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头沟区教委关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门头沟区教委关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门头沟区教委关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各主管主任对分管科室的自评工作负责把关验收。
(三)全面学习,广泛培训,深入理解《评价方案》。
组织自评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成员学习《评价方案》。
在2009年暑期校长会上,聘请专家对全体中小学校长和教委科级以上干部,就新版《评价方案》的内容、方法、工作程序等进行了全面的培训,使干部深入理解方案精神。
(四)制定工作方案,开展自评,认真总结,切实改进工作。
根据《评价方案》制定了《门头沟区中小学督察考核工作方案(2008-2011年)》,各学校按照工作方案认真开展自评,形成了自评报告,并向区教委考核小组进行汇报。
2009年4月—5月,按照依法考核、突出中心、督导评价与行政考核结合、改进性发展、考核结果应用等原则,区教委对各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情况进行了考核,将考核结果进行汇总,撰写了各个学校的督察考核评价意见,由督察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反馈给各中小学,以推动各学校进一步深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工作。
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重点工作落实情况
(一)科学制定教育发展规划,严格落实教育法律法规。
1.科学制定发展规划,落实教育发展目标。
根据首都教育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区教委经过近一年的全面调研,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结合门头沟区教育实际和“十五”时期存在的问题,科学制定了《门头沟区“十一五”时期教育发展规划》,并通过了市教委、市教科院专家评审。
将发展规划分解成各年度工作要点,与各科室和基层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做到责任明确;
通过两委扩大会等形式检查工作进展情况,督促规划的严格落实;
实行目标管理,将完成工作情况纳入年终考核评优工作。
2.学习宣传教育法律法规,严格依法行政,指导学校科学发展。
贯彻落实好教育法律法规,是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执教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障。
通过主题学习、法律讲座、教育法规宣传月等形式,宣传和学习教育法律法规。
定期开展专项检查,督促学校贯彻落实各项教育法律法规。
加强对学校依法办学的管理,根据执法检查反馈结果改进各项工作,着力解决学校发展中的难点问题。
严格落实全程办事代理制度,规范民办学校审批、教师资格认定等行政审批工作,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开办专题讲座,指导学校制定科学发展规划,推动学校规范管理和科学发展。
3.依法制定入学政策,维护学生入学权益。
每年4、5月份制定我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工作安排,向社会公布,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不设重点学校,努力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公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益,推进教育公平。
同时,还将我区流动人口适龄子女全部纳入公办学校就读,维护了教育公平。
严格落实“三限政策”,制定方案,规范操作,做好高中招生工作。
为缓解群众反映的入园难问题,区教委多头并举,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制定了《门头沟区鼓励和支持民办学前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2009年—2011年)》,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开办学前教育园所,民办幼儿园数量达到8所;
同时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建设王平中心幼儿园和坡小幼儿园,投资330万元改造斋堂、大台和永定3所农村乡镇幼儿园,提高了幼儿园的招生能力。
从人员编制、队伍建设、设备设施等方面加强培智学校建设,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的权利。
4.广泛开展帮扶助学活动,确保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辍学。
认真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和高中、职高的各项助学政策,帮扶家庭困难学生。
广泛宣传、鼓励和联系红十字会、希望工程、福彩中心、部队、企业等社会组织和单位开展助学活动,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资助,保证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辍学。
2006—2008学年,全区中小学、职高学生共享受免交教科书费、寄宿费、助学补助和伙食补助2256.63万元,有效减轻了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
5.进一步规范教育收费,杜绝乱收费行为。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制订《门头沟区教育系统收费管理办法》,完善《门头沟区教育系统收费审计实施办法》;
二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使收费工作做到了规范合法、公开透明;
三是免费为学生印发必备教辅材料,从根源上杜绝乱收费行为。
2008年共组织学校自查2次,专项检查3次,共查学校66校次。
我区被评为“2007年北京市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区”。
(二)加大干部培训力度,探索干部培养的新途径。
建设一支德才兼备、懂业务、会管理、有驾驭全局能力的干部队伍,是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关键因素之一。
为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管理水平,我们结合干部队伍现状,综合运用多种形式,坚持“三面对、四结合”(面对本区教育现状、面对本区干部素质、面对国内外教育发展趋势;
做到封闭培训与开放培训相结合、课堂讲座与实践引导相结合、常规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知识传授与互动交流相结合),探索灵活多样、具有实效的培训模式,提升干部素质和管理水平,促进校长专业化发展,形成合理的后备干部梯队。
1.完善干部管理和考核制度,做好干部的考察、选拨、任免等工作。
制定了《门头沟区贯彻落实北京市中小学党支部工作意见》等制度,加强对干部的管理,实行书记校长交叉任职,探索校长、书记双向发展的职业通道,督促学校加强“三个工作意见”的落实。
加强对干部考察考核工作,并以此决定干部的评先评优、奖励晋级、交流调整和选拔任用。
2006—2008学年,交流校级干部85人次,占校级干部总数的62.5%;
选拔任用校级干部55人,占校级干部总数的40.44%。
2.重视青年干部的培养,形成合理的干部梯队。
通过举办青年干部强化培训班、实行异校挂职培养、青年干部导师制度等方式,加强对青年干部的培养和选拔。
2006—2009年共选拨任用青年干部43名,建立起一支130人的后备干部队伍,为门头沟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3.探索培养新途径,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
围绕教育教学工作重点,深入基层进行调研,及时掌握学校动态,统筹谋划干部培训,加强对学校领导干部的分类指导和培训,做到全员培训的同时实施分层分岗培训。
2006—2008学年,举办了三个层次、五种类型的培训班,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采用专题培训、选送书记校长参加市区研修班、挂职锻炼和岗位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干部培训;
开展远程培训,依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校长培训资源建立“中国教育干部培训网·
门头沟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对中小学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开展远程培训,极大缓解了山区学校领导干部的工学矛盾,对探索适合我区干部培训的多样化、弹性化、个性化模式有重要意义;
加大干部境内外教育学习考察力度,邀请境外学者来我区进行学校管理工作交流。
加强对干部培训的后期管理,帮助干部对学习成果进行深加工,建立学习培训成果集体交流制度,使学习成果得到充分共享,提高了培训资源的利用率,做到在培训质量上深耕细作,精雕细刻,使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4.加大资金投入,整合区域资源,打造我区干训品牌。
建立干部培养经费保障机制,保证干部每年人均培训经费在1000元的基础上逐年增加。
近三年,干部培训经费投入150余万元。
依托我区斋堂、雁翅、灵溪和琉璃渠四个教育基地,将其整合为一个干部素质拓展训练组合,充分发挥了我区四个基地的整体效能。
近年来,北京市的20余个校长高级研修班共500余名校级干部,来到我区四个基地进行拓展培训。
四个培训基地在全市赢得了一定的声誉,已成为具有我区特色的干部培训品牌。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专业化、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区教委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教育发展的基础地位。
具体做法是:
1.加强师德建设,规范职业行为,全面提高师德素养。
组织广大教师深入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统一思想认识,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作为全区教职工的必修课。
完善社会评议教师的制度和师德评价奖惩机制,开展“遵守规范、敬业爱生、科学育人”主题教育活动,每年评选100名“学生家长满意好教师”,树立优秀师德典型。
注重加强师德的日常监督,贯彻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全面提高师德水平。
2008年,涌现出市级师德先进个人4名,师德标兵1名,首都奖章获得者1名。
2.落实教师资格,深化教师继续教育,加强基本功培训,多种形式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和施教能力。
举办教师资格培训班,严格落实教师资格制度。
加强新教师岗前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北京市绿色耕耘培训项目。
制发《门头沟区教师“十一五”时期继续教育工作实施意见》,开展书香校园读书活动等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以春蕾杯、百花杯和秋实杯教学基本功大赛为平台,加强各年龄段教师的基本功培训。
组织一线英语教师赴英国、澳大利亚等地进行英语课程培训;
同市教育学院合作,举办骨干研修班;
成立北京市农村中小学教师研修站大峪二小分站,推荐教师脱产一学期到城区参加研修站学习,体会名师教学设计,提升实际教学能力。
为提高职高教师专业素质,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聘请现代企业或行业的高级人才到学校任教,学校教师轮流到相关企业或行业进行两个月以上的顶岗实践锻炼,使专业教师随时掌握最前沿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截至目前,我区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已经达到60%以上。
3.加强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培养。
通过采取逐级选拔、分层培训和重点培养等方式,举办骨干教师研修班,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2008年,我区新评市级学科带头人12名,市级骨干教师57名。
实行骨干教师任期制,于2007年对2004年评选的区级骨干进行重新评选和认定,最终评选出区级骨干教师287人。
此外,各学校以教师总数的10%为基数确定校级骨干教师,形成了市、区、校三级骨干教师队伍。
同时还通过参加高研班、出国培训、举办骨干教师课堂等方式,加大对骨干教师的培训力度。
发挥骨干教师作用,培养青年教师。
组建骨干教师导师团,定期开展教学指导和讲学活动;
开展骨干教师带徒工作,71名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共带徒178人。
制定完善教育系统《名师工作室试行章程》,并组招了名师工作室成员,以发挥名师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4.均衡配置教师资源,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人才引进中优先补充山区学校教师,2006—2008学年,共向山区补充新进教师155人,占总人数的57.6%。
积极开展城镇教师和大学生到山区支教工作,实行教师定期交流制度,每年向农村地区派出30名左右的城镇教师,极大缓解了山区学校的师资问题。
2009年,区教委还出台了《关于鼓励城镇教师赴山区学校任教的意见》和《关于鼓励退休优秀教师赴山区学校任教的意见》,进一步推动了优秀教师资源向山区的流动。
利用远程授课、骨干教师跨校兼课、骨干教师导师团、城镇教师和大学生支教等方式,推动区域内的优秀教师资源共享,促进山区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山区教育质量。
组建骨干教师导师团,定期到山区学校开展视导、专题讲座、评课等活动,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教师研修工作站,加大对山区教师培养力度。
在教师职称晋升、骨干评选、教师培训等政策制定上向山区学校倾斜,稳定了山区教师队伍。
5.提高山区教师待遇,稳定山区教师队伍。
2007年9月起,提高全区教师岗位补贴标准,按城镇、浅山区、山区、深山区四个等次分别增至100、200、300、500元;
增加优秀骨干教师津贴,区级骨干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和学科教学带头人津贴标准提高到每月400元、500元和600元,稳定了山区和优秀教师队伍,促进了教育均衡。
积极争取人事部门支持,提高了学校值班补助标准。
2008年,全区教师按山区标准核增了绩效工资,山区人均增长600元,城镇增长500元,高于北京市其它区县平均水平。
6.完善教师评价制度,推动教师队伍建设。
制定并完善《门头沟区教师考核试行意见》,每学年对教师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上报人事局备案;
每年教师节对优秀教师进行表彰,树立优秀教师典型,推动全区教师队伍水平的不断提高。
(四)建立健全教育经费运行保障机制,确保教育经费的科学合理使用。
坚持“人员经费按实际、公用经费按标准、专项经费按项目”的原则安排教育预算,制定一系列教育经费运行保障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教职工各种待遇的足额落实。
与区财政局联合制定了《关于落实北京市基础教育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等文件,保障了重点项目的资金。
制定了《门头沟区教育系统财务工作操作指南》,规范教育费附加等教育经费的科学合理使用,保障转移支付资金的专款专用。
同时加强对学校财务收支的审计监督,保证严格落实各项财经纪律,杜绝违规违纪问题的发生。
(五)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推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1.落实新颁办学条件标准,改善城乡办学条件。
制定分期落实新颁《北京市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的计划,重点对学校校舍、操场、校厕等硬件设施进行改造,确保各校办学条件均衡。
2006—2008学年,为31所学校铺设了塑胶操场,为全区学校改造了74个旱厕,使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均衡提高。
2008年完成所有学校的抗震检测工作,制定抗震加固三年实施计划,2009年投资1.3亿元,完成11所学校18栋教学楼的抗震加固改造,改造面积56000平方米。
2.全面完成初中校建设工程,积极推动小学规范化建设,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我区已顺利完成了初中建设工程,统筹配置了教育教学资源,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差距正在明显缩小,整体提升了初中办学条件和水平。
2007年10月,区教委启动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2008—2009年,共投入1891.6万元为城子小学、圈门小学、大峪二小等12所学校购置设备、修缮校舍,改善了办学条件。
2006年—2009年,我区共投入14519.9万元,修缮校舍15302.5平方米,改造26个专用教室、13块操场和13个旱厕,为54所学校配备温开水设备199台,购置电脑、图书等教学设备63042件。
3.规划调整全区中小学布局,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统筹规划、分步推进”的原则,重点对义务教育阶段规模小、条件差、群众不满意的学校结合新城建设实际、采空棚户区改造、农村城市化进程采取新建、扩建、合并等方式进行了调整,实现了一定的规模效益,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2006年至2009年,共撤并了北四、灰峪、张家村、田庄、大村、齐家庄、黄塔、下苇店、马各庄9所村完小。
4.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将教育布局调整和寄宿制学校建设结合起来,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办学中存在的规模小、学生少、办学效益差等突出问题,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加强寄宿制学校管理,做好寄宿制学校的卫生和安全工作。
加大投入,改善学生宿舍、食堂、浴室等条件。
2006年开始,为每名农村寄宿学生每月发放100元伙食补助;
2008年9月,每人每月提高到160元,减轻了寄宿制学生家庭经济负担;
2008年,为山区寄宿制学校配备了15辆生活用车,保障寄宿制学生的生活需要。
2009年投入600万元,改造斋堂中心小学、王平村中心小学等11所农村中小学教师集体宿舍。
5.完善以四个基地为核心的教辅中心建设,提高教育服务水平。
2008年成立了斋堂中小学传统教育基地、雁翅中小学素质教育基地、灵溪中小学生态教育基地和琉璃渠中小学劳动艺术教育基地,为全区乃至全市学生提供综合实践场所,利用地域资源,努力打造地方课程特色,形成教育品牌。
2008年,有31所学校的9164名中小学生到四个基地参加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职高汽修实训基地也在筹建中。
(六)加强德育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1.加强领导,完善组织,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建立职责明确、指挥顺畅、党政团分工协作的德育工作领导团队,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年度工作要点,指导学校以常规教育管理工作为重点,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载体,在德育工作中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
建立完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机制,以考核评价为导向,细化德育责任于常规教育与管理之中。
以奥运教育为主线,充分发挥奥运教育示范校、同心结项目校示范带动作用,普及奥运知识,宣传奥运理念,弘扬奥运精神,提高了中小学生文明素养。
开展“情系奥运,文明礼仪伴我行——校园(社会、国际、赛场)文明礼仪与我”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开展中国传统文化在校园、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和建国60周年主题教育及法制、国防、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专题教育活动,明确要求校校、班班、人人参与,注重过程,务求实效,深化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社会责任意识、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和志愿服务精神等,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2.加强以班主任为重点的德育队伍建设。
落实《班主任工作规程》,把握定岗、绩效工资改革契机,增强班主任岗位的吸引力,调动班主任工作积极性。
以集中培训和参与调研视导的形式开展德育干部培训,建立市级引领、区级强化、校本为主的三级培训机制,加强以班主任为重点的德育队伍建设。
2008年以来,还结合市、区班主任基本功展示要求,广泛开展班主任练兵,提高了以德育主任、班主任为骨干的德育队伍的育人水平及能力。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深入推广家长教师协会。
加强对学校文化建设工作的指导,督促学校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使校长的文化品位、管理个性和特长得到施展;
教师的文化涵养、教学个性和特长得到展现;
学生的文化素养、个性和特长得到表现,学校的文化氛围、特色和优势得到体现,逐步在全区形成管理、教学、活动、环境等方面追求文化,张扬个性的校园文化特色。
制定《门头沟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意见》,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室建设和心理教师配备工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个体咨询、团体辅导等多种形式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减压活动,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阳光世界”。
加强三结合教育,深化家长教师协会项目研究工作,推动各中小学普遍建立家长教师协会。
研究制定了《门头沟区家长教师协会工作考核方案》等系列文件,组织召开了大峪一小、大台中心小学“家长教师协会工作”现场会,市政协委员、市教工委、市教委对我区家教协会工作进行了专题视导。
随着项目研究的深入推进,各学校已普遍利用其载体支撑作用,协助学校组织学生外出实践活动,参加学校的教育管理,尤其在与家长有效沟通、化解矛盾、共同教育学生方面作用明显,得到教师、家长的认可。
该项目荣获“北京市首届中小学德育成果奖”。
(七)加强管理,实施质量监控,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推动学校提高教学质量。
制定《门头沟区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实施意见》,加强对学校教学工作的视导,特别是做好毕业班的教学跟踪和指导。
坚持随机抽取年级和学科进行全区统一监控,及时总结情况,提出具体改进措施。
加强对初中毕业会考的管理,通过对会考的监控,促使学校重视各学科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不断完善教育教学成果奖励方案,引导学校把教学工作做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推进三级课程管理,落实课程计划,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确保国家课程开齐开足,加强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建设,立足地区优势资源,积极构建地方课程体系。
以斋堂、雁翅、灵溪、琉璃渠四个教育基地为依托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全市形成一定的影响。
我区地方课程《门头沟区历史》被中国教育学会评为全国优秀地方课程资源。
严格控制课时总量,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活动时间,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3.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全区“校校通”工程全部竣工,所有完小以上学校建成校园网络,教师电子备课室、多功能电化教室基本齐备。
启动远程教育网建设工程,建成覆盖完全小学以上所有学校和部分教育单位的教育城域专网,为课程教学提供了良好的信息化环境。
开通网络电视台,将课堂教学内容信息化后放进网络电视台教育资源库,供学习参考,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4.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制定《门头沟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
继续深化课程改革,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努力为学生参加课外、校外和社会实践活动创造条件,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加强学校课外教育、体育、美育、卫生等工作,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从2008年秋季开始,每年为学生安排一次健康体检,并将相关数据统一纳入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为每位学生出具体检报告,提出健康指导意见。
5.深化职教改革,加强专业建设,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培养。
加强教育教学理念的学习,聘请市级专家蒋乃平、邢辉、杨文尧等进行课程改革专题讲座,对现代课程模式和实践教学进行探索。
为了学生“基本理论够用,基本技能过硬,走上岗位能用,人才培养技能与素质并重”,在人才培养上,采用全程设计、分段实施、校企结合、共同育人的模式,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按照四个接轨(与行业企业及市场需求接轨、与终身教育及高职教育接轨、与推行职业资格证书接轨、与国际职业教育及培训标准接轨)和课程结构“层次化、模块化、弹性化”的课改指导思想,本着强化技能培养、理论与实际结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原则,加强教材建设。
2007年,朱德友老师的《山村美术速写技巧》一书获北京市校本教材二等奖,另有烹饪、音乐、体育、幼教等教材分别获二、三等奖。
6.加强科研工作力度,提升科研服务能力。
加强科研制度建设,规范科研行为。
重视提高教研员的专业素质与教科研能力,为教研员学习与研修创造条件。
建立公开选聘教研员的机制,把优秀教师充实到教研队伍中,不断完善教研员的考核制度,强化管理,优化教研员队伍。
指导学校从教学管理、学科教学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出发,立足解决学校实际问题,积极参与市、区级课题研究,注重实效。
区教研部门每年都组织教育科研月活动,搭建部门间、学校间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推进成果转化。
通过系列活动,强化干部教师的研究意识,引领学校构建以校为本的研究机制,营造研究氛围,使教师能够以科学的精神和研究的态度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
发挥课题的引领作用,注重对区域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大力推进区域校本研究。
我们积极组织学校申报校本研究,共有六所学校成功申报,涉及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
同时,还重视市级研究课题的申报,我区承担的市教委“以家长教师协会试点为主要内容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