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上学期提纲北师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059005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历史上学期提纲北师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初一历史上学期提纲北师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初一历史上学期提纲北师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初一历史上学期提纲北师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初一历史上学期提纲北师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一历史上学期提纲北师版Word下载.docx

《初一历史上学期提纲北师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历史上学期提纲北师版Word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一历史上学期提纲北师版Word下载.docx

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战争:

(1)炎帝和黄帝联合打败为首的部落。

(2)炎帝和黄帝为争夺又在展开大战。

战后二者走向联合,形成后来的主体。

二.禅让(尧、舜、禹时期)

含义:

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后人称之为“禅让”。

大禹治水:

(1)方法:

和相结合的方法

(2)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

第二单元国家得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

一.“家天下”得夏朝

1.禹分全国为“”。

并铸造了象征最高权力得“”

2.夏朝的建立

(1)时间建立者都城最后一位暴君、

(2)国家机器:

军队,刑法,监狱,城堡,宫殿等。

(3)标志着从此我国进入了奴隶社会。

我国古代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

二.商朝

(1)建立时间建立者建立时的都城最后一位暴君

(2)盘庚迁都:

时间迁都到

(3)武王伐纣:

时间地点战争:

牧野之战

三.西周

(1)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最后一位暴君

(2)经济进一步发展(表现):

农作物品种增多,已有人工灌溉。

手工业分工教细,建筑物上开始使用瓦。

(3)灭亡:

时间,攻破镐京,被杀。

西周灭亡。

四.东周

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五.夏商西周的更迭给我们的启示:

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第6课夏商西周得社会与国家

一、西周得分封制

目的:

内容:

(1)周王把某地得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称为“”,

由诸侯管理当地得事务。

(2)受封者的义务:

作用:

(1)加强了……

(2)西周影响不断扩大,密切了……..

(3)推动了……

(4)有利于巩固西周的统治。

周初分封个诸侯国。

周初分封的诸侯国中在今天山东省境内的有和。

二.贵族,平民与奴隶

1.夏商西周社会以关系区分尊卑等级。

2.贵族:

兼任各级官员,是统治阶级。

3.平民:

隶属于贵族,是农业和手工业生产部门的主要劳动者。

4.奴隶:

主要来源于和,毫无人身自由。

三.夏商西周国家统治人民的主要手段有:

1.军队刑法的暴力镇压。

2.思想上的礼仪教化。

第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一.春秋争霸

1.春秋时期:

公元前至公元前。

2.春秋五霸:

3.春秋时期最先称霸的是

原因:

a.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势。

b.注重发展经济,改革内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

(主因)

c.齐国地理位置优越,临海盛产鱼盐,经济发展较快。

d.提出“”的口号,积极开展对外活动。

标志:

公元前,会盟。

4.晋楚争霸:

(1)城濮之战:

跃成为中原霸主

(2)之战:

楚庄王成为霸主。

二.战国七雄

1.战国时期:

2.战国七雄:

3.合纵连横:

背景:

各国除了使用武力外,还展开政治外交上的攻势。

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秦,称为“”。

秦国利用六国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称为“”。

结果:

“连横”破“合纵”兼并六国,统一天下。

纵横家:

、等。

第8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一.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农业生产的变革)

1.“千耦其耘”现象

出现时期:

西周

指大规模的集体劳作。

出现原因:

使用和工具进行农业生产,个人难以单独完成繁重生产任务。

2.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春秋时期:

工具开始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

战国时期:

开始使用两牛牵引的犁进行耕作,这是耕作技术的一大进步。

作用/意义:

a.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b.个体生产取代大规模集体耕作。

c.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二.商鞅变法(战国时期。

秦国)

原因/背景:

(1)发展封建经济,确立地主阶级统治。

(2)战国时期,各国为实现富强的愿望。

开始时间:

在位国君:

变法内容:

(1)编制户口,加强刑罚。

(2)奖励生产。

(有利于秦国经济的发展)

(3)奖励军功。

(有利于军队战斗力的提高,同时,触犯了旧奴隶主贵族利益)

(4)承认土地私有。

(确立地主阶级统治最为关键的一项)

(5)推行县制。

(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县作为地方行政单位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

(6)统一度量衡。

(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作用/结果:

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秦国自此走上封建道路。

三.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是甚么?

1、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2、国君的支持和百姓的欢迎。

3、商鞅敢于和旧势力斗争以及坚持不懈的精神。

四.我国封建社会形成:

时间:

战国时期方式/途径:

变法/变革。

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

一.甲骨文

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商朝时期,占卜之风盛行。

价值/意义:

(1)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历史有重要价值。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开始的。

二.闻的青铜名于世器

1.商朝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

2.司母戊鼎

出土于:

殷墟

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

用途:

祭祀

特点:

形制雄伟,纹饰华丽,工艺高超。

价值/地位:

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3.青铜器铸造有何意义:

(1)青铜器的产量和质量折射出国力的盛衰

(2)象征着那个时代灿烂辉煌的文明。

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一.孔子

1.名,字,春秋末年,鲁国人。

2.评价/总结:

伟大的思想家:

a.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思想主要有和两部分。

b.在政治方面,提倡,主张以“礼”治国。

c.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伟大的教育家:

a.开始创办私学。

b.主张“”人人都应该有受教育的机会。

c.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

(仁不让于师)

d.根据学生不同特点,采取的方法。

3.言论集《》,由孔子的弟子整理而成。

二.“百家争鸣”局面

含义:

社会上不同的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彼此相互争论,形成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

出现的原因:

社会大变革/社会发生急剧变化)

主要派别:

(1)儒家:

主张教化百姓,以“礼”治国。

(2)法家:

强调用“刑罚”加强统治。

(3)道家:

提出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4)墨家:

主张“兼爱”,“非攻”。

反对不义的掠夺战争。

影响:

各家相互辩驳,又相互影响,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1、最突出的特征:

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形成的大变革时期。

2、具体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政治上:

诸侯争霸,出现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各国竞相变革,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形成。

经济上:

铁器,牛耕的使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思想上:

出现“百家争鸣”局面。

四.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的大变革时期,在这个大变革时期中,有两场改革格外引人注目:

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

请回答:

1、管仲改革时在位国君是谁?

2、商鞅变法的根本原因是甚么?

(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3、两次改革的历史作用分别是甚么?

4、由此你得出甚么结论?

(国家要强大必须进行改革)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一.造福千秋的都江堰(秦国)

修建时间:

建造者

位置:

坐落于流域。

(四川省)

主要组成部分:

等。

功能:

排洪、灌溉。

作用:

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人称“天府之国”。

两千多年前的都江堰,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二.神奇的编钟

由几件铜钟组合成的乐器,形状相同,大小不一。

称为“”。

特点:

规模宏大,音域宽广浑厚。

它表明,两千多年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

一.“秦王扫六合”(秦国统一天下)

“秦王”指谁?

“扫六合”指:

兼并六国,统一天下。

条件/原因:

(1)战国以来,各国间经济文化联系不断加强,统一成为大势所趋。

(2)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3)后,六国再无力抵御秦国的攻势。

“扫六合”的起止时间:

结果:

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

意义: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

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二.秦朝建立:

公元前221年。

建立者:

嬴政(秦始皇)都城:

咸阳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三.陈胜、吴广起义

原因:

徭役、兵役十分沉重,赋税繁多,刑法严酷。

(根本原因:

秦的暴政)

时间:

公元前。

地点:

大泽乡(今:

省境内)

口号:

政权:

政权(地点:

陈)(地位: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

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虽然失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四.秦朝灭亡:

公元前207年。

起义军:

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根本原因:

秦朝统治者的残暴统治

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一.秦始皇巩固封建统治的措施(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

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

统一车辆形制,统一货币(统一后的货币:

),统一度量衡

文化:

统一文字。

(统一后的文字:

军事:

修长城(目的:

防御匈奴进攻。

秦长城西起东至)

思想:

焚书坑儒(目的:

加强思想控制。

二.中央集权制度

(1)采用“皇帝”称号,并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2)在中央:

设立丞相(职责:

帮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太尉(职责:

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职责:

监察百官)他们互不统属,都对皇帝负责。

(3)在地方:

废除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

二级行政机构,各级官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1)国家通过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管理人民,征收赋税,个体家庭成为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

(2)此后历代王朝基本沿用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

四.1.秦朝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了我国两千多年王朝统治的基本体制

2.嬴政首先采用“皇帝“称号。

3.秦始皇开创大一统格局

4.秦始皇创立制度。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一.汉朝:

(包括:

西汉和东汉)

汉朝延续了四百多年,在汉武帝统治时期,国势最为昌盛

西汉:

建立时间:

都城:

二.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

措施

(1)思想文化:

采纳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

(2.)政治:

A.采纳大臣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

B.强化监察制度:

(1)在中央,设立,(职责:

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

(2)设刺史(职责:

负责监督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富豪)

汉武帝时期,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的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三.1.汉武帝首创用年号纪年。

2.人们为什么总把“秦皇汉武“并称。

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帝国)

(1)两人都是我国封建时代重要的君主

(2)都采取了创新的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

(3)采用的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且对历史起了推动作用。

(4)“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

3.儒家学说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始于西汉(汉武帝在位时期)

4罢黜百家:

指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

三.张骞通西域(汉武帝在位)

概况:

第一次:

A.时间:

公元前年B目的:

为了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第二次:

时间:

公元前年

意义/作用:

(1)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

(2)加强了汉朝与西域的各国的联系

西汉王朝设置来管理西域事务

公元前年。

意义:

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二.丝绸之路

路线:

从出发,经,通往中亚,西亚,直到。

意义/作用:

“丝绸之路”称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三.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二者内在联系是:

前者为后者奠定了基础。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一.曹操统一北方

东汉末年,政局混乱。

措施、条件:

(1)政治上:

取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有利地位。

(2)用人:

招贤纳士,重用人才。

(3)经济上:

实行屯田,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保证军粮供应。

(4)军事上:

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

关键性战役:

官渡之战(东汉末年)

1、时间:

年。

2、双方:

曹操军队和袁绍军队。

3、结果:

A.曹操以少胜多.B.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4、官渡:

今河南省境内

二.三国鼎立

赤壁之战(东汉末年)

(1)时间:

(2)双方:

曹操军队和孙刘联军

(3)结果:

A.孙刘联军以少胜多B.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4)赤壁:

今湖北省境内

概况:

(1)魏:

定都:

(2)蜀:

(3)吴:

(4)222年孙权建立吴国,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

第21课南方经济的发展

一.江南经济的发展

(1)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先进生产工具和经验。

(2)自然条件优越。

(3)南方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4)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开发。

(5)南方统治者采取发展生产的措施。

表现:

(1)农业:

在太湖,鄱阳湖和洞庭湖一带开辟出大量湖田。

在江南地区普遍实行麦稻兼作。

五岭以南种双季稻。

(2)手工业:

A.南方纺织技术进步十分明显。

B.冶铸业中,的发明是冶铁技术的一大进步。

C.江南的青瓷烧制技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3)商业:

南方商品经济得到初步发展,城人口达百万,是当时经济最活跃的一个都市。

意义、影响:

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

一.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方民族融合逐渐成为时代主流。

目的:

(1)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

(2)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根本目的)

内容/措施:

(1)年,迁都

(2)采取汉化政策:

A.学习汉语B.该穿汉服C.采用汉姓

D.提倡与汉人通婚

意义、作用:

(1)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

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

(2)也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3)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二。

评价一场改革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是:

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之所以给与肯定,是因为改革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第23课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一.祖冲之

生活于:

时期

成就:

将圆周率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位。

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人,比欧洲人早了1000年。

二.贾思勰

北朝时期。

写成《》一书。

(反映了当时我国北方农业生产技术的水平)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

也是世界农学史上的优秀著作。

三.郦道元

生活于:

成就:

在《水经》基础上写成《》一书(书中详细记录了1250多条大河流的走向…….)

《水经注》既是一部优秀的地理学著作,同时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

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一.王羲之

书法特点:

端秀清新,绚丽华贵,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美称。

代表作:

《》,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被后人尊称为“书圣”。

二.顾恺之

时期。

精于绘画,以人物画最为突出。

代表作:

《》和《》。

三.石窟艺术(中外文化交流的结果)

综合了和的特点。

和外来宗教-佛教有密切关系。

其中最著名的:

山西大同的,河南洛阳的。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得时代特征(最主要得特征: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政治:

政权分立

南方经济得到空前发展

民族关系:

民族融合得趋势不断发展

文化:

科学技术显著进步,文化艺术异彩纷呈。

综合训练:

1.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1)西汉前期,造纸术的发明。

(2)东汉时期,改进造纸术。

(3)东汉时期,著有《》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4)东汉时期,研制成“”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5)东汉时期,数学专著《》其中一些内容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6)南朝时期,将圆周率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比欧洲人早约一千年。

(7)北朝时期,的《》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

2.三次迁都:

(1)公元前年,商王迁都

(2)公元前年,周平王迁都

(3)年,孝文帝迁都。

(目的:

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得控制。

3.战役:

(1)炎帝和黄帝为了争夺,在发生大战。

(2)武王伐纣的战役是

(3)公元前年,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进攻。

(4)年,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5)年,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4.改革:

改革

时期

在位国君

主要内容

结果、作用

结论、启示

管仲改革

1.国家要富强必须改革

2.国家要发展必须重用人才

3.改革要成功必须顺应历史发展趋势

商鞅变法

孝文帝改革

5儒家思想

(1)创立于春秋时期,创立者:

孔子

(2)秦朝时期,秦始皇采取“焚书坑儒”儒家思想受到压制和打击。

(3)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用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

儒家思想得以弘扬和发展。

6.有人说: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的转型期。

⑴“转型”指什么?

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的形成

⑵发生“转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使生产力得到提高。

⑶这一“转型”在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各有什么重大反映?

经济方面: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封建经济形成并发展。

政治方面:

相继出现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各国通过变法确立了封建制度。

思想文化方面:

出现了“百家争鸣”局面。

7.毛泽东诗词《沁园春·

雪》中有“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毛泽东在词中提到的秦皇汉武分别指谁?

(2分)

(2).秦皇采取了什么首创制度来巩固统一的封建国家?

(1分)

(3).秦皇采取哪些措施加强全国经济交流和文化发展?

(4).汉武为巩固大一统格局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6分)

8.填空:

(1).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和他的主要辅佐者,分别是和。

(2)夏朝建立于公元前世纪,西周建立于公元前世纪。

(3).商周时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文化。

(4).战国时期修筑的使成都平原变的“水旱从人,不知饥谨”。

(5).581年,北周外戚建立隋朝。

960年,后周大将建立宋朝,历史称为北宋。

(6).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法典是《》。

(7).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是。

(8).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最早出现于前期。

(9).1127年,北宋灭亡,历史上称为“”。

(10).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于公元前世纪。

(11).秦长城西起,东到。

(12).东汉时期,在总结前人造纸经验的基础上,改进了造纸术。

(13).被后世尊称为“医圣”,被后世尊称为“书圣”。

(14).《史记》是后世体史书的典范。

(15).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是。

(16).官渡之战发生在今省境内,赤壁之战发生在今省境内。

(17).秦朝在中央设置的分管行政的官职是,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18).东汉时期,在总结前人造纸经验的基础上,改进了造纸术。

(19).《史记》是后世体史书的典范。

(20).官渡之战发生在今省境内,赤壁之战发生在今省境内。

(21).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发生在公元前世纪.

(22).汉武帝时期,在中央设置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

汉武帝采纳大臣的建议,颁布“”削弱封国势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