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阅读训练系列之一文章句段作用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062540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5.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升初语文阅读训练系列之一文章句段作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升初语文阅读训练系列之一文章句段作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升初语文阅读训练系列之一文章句段作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小升初语文阅读训练系列之一文章句段作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小升初语文阅读训练系列之一文章句段作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升初语文阅读训练系列之一文章句段作用Word文档格式.docx

《小升初语文阅读训练系列之一文章句段作用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升初语文阅读训练系列之一文章句段作用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升初语文阅读训练系列之一文章句段作用Word文档格式.docx

阅读训练:

母亲石

①那一年我到青海塔尔寺去,被一块普通的石头深深打动。

②这石其身不高,约半米;

其形不奇,略瘦长,平整光滑。

但它却是一块真正的文化石。

当年宗喀巴就是从这块石头旁出发,进藏学佛。

他的母亲每天到山下背水时就在这块石旁休息,西望拉萨,盼儿想儿。

泪水滴于石,汗水抹于石,背靠石头小憩时,体温亦传于石。

后来,宗喀巴创立新教派成功,塔尔寺成了佛教圣地,这块望儿石就被请到庙门口。

这实在是一块圣母石。

现在每当虔诚的信徒们来朝拜时,都要以他们特有的习惯来表达对这块石头的崇拜。

有的在其上抹一层酥油,有的撒一把糌粑,有的放几丝红线,有的放一枚银针。

时间一长,这石的原形早已难认,完全被人重新塑出了一个新貌,真正成了一块母亲石。

就是毕加索、米开朗琪罗再世,也创作不出这样的杰作啊。

③我在石旁驻足良久,细读着那一层层的,在半透明的酥油间游走着的红线和闪亮的银针。

红线蜿蜒曲折如山间细流,飘忽来去又如晚照中的彩云。

而散落着的细针,发出淡淡的轻光,刺着游子们的心微微发痛。

我突然想起自己的母亲。

那年我奉调进京,走前正在家里收拾文件书籍,忽然听到楼下有“笃笃”的竹杖声。

我急忙推开门,老母亲出现在楼梯口,背后窗户的逆光勾映出她满头的白发和微胖的身影。

母亲的家离我住地有几里地,街上车水马龙,我真不知道她是怎样拄着杖走过来的。

我赶紧去扶她。

她看着我,大约有几秒钟,然后说:

“你能不能不走?

”声音有点颤抖。

我的鼻子一下酸了。

父亲文化程度不低,母亲却基本上是文盲,她这一辈子是典型的贤妻良母。

小时每天放学,一进门母亲问的第一句话就是:

“肚子饿了吧?

”菜已炒好,炉子上的水已开过两遍。

大学毕业后先在外地工作,后调回来没有房子,就住在父母家里。

一下班,还是那一句话:

“饿了吧。

我马上去下面。

④我又想起我第一次离开母亲的时候。

那年我已是17岁的小伙子,高中毕业,考上北京的学校。

晚上父亲和哥哥送我去火车站。

我们出门后,母亲一人对着空落落的房间,不知道该做什么,就打来一盆水准备洗脚。

但是直到几个小时后父亲送完我回来,她两眼看着窗户,两只脚搁在盆边上没有沾一点水。

这是寒假回家时父亲给我讲的。

现在,她年近80,却要离别自己最小的儿子。

我上前扶着母亲,一瞬间我觉得我是这世上一个最不孝顺的儿子。

我还想起一个朋友讲起他的故事。

他回老家出差,在城里办完事就回村里看老母亲,说好明天走前就不见了。

然而,当他第二天到机场时,远远地就看见老母亲扶着拐杖坐在候机厅大门口。

可怜天下父母心,儿女对他们的报答,哪及他们对儿女关怀的万分之一。

⑤我知道在东南沿海有很多望夫石,而在荒凉的西北却有这样一块温情的望儿石,一块伟大的圣母石。

它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所有慈母的爱,也照出了所有儿女们的惭愧。

20.文章第③段画横线句子在描写上很有特点,试作赏析。

(3分)

21、请说出第④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表达的母亲复杂的内心情感。

22. 

文章中,作者为什么要说“一瞬间我觉得我是这世上一个最不孝顺的儿子”?

(4分)

23、试分析第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4.文章第①段中说母亲石是“一块普通的石头”,第②段中又说“但它却是一块真正的文化石”,读完全文,说说你对这两种说法的理解。

答案

20.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突出了红线和银针的形状和色彩,表达了母亲石带给作者的震撼。

(共3点,每点1分。

意对即可)

21.母亲此刻内心充满了对离家求学的儿子情感上的不舍,(1分)对离开母亲呵护的儿子独立生活的牵挂与担忧。

(2分)(意对即可。

22.母亲年近80,我却要离开母亲去外地工作,(2分)表达了我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的内疚和自责。

23.①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中心;

②深化文章的主旨,在赞颂母爱伟大的同时,警醒天下儿女更多关爱母亲。

(每点2分,共4分。

24.母亲石“身不高”“形不奇”,外表平凡,所以普通;

(2分)但它又是寄寓了新教派创始人宗喀巴母亲的盼儿望儿深情的望儿石,被请到庙门口接受信徒崇拜,成为圣母石,普通的石头赋予了浓厚的文化内涵,当然是一块真正的文化石。

(2分)

雪中小卓玛

①玉树大地震之后的第七个早晨,我从震中的结古镇,驱车赶往西宁。

忽然发现前面路边悄然站立着一个藏族小姑娘,双手捧着一个奖状大小的纸板,上面歪歪扭扭却又清清楚楚地写着两个殷红似火的大字:

“谢谢!

②四周是茫茫的雪山,根本看不到村庄的影子,她是从哪里来的呢?

③停下车,我走过去,拉住她的手,轻轻掸去她头上的一层雪花。

这个在风雪中瑟瑟发抖的小姑娘,约有五六岁的样子,蓬乱的头发,瘦瘦的小脸上是典型的高原红,额头上还凸起一道长长的已经结痂的伤痕。

“你是哪个村庄的?

”“谢谢!

”“上学了没有?

”“你叫什么名字?

④我有些纳闷了,又问她这次地震中家里的情况。

她似乎没有听懂,圆睁着大大的眼睛,迷惑地看着我,嘴里仍只是在重复着那两个字。

我猛然明白,这里是纯粹的藏族牧区,她还没有上学,自然听不懂汉语。

⑤这么冷的天,是谁让她来的呢?

震中心周围的房屋几乎全部倒塌了,伤亡惨重。

她的家中,她的小村灾情如何呢。

这个小姑娘,是不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希求援助呢?

⑥但我马上否定了自己。

地震之后,难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都得到了政府救济,逝者安葬,伤者就医,失居者也都有了帐篷,有了粮食,有了饮水。

正是因为这些,灾区才安定下来。

⑦况且她额头上的伤口,早已经过医生处理,且已经结痂了。

身上的衣服虽然破旧,却也算干净整齐。

再看她的神情,更像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⑧我决定把车上的食品,送给她一些,还有她的家人。

那是从城市里买来的一些奶制品和肉制品,花花绿绿,包装精致。

她的眼光一亮,旋即又摇了摇头。

不仅摇头,红红的小手也在摇动着,像风中的枫叶。

⑨我坚持着,有些强行地塞给她。

她迟疑了一下,只得从其中拿了一块造型别致的巧克力,揣在怀里。

接着,恭恭敬敬地冲着我,鞠了一个躬,再次清晰地说出了那两个字“谢谢!

”之后,她细心地把巧克力塞进贴身的兜兜里。

⑩做完这一切,她又用双手托起了那个宝贝纸板,高高地抱在胸前,遮住了自己的半张脸,只露出两只大大的眼睛,像青海湖一般澄澈和镇静。

虽然我不知道在这个孩子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灾难已经过去,作为一个小小的亲历者,她只是要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一种心底里难以言说的感激。

⑾从她的脸上,我看到了一种与年龄并不相符的镇静和成熟!

我们城市里的五六岁的孩子,在这样的冰雪天气里,会干什么呢?

或许正依偎在妈妈怀里睡觉呢?

或许正在暖意盈盈地房间里玩游戏吧?

哦,亲爱的孩子们,你们理解人生的艰难吗?

你们品尝过感恩的味道吗?

你们明白国家和民族的概念吗?

⑿这个青藏高原上的楚楚可怜的藏族小姑娘,她才五六岁,通过这一场灾难,却已经开始真切地感觉到了这一切。

⒀孩子,我不知道你的名字,权且按藏族人通常的习俗,称呼你小卓玛吧。

我也不了解发生在你身上的故事,但我理解和明白你的心事。

不过,今天太冷了,雪太大了,你还是回家去吧,哪怕只是一顶简陋的帐篷。

⒁我再三地劝她。

这个小姑娘,这个小卓玛,却像巴颜喀拉山一样坚定和倔犟,她虽然明白了我的好意,但再一次摇了摇头,用手指了指纸板上的那两个字,指了指远方,又指了指自己的心窝。

⒂哦,可爱的孩子,可爱的小卓玛,我的眼中酸热热的,情不自禁地双手抱拳,面对她的痴情,面对她的坚定,深鞠一躬,并模仿着她的语气,说了一声:

⒃车走远了,雪中小卓玛的身影,像一簇猩红的篝火,在我的心底燃烧着。

11.本文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

12.

(1)理解第⑧段“她的眼光一亮,旋即又摇了摇头”的含义。

2)第⒀段“我也不了解发生在你身上的故事,但我理解和明白你的心事”一句中“你的心事”指什么?

13.小卓玛说的“谢谢”和“我”对小卓玛说的“谢谢”的含义是一样吗?

请说明理由。

14.品味第⒃段,结合全文,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其作用。

15.简述小卓玛的形象。

答案:

11.(3分)小卓玛决定地立在风雪中向救援的人们表达感激之情。

(关键词:

风雪中、小卓玛、感激)

12.

(1)细腻生动的描写,反映了小姑娘内心的变化过程。

“眼睛一亮”是因为她很喜欢且很需要那些包装精致的食品,“旋即又摇了摇头”是因为她要把那些食品留给更需要它们的人。

(2)小卓玛要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一种心底里难以言说的感激。

13.不一样。

小卓玛说“谢谢”是为了表达对救援人员的感激之情。

“我”对小卓玛说“谢谢”是因“我”被小卓玛的痴情、决定所感动而表达的由衷的敬佩之情。

14.“雪中小卓玛的身影,像一簇猩红的篝火”照应了第①段。

同时也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突出了小卓玛给人们带来的温暖和感动,升华了主题。

15.小卓玛是一个纯真、镇静、成熟、决定、顽强、知恩图报的懂事的小姑娘。

16.略(要求:

内容要表达关心和鼓励)(2分

白苍鹭

①六月的一个夜晚,一个小女孩匆匆跑过撒满阴影的森林,西尔维亚担心她祖母会责怪她这么晚才回家。

奶牛在一条小溪边停下来饮水,西尔维亚在一旁等着,把赤脚伸进冰冷、清(chè

) 

的溪水里。

②突然,从不远处传出来一声尖锐的口哨,西尔维亚知道这不是友好的鸟鸣声。

“你好,小女孩,”一个年轻小伙子高兴地叫道,“这儿离大路有多远?

”西尔维亚发抖着低语道,“两里。

”她面对的是一个带枪的高个儿小伙子。

③陌生人开始和西尔维亚赶着奶牛在森林里穿行,“我一直在打鸟,”他(bà

o) 

怨道,“但我迷路了,你认为我可以在你家过夜吗?

④西尔维亚没有回答,她很高兴就要回家了,她看见祖母正站在农舍门口,陌生人放下枪,把他遇到的问题告诉微笑着的西尔维亚的祖母。

“当然,你可以和我们呆在一起,”她说:

“我们并不富裕,但欢迎你和我们分享我们拥有的东西。

”吃完饭,他们三人坐在屋外,年轻人说他是个收集研究鸟类的科学家。

⑤“你把它们装在一个袋袋里?

”西尔维亚问道。

“不,”他慢慢回答道,“我用枪把它们打下来,然后用专门的化学药品把它们制成标本保存起来。

在我家的实验室中,我收集了100多种全美国不同种类的鸟的标本。

”“西尔维亚对鸟也知道一些,”她祖母自豪地说,“她十分熟悉森林,鸟就在她手边吃食。

⑥“那么,西尔维亚也许能帮助我。

”年轻人说,“前些天我在不远处看见一只白苍鹭,这几天我一直找它,白苍鹭是一种十分稀有的鸟,你见过吗?

”他问西尔维亚,但她沉默不语。

“它是一种高大稀有的鸟,有柔软的白毛和又细又长的腿,它可能在大树的顶上有自己的巢穴。

”西尔维亚的心开始狂跳,她在森林另一边见过它!

年轻人正盯着西尔维亚,“我将付给告诉我白苍鹭在哪儿的人10美元。

”那天晚上,她的梦里全是她和她的祖母用10美元能买的好东西……

⑦第二天,西尔维亚和年轻人一起呆在森林里,如果年轻人把枪留在家里的话,西尔维亚会过得更快乐些,她无法理解他为什么杀死他似乎很喜欢的鸟。

⑧但西尔维亚看着年轻人,眼中流露出爱慕的神情,她从未见过这样英俊漂亮的人。

⑨第三天,当太阳快要升起的时候,她静静地离开家匆匆地赶往森林。

最后她找到一棵大松树,从那儿可以看见整个森林。

他确信她可以看见白苍鹭把巢藏在哪儿。

⑩突然,西尔维亚又黑又灰的眼睛看见一道白光一闪而过,一只带着宽阔白翅膀和又长又细脖子的鸟飞过来停在它面前的一根树枝上。

白苍鹭松开羽毛并呼唤坐在旁边另一根树枝上的配偶,然后,它们张开翅膀飞走了。

西尔维亚长叹了一口气,现在,她知道这只野鸟的秘密了。

⑾大约一小时后,西尔维亚回来了。

当她跑进厨房时,她的祖母和年轻人全站了起来。

现在是她说出秘密的最佳时刻,但西尔维亚却沉默不语。

年轻人友好的目光深入她的眼里,他可以给西尔维亚和她的祖母10美元,他答应过,而它们需要钱。

除此之外,西尔维亚想让他开心。

⑿但西尔维亚沉默不语,她想起白苍鹭在金色阳光中飞行的情景和他们一起在世界顶端观望日出的情景。

她不能说出白苍鹭的秘密而出卖它们的生命。

年轻人那天晚些时候失望地离开了。

西尔维亚很伤心,她想成为他的朋友。

他再也没有回来,但许多个夜晚,当她赶着祖母的奶牛回家时,她仿佛听见了他的口哨声。

⒀鸟可能比它们的猎人更是好朋友吗?

谁知道呢?

(选文有改动)

6、文章开头和结尾两次写到年轻人的口哨声,这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7、西尔维亚对年轻人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8、西尔维亚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

9、文章第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10、你对文章中年轻人打鸟的行为有什么看法?

答案:

5、①澈 

②抱 

(每小题1分)

6、两次口哨声前后照应(呼应)(1分),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1分)。

(意思对即可)

7、西尔维亚初遇年轻人时感到很害怕(1分);

和年轻人相处后,心里产生了爱慕之情(1分);

年轻人离去后,西尔维亚时时想念他(1分)(意思对即可)

8、西尔维亚是一个天真、有主见、热爱自然的小女孩。

(答出一点1分,答出两点2分,答出三点4分。

意思对即可)

9、含蓄地揭示文章的主旨(2分),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思考(1分)。

10、示例一:

年轻人不应该打鸟。

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爱护鸟类,尤其是珍稀鸟类。

示例一:

年轻人打鸟是可以理解的。

他打鸟是为了制作标本,共科学研究之用,这不同于乱捕乱杀。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

他处看法1分,合乎情理1分,语言通顺1分)

和老妈过招

①老妈89岁,正在人生的第二个童年时期,又活泼又率真。

我正当中年,精力充沛。

可是别以为在耄耋老人的面前你就很强大,和老妈过招,胜算几何呢?

②老妈住在我家朝阳的大南屋,家庭公共电视在她的屋里。

晚上老妈总是很早吃饭,很早睡下。

老妈说:

“丫头啊,我睡我的,你看你的,我听不见电视的声音,一点儿也不影响我。

”为着诚恳的缘故吧,老妈又说:

“听话啊,我的老丫头,你看吧,愿意看到什么时候就看到什么时候。

③老妈真好,事儿真少,不像我有些同学或朋友的老妈,事儿多。

我于是服侍老妈睡下,然后回到沙发上看电视。

没看上半小时,老妈高亢的声音从我身后传来:

“丫头啊,别看了,这灯光晃得我心里闹腾得不行了。

”因为声音太过突然,我打个哆嗦,手中的遥控器跌落在沙发上。

打完哆嗦,我赶紧关电视,关灯,关门,乖乖地退出老妈房间。

④我另有两个房间,每间里都有电脑,坐在电脑前琢磨:

老妈lì

害呀,不受委屈。

我心里很安慰,这个回合我输掉了,但是高兴。

⑤老妈每天都要问我一个问题:

“百合有电话吗?

”百合是我女儿,在北京念大二。

老妈耳朵背,我附耳回答:

“有电话。

”过不了多久,老妈又问:

”有时我忙着别的事情,有时心里被问得厌烦,就不到她的身边附耳回答了,而是先在脸上堆出笑来,口型做得大大的,表示“有”。

耶!

老妈居然看懂了,高高兴兴的样子。

这样一天下来老妈对这个问题又问了七八遍,我就笑呵呵地回答了她七八遍。

可能问到第九遍时,我趋近附耳向她质疑:

“妈,您都问了我一千遍了呀。

”老妈眼都不眨一下说:

“哪有呢,我也就问了八百遍罢了。

⑥我哈哈大笑,老妈真调皮啊。

这个回合我输得甘心。

⑦一天,老妈左侧髋骨突然疼痛,自言快疼哭了。

推老妈去医院拍片子,医生说骨质疏松。

按照医嘱,系统补钙,喝奶,吃药,静养。

为了防止出现意外骨折,我买了坐便椅,不许老妈再去卫生间。

这样过了几天,老妈的腿依然疼痛难忍,面部常有痛苦不堪的表情。

又过了些日子,老妈平时端坐还好,稍微运动时,表情依然痛苦,躺下歇息的时候,连毛毯都不能自己盖了。

我真的很急啊,可是灵感在此刻也出现了。

我躲在屋外,偷窥老妈,有巨大收获。

老妈独自一人的时候,居然能够比较自如地坐到坐便椅上解决问题,也能自己很轻松地盖好又轻又暖的毛毯。

做这些的时候,老妈十分平静安详。

⑧这一次,老妈当我面微微行动时,又说疼啊疼啊,表情显得很痛苦不堪。

我俯身贴耳揭她老底:

“老妈,没有那么疼吧,你其实不怎么疼啊!

”老妈仰脸看着我,脸上换上一种如孩童般被揭穿真相的纳罕和羞涩,说:

“你怎么知道的啊?

⑨这个回合我赢了,可是呆呆地想了想,又何必揭穿老妈呢?

老妈够可怜的啦,她心里不知道有多害怕和无助呢。

我把老妈楼在怀里,很是羞愧,于是这个回合我还是输掉了。

⑩其实,我知道母女之间哪有输赢呢,或者换句话说,我输了,也就是我赢了。

【注】纳罕:

诧异,惊奇。

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害呀___

2.第①段画线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1)___

(2)___(2分)

3.联系上下文,第⑤段画线句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___描写,作用是___。

3分)

4.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___(4分)

A.抒写了人世间亲情的美好。

B,提醒我们做人要诚实守信。

C.启发我们要尊重和关心老人。

D.告诉我们要理解老人的心理需求。

5.请你根据本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在下面文字后续写“百合”与外婆见面时的情景。

(80字左右)(8分)

“百合”知道了外婆对她的思念。

放假了,“百合”回家见到了了外婆。

《和老妈过招》答案:

1.厉

2.

(1)照应标题

(2)引出下文“过招”的内容

3.肖像委婉的写出了“我”对老妈多次问话的厌烦,又体现了“我”对老妈的尊重。

4.D(4分)C(2分)A(1分)

5.略。

雪梨的滋味

林清玄

  不知道为什么,所有的水果里,我最喜欢的是梨;

梨不管在什么时间,总是给我一种凄清的感觉。

我住处附近的通化街,有一条卖水果的街,走过去,在水银灯下,梨总是洁白地从摊位中跳脱出来,好像不是属于摊子里的水果。

  总是记得我第一次吃水梨的情况。

  在乡下长大的孩子,水果四季不缺,可是像水梨和苹果却无缘会面,只在梦里出现。

我第一次吃水梨是在一位亲戚家里,亲戚刚从外国回来,带回一箱名贵的水梨,一再强调它是多么不易地横越千山万水来的。

我抱着水梨就坐在客厅的角落吃了起来,因为觉得是那么珍贵的水果,就一口口细细地咀嚼着,没想到吃不到一半,水梨就变黄了,我站起来,告诉亲戚:

“这水梨坏了。

  亲戚虽一再强调,梨削了一定要一口气吃完,否则就会变黄的;

但是不管他说什么,我总不肯再吃,即便水梨的滋味是那么鲜美。

我的倔强把大人都弄得很尴尬,最后亲戚笑着说:

“这孩子还是第一次吃梨呢!

  后来我才知道,梨的变黄是因为氧化作用,私心里对大人们感到歉意,却也来不及补救了。

从此我一看到梨,就想起童年吃梨时令人脸红的往事,也从此特别喜欢吃梨,好像在为着补偿什么。

  在我的家乡,有一个旧俗,就是梨不能分切来吃,因为把梨切开,在乡人的观念里认为这样是要“分离”的象征。

我们家有五个孩子,常常望着一两个梨兴叹,兄弟们让来让去,那梨最后总是到了我的手里,妈妈的理由很简单:

因为我身体弱,又特别爱吃水梨。

  直到家里的经济好转,台湾也自己出产水梨,那时我在外地求学,每到秋天,我开学要到学校去,妈妈一定会在我的行囊里悄悄塞几个水梨,让我在客运车上吃。

我虽能体会到妈妈的爱,却不能深知梨的意义。

直到我踏入社会,回家的日子经常匆匆,有时候夜半返家,清晨就要归城,妈妈也会分外起早,到市场买两个水梨,塞在我的口袋里。

我坐在疾行的火车上,把水梨反复地摩挲着,舍不得吃,才知道一个小小的水梨,竟是代表了妈妈多少的爱意和思念,这些情绪在吃水梨时,就像梨汁一样,满溢了出来。

  记得爸爸说过一个故事,他们生在日本人盘踞的时代,他读小学的时候,日本老师常拿出烟台的苹果和天津的雪梨给他们看,说哪一天打倒中国,他们就可以在山东吃大苹果,在天津吃天下第一的雪梨。

爸爸对梨的记忆因此有一些伤感,他每逢吃梨就对我们说一次这个故事,梨在这时很不单纯,它有了国仇家恨的滋味。

日本人为了吃上好的苹果和梨,竟用武士刀屠杀了数千万中国同胞。

  有一次,我和妻子到香港,正是天津雪梨盛产的季节,很多梨销到香港,香港卖水果的摊子有供应“雪梨汁”的,一杯五元港币。

在我寄住的旅馆楼下正好有一家卖雪梨汁的水果店,我们每天出门前,就站在人车喧闹的尖沙咀街边喝雪梨汁;

雪梨汁的颜色是透明的,温凉如玉,清香不绝如缕,到现在我还无法用文字形容那样的滋味;

因为在那透明的汁液里,我们总喝到了似断还未断的乡愁。

  天下闻名的天津雪梨,表皮有点青绿,个头很大,用刀子一削,就露出晶莹如白雪的肉来,梨汁便即刻随刀锋起落滴到地上。

我想,这样洁白的梨,如果染了血,一定会显得格外殷红。

我对妻子说起爸爸小学时代的故事,妻子说:

“那些梨树下不知道溅了多少无辜的血呢!

  可惜的只是,那些血早已埋在土里,并没有染在梨上,以至于后世的子孙,有许多已经对那些梨树下横飞的血肉失去了记忆。

可叹的是,日本人恐怕还念念不忘天津雪梨的美味吧!

  水梨,现在是一种普通的水果,满街都在叫卖,我每回吃梨,就有种种滋味浮上心头;

最强烈的滋味是日本人给的:

他们曾在梨树下杀过我们的同胞,到现在还对着梨树喧嚷。

满街过往的路客,谁想到吃梨有时还会让人伤感呢?

8.文章以“雪梨的滋味”为题,有何作用?

9.在作者笔下,梨已经不是一种普通的水果。

请简要概括作者与梨有关的经历及品尝到的丰富滋味。

10.文中写爸爸讲雪梨故事一段是否离题?

为什么?

11.揣摩文章最后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雪梨的滋味》

8.一语双关,一指雪梨本身香甜的味道,二指作者所感受到的凄清、歉意、爱意、思念、乡愁、国愁家恨等滋味。

同时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9.第一次吃梨时的歉意;

踏入社会后体味到妈妈对"

我"

的爱意和思念;

从爸爸的故事里感受到国仇家恨的滋味;

在香港喝雪梨汁品尝到似断还未断的乡愁。

10.不离题。

由爸爸的故事引出雪梨隐含的国仇家恨滋味,深化了主题,为后文写乡愁,写对后世子孙忘掉历史的叹息以及对军国主义者制造罪恶的痛恨作铺垫(埋下伏笔)。

11.内容上写了雪梨所承载的各种滋味,特别表达了作者对日本军国主义者制造的罪恶的痛恨以及对人们淡忘历史的遗憾。

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开头,起深化主题(升华主题,或画龙点睛)的作用。

最后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