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版高中地理系统复习(知识点梳理).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05628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版高中地理系统复习(知识点梳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上海版高中地理系统复习(知识点梳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上海版高中地理系统复习(知识点梳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上海版高中地理系统复习(知识点梳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上海版高中地理系统复习(知识点梳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版高中地理系统复习(知识点梳理).doc

《上海版高中地理系统复习(知识点梳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版高中地理系统复习(知识点梳理).doc(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版高中地理系统复习(知识点梳理).doc

高中地理复习

第一篇宇宙和地球

专题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一:

天体系统

1、宇宙的范围:

150亿光年

2、宇宙的特点:

不断运动的物质世界

3、宇宙的组成:

天体,弥漫物质

天体:

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

天体

举例

主要特点

恒星

太阳

球体、自己发光、H、He等炽热气体组成

星云

猎户座

云雾状、气体尘埃组成,m和V大,ρ小

行星

地球

球体,绕恒星运行,质量比恒星小

卫星

月球

球体,绕行星运行,质量比行星小

彗星

哈雷彗星

云雾状,绕恒星运行,质量小

流星体

尘粒和不规则固体小块,运动不规则

4、天体系统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二:

太阳系

1、太阳系的基本构成:

恒星(中心天体)、大行星、矮行星、太阳系小天体

恒星(中心天体):

太阳

大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类地行星(质量小,密度大中心有铁核)

木星,土星:

巨行星(体积大,质量大密度小)

天王星,海王星:

远日行星

最大:

木星

最多卫星:

土星

矮行星:

谷神星、冥王星、卡戎、2003UB313(齐娜)

2、太阳系的运动:

运动速度:

250千米/秒,周期:

2.5亿年

八颗行星绕日运动具有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

3、太阳

(1)基本特点

组成成分:

氢和氦

(2)太阳的外部结构

位置

厚度

薄→厚

颜色

亮度

亮→暗

温度

低→高

大气浓度

浓重→稀薄

太阳活动

光球

500KM

肉眼观察到的颜色

明亮

6000K

稀薄

太阳黑子

色球

 几千千米

玫瑰色

 光球的千分之一

 四五千K至几万K

 稀薄

 耀斑

日珥

日冕

 至几个太阳半径以外

银白色

 暗

几百万K

 更为稀薄

 太阳风

(3)太阳活动

主要标志:

黑子和耀斑

周期:

11年

太阳活动的对地影响:

气候变化(降水、气温)

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

太阳风在极地形成极光

三、地球宇宙环境的意义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日地距离:

1.5亿千米(一个天文单位)

地球体积与质量适中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运动周期适中

专题2地球的伙伴——月球

一、月球的表层环境与运动

1、微弱的引力

体积小

质量小

微弱的引力

没有大气层

易受天体袭击

无法传播声音

没有天气现象

昼夜温差大

没有液态水

没有生命

2、月球地貌

平原、盆地

高原、山地

环形山

3、月球的运动

公转与自转方向:

自西向东

公转周期与自转周期:

27.32天(恒星月)

二、月相

月相——因日地月三者位置不同而产生的。

月相:

新月,上娥眉月,上弦月,上凸月,满月,下凸月,下弦月,下娥眉月

朔望月:

从一次新月到下一次新月所经历的时间29.53天。

月相

农历

形状

日地月位置

月升

中天

月落

新月(朔)

初一

不可见

日地月一线,月球居中

6

12

18

上弦月

初七、初八

半圆月面朝西

日地月直角,月球在太阳东

12

18

0

满月(望)

十五、十六

圆月

日地月一线,地球居中

18

0

6

下弦月

廿二、廿三

半圆月面朝东

日地月直角,月球在太阳西

0

6

12

三、日食与月食

日食

月相:

新月

某地出现日全食也必然出现日偏食

某地出现日环食也必然出现日偏食

月食

月相:

满月

某地出现月全食也必然出现月偏食

四、潮汐作用及其意义

1、潮汐的形成

引潮力=实际引力-平均引力

地球表层某点的实际引力与平均引力存在差值,形成引潮力。

2、大潮和小潮

在新月或满月时,海面涨落的潮差最大,称为大潮。

在上弦月或下弦月时,海面涨落的潮差最小,称为小潮。

大潮:

初一(朔)、十五(望)

小潮:

初七、初八(上弦月)、廿二、廿三(下弦月)

3、潮汐作用的影响和意义

潮汐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加剧海岸侵蚀;

2、顶托河水入海;

3、影响海岸生物。

人类利用潮汐:

1、进行捕鱼、晒盐等生产活动;

2、滩涂水产养殖;

2、利用动力资源进行发电;

3、发展港口。

专题3人类对太空的探索

一、太空探索的历程

1957年,原苏联用火箭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人类由此进入了太空时代。

1961年,原苏联的“东方1号”载着加加林在太空中飞行了108分钟,人类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

同年,美国启动了“阿波罗计划”。

1969年,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足印。

1981年,美国生产的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人类的载人航天活动由此进入到规模较大、飞行时间较长的空间探索与实验阶段。

二、太空探索的意义

宇宙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主要有空间资源、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环境资源等

专题4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1、地球自转基本情况

自转方向:

自西向东;北极:

逆;南极:

顺。

自转周期:

恒星日:

23小时56分4秒(360°)

太阳日:

24小时(360°59‘)

自转速度:

角速度--单位时间内扫过的角度

南北极点为0,其他地点为15°/小时。

线速度--单位时间内扫过的弧长

赤道最大,向两极递减至0。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2)产生地方时

(3)地球自转偏向力

在地球表面作水平运动的物体,无论朝着哪个方向运动都会偏向,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使物体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地转偏向力使物体向左偏转。

在赤道上运动的物体,无偏向。

(4)造成地球形变

中间略鼓,两极稍扁。

梨形地球。

二、地球的公转

1、地球公转概况

方向:

自西向东

周期:

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

速度:

近日点快(1月初)

远日点慢(7月初)

黄赤交角:

黄道平面(地球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23°26′

黄赤交角造成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北回归线23°26′N

南回归线23°26′S

春分(3.21)夏至(6.22)秋分(9.23)冬至(12.22)

2、四季的形成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产生的太阳直射点在纬度上的周年往返移动,引起的正午太阳高度(太阳辐射的强度)和昼夜长短(太阳辐射的时长)的年变化,使得地球表面获得的太阳热量在时间上分配存在不均,从而形成了寒暑交替的季节变化。

(1)太阳辐射的强度

用正午太阳高度来衡量太阳照射的强度

太阳高度角: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

太阳直射时,太阳高度角最大达90°。

太阳直射必发生在正午

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纬度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从直射点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极值:

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达最大值,南半球达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达最大值,北半球达最小值。

(2)太阳辐射的时长

用昼夜长短来衡量太阳辐射的时长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1、赤道终年昼夜平分。

2、春分、秋分全球昼夜平分。

3、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有极昼现象;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第二篇岩石与地貌

专题5板块运动

一、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板块构造学说:

1.世界分为六大板块: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大洋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2.板块运动的条件:

前提:

岩石圈可以在软流层上“滑动”。

动力:

地幔物质的对流。

3.板块运动的结果:

碰撞→陆洋→靠近大陆一侧→岛弧(琉球群岛)

↘海岸山脉(落基山脉)

↘靠近海洋一侧→海沟(马里亚纳海沟)

↘陆陆→巨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张裂→裂谷(东非大裂谷)

↘海洋(红海、大西洋)

二、地震与火山

1、地震

地震是从地下岩层发生断裂、错动开始的。

通常把地下发生断裂、错动引起地震的地方叫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位置叫震中。

震源到震中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地震发生时,能量从震源处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其中的纵波先于横波到达地表。

震级与地震烈度

(1)震级:

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震级相差一级,能量释放相差30倍。

(2)地震烈度:

地震破坏的强烈程度。

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有关;

等震线:

地震烈度相同点的连线。

2、火山

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的岩浆受强大的压力作用、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涌出地表的现象,是地球内部能量强烈释放的结果。

(1)火山的类型:

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2)火山评价:

弊:

破坏植被、农田、建筑物、造成伤亡;火山灰扩散到大气中影响气候。

利:

肥沃的火山灰土和硫磺等有用矿物;成为旅游景点。

3、地震与火山的分布

(1)地震的分布:

板块碰撞地带

主要分布在①环太平洋地震带80%

②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2)火山的分布:

板块俯冲带

主要分布在①环太平洋火山带60%

②地中海---喜马拉雅---印度尼西亚火山带

③红海—东非火山带、洋底火山带

专题6岩石与矿物

一、岩石

1、岩石:

造岩矿物按一定规律形成的集合体。

岩石分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型。

岩石

成因

鉴别特征

典型岩石

典型景观分布

岩浆岩

侵入岩

侵入地壳

冷凝结晶

颗粒较粗

花岗岩

华山、黄山、衡山、普陀山

喷出岩

 喷出地表

迅速冷却

颗粒细小

多细孔

玄武岩

火山、洋底、德干高原

沉积岩

风化

剥蚀

搬运

沉积

固结

层理构造

保存化石

砾,砂,粉砂

张家界

页岩,泥岩

景德镇

石灰岩

太湖石

煤,化石

山西

变质岩

高温高压

密度大,颗粒定向排列,

片理结构。

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片岩

泰山

2、岩石间的转换

冷凝

高温高压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重熔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重熔

重熔

高温高压

岩浆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3、常见的变质岩:

石灰岩→大理岩,石英砂岩→石英岩,页岩→片岩、板岩等。

二、矿物

矿物是构成岩石的物质基础。

矿物是地壳中一种或多种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产物。

在地壳中已发现90多种化学元素,含量排前8位的是氧、硅、铝、铁、钙、钠、钾、镁。

地壳中的元素绝大多数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尤其是含量非常丰富的氧、硅、铝、铁等元素。

主要的造岩矿物有:

石英、云母、方解石、橄榄石、长石、辉石等。

大量可利用矿物富集在一起形成有开采价值的矿产。

专题7地貌

一、主要地貌类型

1、流水地貌

由流水作用塑造的地表形态。

流水作用:

侵蚀搬运堆积

①河流上游:

落差大水流急河谷深切而狭窄

②河流中游:

流水减缓河谷宽阔形成曲流

曲流又称河曲,形如蛇行的河段,多见于河流的中下游,是河床遭受侧蚀的结果,河流的凹岸不断遭受侵蚀,而泥沙在凸岸不断堆积,导致河流越来越弯曲。

③河流下游:

河床平缓堆积作用强盛,形成广阔的三角洲平原。

2、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

①喀斯特地貌形成条件:

水(酸性水)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