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知识问答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059354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知识问答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知识问答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知识问答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知识问答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知识问答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知识问答Word下载.docx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知识问答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知识问答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知识问答Word下载.docx

我国已发现nsp2的变异主要表现在氨基酸的缺失,此次发现的高致病性蓝耳病就是由nsp2缺失30个氨基酸的变异株引起的。

4.猪蓝耳病病毒的抵抗力如何,我们怎样利用这些特性开展疫病预防工作?

通常情况下PRRSV对环境因素的抵抗力较弱,但在特定的温度、湿度和pH值条件下,病毒可长期保持感染性。

PRRSV在-20℃时长期稳定;

20℃室温条件下感染性可持续1~6天;

4℃一周内病毒感染性丧失90%,但是在一个月内仍可检测到低滴度的感染性病毒;

病毒在温度较高时很快失活:

37℃3~24小时、56℃6~20分钟。

PRRSV在干燥的环境中容易失活。

PRRSV在pH6.5~7.5环境中稳定,但是在pH低于6和高于7.5时,其感染性很快丧失。

PRRSV用脂溶剂(氯仿和乙醚)、去污剂处理后,病毒囊膜被破坏,失去感染性。

因此,针对病毒的以上特性,应保持环境的清洁、干燥,及时清洗圈舍和用具,可用除污剂、酸性或碱性溶液处理病毒污染物。

5.猪蓝耳病病毒对动物的致病机理是什么?

PRRSV感染后,首先在局部的易感巨噬细胞中复制,然后迅速向全身淋巴组织和肺扩散,有时也向其他组织扩散。

一般说来,临床疾病的发生以及病损程度与病毒最高滴度出现的时间和出现的组织有关,如在染毒后的7-14天,肺脏和淋巴结中的病毒滴度最高。

这是因为PRRSV主要在单核细胞分化较好的子细胞中复制,这些分化较好的子细胞具有220kDa的糖蛋白受体,PRRSV与该受体结合然后经过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进入细胞内。

因此,PRRS急性感染时这些肺脏和淋巴组织中PRRSV的滴度最高、组织损伤最为严重。

PRRSV的复制需要PAM或者其他巨噬细胞的成熟或活化。

PRRSV在分化的PAM子细胞中复制。

与在日龄较大的猪体内复制相比,PRRSV在小猪PAM和PIM中复制后的滴度要高一些。

因此,仔猪感染PRRSV后的病变较成年猪更为严重。

PRRSV感染多种组织的巨噬细胞后,造成组织出现显微病变,其炎症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取决于毒株、猪的年龄、继发其它细菌或病毒的感染情况。

PRRSV造成的组织病变包括间质性肺炎、脑炎、心肌炎、淋巴结病变和动脉炎,全身疾病的严重程度,决定了PRRSV感染的临床表现。

PRRSV毒株的毒力越强、猪的日龄越小、存在其它病原混合感染时,临床出现的蓝耳病病征就越严重。

二、猪蓝耳病的发病及流行特点

6.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发生与生猪的年龄、性别、品种有关吗?

答:

经初步研究表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发生与生猪的年龄和性别没有很高的相关性,是否与品种有关尚待研究。

7.猪蓝耳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PRRSV感染猪体的途径很多,包括口腔、鼻腔、肌肉、腹腔和生殖道。

传染常常发生于猪只之间的密切接触。

猪只直接接触极易造成PRRSV的传播,因此猪场内和猪场间猪只的移动成为最主要的传播方式。

虽然存在非猪宿主(比如禽类),但他们在PRRSV流行病学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从母猪到仔猪的传播,主要是在子宫中或出生后发生,或者是易感仔猪与感染猪混群,使病毒持续循环传播。

8.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时,为什么要追踪疫源?

发病猪是PRRS的最主要的传染源,感染猪通过与易感猪密切接触将病毒传播,从而引起易感猪感染发病。

通过对感染猪的追踪,及时对疫源进行控制,防止病毒向健康猪群和清洁地区扩散,对该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三、防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总体要求和具体措施

9.为什么对高致病性蓝耳病疫区的处理必须由当地政府来统一组织执行?

养殖户自行处理行吗?

由于高致病性蓝耳病是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疫病,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仔猪发病率100%,死亡率50%以上,母猪流产率达30%以上,育肥猪也可发病死亡,是一种重要的动物疫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法律规定,发生高致死性疫病时必须由当地政府来统一组织处理。

养殖户不能自行处理病死猪。

因为对病死猪处理不当,极易引起病原扩散,会造成更大损失。

10.从目前的情况看,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措施防控高致病性蓝耳病?

应采取综合性的防制措施。

其中,疫苗免疫是目前控制高致病性蓝耳病的根本有效措施。

同时,要做好其它动物疫病防控,如猪瘟、伪狂犬病、口蹄疫及其它细菌病(副嗜血杆菌病、链球菌病、大肠杆菌病等)的免疫防控工作,防止继发与并发感染,同时要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环境卫生。

11.控制和扑灭新发高致病性蓝耳病指导原则和具体措施是什么?

指导原则: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监控、早消毒、早扑灭、早免疫。

具体措施:

2个小时内逐级上报疫情至省级兽医行政部门或动物疫控机构;

由当地兽医行政部门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

扑杀疫点内所有病猪和同群猪,对病死猪、排泄物、污染物、污水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疫区内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猪舍、场地等进行彻底消毒;

对疫区和受威胁区的所有生猪用高致病性蓝耳病灭活疫苗进行紧急免疫,并加强疫情监控。

12.今年我国防控高致病性蓝耳病有哪些新举措?

重点是什么?

一是派出专家组会同当地兽医部门,积极指导开展防控工作;

二是组织有关科研单位开展科技攻关,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鉴定、分子流行病学分析、动物实验等,查清了部分地区发生的猪病疫情是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引起;

三是及时规范疫病诊断和疫情处置,制定了《高致病性蓝耳病防治技术规范》和《猪病免疫推荐方案》;

四是举办不同层次兽医技术人员防治与诊断技术培训班,提高兽医实验室诊断技术水平和快速诊断能力;

五是通过多种形式,加强猪病防控科普知识宣传,增强养殖者的防控能力。

各地在农业部的统一部署下,积极组织各级兽医人员开展防控工作,有效控制了疫情,防止了疫情的扩散蔓延。

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抓好疫苗生产和供应工作;

二是做好重点地区免疫工作;

三是加强养殖场综合防控工作;

四是加强检疫监管;

五是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工作;

六是强化督查和突发疫情应急准备工作;

七是加强科普知识宣传与培训工作。

13.我国高致病性蓝耳病科技攻关取得的成果有哪些?

这些成果对高致病性蓝耳病防控将会起到什么作用?

通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病毒分离与鉴定、PCR检测、血清学检测、回归本动物、病毒部分基因序列分析等多种方法,证实了蓝耳病的病原,并能在Marc-145细胞上连续传代,建立了高致病性蓝耳病的RT-PCR快速诊断方法,并研制开发了高致病性蓝耳病灭活疫苗,通过序列分析证实了蓝耳病的病原(NVDC-JXA1株)序列与美洲型(VR-2332株)、欧洲型(LV株)的同源性分别是93.2-94.2%和63.4-64.5%,与2002年中国分离株HB-1sh同源性高达97.1-98.2%,证明此次高致病性蓝耳病不是外来动物疫病。

这些新成果已用于目前全国高致病性蓝耳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14.如何认识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动物疫病防治中的作用?

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在动物疫病防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关部门应该高度重视。

因为疫苗的紧急接种和平时的春防、秋防,疫情的初步观察和报告,发生疫情后的封锁、隔离、消毒、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等工作均需要他们实地执行。

没有他们,所有的预案(方案)等都将是一句空话。

建国以来,他们在防控动物疫病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15.当前我国基层兽医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应如何解决?

(1)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县级兽医机构人员编制严重不足,乡镇基层兽医技术人员工资无保障。

  

(2)县级兽医队伍部分人员专业知识缺乏,有些县级兽医队伍人数虽多,但兽医专业人员严重缺乏。

  (3)乡镇一级兽医人员大多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专业训练,缺乏免疫预防和处理畜禽传染病方面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4)中西部的一些基层兽医站基础设施落后,有的连办公场所和疫苗的冷藏保存条件都不具备。

  鉴于上述问题,建议加快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兽医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在机构精简的前提下,更应充实专业技术队伍,把基础兽医站的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16.发生过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疫区,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再养猪?

根据农业部发布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技术规范》,疫点内最后一头病猪扑杀或死亡后14天以上,未出现新的疫情;

在当地动物疫控机构的监督指导下,对相关场所和物品实施终末消毒。

经当地动物疫控机构审验合格,由当地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由原发布封锁令的人民政府宣布解除封锁。

解除封锁后,疫点可以再次饲养生猪。

对疫区内的生猪一定要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进行紧急免疫。

17.哪些消毒剂能有效杀灭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

如何使用?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在外界环境中存活能力较差,只要消毒措施得当,养猪生产实践中常用的消毒剂,如醛类、含氯消毒剂、酚类、氧化剂、碱类等均能杀灭环境中的病毒。

场舍环境采用下列消毒剂消毒效果比较好:

  

(1)醛类消毒剂:

有甲醛、聚甲醛等,其中以甲醛的熏蒸消毒最为常用。

密闭的圈舍可按每立方米7~21克高锰酸钾加入14~42毫升福尔马林进行熏蒸消毒。

熏蒸消毒时,室温一般不应低于15℃,相对湿度应为60%-80%,可先在容器中加入高锰酸钾后再加入福尔马林,密闭门窗7小时以上便可达到消毒目的,然后敞开门窗通风换气,消除残余的气味。

  

(2)含氯消毒剂:

包括无机含氯消毒剂和有机含氯消毒剂,消毒效果取决于有效氯的含量,含量越高,消毒能力越强。

可用5%漂白粉溶液喷洒动物圈舍、笼架、饲槽及车辆等进行消毒。

  (3)碱类制剂:

主要有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等,消毒用的氢氧化钠制剂大部分是含有94%氢氧化钠的粗制碱液,使用时常加热配成1%-2%的水溶液,用于被病毒污染的禽舍地面、墙壁、运动场和污物等的消毒,也用于屠宰场、食品厂等地面以及运输车船等的消毒。

喷洒6-12小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18.怎样做好散养户与养殖场地和猪舍的消毒?

(1)扑杀病猪及同群猪后,场地必须清洗消毒。

  

(2)在清洗消毒之前要穿戴好防护衣物。

  (3)猪舍中的粪便应彻底清除,院子里散落的猪粪应当收集,并作堆积密封发酵或焚烧处理。

  (4)清理堆积禽粪时应淋水,不得扬起粪尘。

  (5)用消毒剂彻底消毒场地和禽舍,用过的个人防护物品如手套、塑料袋和口罩等应集中销毁。

  (6)可重复使用的物品须用去污剂清洗2次,确保干净。

  (7)将扑杀时穿过的衣服用70℃以上的热水浸泡10分钟以上,再用肥皂水洗涤,在太阳下晾晒。

  (8)处理污物后要洗手、洗澡。

19.如何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监测和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各地区要健全疫情监测网络,准确掌握疫情信息,做好疫情发展趋势分析和预测,提高预警预报水平。

进一步完善疫情监测和报告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快反应”,及时控制和扑灭疫情。

当前要重点抓好重点地区和已发生疫情地区的病原监测。

在经常监测的基础上,对上述地区组织开展集中监测。

对发生的每一起疫情,必须及时采集样品进行病原的检测,并保存备份样品,初步诊断为疑似疫情,送样到省级实验室进行确诊。

要突出对已发生过疫情地区、养殖密集区的疫情监测。

20.如何做好疫情预警预报?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猪出现急性发病死亡时,应及时向当地动物防疫机构报告。

当地动物防疫机构接到报告或了解临床怀疑疫情时,应立即派员到现场进行初步调查核实,符合高致病性蓝耳病的临床和病理指标的,判定为疑似疫情。

判定为疑似疫情时,应采集样品进行实验室诊断,必要时送省级动物疫控机构或国家指定实验室。

确认为高致病性蓝耳病疫情时,应在2个小时内将疫情逐级上报至省级动物疫控机构和同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

省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和动物疫控机构按有关规定向农业部报告疫情。

各级动物疫控机构按有关规定做好日常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风险评估,充分做好疫情预警预报工作。

21.如何预防高致病性蓝耳病?

预防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必须从提倡科学养殖入手,改善饲养环境,加强综合防控,采用合理的免疫程序。

主要应做好如下几点:

一是加强饲养管理。

养猪采用“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在高温季节,做好猪舍的通风和防暑降温,冬天既要注意猪舍的保暖,又要注意通风。

夏天,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保持猪舍干燥,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降低应急因素。

保证充足的营养,增强猪群抗病能力,杜绝猪、鸡、鸭等动物混养。

有条件的农户提倡规模化饲养。

二是科学免疫。

免疫是预防各种疫病的有效手段,特别是目前需要免疫的疫苗种类很多,一定要按照当地兽医部门的建议,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适时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动物疫病的免疫。

一般情况下,商品猪在23-25日龄时,免疫一次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

种母猪除在23-25日龄免疫外,配种前应加强免疫一次。

种公猪除在23-25日龄免疫外,每隔6个月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免疫一次。

在免疫过程中,要使用农业部批准生产或使用的疫苗,还要规范免疫操作。

三是药物预防。

在当地兽医的指导下,选择适当的预防用抗菌类药物,并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预防猪群的的细菌性感染,提高健康水平。

四是严格消毒。

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清除猪舍粪便及排泄物,对各种污染物品进行无害化处理。

对饲养场、猪舍内及周边环境增加消毒次数。

五是规范补栏。

要选择从没有疫情的地方购进仔猪,同时,购买前要查看检疫证明,购买后一定要隔离饲养两周以上,体温正常再混群饲养。

六是报告疫情。

发现病猪后,要立即对病猪进行隔离,并立即报告当地畜牧兽医部门,要在当地兽医的指导下按有关规定处理。

七是不宰、不食病死猪。

按照《动物防疫法》和国家有关规定,严禁贩卖病、死猪,也不能屠宰病死猪自食,坚决做到对病死猪不流通、不宰杀、不食用。

四、疫苗免疫

22.是否有疫苗预防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在农业部组织领导下,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已经研制成功预防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灭活疫苗。

农业部已经批准12家企业临时生产该疫苗。

目前,新型疫苗已陆续调往生猪主产区、疫情高发区等重点地区,各地动物疫控机构正在开展免疫工作。

23.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推荐免疫方案是什么?

推荐的免疫方案是:

采用灭活疫苗经耳后根肌肉注射。

3周龄及以上仔猪,每头2ml;

母猪,在怀孕40日内进行初次免疫接种,间隔20日后进行第2次接种,以后每隔6个月接种1次,每次每头2ml;

种公猪,初次接种与母猪同时进行,间隔20日后进行第2次接种,以后每隔6个月接种1次,每次每头2ml。

具体操作时应以疫苗说明书规定的方案(免疫程序)为准,进行免疫接种。

24.免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应注意什么?

该疫苗应由兽医技术人员(或在其指导下)使用,接种前应仔细阅读疫苗说明书,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用法与用量进行免疫。

需要注意的其他事项包括:

(1)该疫苗只用于接种健康猪,对于发病猪群不可使用;

(2)疫苗使用前应恢复到室温并充分振摇均匀;

(3)接种用器具应清洁无菌,注射部位应严格消毒;

(4)对妊娠母猪进行接种时,要注意保定,避免引起机械性流产;

(5)接种后,个别猪可能出现体温升高、减食等反应,一般在2日内自行恢复,重者可注射肾上腺素,并采取辅助治疗措施;

(6)疫苗开封后,应于当日用完;

(7)剩余疫苗、疫苗瓶及注射器具等应无害化处理;

(8)屠宰前21日不得进行接种。

25.农业部在保证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质量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目前,农业部在安排12家兽用疫苗生产企业生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同时,积极采取措施,切实抓好新型疫苗生产和监管,保证质量和供应。

一是对疫苗生产企业加强督查指导,及时掌握各企业生产能力和进度,指导企业优化生产工艺。

二是向各疫苗生产企业派出驻厂监督员,对生产过程进行全程监管。

三是紧急防疫期间,对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采取紧急批签发程序。

四是对疫苗实行统一调拨,并对生产调拨情况实行日报告制度。

五是编制疫苗安全使用手册,要求各级防疫机构和疫苗生产企业对疫苗使用情况进行跟踪调查。

26.疫苗注射后多长时间能产生免疫保护?

免疫期有多长?

哪些因素影响免疫效果?

目前批准临时生产的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灭活疫苗的免疫期暂定为4个月。

实验室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接种后28天可产生免疫保护力。

在临床应用条件下,影响疫苗免疫效果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

疫苗的本身的质量;

疫苗储运条件是否合适;

被免疫的动物的健康状况(如营养状况、疾病情况、其他病原感染情况)和产生免疫的能力(如有无先天或后天的免疫抑制因素);

免疫接种的操作是否规范等等。

五、饲养管理方式

27.如何规范我国农户生猪的饲养方式、条件?

目前我国农户生猪饲养方式主要是小规模和散养为主,动物防疫屏障落后,商品化、市场化程度低。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人们对畜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需要逐步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并实现服务指导、科技应用、疫病防控、产品销售、质量控制等的系列化、专业化、标准化。

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规范我国农户生猪饲养:

一是适度提高规模,逐步淘汰散养生猪。

大规模养猪涉及资金、技术、土地、环保等诸多问题,需要循序渐进,不可能一蹴而就。

有条件的农户,最好搞自繁自育,这样能够降低仔猪成本,减少仔猪贩运环节,减少疫病发生的几率,可明显提高养猪效益。

二是加强疫病防控。

近年来生猪疫病呈现出非典型症状、混合感染、不易诊断细菌病抗药性明显增强等特点。

因此,养猪户应改变“重治轻防”的思想,树立“以防为主”的观念,从养猪场选址、猪舍设计、程序化防疫、科学饲料配方等基础方面入手,最大限度地防止疫病的发生。

而一旦猪发生疫病,要做到及时隔离,准确诊断,合理用药(苗),将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三是饲养小区。

小规模的养猪场户可通过建立生猪产销协会、合作社等方式,加强信息交流,实行统一供种、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销售,从而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联结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规模生产,收到降低成本、减少疫病、提高售价、增加效益的“多赢”效果。

28.加强生猪饲养管理对预防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有用吗?

有用。

因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变异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疫病。

该病主要以猪高热、发病急和死亡快为特征,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育肥猪也可发病死亡。

任何疫病防控都必须坚持“预防为主”方针,而加强生猪饲养管理是实现“预防为主”的前提条件,因此加强饲养管理,冬天既要注意猪舍的保暖,又要注意通风换气;

夏天高温季节,要做好猪舍的通风和防暑降温,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保持猪舍干燥,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降低应急因素,保证充足的营养,增强猪群抗病能力,能有效预防高致病性蓝耳病发生。

29.农户散养猪怎样做好高致病性蓝耳病的预防?

农户散养猪预防“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必须从科学养殖入手,改善饲养环境,加强综合管理,采用合理的免疫程序。

冬天注意猪舍的保暖通风;

夏天要做好猪舍的通风和防暑降温,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保持猪舍干燥,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降低应急因素。

保证充足的营养,增强猪群抗病能力。

二是坚持科学免疫。

一定要按照当地兽医部门的建议,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按时、按量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动物疫病的免疫。

一般情况下,商品猪21-25日龄时,免疫一次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

种母猪除此之外,还要在配种前免疫一次;

种公猪每隔6个月还要免疫一次。

当周围地区发生动物疫情时,要按照当地兽医部门的要求进行紧急免疫。

三是严格消毒。

四是药物预防。

30.规模养猪场怎样做好高致病性蓝耳病的预防?

规模养猪场预防“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必须坚持科学养殖,自繁自养,预防为主及加强综合饲养管理,采用合理的免疫程序等综合措施。

一是坚持自繁自养,不从外地外场引进生猪,并实行全出全进制养猪,防止疫病传入。

二是加强饲养管理。

冬天确保猪舍保暖通风;

夏天高温季节,要做好猪舍的通风和防暑降温,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保持猪舍干燥,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降低应急因素。

三是建立严格隔离消毒制度。

严禁与生产无关人员进入生产区,生产人员进出要严格消毒。

对饲养场、猪舍内及周边环境增加消毒次数,做好环境杀虫灭鼠工作,防止昆虫等媒介带入疫病。

四是坚持科学免疫。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按时、按量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免疫。

当周围地区发生动物疫情时,要进行紧急免疫。

五是药物预防。

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在饲料中选择适当的预防用抗菌类药物,预防猪群的细菌性感染,提高健康水平。

31.目前无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地区,养殖户应该如何做好预防工作?

养殖户应该严格执行动物防疫的有关法律法规,不从疫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