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八年级上语文第一次月考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096000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台州市八年级上语文第一次月考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台州市八年级上语文第一次月考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台州市八年级上语文第一次月考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台州市八年级上语文第一次月考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台州市八年级上语文第一次月考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台州市八年级上语文第一次月考Word下载.docx

《台州市八年级上语文第一次月考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台州市八年级上语文第一次月考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台州市八年级上语文第一次月考Word下载.docx

能听到“磨损胸中万古刀”的愤懑呐喊,也能听到“杨柳岸,晓风残月”的低吟浅唱,在这里有____________报国志,也有_____________故乡情;

有____________江南春景,也有独上西楼的凄清秋色……它们共同托起的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座珠穆朗玛峰

A、窗前明月怒发冲冠草长莺飞B、怒发冲冠窗前明月草长莺飞

C、怒发冲冠草长莺飞窗前明月D、草长莺飞窗前明月怒发冲冠

3.(大桥中学第一次月考题)古诗文名句填空(7分,1—5题必做,6—7题任选一题作答)

(1)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_______

(2)树树皆秋色,。

(3)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陋室铭》中,刘禹锡借古代贤士表现自己高尚情趣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爱莲说》中写莲坚守自我,既不因处境恶劣就随波逐流,也不因处境优越就炫耀忘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古诗文中有许多体现作者关注国家命运、关注民众疾苦的名句,请你默写出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原创试题)给新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2分)

本报讯由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承担的江苏省泰兴市、金坛市农用地定级与基准地价评估试点项目,日前在南京通过江苏省国土资源厅的验收。

验收组认为,该项目采用的技术路线可行,技术手段先进,选择的定级因素因子符合实际,样点布设、投入产出预算合理,参数选择恰当,开发的定级评估信息系统实用便捷,界面友好。

该项目的验收为江苏乃至全国的农用地定级评估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积极的经验,同时也为集体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农村税费改革等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名著阅读。

(8分)

(2008·

浙江省衢州市中考)

(1)郑屠当不过,讨饶。

(甲)喝道:

“咄!

你是个破落户!

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

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

”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1)选段出自文学名著《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甲)是______________(人名)。

小说中,他是一个___________的人(性格特点)。

请简要写出他的另一个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乐山市中考题)《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教材推荐给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名著之一。

这部小说是原苏联作家尼古拉·

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病榻上历时三年写成的。

出版后对全世界一代代的青年产生了巨大影响。

我们相信你一定读过这部小说,喜欢小说中的人物和故事。

请你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是_________

②主人公是在_________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

在革命的熔炉中,他从一个工人子弟锻炼成为无产阶级战士。

③在他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

______________精神,_____________的意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贵品质。

④这部小说回答了作为青年人最迫切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综合性学习(5分)

(中考试题)“嫦娥一号”发射升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奔月的梦想。

校报编辑部的小华准备出一期关于月的专版。

在刊出之前,他对本校的100名同学进行了关于“‘嫦娥一号’知多少”的问卷调查,下面是统计结果:

关于“嫦娥一号”

了解较多

听说过,但了解不多

没听说过

人数

29

60

11

(1)从上面表格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3分)

(2)请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提两条建议。

(2分)

三、现代文阅读原创、经典题(40分)

(一)(16分)

①记者肖英:

在八十二年的人生历程中,您曾有过多次选择,我想知道,您是怎么寻找生活方向的?

王洛宾:

我是在北京长大的。

因为从小爱唱歌,中学毕业后,我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大学毕业后,我想去法国留学,然后回来报效祖国。

然而,在那个年代,这种想法太抽象,是很难实现的。

冥冥之中,一个声音召唤着我。

几经辗转,我终于来到了大西北,这是我人生最重要的一步。

走过青海的高原,新疆的戈壁,我终于发现,那里的民歌很美,我非常喜欢,渐渐地,这种喜欢不再是简单的爱好,而成为一种嗜好。

在忘情地享受这种美的同时,我极力地想把这种美表现出来,让更多人能感受到。

这时,我终于找到了生活的方向。

②记者:

在漫长的创作积累过程中,您想过拥有辉煌吗?

王洛宾:

少林寺有一个故事,一个小和尚想学武艺,可师傅让他先学用脑袋开门、关门,几年后,小和尚对师傅说:

“我该学武艺了吧?

”师傅说:

“你已经学成了。

”小和尚不信,于是与师兄弟们比武,用脑袋一撞,把他们撞出去几丈远……

所以,不要妄想一下子做很大的事情,辉煌很抽象,一个人如果想二十年堆起一座喜马拉雅山,那是不可能实现的,那也就会很痛苦。

③记者:

从事艺术的人,大都喜爱用浪漫的情怀表现生活,但是,大西北的现实并不浪漫,是什么信念支持您走过这几十年的岁月?

到大西北的时候,我已是中年。

一天,走在新疆戈壁滩上,一块五六丈高的大石头突然出现在我的眼前,石头上刻着一句话:

“世界上最大的岩石也是由一粒粒细沙结成的。

“这是一句哈萨克谚语,这句谚语极大地鼓舞了我,即使我一天只写一个音符,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下来我还能完成三百六十五个音符。

我就是一粒细沙,只要不倒下去,慢慢积攒总会变成岩石。

④记者:

音乐能给人带来很多的快乐,然而对于您、音乐带来更多的是坎坷与磨难,为什么您始终没有放弃音乐创作?

我一生坎坷是因为音乐造成的,曾经,我想到过死,然而,也是音乐在最痛苦时救了我。

所以,我并不抱怨。

人,如果只会从一个角度看问题,那就很容易钻牛角尖。

历经磨难,我学会了多方面看问题。

这就好比下一场大雨,如果别人身上都是干的,只有我全身湿透,那我可能就活不下去了。

恰恰相反,那时候,所有人身上都是湿的,我也许湿得厉害些。

况且,在大雨中,我仍然可以寻找雨中的美。

⑤记者:

作为一个“民歌大王“,您是怎样看待近年来我国通俗音乐的流行的?

无论任何音乐,都应该是对自己民族语言的美化。

对于一个人来说,民族语言是最具体、最生动、也是最庄严的。

前些天,达坂城雕塑了一个美丽的姑娘,塑成之后请我去剪彩、题字,我是这样写的:

“世界上的朋友都会唱达坂城的姑娘辫子长,到新疆来看才知道,达坂城的姑娘不仅辫子长而且心地最善良。

“剪彩仪式上,达坂城“封”我为“荣誉市民”。

7.第①节访谈中,王洛宾说“我终于找到了生活的方向”,“生活的方向”是指

判断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4分)

8.怎样理解王洛宾引用小和尚故事的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③、④两节访谈中,记者的发问方式有什么特点?

这样发问的目的是什么?

答:

10.“在大雨中,我仍然可以寻找雨中的美”这句话蕴涵的道理是(4分)

(二)(12分)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

“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座不了, 

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妈妈,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

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只有她的儿子表现最差;

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

”然而她还是告诉她的儿子:

“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

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你的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

家长会上,老师说:

“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在第40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你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走出教室,她流下了泪。

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

“老师对你充满了信心。

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亮,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

她甚至发现,从这以后,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象长大了许多。

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

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总是在差生的行列中被点到。

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家长会结束,都没听到他儿子的名字。

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

“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听了这话,她惊喜地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

走在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

“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

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

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第一批重点大学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对儿子说过,相信他能考取重点大学。

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就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儿子边哭边说:

“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尽管那是骗我的话。

”听了这话,妈妈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流下,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11.本文的脉络很清晰,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2.有人说,文中的母亲欺骗孩子是不对的,你怎么看?

13.“听了这话,妈妈悲喜交加”中“悲喜交加”的本意是什么?

这里有什么含义?

14.本文语言朴素但却非常感人,为什么有如此效果?

试作分析。

(三)三国演义(片断阅读)(12分)

经军师徐庶和隐士司马徽的力荐,刘备同关羽、张飞来到隆中,找到了卧龙冈,拜访诸葛亮。

没想到诸葛亮一早就出门了。

刘备打听先生的去处和归期,童子回答:

“先生踪迹不定,也不知归期。

”刘备惋惜不已。

张飞说:

“既然没遇见,就回去吧!

”刘备要他们等一会儿,关羽劝道:

“不如先回去,以后派人来探听。

”刘备听了他的话,带关、张怅然离去。

回到新野,过了几天,玄德派人去隆中打听,得到回报:

诸葛亮回来了。

刘备立即吩咐备马。

“这么一个村野农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

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

”刘备斥责道:

“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叫呢?

”刘备出门上马,关、张也只好骑马相随。

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

三人冒雪来到卧龙冈。

刘备轻扣柴门,开门的童子说,先生正在堂上读书。

刘备进屋至中门,只见门上有一副对联: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又看见一少年正在读书,一问才知他是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而诸葛亮因朋友相约,出外闲游了。

刘备问:

“先生到哪儿闲游了?

”诸葛均说:

“家兄有时在江湖中驾着小船畅游,有时在山岭上拜访僧道,有时在村落间寻访朋友,有时在神仙住处与隐士弹琴下棋作乐;

总之,往来没有谁能预测到,现在也不知在哪里。

”刘备无条,只好留下一封信,与关、张怏怏而归。

时间过得很快,冬去春来,刘备挑了个好日子,准备二往卧龙冈拜访诸葛亮。

关羽、张飞都不高兴。

关羽说:

“哥哥两次亲自前往拜访,礼节也太过分了。

我想诸葛亮只有虚名而无真才实学,所以避而不见。

哥哥怎么被他迷到了这种地步呢?

”刘备解释说:

“过去齐桓公想见东郭野人,五次往返才见到一面,何况我想见的是位大贤呢?

”张飞说:

“哥哥你不用去了,我用一条麻绳把他捆来就是了!

”刘备大声斥责道:

“你难道没听过周文王拜访姜子牙的故事吗?

周文王尚且如此敬贤,你怎么这样无礼!

这回不用你去了!

”张飞连忙说道:

“既然两位哥哥都去,小弟怎么能落后呢?

”刘备这才答应。

三人来到隆中,离诸葛亮的草房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刘备走到柴门前,刚一敲门,那童子又出来了。

童子说,先生正在午睡。

刘备吩咐关张两人在门外等候,自己轻轻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的台阶下,等孔明醒来。

关羽、张飞在外站了很久,不见动静。

张飞进屋见刘备仍然毕恭毕敬地站在那儿,使十分气愤地说:

“这先生也太傲慢了,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

”关羽再三劝说,才把张飞劝住。

刘备仍叫他俩在屋外等候。

过了好长时间,诸葛亮才睡醒。

刘备赶紧下拜说:

“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拜见,都没有遇到。

”诸葛亮连忙说:

“将军光临草舍,没有及时迎接,实在惭愧。

”两人礼让一番后,就坐在草堂上,边喝茶边谈论天下大事。

刘备听了诸葛亮一番议论后,更是敬佩诸葛亮了。

他再三恳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

诸葛亮见他态度十分诚恳,表示“愿效犬马之劳”。

第二天,诸葛亮和刘、关、张一起去了新野。

(根据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7、38回改写)

15.依据本文的内容,运用对偶知识,写出下面一副对联(即《三国演义》第37回题目)的下句。

司马徽再荐名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中张飞的形象是怎样的?

对刻画刘备的形象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从选文看,刘备是一个这样的人?

必须结合具体事例作答。

18.出自选段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四、文言文阅读(16分)

新疆乌鲁木齐)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下列习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弱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遇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歼陌交通,鸠犬相闻。

其中往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或来问讯,自去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其官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渔人甚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B.有良田美田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

C.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安陵君其许寡人D.未果,寻病终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8.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9.填空:

本文以____________为线索,描绘了一个寄托作者__________的世外桃源。

从“_________________”一句可看出,桃花源中人不愿外界打扰,希望过和平安宁的生活。

(2分)

20.桃源人见渔人为什么“乃大惊”?

(3分)

21.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3分)

22.文中最后写剂子骥“规往”,“未果,寻病终”,后无人“问津”,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分题: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5分)

微尘:

上千笔捐款中,很多捐助者都署名“微尘”

“微尘”起初是青岛一位数次捐款不留姓名的普通市民,后来,扩散成一个爱心群体,再后来,扩展成一个关爱他人的爱心符号。

以“微尘”命名的募捐箱、徽章,走进青岛的大街小巷,成为青岛一个体现爱心的公益品牌。

青岛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在翻阅了捐款记录后惊讶地发现,早在2004年,一位神秘女士就已经使用“微尘”的名字多次大额捐款:

非典时期捐款2万元,新疆喀什地震捐款5万元,为白血病儿童捐款1万元,湖南灾区捐款5万元……当人们正在努力寻找“微尘”时,一个又一个“微尘”出现了。

截至目前,青岛市红十字会收到的上千笔捐款中,很多捐助者都署名“微尘”。

每一双充满善意的援手,每一张不同模样的面孔,都记录下一个共同的名字——“微尘”。

【颁奖词】

他来自人群,像一粒尘土,微薄、微细、微乎其微,寻找不到,又随处可见。

他自认渺小,却塑造了伟大,这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这是一座城市的良心。

23.像“微尘”这样的正义人士有很多,在我们本册的人物中,有一个人的良知始终未泯灭,他是伟大的作家。

这篇课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

24.怎样理解“这是一座城市的良心”这句话?

(2分,精彩、独到酌情加1-2分)

25.请写出2008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的一个(材料中的除外)____________(1分)

五、作文:

23.生活如翻书,风吹哪页读哪页,初中生活,可曾有让你流连的片段?

有让你激动的片段?

让你难忘的片段?

……在你的生活之书里,哪一页是最值得你阅读的呢?

请以“风吹那一页”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老师、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200

200

4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