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南省农业科技110服务站建设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070239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海南省农业科技110服务站建设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在海南省农业科技110服务站建设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在海南省农业科技110服务站建设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在海南省农业科技110服务站建设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在海南省农业科技110服务站建设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在海南省农业科技110服务站建设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Word文档格式.docx

《在海南省农业科技110服务站建设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海南省农业科技110服务站建设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Word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海南省农业科技110服务站建设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Word文档格式.docx

借这次机会,我重点围绕新时期农村科技发展思路、推动科技要素深入农村一线、大力发展农技110等农村科技服务创新机制三个方面,讲几点意见。

一、从新农村建设全局深化对农村科技的认识,拓展新时期农村科技发展思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面向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提出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

200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提出将发展现代农业作为首要任务。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农业和农村科技放在了重要位置。

农村科技面临新的形势、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发展需求更加迫切,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发展动力更加强劲。

首先,发展现代农业为农村科技提出了更为急迫的要求。

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

促进粮食丰产,推进农业产业化深度发展,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的有力支持。

其次,新农村建设为农村科技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新农村建设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必然要求科技全面服务于突破人口、资源、环境的约束,发展农村新兴产业、在更高层次上和更广范围内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服务于发展乡村社区和城镇、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等,为新农村建设的新需求提供全面支持。

再次,统筹城乡发展为农村科技提供了更为强大的动力。

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引导城乡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促进城市和工业要素更多地向农业农村转移提供了重大契机。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统筹城乡科技发展、引导科技要素向农村转移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为农村科技发展提供了更加强大的动力。

当前,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设施农业技术、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可持续农业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正在蓬勃兴起,技术开发周期越来越短,应用越来越广泛,农村发展对科技的依存度不断提高,我国农村科技迎来了实现更大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十一五”农村科技在发展思路上,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面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新时期科技工作方针,以新农村建设统领农村科技工作;

强化发展统筹,优化发展布局,深化发展创新,完善发展格局,整体推进现代农业、农村新兴产业、乡村社区和城镇化发展等科技开发,致力发挥科技对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支撑和积极引领作用。

概括而言,就是要围绕“一个主题”,发挥“两个作用”,完善“三个格局”,突出“四个领域”:

“一个主题”,就是要把“科技促进新农村建设”作为主题。

农村发展从注重外延增长向注重内涵发展转变的趋势不可逆转,农村科技必须以服务新农村建设为根本宗旨,积极发挥驱动作用,促进提高农村发展的效率和活力。

“十一五”农村科技要系统提升农村科技创新、转化、应用、普及能力和基层科技发展能力,以技术链延伸带动产业链、价值链延伸,依靠科技发展农村生产、提高农民生活、改善农村生态,促进农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要坚持高位嫁接、重心下移,坚持科研方向从农村一线来、科技成果到农村一线去,从农村发展的全方位、深层次问题,推动科技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入结合。

“两个作用”,就是要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好“支撑和引领”作用。

要面向需求,贴近农民、贴近实际,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全面支撑。

面向新农村建设的全面需求,把握农民群众最关心、最急迫的问题,考虑各地的特色和差异,加强农村科技的集成创新和广泛应用,推动知识下乡、人才进村、科技入户,将科技要素植入农村。

要着眼长远,突出战略性、前沿性、前瞻性,更好地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科技的引领作用。

农业农村科技要面向我国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适应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要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和农村发展的关键技术,积极推进科技集成开发,加强科技传播和普及,提高农民技术经济协作程度,致力于用现代科技积极引领新的产业体系,引领当代农村健康、文明、和谐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三个格局”,就是要形成“统筹发展、协调发展、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

构建良好的十一五农村科技发展格局是科技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一是,要强化城乡科技发展统筹,完善城乡科技统筹发展格局。

搭建政策和技术平台,深化机制创新,在城乡、工农之间建立起科技传播、服务的有效渠道,引导科技人才、成果、知识等深入农村一线。

二是,要优化农村科技发展行业和区域布局,完善农村科技协调发展格局。

促进农、林、牧、渔、水利、环保、气象等科技的协调发展。

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发展若干分布合理、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农村综合开发技术集聚区、现代农业技术集聚区、特色优势产业技术集聚区和生态技术集聚区等,促进农村科技、产业和区域布局的优化。

三是,要发挥好农民在科技促进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和企业在农村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完善农村科技持续发展格局。

强化管理创新,更加注重调动各方面优势力量和资源,特别是农民和企业的积极性。

尊重农民意愿,把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放在重要位置,增强农民应用科技的能动性。

把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放在重要位置,增强农民应用科技的能动性。

大力培育和发挥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引导其加大农村科技开发投入,提升农村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农村科技的持续创新。

“四个领域”,就是要切实加强现代农业、农村新兴产业、乡村社区发展、城镇化发展等重点领域。

以提升农村科技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基础,显著增强科技对现代农业的保障能力、对农村新兴产业的支撑能力、对乡村社区发展的引领能力和对城镇化发展的引导能力。

一是,要把科技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放在首要位置。

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要研究开发一批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促进提高粮食单产年均增长率、畜禽饲料转化率提高20%以上、重大动植物病虫害实现有效防控、土地沙化和耕地质量退化得到进一步治理。

二是,要加速农村新兴产业科技发展。

面向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开发应用一批农村生产生活资料制造和流通服务业等新技术,促进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50%-60%、培育一批农村特色优势产业。

三是,要将乡村社区发展科技作为农村科技拓展的新空间。

乡村社区现代化是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大力开发适合乡村社区发展需要的先进适用技术,促进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保障饮用水安全、提高生产生活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率和资源化利用率、农村常见多发病和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

四是,要加强城镇化发展科技开发。

我国城镇化正在不断加速。

要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城镇化发展关键、共性技术的开发,加快技术的示范应用,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和村镇住宅节能率,失去城镇化健康发展。

二、把引导现代科技要素根植广大农村基层作为新时期农村科技工作的重大任务

加强高技术研究是新时期农村科技工作的重大任务,加速农村先进适用技术开发、把现代科技要素引入农村一线也是新时期农村科技工作的重大任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村先进适用技术的开发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将引导科技要素深入农村一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长期以来,我国绝大部分优势要素,包括知识、人才、政策、投入等,集中在城市和工业。

农村一线技术、人才、投入短缺。

此外,农村要素还在持续外流,城乡发展差距有扩大趋势,城乡要素配置失衡。

建设新农村,保障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培育新型农民、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完善治理机制等方面的任务非常繁重。

在人口、资源和环境形势较为严峻的条件下,新农村建设的高要求与农村发展要素不足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这必然要求我们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引导城乡要素的合理、优化配置,促进城市、工业要素更多地向农业和农村转移。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城乡要素中最重要、最具有长效的要素是科技,城乡资源中最重要、最具长效的资源是人才。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科技提出了全面、深刻的需求;

科技进步对新农村建设具有基础性和全局性的意义,是农业、农村、农民以创新求发展的内在力量。

优化科技要素配置是优化城乡要素配置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加速农村科技进步,有利于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有利于增强农村自主发展和农民自主增收能力。

这也是国际经验。

要把引导科技植入农村作为农村科技的重要使命和重大任务。

要贯彻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多于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方针,在工农,城乡整体发展的层面上部署农村科技。

要搭建政策和技术平台,在城乡,工农之间建立起科技传播,服务的有效渠道,加速城市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向农村的辐射,流动,加大力度将人才,技术和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植入农村。

要把加强农村科技体现在规划编制,政策制定,工作部署和力量配制等各个方面,逐步形成统筹城乡科技发展的长效机制。

经过认真调查研究,科技部2006年相继启动了新农村建设科技行动,下发了《关于“十一五”农村科技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从现代农业、新兴产业、农村社区、城镇化、科技型企业培育、农村科技服务发展、新型农民培养和人才队伍建设、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等方面,重点推动八项举措。

这些举措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致力推动城乡科技统筹发展,将科技要素引入农村一线。

具体来讲,将现代科技要素根植农村一线,重点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把科技人员引入农村一线。

把科技要素引入农村,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就是动员科技人员深入农村一线,扎根农村基层,在农村的广阔天地中发挥指挥才智。

将科技人员动员到农村一线,还有利于带动资金、信息、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

要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特别是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结构性和体制性问题,逐步形成以农技推广机构和产、学、研相互结合、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二是,把科技成果引入农村一线。

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是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发展农业的普遍做法。

科技成果转移,扩散是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我国农村科技发展的薄弱环节。

农村科技必须在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同时,切实将农村科技转移应用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大支持力度,充实农村一线的成果转化和推广力量。

三是,把科技知识引入农村一线。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必须提高广大农村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大批适应新弄寻建设需要的使用科技人。

要把有效带动农民和农村实用科技人才的培养作为农村科技的重要目标。

要协调推进农民、农民工、农村企业人员、农村基层技术推广服务人员、从事农村事业的专业人员、农村基层科技管理人员的培养。

要鼓励科技人员在深入农村一线的同时,通过“传、帮、带”,培养一批农村技术“二传手”和农村科技致富能人,不断提高农民自我增收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三、把发展农技110信息服务体系作为创新农村科技服务体制机制,引导科技要素深入农村一线的重要途径

把科技人才、科技成果、科技知识等现代科技要素引入农村一线,必须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制机制创新。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建立了一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主体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在半个多世纪里,农技推广体系为我国主要农产品供求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做出了重要贡献。

农技推广体系在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仍是农业公益性技术推广的重要力量。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深入,广大农民对科技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迫切需要在加强公益性科技服务的同时,强化经营性科技服务。

这必然需要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科技服务机制创新。

各地在推进农村科技服务机制创新方面开展了极为丰富的探索,创造了许多极具生命力的重要经验。

目前,我国农村科技服务体系获得了快速发展,新主体、新领域、新机制、新模式不断涌现,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趁势。

一是,龙头企业成为农村经营性科技服务的重要力量,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技术成果的转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是,农村科技服务中介组织蓬勃发展。

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出现了按市场机制运作的技术中介服务组织,包括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或农村专业化合作组织等。

三是,科研机构在农村科技服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长期以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科研机构热衷于科技创新,对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推广关注相对不够。

随着我国科研体制的改革,科研机构在农村科技服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他们的服务、他们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地伸向广大农村,他们把论文写在了农村大地上,把成果转化到了广大农村。

四是,科技特派员制度、农业专家大院模式、农技110等农村科技服务创新模式蓬勃兴起,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这些服务的模式有许多不同之处,也有许多地区特色。

农业科技110的模式就是一种有活力的、新型的发展体制和机制。

在上述探索中,农技科技110服务模式是基于农村信息化的农村科技服务机制创新。

农村信息化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保障,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渠道,是培养新型农民的重要途径。

把农村科技服务建立在信息化平台上,实现科技服务与信息化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提升农村科技服务的速度和效率,有利于农民及时、准确地掌握科技信息资源并将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有利于促进解决城乡“数字鸿沟”问题和信息传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传统的农村科技信息传播方式,如科技下乡、现场培训、视频或语音讲座等,由于时空限制、互动性弱等因素的影响,难以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个性化科技信息需求。

农技110这一新型农村科技信息传播机制的出现,为实现农业与农村科技信息的快捷、有效扩散,提高农村科技信息服务能力,推进农村信息化,提供了实际、实用且具操作性的参考模式。

温家宝总理曾就农技110做出了专门批示,认为它是“为农服务的一个创造”,对其给予了充分肯定。

科技部一直高度重视并致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对农技110这一创新模式给予了持续的关注,将其作为创新农村科技服务机制、推进农村信息化、引导科技要素深入农村一线的重要载体摆在重要位置予以支持。

下一步,科技部将在已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农业科技110服务模式,深入推进农村信息化,促进建立健全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当前,深入推进农村信息化已有相当基础,海南省在这方面走在前列,为其他地区做出了示范。

通过国家863计划和支撑计划的支持,信息技术研发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为深入推进农村信息化提供了技术储备和支撑。

各地在推进农村信息化方面做了积极探索,取得良好成效。

目前,农技110科技信息服务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全国已有23个统一的区域热线服务号码,覆盖了990多个市县、8900多个乡镇。

海南省在推广农业科技110模式的过程中,由省委省政府统一领导,科技厅牵头,多个部门共同参与,采用技物结合机制,成立了海南省和市、县农业科技服务110指挥中心,统一了全省的农业科技服务110电话热线号码,形成了省、县、乡三级较为完善的农业科技服务快速反应网络体系,建立了一大批基层农业科技110服务站点,在农业科技快速服务、科学知识普及等方面发挥了良好作用,为海南省新农村建设注入了强劲的科技动力,成效显著,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农村信息化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海南省要继续探索,继续为全国做出示范。

通过学习海南等省的经验,我们认为:

深化农业科技110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村信息化,至少应实现“六个一”的目标:

建立一个运转高效、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信息联盟,形成一个互连互通、高度共享的信息共享和服务机制;

制定一套形成高度共识的共享标准和服务规范;

建立一个信息丰富、检索便捷的成果信息共享数据库;

搭建一个符合长远发展需要的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平台;

开辟一条农村科技信息快速传播通道。

在发展任务上,至少应建立健全“六个系统”:

立足强化服务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建立健全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组织系统;

立足为农民提供人工咨询和上门服务,建立健全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专家支持系统;

立足为农民提供声讯或网络查询服务,建立健全科技成果数据资源系统;

立足形成服务品牌,完善包括服务号码及其相配套的软件和硬件设施,建立健全服务热线系统;

立足保障信息服务的质量和安全,建立健全科技服务质量规范系统。

应该说,海南省在上述有关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成效,希望海南省进一步深入地开展探索,为其他地区推进农村信息化提供更多、更好的经验,为海南省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科技部将继续对海南省发展农业科技110模式,推进农村信息化予以不断不断增加的、更为持续的支持。

同志们,你们是一批战斗在新农村建设第一线的组织者和战斗者,可敬可佩。

你们是一批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者和创新者,披荆斩棘,成效显著。

你们是一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探索新型体制和机制的拓荒者和实践者。

你们的工作使农村科技资源更加盘活,使农村的人才充分发挥了活力。

更重要是使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使他们体会到了党对农民的关怀以及科技的实惠。

在此,我谨代表科技部对你们的辛勤劳动和显著成效表示衷心的感谢,并祝愿你们的工作更加辉煌,身体更健康,生活更愉快。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