称为虚像。

【解答】由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虚像是不能够呈在光屏上的,它只能被人眼所看到,故若在像的位置放置一个光屏,蜡烛的像是不能呈在光屏上的,C选项符合题意。

15.【答案】A

【解析】【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u=f,不成像;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对应应用如照相机。

摄影师在取景窗中发现旁边有一位同学不在取景窗内,他应使照相机远离同学,即他应向后移动照相机,增大了物距,同时镜头往后缩,这样才可以在底片上得到清晰的像。

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6.【答案】C

【考点】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分析】判断光的折射现象,要对折射的定义理解清楚,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改变,这是光的折射,当光线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解答】光在玻璃砖中的传播方向如图所示。

某同学从正上方(对B来说是最高点)竖直向下.放在B中心处的字反射的光线经半球体向外传播时,传播方向不变,故人看到的位置是字的真实位置,对于立方体而言,是B斜向于A,故会发生折射.则通过立方体观察像比物高,即看到A中的字比B中的字高,通过球体观察物像重合,即看到B中的字和没有放玻璃半球时一样高。

C选项正确。

C

17.【答案】D

【考点】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

(1)光在同一种均匀的透明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产生折射现象;

(3)光的折射规律,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解答】

(1)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发生折射,根据折射定律,P点如下图所示:

所以水面在a位置时P点应该在S点的下方。

⑵水面上升至b位置时,光线先在水池壁反射,再折射出水面,根据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Q点如下图所示:

所以水面在b位置时Q点在S点的上方

综上可知:

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D选项正确。

D

18.【答案】C

【考点】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解析】【分析】玻璃砖内的凸形气泡,形状似一个凸透镜,学生会错误的当成凸透镜进行处理,认为平行光线经过后会聚。

其实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也是遵循光的折射规律的,可找出界面处光线的法线进行作图。

也可简单处理此题,将这一玻璃砖在凸形气泡处分开,分成两个凹形的玻璃砖,看可到分开后成了两个凹透镜,根据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可以确定选项。

【解答】将这一玻璃砖在凸形气泡处分开,分成两个凹形的玻璃砖,看可到分开后成了两个凹透镜,根据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知,一束平等光垂直通过玻璃砖后,光线应该是发散的,C选项正确。

19.【答案】D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 

此题主要涉及放大镜的原理、结构及使用方法。

(1)放大镜的原理是凸透镜成像;

(2)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一种是将需要观察的物体放置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再将放大镜靠近物体的一侧,然后沿着肉眼与物体之间的直线方向,缓缓地移动放大镜,直至看清楚物体的细微结构为止;

另一种方法是将放大镜放置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将需要观察的物体放置在放大镜之下(靠近放大镜),然后沿着肉眼与放大镜之间的直线方向缓缓地移动物体,直至看清楚物体的细微结构为止.

【解答】A、放大镜的原理是凸透镜成像,所以放大镜是一种凸透镜,其中间厚、两边薄,故A正确;

B、放大镜在使用时,可以保持物体不动,将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故B正确;

C、使用放大镜的时候,也可以放大镜不动,移动物体,直至图像清楚,故C正确;

D、放大镜是根据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小于一倍焦距)的原理制成的。

其成像规律是物体离凸透镜越远(接近于焦距,但要小于一倍焦距),像越大,所以让放大镜远离手指时像会变大,而让放大镜靠近手指时像会变小,故D错误;

20.【答案】

(1)B

(2)丙;

凹透镜

【考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根据近视与远视的原理解题,近视是指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不能落在视网膜上,需要通过凹透镜进行矫正;

远视是指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不能落在视网膜上,需要通过凸透镜进行矫正,据图可知,乙是远视、丙是近视。

【解答】解:

(1)如图甲为正常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时眼睛的自动调节,主要是因为晶状体具有自动调节功能;

这说明眼睛是一个自动变焦(距)的系统;

(2)如图所示,丙图表示近视眼折光系统的光路示意图,矫正近视眼应佩带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片;

(1)B;

(2)丙、凹透镜。

21.【答案】透过;

反射;

吸收

【解析】【分析】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当所有的色光都被反射时,物体是白色的;

黑色物体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解答】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光的颜色决定的;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光的颜色决定的;

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

透过;

吸收。

22.【答案】倒立;

变大;

不变

【解析】【分析】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的一个应用,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孔的距离、顶部塑料薄膜到孔的距离有关,与孔的大小无关。

【解答】小孔成像中,成的是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满足

,故

若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你的大小会变大;

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像的形状不变;

倒立;

不变。

23.【答案】2.5;

【解析】【分析】影子的形成是由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