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粮食质量标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05494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要粮食质量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主要粮食质量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主要粮食质量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主要粮食质量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主要粮食质量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主要粮食质量标准.docx

《主要粮食质量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要粮食质量标准.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主要粮食质量标准.docx

主要粮食质量标准

2021年春训班仓储人员

 

二00九年元月

一、主要粮食质量标准:

1、新质量标准发布实施时间是:

1999年11月1日发布,2000年4月1日实施。

2、稻谷质量标准:

GB1350——1986?

稻谷?

发布实施12年来,对我国稻谷的生产和流通起了重要作用,伴随着稻谷品种的不断改良和市场经济的开展,原标准中的一些指标已不相适应,需对其加以修订。

〔1〕、新增内容:

——质量要求增加“整精米率〞和“谷外糙米〞指标。

整精米:

糙米碾磨成精度为国家标准一等大米时,米粒产生破碎,其中长度仍到达完成精米粒平均长度的五分之四以上〔含4/5〕的米粒。

整精米率:

整精米占净稻谷试样质量的百分比。

谷外糙米:

稻谷由于机械损伤等原因形成的糙米。

〔2〕、主要修订内容:

——将原分类修改为五类,即:

早籼稻谷、晚籼稻谷、粳稻谷、粳糯稻谷、籼糯稻谷。

——粳稻谷、粳糯稻谷出糙统一为一个标准,中等质量为不低于77.0%,不在划分一、二、三类地区。

——将晚籼稻谷、籼糯稻谷水分修订为不超过13.5%与早籼稻谷一样。

粳稻谷、粳糯稻谷水分修订为不超过14.5%。

〔3〕、质量要求:

①、早籼稻谷、晚籼稻谷、籼糯稻谷按出糙率和整精米率分等级,出糙率:

一等≥79.0%、二等≥77.0%、三等≥75.0%、四等≥73.0%、五等≥71.0%。

整精米率:

全部是≥50.0%。

水分:

≤13.5%。

杂质:

≤1.0%。

色泽、气味正常。

②、粳稻谷出糙率:

一等≥81.0%、二等≥79.0%、三等≥77.0%、四等≥75.0%、五等≥73.0%。

整精米率:

全部是≥60.0%。

水分:

≤14.5%。

杂质:

≤1.0%。

色泽、气味正常。

各类稻谷以三等为中等标准,低于五等的为等外稻谷。

稻谷中混有其它类稻谷不超过5.0%。

各类稻谷中黄粒米不超过1.0%。

各类稻谷中谷外糙米不超过2.0%。

3、小麦质量标准:

GB1351——1986?

小麦?

是1986年修订的,十几年来由于农业种植品种的变化,小麦粉加工企业要求的变化,使粮食生产构造和粮食购销矛盾更为突出,原标准已经滞后。

新标准把原标准中小麦皮色和粒质六类分为九类,并对小麦同色比例,硬质率进展调整,把北方冬小麦、南方冬小麦、春小麦质量指标合并为一个质量指标。

分类:

根据小麦的皮色、粒质和播种季节分类。

〔1〕、白色硬质冬小麦:

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角质率不低于70%的冬小麦。

〔2〕、白色硬质春小麦:

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角质率不低于70%的春小麦。

〔3〕、白色软质冬小麦:

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粉质率不低于70%的冬小麦。

〔4〕、白色软质春小麦:

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粉质率不低于70%的春小麦。

〔5〕、红色硬质冬小麦:

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不低于90%,角质率不低于70%的冬小麦。

〔6〕、红色硬质春小麦:

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不低于90%,角质率不低于70%的春小麦。

〔7〕、红色软质冬小麦:

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不低于90%,粉质率不低于70%的冬小麦。

〔8〕、红色软质春小麦:

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不低于90%,粉质率不低于70%的春小麦。

〔9〕、混合小麦:

不符合以上各条规定的小麦。

新的?

小麦?

国家标准批准发布。

2021年元月1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新的?

小麦?

国家标准〔GB1351——2021〕,新标准将于今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

新标准与原标准相比,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展了修改:

〔1〕、将小麦由9类调整为5类,即将原标准的白硬冬、白硬春、白软冬、白软春、红硬冬、红硬春、红软冬、红软春、混合等9类调整为硬白、软白、硬红、软红和混合等5类。

规定小麦季节分类在合同等随行文件中或在包装上标注。

〔2〕、采用硬度指数代替角质率和粉质率作为硬、软及混合小麦的分类判定指标,采用硬度仪检验小麦硬度,规定硬度指数大于等于60的为硬麦,小于等于45的为软麦,介与两者之间的为混合麦。

〔3〕、参照国际标准,调整了中等〔三等〕小麦不完善粒的限量指标,由原标准的6.0%调整为8.0%。

〔4〕、明确规定供人食用小麦的卫生要求必须符合?

粮食卫生标准?

〔GB2715——2005〕,饲料小麦的卫生要求必须符合?

饲料卫生标准?

〔GB13078——2001〕。

〔5〕、增加了检验规那么和标签标识的规定,提出了应在包装物上或随行文件中注明产品的名称、类别、等级、产地、收获年度和月份等要求。

二、稻谷、小麦的储藏技术:

〔一〕、稻谷的储藏。

1、稻谷的储藏特点:

稻谷具有谷壳保护,对外界湿热和虫害能起到一定的抵抗作用,谷壳的含水量低于米粒,这一特性有利于储藏。

稻谷籽粒外表粗糙,散落性小,空隙度大,易受外界空气影响,这一特点有利于粮堆内外空气的对流和交换,有利于粮堆湿热空气的散发,但同时也易受外界湿热的影响。

稻谷的胶体构造疏松,对高温作用的抗性较弱,每经历一次高温就会引起品质劣变,主要表现为陈化速度加快,稻谷的水分和温度越高,对稻谷品质的影响也越大。

籼稻谷无明显的后熟期,粳稻谷也只有四周左右,因此稻谷在短期内可完成后熟作用,只要条件适宜即可发芽。

稻谷发芽所需的水分较低,对氧的需求量也不太严格,因此稻谷收获时如不及时枯燥或入库后水分较高、吸湿结露等均会造成发芽。

稻谷收获时正值高温、高湿季节如不及时脱粒、枯燥会出现发热现象,结果使米粒变黄,俗称“沤黄米〞。

产生黄变的原因目前认为主要是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微生物大量繁殖的结果,或是由于米粒内的糖与游离氨基酸或蛋白质之间进展的化学反响。

稻谷黄变后,不仅影响到稻谷的各项品质,而且同时也降低稻谷的储藏稳定性。

稻谷入库后也会出现黄变,温度越高、水分越大变黄的程度也越显著。

2、稻谷的储藏措施:

〔1〕、控制水分。

稻谷收获后要及时进展枯燥,将水分降到平安水分范围以内,如确实没有条件降水,入库后要控制相应的储藏温度,以防止出现发热生霉,稻谷相对平安水分:

温度在150C稻谷水分在16.0%以下,温度在20——250C稻谷水分在15.0%以下,温度在300C稻谷水分在13.5%以下,温度在350C稻谷水分在13.0%以下。

〔2〕、适时通风降温、降湿。

新稻谷入库后应利用晴好有利天气进展间隙式循环通风降湿,把水分降到平安水分以内,并要做到采用压入式通风方法,勤翻粮面降温散湿,防止粮面结露和粮堆内湿热积聚引起发热霉变,确保稻谷平安储藏。

〔3〕、密闭保冷,防止虫害。

对于符合平安水分或冬季经过通风降温的稻谷要及时密闭储藏,这样可以延缓粮温上升,为储粮提供良好的环境,有效地防止虫霉危害,延缓稻谷陈化速度,保持原有品质。

对于水分较高并且要求过夏的稻谷,冬季应加强通风降温,把粮温降到00C左右进展密闭储藏。

〔4〕、“三低〞储藏。

“三低〞:

就是低温、低氧、低剂量。

将“三低〞综合储藏技术用于稻谷储藏,可有效地防止虫霉危害,延缓稻谷陈化。

条件是水分在平安范围以内、根本无虫、杂质少、粮温在50C以内,用纤维板进展粮面密闭,起到隔热保冷和降氧作用,进入高温季节按每立方米1——1.5g磷化铝粉剂的用药量投入粮堆内,密封施药口,但是要确保气密性,牛皮纸不脱落、不漏气。

〔二〕、小麦的储藏。

1、小麦储藏特点:

〔1〕、后熟期长。

小麦后熟期较长,大多数小麦的后熟期在1——2个月左右,少数品种在80天以上或在30天以下,一般红皮小麦比白小麦后熟期长,南方小麦比北方小麦后熟期长。

小麦在后熟期间极易产生水分转移、粮面结露和温度不正常上升的现象,如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会造成发热生霉和生虫现象。

入库小麦水分越高这种现象越明显,因此小麦入库应严格控制水分,加强粮情检测,及时通风降湿。

〔2〕、吸湿性强。

小麦含有大量的亲水胶体物质,持水能力较强,容易吸湿,在温度一样的情况下,小麦的平XX分始终高于稻谷,其中白小麦比红小麦吸湿性强,软质比硬质小麦吸湿性强,未熟粒和破碎粒比完整粒吸湿性强,因此在雾天、阴雨天及湿度较大时应防止小麦吸湿关好门窗。

〔3〕、耐高温。

小麦具有良好的抗温度能力,在一定的高温范围内均能较好地保持生命活力,尤其是耐高温,水分在17.0%以下时,温度只要不超过540C,仍然能保持生命力。

温度过高会引起小麦蛋白质变性,影响种用品质和工艺品质。

小麦蛋白质变性的温度与水分有关,充分枯燥的小麦在700C条件下放置7天,面筋质无明显变化,小麦水分越低,对高温的抗性越强。

〔4〕、易感染害虫。

小麦是害虫感染率较高的粮种,除少数专食性害虫外,几乎能被所有害虫危害,其中以玉米象和麦蛾最为严重。

其主要原因是小麦的营养成分与害虫的生理需要接近,此外小麦收获和入库时气温较高,正值害虫大量发生阶段,所以容易遭受虫害。

小麦遭受虫害后,生活力下降,工艺品质和营养价值大大降低。

〔5〕、易出现褐胚。

小麦在储藏期间,胚部颜色由浅到深变成茶色、褐色或黑色,这种现象称为褐胚,这是由于糖类物质和氨基酸或蛋白质缩合而成的褐色物质所致,此外微生物的侵害也是导致褐胚的原因之一,褐胚小麦生活力下降,工艺品质和营养品质受到影响。

2、主要储藏措施:

〔1〕、高温密闭储藏。

趁热进仓,密闭保管,这是我国储藏小麦的传统方法。

主要是通过日晒降低水分,同时在暴晒和入仓密闭过程中起到高温杀虫制菌的作用,也起到促进小麦后熟作用的完成,这种方法简便易行。

〔2〕、低温储藏。

小麦保持一定的低温,对于种子寿命,保持品质具有显著作用。

因此,利用冬季严寒低温进展机械通风降温,将粮温降到00C左右,然后采取全仓密闭,粮面钎维板密闭等方法保冷,对防治粮堆中的越冬害虫,保持小麦品质均有较好的效果。

〔3〕、自然降氧储藏。

小麦入库后,如水分在12.5%以下可用纤维板密闭,利用粮温高、后熟期间生理活性旺感、呼吸强度大的特点进展自然降氧,将氧浓度降到0.2%以下,可以有效地防止虫霉危害。

除上述储藏外还可以在低温、降氧的根底上,辅以低剂量磷化铝,用药量为每立方米1——1.5g进展“三低〞储藏,这样更有利于防止虫霉危害和保持小麦品质。

三、虫害防治:

〔一〕、常见储粮害虫。

储粮害虫是指:

危害粮食、油料及其加工产品和半产品的昆虫和螨类。

十大主要害虫:

米象、玉米象、绿豆象、蚕豆象、豌豆象、咖啡豆象、大谷盗、谷蠹、麦蛾、印度谷蛾。

〔1〕、玉米象。

分布:

全世界,国内普遍发生。

危害:

食性复杂,主要危害禾谷类及其它淀粉类植物性储藏物品,其中稻谷、小麦、玉米、高粱受害最为严重。

由于对粮食的蛀蚀而造成粮粒的破损和破裂,常易引起后期性储粮害虫的大量发生,属于重要的初期性储粮害虫。

主要形态特征:

体长3——4.5mm,圆筒形,褐色至黑褐色,头部向前延伸呈象鼻状。

幼虫:

体长2.5——3mm,乳白色,无足形,背部隆起,腹面平坦,腹部第1——3腹节反面各被两条横皱纹分成三个局部。

生活习性:

我省每年发生3——4代。

主要以成虫在仓内或仓外阴暗、潮湿的隐蔽场所越冬,有群集性、假死性、上爬性、有飞翔能力、耐饥寒能力较强,发育最适温度24——300C,当温度在130C以下或380C以上时即停顿活动。

〔2〕、谷蠹。

分布:

全世界,为热带、亚热带地区的主要储粮害虫。

国内大局部省市都有发生,主要是在淮河以南各地发生较多。

危害:

成、幼虫均能危害粮食,其中以稻谷、小麦、小麦粉被害最为严重,储粮被害往往形成空壳,大量发生时还可引起粮堆局部发热,属于重要的初期储粮害虫。

主要形态特征:

体长2——3mm,长圆筒形,暗赤褐色,有光泽。

幼虫:

体长2.5——3mm,乳白色,弯弓形,胸部肥大,腹部中间细小。

主要生活习性:

一般每年发生2代,在XX每年可发生4代,以成虫在粮堆内或仓内、仓外各种缝隙中越冬;耐干、耐药性强,耐低氧、耐热性特强,即使在35——400C的高温条件下,仍能发育繁殖,但耐寒性较弱,成虫有趋光性,善飞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