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期末知识梳理新人教版必修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082713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5.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期末知识梳理新人教版必修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期末知识梳理新人教版必修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期末知识梳理新人教版必修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期末知识梳理新人教版必修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期末知识梳理新人教版必修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期末知识梳理新人教版必修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期末知识梳理新人教版必修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期末知识梳理新人教版必修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期末知识梳理新人教版必修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知识点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类型

食物链包括三种类型:

捕食链、寄生链和腐生链。

高中生物所涉及的食物链,实际上是捕食链,是由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通过食物关系形成的。

2.食物链图示及构成条件

(1)模式图:

A→B→C→D→E。

(2)举例:

捕食链中生态系统的成分、营养级的划分(举例如下):

 草  →   鼠  →  蛇  → 猫头鹰

 成分:

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营养级:

第一营养级 第二营养级  第三营养级  第四营养级

3.食物链与食物网作用

(1)错综复杂的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

(2)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3)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4.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减少对其他生物数量变化的影响

(1)食物链中,若处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直接引起以其为食物的第二营养级生物因食物缺乏而数量减少,又会引起连锁反应,致使第三、第四营养级生物数量依次减少。

(2)一条食物链中处于“天敌”地位的生物数量减少,则被捕食者数量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3)复杂食物网中某种群数量变化引起的连锁反应分析

若某种群处于复杂食物网的某中间环节,其数量减少对其他生物类群的影响状况应视具体食物链而定,大体遵循如下思路:

①生产者相对稳定原则,即消费者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②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相对稳定原则,即当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其食物有多种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断,该种群的数量不会发生较大变化。

③实例:

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蚱蜢突然减少,则以它为食的蜥蜴减少,蛇也减少,蛇减少则鹰就更多地吃兔和食草籽的鸟,从而导致兔及食草籽的鸟减少。

在这里必须明确蛇并非鹰的唯一食物,所以蛇减少并不会造成鹰的减少,它可依靠其他食物来源而维持数量基本不变。

知识点三、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分析

1.对能量流动的理解

“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能量是维持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动力。

起点

生产者

源头

光能

能量输入

相关生理过程

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总能量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能量的传递

传递形式:

有机物

传递渠道:

沿食物链和食物网

能量的散失

细胞呼吸

形式

热能

能量流动特点

①逐级递减;

②单向流动

能量传递效率

10%~20%

2.每一营养级能量来源与去路的分析

(1)动物同化的能量=摄入量-粪便有机物中的能量,即摄入的食物只有部分被同化。

例如蜣螂利用大象的粪便获得能量,就不能说蜣螂获得了大象的能量。

(2)流入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是指被这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同化的全部能量。

能量的来源与去路:

即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3.流动模型——生态金字塔的类型、含义比较

能量金字塔

数量金字塔

生物量金字塔

形状

特点

正金字塔形

一般为正金字塔形

象征含义

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具有逐级递减的特性

一般生物个体数目在食物链中随营养级升高而逐级递减

一般生物有机物的总质量沿食物链升高逐级递减

每一阶含义

每一营养级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

每一营养级生物个体的数目

每一营养级生物的有机物总量

特殊形状

树―→昆虫―→鸟

极少

知识点四、碳循环及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

1.碳循环过程图解及解读

(1)图示

①大气中的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途径)或硝化细菌等的化能合成作用完成的。

②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

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主要沿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传递形式为有机物。

③大气中CO2的主要来源

④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传递时,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其他成分都是单向的。

(判断生态系统的成分的依据)

2.温室效应

(1)成因

①工厂、汽车、飞机、轮船等对化学燃料的大量使用,向大气中释放大量的CO2。

②森林、草原等植被大面积的破坏,大大降低了对大气中CO2的调节能力。

(2)危害

加快极地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对陆地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存构成威胁。

(3)缓解措施

①开发清洁能源,减少化学燃料燃烧。

②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

3.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①生物群落中物质和能量最终来自无机环境。

②连接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成分——生产者和分解者;

图示中未标出生产者还可以利用化学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

③二者均开始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固定太阳能,然后沿共同的渠道——食物链(网)一起进行。

④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与分解等过程。

⑤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

⑥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地循环往返。

⑦上述关系,总体上体现了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并且同时进行。

——物质循环图解辨析

(1)碳循环过程示意图

弄清箭头的方向及代表含义。

(2)将上图换成字母,并尝试判断四种成分(找依据),如下面三种变式图

知识点五、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信息传递的模型及解读

(2)解读

①信息传递的存在范围

特别提醒 

(1)信息传递存在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把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联系成一个整体,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2)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的范围不包括细胞之间的传递,而是指种群内部个体之间、种群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

②信息传递的特点

信息传递的方式不像物质流动那样是循环的,也不像能量的流动是单向的,而往往是双向的,有从输出者向输入者的信息传递,也有从输入者到输出者的反馈。

③信息传递的过程

信源(信息产生)―→信道(信息传输)―→信宿反馈作用(信息接收)

2.信息传递的作用或应用(见下表)

项目

作用或应用

举例

在生态

系统中

的作用

有利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莴苣的种子必须接受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

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雪兔和猞猁的关系

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

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个体

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提高农产品或者畜产品的产量;

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利用模拟动物信息吸引传粉动物,提高果树传粉效率和结实率;

利用音响设备诱捕或驱赶有害动物

知识点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原因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1)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自我调节能力的关系

生态系统的成分

食物网

自我调节能力

越多

越复杂

越少

越简单

(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迅速丧失,生态系统将难以恢复平衡。

2.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

(1)概念:

当生态系统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现象。

(2)正、负反馈调节的比较

  调节方式

比较内容

负反馈调节

正反馈调节

作用

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能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

使生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

结果

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实例

森林中的食虫鸟和害虫的数量变化

已经污染的湖泊中污染状况加剧

图示

3.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和总稳定性的关系(如下图)

(1)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

(2)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偏离的大小可以作为抵抗力稳定性强弱的指标,偏离大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弱,反之,抵抗力稳定性强,如热带雨林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受到相同干扰,草原生态系统的y值要大于热带雨林的y值。

(3)x可以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

x越大,表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反之,恢复力稳定性强。

(4)TS表示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围成的面积可做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这一面积越大,即x与y越大,则说明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