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知识点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047328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知识点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知识点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知识点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知识点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知识点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知识点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知识点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知识点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知识点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

  1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及政体是: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二次革命论”是由谁提出来的:

陈独秀。

  15.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6.全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是:

井冈山根据地

  17.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会议是:

******一大

  18.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地点是:

江西瑞金

  19.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

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0.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

国营经济

(2)

  1.毛泽东正式向全党全国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

《论十大关系》

  2.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

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的观点

  3.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邓小平理论

  4.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党的十六大

  5.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这个判断:

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6.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执政党地位的:

社会基础

  8.执行社会主义宏观调控职能的是: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

  9.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这主要体现在:

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10.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1.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

集体主义

  13.邓小平提出的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核心是:

发展

  14.“一国两制”构想的起初提出,是为了解决:

台湾问题

  15.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

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16.世界观是: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17.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

不懂得个性和共性的辨证关系

  18.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

形而上学不变论

  19.事物发展的必然性产生于:

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

  10.一个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关键在于:

是否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性

(3)

  马哲常考名词解释

  1、联系:

所谓联系也就是关系,是指一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注: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

  2、条件:

所谓条件是指同某事物相联系的,对其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

  3、系统:

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称之为系统。

  4、新事物:

哲学意义上的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前进趋势,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东西。

  5、发展:

发展它不是指一般的运动、变化,而是指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上升运动,包含着明显的方向意义。

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

注:

发展不是事物的简单重复,它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不断产生的旧事物的不断灭亡。

  6、旧事物:

旧事物是指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而日趋灭亡的事物。

  7、规律:

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8、矛盾:

所谓矛盾就是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既相对立又相统一的关系。

简单地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或对立统一。

  9、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

  10、辩证矛盾:

辩证矛盾是指反映事物内部之间和事物外部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的基本哲学范畴。

  11、矛盾的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12、矛盾的斗争:

性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相互否定的性质和趋势。

  13、内因:

内因即事物的内部矛盾。

  14、外因:

外因即事物的外部矛盾。

  15、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矛盾无处不在),并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无时不有)。

矛盾的普遍性也叫共性。

  16、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各有其特点。

矛盾的特殊性也叫个性。

  17、基本矛盾:

基本矛盾是指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始终并规定事物及其过程本质的矛盾。

  18、非基本矛盾:

非基本矛盾是不规定事物及其过程基本性质,也不一定贯穿事物过程始终的矛盾。

  19、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是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20、非主要矛盾:

非主要矛盾是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非主要矛盾也叫次要矛盾。

(4)

(5)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哲学是什么?

  

(1)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对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人都有世界观;

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

  

(2)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理论);

方法论(行动)

  2.哲学基本问题

  

(1)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物质与意识)

  

(2)内容:

思维和存在的第一性(谁决定谁?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能否被认知?

  3.哲学派别

  判定标准:

(1)第一性

(2)同一性(3)世界状态

  

(1)第一性:

唯物主义(物质是第一的)

  (基本派别)唯心主义(意思是第一的)

  

(2)同一性:

可知论(人可以认识世界)

  不可知论(人不可以认识世界)

  (3)世界的状态:

辨证法(联系、变化、发展)

  形而上学(孤立、静止、不变)

  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物主义、可知论、辨证法

  唯物主义: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具体的物质)

  

(2)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孤立、片面、精英论)

  (3)辩证唯物主义(唯物主义+辨证法)

  唯心主义:

  

(1)客观唯心(客观精神、理、道)

  

(2)主观唯心(个人的意志)

  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

  

(1)背景:

社会矛盾激化、主要矛盾、无产阶级壮大

  

(2)自然科学前提:

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

  (3)思想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辨证法(唯心)、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形而上学)

  5.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特征

  

(1)科学的

  

(2)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3)无产阶级哲学

  6.马克思主义是伟大工具

(6)

  物质和意识(唯物论)

  1.物质是什么?

客观存在

  2.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一定是运动的,不存在不运动的物质,只有运动才是物质

  3.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存在静止,但它是相对的)

  4.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5.自然规律是完全无意识的,社会是有意识的,但二者都是客观的。

  6.意识=人脑+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月亮)

  7.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有条件)

  8.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辩证统一

  9.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物质决定意识)

  

(1)世界是统一的,统一于物质,多样的统一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方法论)

(7)

  .事务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辨证法:

1个特征,3个规律,5个范畴)

  1、总特征:

联系、发展

  

(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6重关系可以找到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蝴蝶效应)

  

(2)事物是永恒发展的

  发展=新事物(好的)产生、旧事物灭亡(新中国成立)

  要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方法论)

  2、3个规律

  基本规律1.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辨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矛盾=既对立又统一(两口子)(两点论)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内因决定外因)

  (3)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普遍性:

时时处处都有矛盾

  特殊性: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重点论)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防止“一刀切”,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方法论)

  基本规律2:

质量互变规律

  

(1)度(量变和质变的临界点)

  

(2)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量变为质变做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引起新的质变

  要注重积累,更要注重善于抓住机遇,做事情要善于把握“分寸”,讲究适度原则(方法论)

  基本规律3:

否定之否定规律

  

(1)辩证的否定=自我否定(内部矛盾);

发展的环节;

联系的环节;

实质是“扬弃”

  

(2)事物的发展=(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三个阶段,两个否定,形成一个周期

  (3)事物的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

  3、五对范畴(分清什么是什么、二者一定是辩证关系)

  

(1)现象与本质

(2)形式与内容(3)原因与结果(4)必然性与偶然性(5)可能性与现实性

(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一)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过程

  A.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

  B.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1已经进入,2还在初级阶段)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九点)了解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及其原因(1进入社会主义的

  前提2、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3、所处的国际环境)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E.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领导和团结。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2.经济建设是全党和全国一切工作的中心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B.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C.社会主义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

  3.四项基本原则是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4.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改革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2、改革是二次革命3、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5.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A.改革、发展、稳定三者是互相依存和互相促进的。

  B.在稳定的前提下,通过改革实现发展(稳定是前提、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基本纲领的内容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4、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

  党的“十五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2.基本纲领的意义(政治、经济、文化)

  A.党的基本纲领是经验的总结

  B.党的纲领,是党的基本路线的展开。

  C.党的基本纲领,为实现党的最高纲领迈出了重要一步

  D.基本纲领的制定是党在理论上和政治上成熟的标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