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共28页).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07601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7.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共28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共28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共28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共28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共28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共28页).doc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共2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共28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共28页).doc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

引入乘法公式

第一讲因式分解

第二讲函数与方程

第三讲 三角形的“四心”

乘法公式

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

(2)完全平方公式.

我们还可以通过证明得到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1)立方和公式;

(2)立方差公式;

(3)三数和平方公式;

(4)两数和立方公式;

(5)两数差立方公式.

对上面列出的五个公式,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证明.

例1计算:

解法一:

原式=

=

=.

解法二:

原式=

=

=.

例2已知,,求的值.

解:

练习

1.填空:

(1)();

(2);

(3) .

2.选择题:

(1)若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等于()

(A)(B)(C)(D)

(2)不论,为何实数,的值()

(A)总是正数(B)总是负数

(C)可以是零(D)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

第一讲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的主要方法有:

十字相乘法、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另外还应了解求根法及待定系数法.

1.十字相乘法

例1分解因式:

(1)x2-3x+2;

(2)x2+4x-12;

(3);(4).

说明:

(2)x2+4x-12=(x-2)(x+6).

(3)-1

1

x

y

图1.1-5

(4)=xy+(x-y)-1

=(x-1)(y+1)(如图1.1-5所示).

课堂练习

一、填空题:

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3、若则,。

二、选择题:

(每小题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若多项式可分解为,则、的值是()

A、,B、,C、,D、,

2、若其中、为整数,则的值为()

A、或B、C、D、或

2.提取公因式法

例2分解因式:

(1)

(2)

解:

(1).=

(2)==

=.或

===

==

3:

公式法

例3分解因式:

(1)

(2)

解:

(1)=

(2)=

课堂练习

一、,,的公因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组分解法

例4

(1)

(2).

(2)=

==.

=

=

=.

第二讲函数与方程

2.1.2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

如果ax2+bx+c=0(a≠0)的两根分别是x1,x2,那么x1+x2=,x1·x2=.这一关系也被称为韦达定理.

例1已知方程的一个根是2,求它的另一个根及k的值.

例2已知关于x的方程x2+2(m-2)x+m2+4=0有两个实数根,并且这两个实数根的平方和比两个根的积大21,求m的值.

解:

设x1,x2是方程的两根,由韦达定理,得

x1+x2=-2(m-2),x1·x2=m2+4.

∵x12+x22-x1·x2=21,

∴(x1+x2)2-3x1·x2=21,

即[-2(m-2)]2-3(m2+4)=21,

化简,得m2-16m-17=0,

解得m=-1,或m=17.

当m=-1时,方程为x2+6x+5=0,Δ>0,满足题意;

当m=17时,方程为x2+30x+293=0,Δ=302-4×1×293<0,不合题意,舍去.综上,m=17.

例3若x1和x2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2x2+5x-3=0的两根.

(1)求|x1-x2|的值;

(2)求的值;

(3)x13+x23.

解:

∵x1和x2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2x2+5x-3=0的两根,

∴,.

(1)∵|x1-x2|2=x12+x22-2x1x2=(x1+x2)2-4x1x2=

=+6=,

∴|x1-x2|=.

(2).

(3)x13+x23=(x1+x2)(x12-x1x2+x22)=(x1+x2)[(x1+x2)2-3x1x2]

=(-)×[(-)2-3×()]=-.

例6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x+a-4=0的一根大于零、另一根小于零,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

设x1,x2是方程的两根,则

x1x2=a-4<0,①

且Δ=(-1)2-4(a-4)>0.②

由①得a<4,

由②得a<.∴a的取值范围是a<4.

练习

1.选择题:

若关于x的方程mx2+(2m+1)x+m=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A)m<(B)m>-(C)m<,且m≠0(D)m>-,且m≠0

2.填空:

(1)若方程x2-3x-1=0的两根分别是x1和x2,则=.

(2)方程mx2+x-2m=0(m≠0)的根的情况是.

2.2二次函数

2.2.1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性质

二次函数y=a(x+h)2+k(a≠0)中,a决定了二次函数图象的开口大小及方向;h决定了二次函数图象的左右平移,而且“h正左移,h负右移”;k决定了二次函数图象的上下平移,而且“k正上移,k负下移”.

例1已知函数y=x2,-2≤x≤a,其中a≥-2,求该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并求出函数取最大值和最小值时所对应的自变量x的值.

分析:

本例中函数自变量的范围是一个变化的范围,需要对a的取值进行讨论.

解:

(1)当a=-2时,函数y=x2的图象仅仅对应着一个点(-2,4),所以,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都是4,此时x=-2;

(2)当-2<a<0时,由图2.2-6①可知,当x=-2时,函数取最大值y=4;当x=a时,函数取最小值y=a2;

(3)当0≤a<2时,由图2.2-6②可知,当x=-2时,函数取最大值y=4;当x=0时,函数取最小值y=0;

(4)当a≥2时,由图2.2-6③可知,当x=a时,函数取最大值y=a2;当x=0时,函数取最小值y=0.

2.2.2二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

通过上一小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二次函数可以表示成以下两种形式:

1.一般式:

y=ax2+bx+c(a≠0);

2.顶点式:

y=a(x+h)2+k(a≠0),其中顶点坐标是(-h,k).

3.交点式:

y=a(x-x1)(x-x2)(a≠0),其中x1,x2是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的

例1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3,0),(1,0),且顶点到x轴的距离等于2,求此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练习

1.填空:

(1)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与x轴交于点(-1,0)和(2,0),则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可设为y=a(a≠0).

(2)二次函数y=-x2+2x+1的函数图象与x轴两交点之间的距离为.

第三讲三角形的“四心”

三角形是最重要的基本平面图形,很多较复杂的图形问题可以化归为三角形的问题.

图3.2-1

图3.2-2

如图3.2-1,在三角形△ABC中,有三条边,三个顶点,在三角形中,角平分线、中线、高(如图3.2-2)是三角形中的三种重要线段.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这个交点称为三角形的重心.三角形的重心在三角形的内部,恰好是每条中线的三等分点.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是三角形的内心.三角形的内心在三角形的内部,它到三角形的三边的距离相等.(如图3.2-5)

图3.2-5

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直线相交于一点,该点称为三角形的垂心.锐角三角形的垂心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的垂心为他的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的垂心在三角形的外部.(如图3.2-8)

图3.2-8

过不共线的三点A、B、C有且只有一个圆,该圆是三角形ABC的外接圆,圆心O为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的外心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是各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