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上面层施工方法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078051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9.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沥青上面层施工方法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沥青上面层施工方法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沥青上面层施工方法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沥青上面层施工方法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沥青上面层施工方法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沥青上面层施工方法文档格式.docx

《沥青上面层施工方法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沥青上面层施工方法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沥青上面层施工方法文档格式.docx

5

平板振动夯

威克

6

粘层洒布机

7

自卸车

15

8

辅助车辆

2、材料准备:

1、沥青 

1.1、沥青面层沥青均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沥青上面层选用SBS(ID-型)改性沥青,其技术要求如下:

SBS(I-D型)改性沥青技术要求

指标

SBS类(I类)I-D

试验方法

针入度(25℃,5s,100g)

0.1mm

40~60

T0604

针入度指数PI,不小于

延度5℃,5cm/min,不小于

cm

20

T0605

软化点(R&

B),不小于

60

T0606

运动粘度135℃,不大于

Pa•s

T0625、T0619

闪点,不小于

230

T0611

溶解度,不小于

%

99

T0607

弹性恢复25℃,不小于

75

T0662

贮存稳定性离析,48h软化点差,不大于

2.5

T0661

TFOT(或RTFOT)后残留物

质量变化,不大于

±

10

T0610或T0609

针入度比25℃,不小于

65

延度℃,不小于

2.2、粗集料 

粗集料应洁净,干燥、表面粗糙、无风化、无杂质、具有足够的强度、耐磨耗性,符合沥青面层用粗集料的规格尺寸。

粗集料具有良好的颗粒形状,宜采用二次反击破碎加工,其质量技术要求满足下表要求:

沥青面层用粗集料质量要求

表面层

其它层

石料压碎值,不大于

26

28

T0316

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

30

T0317

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

-

2.60

2.50

T0304

吸水率,不大于

2.0

3.0

坚固性,不大于

12

T0314

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不大于

18

T0312

其中粒径大于9.5mm,不大于

其中粒径小于9.5mm,不大于

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

T0310

软石含量,不大于

T0320

石料磨光值,不小于(PSV)

T0321

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

T0616T0663

破碎砾石的破碎颗粒含量(具有一个破碎面),不小于

T0346

破碎砾石的破碎颗粒含量(具有2个或2个以上破碎面),不小于(%)

当粘附性不满足要求时宜掺加消石灰(水泥、抗剥落剂)、采用碱性细集料等措施,掺加剂量由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试验确定。

2.3、细集料 

沥青面层的细集料可采用天然砂和机制;

机制砂应采用专用设备生产。

当采用酸性石料加工机制砂时,应加入占集料总质量1.5~2%的水泥。

当沥青面层采用了天然砂时,天然砂在矿料中的比例不宜超过8%,同时天然砂中0.075筛孔的通过率应控制在0~5%。

细集料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组成,同时细集料应与沥青有良好的粘结力。

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见下表。

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项目

T0328

坚固性(>0.3mm部分),不大于

T0340

含泥量(<0.075mm的含量),不大于

T0333

砂当量,不小于

T0334

亚甲蓝值,不大于

g/kg

25

T0349

棱角性(流动时间),不小于

s

T0345

2.2.4、填料 

沥青混合料的填料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和软质应清除,矿粉要求干燥、洁净。

其质量符合表中要求。

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要求

表观密度,不小于

t/m³

T0352

含水量,不大于

T0103烘干法

颗粒范围

<0.6mm

100

T0351

<0.15mm

90~100

<0.075mm

75~100

外观

无团粒结块

亲水系数

<1

T0353

塑性指数

<4

T0354

加热安定性

实测记录

T0355

2.5、矿料级配 

上面层采用SBS改性沥青,SMA-13结构,矿料级配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级配类型

通过下列筛孔(方筛孔,mm)的质量百分比(%)

37.5

31.5

26.5

19.0

16.0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SMA-13

90~

50~

20~

34

15~

14~

24

12~

10~

16

9~

8~

密级配混合料关键性筛孔通过率

混合料类型

公称最大粒径(mm)

关键性筛孔(mm)

关键性筛孔通过率(mm)

<40

2.6、沥青混合料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的要求,采用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方法,以确定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以及最佳沥青用量。

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指标见下表:

SMA混合料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技术要求

马歇尔试件尺寸(mm)

Φ101.6X63.5

T0702

击实次数(次)

双面各击50

空隙率VV(%)

3~4

T0708

矿料间隙率VMA(%)不小于

17

流值FL(mm)

T0709

沥青饱和度VFA(%)

75~85

稳定度(KN)

不小于6

谢伦堡沥青析漏试验的结合料损失(%)

不大于0.1

T0732

肯塔堡沥青散试验的混合料损失或浸水飞散试验(%)

不大于15

T0733

浸水残留稳定度(%)

不小于80

T0790

冻融劈裂强度比(%)

T0729

动稳定度(次/mm)

不小于3000

T0719

沥青混合料现场碾压质量控制采用压实度与现场空隙率双指标监控。

上面层压实度不小于98%,下面层压实度不小于97%。

2.7、纤维稳定剂(SMA)

SMA纤维稳定剂采用原木浆生产的木质纤维,其中絮状纤维的掺量不少于3%,颗粒纤维的掺量不少于0.4%。

2.8、粘层

沥青层之间应设置粘层,粘层油采用快裂的洒布型阳离子乳化沥青(PC-3),在正式铺筑沥青上面层前,彻底清险表面的污染物及松散颗粒,并洒布粘层油,洒布量0.4kg/m2(沥青用量)。

技术指标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粘层油技术指标要求

粘层油(PC-3)

道路标准粘度计C25.3(S)

8-20

恩格拉粘度E25

1-6

蒸发残留物含量,不小于(%)

50

筛上剩余物含量,不大于(%)

0.1

储存稳定度1d,不大于(%)

储存稳定度5d,不大于(%)

与石料的粘附性,裹覆面积,不小于

2/3

蒸发残留物

针入度(25℃)(0.1mm)

45-150

延度(15℃),不小于(cm)

40

溶解度(三氯乙烯),不下于(%)

97.5

3、技术准备 

3.1、施工前组织所有参加施工人员学习业主下发的沥青路面上面层施工指导意见、施工技术规范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使之熟练掌握操作工艺及施工技术要点。

3.2、施工上面层时,粘层必须在施工前一天完成,并向监理工程师报验,符合要求后,可以进行沥青上面层施工。

4、劳动力准备 

主要人员配备如下:

现场指挥1人,试验、技术人员9人,前场施工人员8人,后场拌和人员5人,摊铺机司机3人,压路机司机4人,辅助作业工人15人,共计45人。

第三章主要施工工艺

沥青面层应具有平整、密实、抗滑的品质,并具有高温抗车辙、低温抗裂,以及良好的抗水损害能力,其路用性能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SMA沥青路面技术指标表

沥青路面技术指标目标值

平整度

国际平整度指数IRI<2.0m/km、σ<1.0m

T0933、T0932

抗滑性能

横向力系数SFC60

≥54

T0965、T0961、T0963

构造深度TD(mm)

≥0.55

高温稳定性

动稳定度DS(次/mm)

改性沥青砼

≥2800

T0719

水稳性

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

≥85

T0709

冻融劈裂试验残留强度比(%)

≥80

T0729

低温稳定性

极限破坏应变(µ

ε)

≥2500

T0728

渗水系数

渗水系数(ml/min)

上面层沥青砼

≤80

T0730

1、工艺流程 

1.1 

下承层的准备→混合料拌和→运输→摊铺→碾压→接缝、修边和清场 

1.2、下承层的准备 

粘层施工后尽快组织上面层的施工,上面层施工前,确保下承层洁净,无不利于中上面层结合的泥尘杂物。

2、沥青玛蹄脂碎石SMA-13面层施工

2.1、SMA-13混合料要求:

用于SMA的沥青结合料必须具有较高的粘度,与集料有良好的粘附性。

,加工过程中使用除尘设备,确保集料洁净。

集料按规格筛分分级,材料分四级(分级界限为:

上面层:

0~2.36mm、2.36~4.75mm、4.75~9.5mm、9.5~16mm)堆放,并有有效的隔离措施。

分级界限可根据碎石机的具体情况做适当调整,所有进场材料进行均匀性及质量抽检,不符合技术指标的材料不得进场。

,能自动打印每盘的拌和记录;

拌和设备的产量和生产进度相匹配。

拌合设备不小于五个热料仓,装有温度检测系统及保温的成品贮料仓和二次除尘设备,拌合设备的产量和生产进度相匹配。

,并有完善的排水设施,拌合场堆放材料处和进出场道路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料进行硬化处理以免杂质混入材料中,所有进场材料应进行均匀性及质量抽检,不符合技术指标的材料不得进场。

并且各类材料应严格隔离、严禁串料,为避免灰尘污染和雨水影响,各类材料上面有遮盖物,其中细集料堆放地搭建钢架顶棚:

加强原材料的治疗控制,尽量减少材料过大的变异性。

,最后确定出生产用的标准配合比,作为沥青混合料的生产控制和质量检验的标准。

设计合成级配顺滑,且在0.3~0.6mm内不出现“驼峰”,当反复调整不能满意时,更换材料重新进行设计。

2.1.5、每天检测的矿料级配与经过验证的生产配合比的级配之差满足要求,并编制配合比质量控制图。

如有偏差及时调整级配,材料变化较大时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沥青拌合站按规范要求对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间歇式拌和机的振动筛规格与矿料规格相匹配,不同级配混合料配置不同的筛孔组合。

2.2、拌合:

拌合SMA混合料时采用计量准确的专用的纤维稳定剂投料装置,使纤维在混合料中充分分散,拌合均匀,对于松散的絮状纤维能自动打散上料。

在矿料投入后喷入沥青的同时一次性喷入拌和机内,拌和时间延长5秒以上:

对于颗粒状纤维则与矿料同时加入并干拌5~10秒,再投入矿粉,总的干拌时间比普通的沥青混合料增加5~10秒:

湿拌时间较沥青混合料增加不少于5秒:

总的湿拌时间不少于45秒。

2.3、运输:

,车槽内均匀薄薄地涂刷植物油洗洁精混合液(植物油:

洗洁精=3:

1),以防止混合料粘到底板上,但不得有多余残液积留在车厢底部。

,避免混合料离析;

运料车卸料时,设专人进行运料车辆的指挥,在运料车距摊铺机料斗10~30cm处停车挂空档,由摊铺机推行前进,运料车辆严禁冲撞摊铺机。

卸料过程中运料汽车挂空档,在下坡地段允许适当踩刹车,以不脱离摊铺机为宜。

靠摊铺机推动前进以确保摊铺层的平整度。

,所有运输车辆的两侧和后车厢板外都用棉被包裹。

在施工中,运输车在装满混合料后,立即用蓬布覆盖严密,并绑扎牢固,起到保温、防雨和防污染的作用。

气温较低时运输还在篷布中添加棉被及增加车厢保温措施,从拌和站到摊铺现场温度损失不大于5℃)。

在混合料运到现场后,不得揭开蓬布,直接升斗卸料。

,必须有足够的车辆来运输,每小时的运输能力必须大于拌和机的产量。

保证每台摊铺机前至少有五辆运输车等候。

,加强车辆检修、保养,避免在运料途中出现故障,导致混合料废弃。

在行使的途中,要求速度一致,不得超速行使,不得急刹车、急调头,以免造成混合料离析。

,轮胎上不得粘有泥土等可能污染路面的赃物,否则采取措施确保轮胎进入工程现场后不污染路面。

2.4、摊铺:

沥青路面不得在气温低于10℃,以及雨天、路面潮湿的情况下施工。

施工时选用有自动找平装置、有预压实装置的摊铺机。

沥青路面面层施工采用两台摊铺机联合梯队摊铺,摊铺机间距不宜超过20米。

如遇交叉口或不规则的段落用8米以下伸缩机施工。

摊铺机的摊铺速度根据拌和机的产量,施工机械配套及摊铺宽度,摊铺厚度选择按1.5~2.0m/min摊铺。

SMA混合料的摊铺速度宜按低速控制,做到均匀前进,不间断摊铺,中间不得随意停机。

摊铺机熨平板初始工作角度与摊铺厚度有关,按摊铺机说明调整熨平板前缘,调控为0.6~1.0mm,形成初始工作角度。

,采用红外线探头自动找平仪,摊铺机行走基面要清扫干净,以免影响自动调平精度。

,施工时的材料离析及温度离析问题在铺筑试验路的过程中得到很好解决。

沥青面层上、下层及调平层的横向接缝均错位1米以上,纵向施工热接缝错开至少50厘米。

,沥青混合料碾压时做到“紧跟、慢压、高频、低幅”。

一个作业面需配备的基本压实设备为:

双钢轮振动压路机(振幅和频率可根据需要调核)施工SMA时4台(SMA施工时不得使用胶轮压路机碾压),其余压实设备参照规范和招标文件要求配置。

桥面沥青铺装层碾压不宜采用振动压路机,该采用振荡压路机,以免损伤桥梁结构,配备2台振荡压路机。

本路初压采用双钢轮振动压路机紧跟摊铺机后单轮振压2-3遍,复压采用双钢轮振动压路机振压3-5遍,终压采用双钢轮振动压路机静压1遍。

,满足设计空隙率要求,试验时严格控制试件的成型温度)的压实度指标作为双控制标准:

压实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沥青温度为170~180℃,混合料出厂温度为175~185℃,摊铺温度不低于于160℃,初碾温度不低于150℃,终压温度不低于120℃。

开放交通的温度为路面表面温度低于50℃。

每次开工前应切除端部平整度和厚度达不到要求的地方,为使接头处整齐且避免扰动,采用锯缝机锯缝,缝要平直且与路线方向垂直,切忌锯进下一层。

锯缝后要清理干净并使其干燥,接头处涂刷一薄层乳化沥青,使前后两部分较好地粘合在一起。

在起步时,熨平板应充分预热,根据松铺厚度垫起熨平板并设定好平衡梁,保证接头处的平整度。

碾压之前接头处人工找补,对大的空隙进行撒细料弥补,碾压时派专人用3m直尺反复测量接头处的平整度,指导压路机碾压,满足平整度要求。

,妥善处理,不得随地丢弃,做到文明施工,保护环境。

,纵向接缝应采用热接缝,两台摊铺机相距宜为15~30m,整平板设置在同一水平,当不得不采用冷接宜采用平接缝,也可采用自然缝。

2.5、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完毕后按规定进行各项指标的检测,依据检测结果对第二天的施工进行指导并作适当调整。

第四章质量、安全、环保、进度保证措施

1.保证工程质量措施 

1.1.层层成立工程质量创优领导小组,开展施工过程中分部工程创优评比活动。

1.2.树立质检工程师的权威,使质检工程师有一票否决权,明确分工、跟踪监控。

1.3.健全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和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建立质量检查与反馈等制度。

1.4.严格按照业主的设计图纸和文件以及有关技术规范、标准、规格施工。

编制详细的施工操作规程,合理组织机械设备、材料调配、运输、劳动力安排。

做到均衡生产,使工程优质、高效低耗。

1.5.充分发挥质检工程师的作用,对不符合要求的部位必须按质检工程师、驻地监理工程师的要求进行整改或返工。

凡规定需要经质检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签认的工序必须经检查签证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2.保证工程安全措施 

2.1.为了合宁高速公路扩建改造的顺利建设,我部承诺在施工中将不出现任何安全事故。

2.2.加强安全教育,使之制度化、经常化,提高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贯彻专业检查与群众检查相结合的方针,施工现场设专职安全员做到随时检查督促,发现隐患及时排除,严禁违章作业。

2.3.每5天进行一次专业的安全技术教育,施工人员在开工前必须进行安全技术教育,持证上岗,每周进行不少于一次学习操作规程和安全条例,搞好安全生产的宣传,施工现场做到有固定标语和针对性醒目标牌,确保安全生产。

2.4.坚持班前安全教育和检查。

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均须佩带安全帽,严禁穿拖鞋、高跟鞋进场作业。

2.5.加强司机安全教育,禁止无证及酒后开车,在公路上行驶时必须遵守交通规则,慢速行驶,礼貌行车。

2.6.严禁机械带病运转,超负荷作业。

夜间作业时,应有足够的照明设备,工作视线不清时不得作业。

2.7.做好用电安全。

工地的电动设备、电力线路必须由电工人员架设及管理,开关应防雨且安设牢固,并设有漏电保护器,做到经常维修,保持良好。

对不符合安全要求的电动设备及电力线路不得使用,非专业电工严禁随意接、动电力线路,以防止触电事故。

2.8.做好防火工作,搭设的工棚与料库之间的距离,必须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

在工棚与料库附近要设消防器材,并定期检查。

2.9.在施工现场设置车辆减速条,安全警示标志、减速标志,以利于提醒过往车辆,确保车辆安全通行。

2.10.交通管制安全 

,及时与业主、监理联系,办理封闭路段和限速的申请。

施工结束达到放行条件时,按规定及时办理取消该路段封闭手续,并办理下一路段的封闭手续。

,引导车辆通行,禁止社会车辆闯入施工区间。

专职安全员应由经过考试合格的交通安全员担任。

,必须在作业区内设置照明灯,以增加照明度,照明应覆盖整个作业区域,但不应给车辆驾驶员产生眩光。

,车流量很大,为维持正常交通和施工,必须加强领导,采取有力措施保障道路畅通。

,保障运输车辆安全通行。

,引导交通。

第五章 

环境保护措施

1.对石屑、便道等经常洒水,保证石屑、尘土不致到处飞扬。

2.距离居民点较近的工地,夜间不使用躁音较大的机械施工。

3.施工中的废弃物及时自处理,每周专门用车运到当地环保部门同意的指定地点弃置,同时注意避免阻塞河流和污染水源,如无法及时运走,则设法防止流失。

4.运输和储存材料时,必须采取可靠措施防止材料漏失,污染环境。

5.遵守有关部门对环境卫生的规定,现场做到文明施工,各种材料、机具要堆码整齐、场地要平整,经常保持工地清洁。

第六章文明施工措施

1.应加强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工作,遵守合宁高速公路扩建工程指挥部、监理单位现场文明管理规定,服从市场管理,并切实做好各项工作。

2.施工中的生产污水或废水,集中处理,符合环保部门规定要求。

3.运输和储存材料时,必须采用可靠措施防止材料漏失,污染环境。

4.遵守有关部门对环境卫生的规定,现场做到文明施工,各种材料,机具要堆码整齐、场地要平整,经常保持工地清洁。

5.必须夜间施工的项目,事先应编制计划,报请业主指挥部和总监办批准,方可夜间施工,但必须采用噪音控制措施,不影响附近居民休息。

第七章保证施工进度的主要措施

1.建立强有力的高效运转指挥系统,统筹安排机械设备、材料供应、劳力调配、进度控制和资金使用,取得有关部门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外部施工环境,保证施工能紧张有序地进行。

2.编制合理的、科学的、可行的施工方案,施工中采用多级网络控制工期,优先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严格按施工方案、工期要求组织施工,出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整,确保工程进度在可控状态下进行。

3.按照施工方案,投入各种性能良好的机械设备。

对重点的施工机械要建立专人负责,定期检查维修制度,保证重点工程项目机械的正常运转,提高机械使用率。

4.加强对控制工期的关键工序的管理。

经理部有一名领导进行专项管理,对其劳动力组织、物资供应、机械设备、形象进度等跟踪检查。

发现问题即使处理,确保关键工序计划落实。

5.建立工地调度会议制度,每日由项目经理或副经理主持会议,检查施工计划落实情况和存在问题,提出意见,指定专人负责解决,保证施工计划顺利完成。

6.加强内部管理,实行内部承包,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7.提高做好预计施工作业的各项准备工作,制定相应的措施,配置防雨、防洪的必要设施和器材,尽量减少歇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发生。

8.根据施工网络图的要求,确定每个施工区段的施工时间,实行分层负责制,每个施工工序均按规定的施工周期完成各自的工作量,防止单个工序影响整体程序。

9.为了确保每个施工段落的按时完成,加强与指挥部、总监办的联系,进行沥青上面层施工。

附:

沥青上面层施工工艺框图

原材料试验准备及配合比批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