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系统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083176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40.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系统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系统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系统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系统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系统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系统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系统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系统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系统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3.1数据流程图8

3.2软件的设计目标9

3.3数据字典10

3.4系统流程图12

第4章软件总体设计14

4.1软件结构设计14

4.2层次图14

4.3数据库设计16

第5章软件实现21

5.1学生登录21

5.2管理员身份登录22

第6章系统运行测试23

6.1运行环境23

6.2软件测试23

6.3测试及操作过程27

6.3.1系统主界面27

6.3.2登录27

6.3.3学生投票28

6.3.4管理员查询30

结 论31

致谢32

参考文献33

附录1外文原文34

附录2外文资料译文37

第1章绪论

1.1课题背景

在当今的社会,可以说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时代,在社会的方方面面无不涉及到各种信息的处理。

信息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具体描述,是人们进行交流与联系的重要途径。

人类社会就处在一个对信息进行有效合理的加工中。

它将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

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提高,计算机已被广泛应用于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首要技术动力。

在软件技术的应用中,软件的开发技术,尤其是应用型软件产品的开发技术成了重中之重。

不断开发适应用户需求、市场需要的新型软件产品,参与市场竞争,获取最大利润是全球信息企业追求的目标。

《网上教务评教系统》正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应用型软件产品,我们不谈它的经济利益,单说他的应用范围就是十分广泛的,只要有学校的地方,都可以采用本系统。

我想计算机的作用就是辅助人们完成那些烦琐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使人们从劳动力中解脱出来,我所设计的《网上教务评教系统》就是辅助教务老师完成繁琐的数据统计工作。

而且更加方便广大学生,学生只要可以上Internet,则可以对其任课教师进行评优。

1.2目的意义

开发《网上教务评教系统》有两方面的好处:

一是《网上教务评教系统》的实用性,一个好的《网上教务评教系统》会将一个庞大投票评优工作井井有条的管理起来,计算机与人的不同就在于,计算机是机械的,精确的,它不会使管理工作出现差错。

例如:

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

这些优点能够大大减轻教工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办事效率;

各一方面好处,设计《网上教务评教系统》只是一种手段,通过它使我可以更好的了解计算机的工作过程,掌握开发语言的使用方法,掌握开发各种项目的工作技能,适应迅猛发展的社会。

本课题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成功完成《网上教务评教系统》的开发。

间接目的也可以说是最终目的是为了了解软件的开发思想,掌握软件开发人员应当具备的基本技术素质:

树立良好的软件开发理念,建立正确的、符合工程规范的、系统化的软件工程思想,灵活运用各种软件分析与设计技术,开发高质量的软件产品。

第2章开发工具简介

2.1开发平台和技术简介

2.1.1IIS简介

1.IIS的功能

InternetInformationServices(IIS)5.0是MicrosoftWindows2000Server内建的Web伺服器,能让您在企业内部网路或网际网路上轻松共享文件和资讯。

IIS5.0是Windows2000Server中最快的Web伺服器,并与MicrosoftActiveDirectory目录服务完全整合,这种结合让以Web为基础的应用软体更可靠且更具延展性。

这项新一代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把旧资料和应用软体整合到全球资讯网(WWW)中,让公司能重新定义内部与外部的不同商务处理流程。

2.IIS的结构概述

IIS5.0是Windows2000Server所提供的服务,所以能和Windows2000Server上的其他服务紧密地合作。

图2-1说明了IIS5.0与安装在Windows2000服务器上之与他服务彼此间的关系。

图2-1IIS5.0的结构图

因为IIS5.0和Windows2000Server共用同一个安全模型(使用者帐户),所以不再需要管理多余的使用者帐户。

IIS5.0同时也借用Windows2000Server现有的管理工具,如系统监视器、事件检视器来处理相似的管理程序。

2.1.2ASP简介

1.ASP是什么

ActiveServerPages(ASP)实际上是将标准的HTML文件拓展了一些附加特征,ActiveServerPages像标准的HTML文件一样包含HTML对象并且在一个浏览器上解释并显示。

任何你可以放在HTML中的东西--Javaapplets,闪烁字符串,客户端脚本,客户端ActiveX控件等等你都可以放在ActiveServerPage中。

因此,一个ActiveServerPage有如下四个重要特征来使之具备很强的通用性。

(1)一个ActiveServerPage可以包括服务端脚本。

利用ActiveServerPage中的服务端脚本,你可以创建动态内容的网页,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你可以让网页在一天的不同时间显示不同内容。

(2)一个ActiveServerPage提供了一些built-in对象。

利用这些ActiveServerPage中提供的built-in对象,你可以使你的脚本更加强大;

这些对象会允许您从浏览器中接受和发送信息。

例如,利用request对象,你可以将用户在HTMLform中的信息接受到并在一个script中来响应它。

(3)一个ActiveServerPage可以用另外的元素来扩展。

ActiveServerPages本身就是来源于相当数量的标准服务端ActiveX元素,这些组件允许你做诸如依据浏览器能力进行不同显示以及在浏览器内包含计数器的工作。

(4)ActiveServerPage可以和诸如SQLServer这样的数据库进行挂接,利用一些特别的对象集合,ActiveDataObject(ADO),你就可以在你的ActiveServerPage中使用SQL语言。

再次重申,这是ActiveServerPage一个非常强大的功能所在,在线商务以及在线沙龙等各种非常高级的,动态更新的站点都需要数据库的支持,而且需要随数据库内容的更新而自动更新,这样,你就可以利用ActiveServerPages自己建立很多类似的高级站点。

以上四个特性对ActiveServerPage进行了限定,ActiveServerPage就是由Server端脚本、对象以及组件拓展过的标准主页。

利用它,你的主页就可以包含动态内容。

2.ASP是怎样工作的

理解ActiveServerPages怎样工作的最好方法将支持它的Webserver和不支持的进行对比。

Microsoft利用InternetInformationServer(IIS)3.0版本和ActiveServerPages结合在一起。

在IIS3.0中引入了ActiveServerPages就能够使站点从仅仅的静态内容变成动态内容。

这是什么意思呢?

在前面对ActiveServerPages的介绍中,IIS的主要功能是支持静态HTML主页,当用户向一个使用IIS的服务器提出请求后,服务器将会从自己的硬盘或者内存中提出一个静态主页发送到用户的浏览器上,IIS的主要作用就是作为用户浏览器到服务器硬盘的一些文件的一个有效的接口。

注意:

早期的IIS版本包括一个称作InternetDatabaseConnector(IDC)的工具,IDC可以从数据库中接受和存储数据,你仍然可以利用IDC做这种工作,但是显然ActiveServerPages可以做的更好。

从这个意义上,IIS和其他的WebServer没有什么区别,任何WebServer的主要作用都是支持静态HTML主页。

在大多数情况下,对于各种典型的WebServer来说,WebServer接收文件申请并从内存或者硬盘中读取正确的文件。

ActiveServerPages改变了这一切,在IIS仍然支持静态HTML主页的前提下,利用ActiveServerPages可以根据用户要求在WebServer上建立新的主页。

2.2数据库SQLServer简介

通过利用SQLServer,用户能够管理以下两种类型的数据库:

联机事务处理(OLTP)数据库和联机分析(OLAP)数据库。

典型情况下,单个客户通过网络通信来访问数据库。

SQLServer具有非常卓越的可伸缩性,最大可以支持到TB级别的数据库,也可以小到小型商业服务器或便携机中。

通过利用Windows2000中的Windows群集技术,用户还可以将SQLServer扩展到多个服务器中。

通过利用SQLServer,您可以执行事务处理、数据存储和数据分析,并可以创建新的应用程序。

通过利用SQLServer,您不仅可以执行事务处理、数据存储和数据分析,并且还可以创建新的应用程序。

(1)管理事务和分析中的数据存储过程;

(2)响应客户应用程序的请求;

(3)能够利用Transact-SQL、扩展标记语言(XML)、多维表达式(MDX)和SQL分布管理对象(SQL-DMO)等发送客户端与SQLServer之间的请求。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SQLServer负责以下工作:

SQLServer由一系列产品和技术组成,主要用于满足OLTP和OLAP环境的数据存储需求。

SQLServer属于一种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它能够完成以下任务:

(1)维护数据库数据之间的关系;

(2)保证数据存储的正确性,并且保证定义数据之间的关系的种种规则不会被违背;

(3)当出现系统故障的时候,将所有数据恢复到能够保证一致性的某种状态。

SQLServer能够管理OLTP和OLAP这两种数据库:

OLTP数据库:

通常情况下,为了降低数据库的冗余信息,并加快数据库更新的速度,OLTP数据库中的数据被组织存放到关系表中。

SQLServer能够允许大量用户执行事务处理,并且能够并发更改OLTP数据库中的实时数据。

在实际工作中,OLTP数据库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诸如航空售票系统和银行事务系统等。

OLAP数据库:

通过利用OLAP技术对大量数据进行组织和汇兑,分析程序能够对数据进行快速评价,甚至得到实时分析结果。

MicrosoftSQLServer2000AnalysisServices能够对数据进行组织,使其能够适用于大量的企业解决方案,诸如企业报告、企业分析、数据建模和决策支持等领域。

SQLServer由客户端组件和服务器组件组成,这些组件负责数据的存储和检索。

SQLServer采取分层次的通信构架,应用程序与底层的网络和协议相隔离,基于上述原因,用户就可以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之上部署不同的应用程序。

客户端/服务器构架

SQLServer使用客户端/服务器构架把工作负荷分担到服务器上运行的任务和客户端运行的任务。

(1)客户端负责业务逻辑,并将数据呈现给用户。

典型情况下,客户端运行在一台或多台计算机中,但它也能够运行在安装有SQLServer的服务器计算机中。

(2)SQLServer管理数据库,并且负责在多个请求之间分配可用的服务器资源,诸如内存、网络带宽和磁盘操作等。

通过利用客户端/服务器构架,用户能够为各类环境合理地设计和部署应用系统。

通过利用客户编程接口,应用程序能够运行在不同的客户机上,并且能够通过网络与服务器进行通信。

在客户端/服务器通信构架中,客户端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组件:

(1)客户端应用程序:

客户端应用程序发出Transact-SQL请求语句,并且接收结果集。

通过利用数据库API,用户能够开发客户端应用程序,而应用程序不必知道与服务器通信的底层网络协议的信息。

(2)数据库API:

数据库API(OLEDB和ODBC)利用提供程序、驱动程序或DLL来传送Transact-SQL语句,并接收相应的结果集。

数据库API是一种应用程序向SQLServer发送请求,以及处理SQLServer的结果集的接口。

(3)客户端Net-Library:

客户端Net-Library管理客户端的路由和网络连接,它属于一种通信软件组件,能够将数据库请求和结果集进行一定的封装,使其能够遵从一定的网络协议进行传输。

在客户端/服务器通信构架中,服务器端主要包括以下四种组件:

(1)服务器Net-Library SQLServer能够并发监控多Net-Library

如果希望客户端能够与服务器之间通信成功,那么客户端Net-Library就必须与服务器方的某个Net-Library相匹配。

SQLServer支持多种网络协议,诸如TCP/IP、命名管道、NWLink、IPX/SPX、VIAServerNetIISAN、BanyanVINESTAppleTalk等。

(2)开放式数据服务(ODS) 

通过提供给处理网络协议进程和服务器例程和服务器例程的网络接口,开放式数据服务使得数据服务就如同SQLServer的客户端一样。

ODS属于一种服务器方的组件,其功能为处理网络连接,传递客户请求给SQLServer进行处理,并将结果和响应返回给SQLServer客户端。

开放式数据服务自动侦听安装在服务器中的全部服务器Net-Library。

(3)关系引擎

负责Transact-SQL语句的解析,对产生的执行计划进行优化,并执行相应的执行计划,它还负责处理数据定义语言(DDL)和其它语句,并且还能够增强安全性。

(4)存储引擎 

存储引擎主要具有以下功能,管理数据库文件和文件空间的利用情况,从物理页面中读取数据,管理数据缓冲区和物理I/O,控制并发性访问,执行日志记录和恢复操作,此外,存储引擎还能够实现某些其它功能,诸如数据库一致性检查程序(OBCC,DatabaseConsistencyChecker)、备份和恢复等。

第3章 软件需求分析

需求是用户对系统提出的要求,这组要求可能是原始的、笼统的,也可能是抽象的、细节化的。

但一个软件系统的开发必须以一组需求化为出发点。

软件需求分析工作是在软件计划阶段完成之后开始的,其主要目的是:

在综合分析用户对系统提出的一组需求(功能、性能、数据等方面)的基础上,构造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逻辑模型表达软件将要实现的需求,并以“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的形式作为本阶段工作的结果,为下一阶段的软件设计提供设计基础。

(如图3-1所示)

软件需求分析阶段,结合着我所用的开发工具:

ASP,SQLSERVER对问题的识别和理解和对需求信息的分析和综合等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建立了实现目标软件的物理模型,也就是确定了构成软件系统的系统元素,并将功能和信息结构分配到这些系统元素中。

软件需求分析采用的是结构化分析方法(StructuredAnalysis),简称SA方法。

下面介绍SA方法的具体实现。

图3-1 软件开发中系统分析阶段的工作流程

3.1数据流程图

本开发系统的数据流程图:

(如图3-2所示)

图3-2 数据流程图

3.2软件的设计目标

3.2.1设计目标

(1)系统应建立友好的界面,即要操作简单、直观、灵活,又要易于学习掌握。

这个系统的目的:

产生方便学生对任课教师进行投票的报表,教师易于对投票结果进行查询和统计的报表。

如果操作复杂,就失去了推广价值,因为这个系统是面向没有计算机使用基础的普通用户。

(2)系统在用户输入用户名,密码时,就具有自动识别的功能,以帮助用户更正错误。

(3)系统在确定用户名和密码后,应具有自动连接数据库的功能。

(4)在正确连接数据库,查询到用户相应的信息后,应在界面显示相关的信息。

(5)系统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系统应遵循有关信息安全标准,具有切实可行的安全保护和保密措施。

3.2.2基本要求

(1)实用性

软件设计开发的最终目的都是应用。

《网上教务评教系统》将会是学校教务部中非常实用的评教软件,操作简单,方便,是用户急切需要的助手,是教务工作者很好的管家。

(2)技术性

本软件开发环境是在Windows2000server的开发平台上,利用ActiveServerPages作前台页面开发,SQLServer作后台数据库开发。

安全可靠,可移植性强。

本软件是在软件工程开发过程的指导下,按步进行。

页面友好清晰美观,简单易学,符合人机对话的需要。

3.3数据字典

3.3.1 数据结构

1.用户信息(数据结构名:

student,含义:

主要存放用户的基本信息,权限,极别等。

如表3-1:

表3-1 用户信息数据结构

数据项

数据类型

长度

取值范围

说明

stuid

字符

20

用户学号

Pass1

用户密码

Pass2

-

确认密码

Type

1

用户级别

number

系号

courseinfo

时间

8

课程信息

name

8

用户姓名

2.教师信息(数据结构名:

teacher,含义:

存放授课教师的基本信息。

如表3-2:

表3-2 教师信息数据结构

教师姓名

Sex

2

性别

Classid

授课班级

3.系信息表(数据结构名:

class,含义:

存放用户所属系、年级类别,等信息。

如表3-3:

表3-3 系信息数据结构

department

12

系名

Number

10

Grade

年级

Parent

50

父类名称

Parent_type

父类编号

Parent_id

数值

自动

父类ID

4.访问次数(数据结构名:

visit,含义:

存放访问用户本站的次数。

如表3-4:

表3-4 访问次数数据结构

Visit

访问次数

5.开放式问题表(数据结构名:

note1,含义:

存放对授课教师的建议和希望,及该教师的教学特色。

如表3-5:

表3-5 开放式问题数据结构

Stuid

学生学号

Feature

教师特色

Suggest

你的建议

Coursename

课程名称

Teachername

教师姓名

6.投票信息(数据结构名:

vote,含义:

存放投票的基本情况。

如表3-6:

表3-6 投票信息数据结构

Teachername

classid

Vote1

选项1

Vote2

选项2

Vote3

选项3

Vote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