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基础知识汇总.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02946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数学基础知识汇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职数学基础知识汇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职数学基础知识汇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职数学基础知识汇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职数学基础知识汇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职数学基础知识汇总.doc

《中职数学基础知识汇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数学基础知识汇总.doc(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职数学基础知识汇总.doc

职教单招数学总复习

中职数学基础知识汇总

预备知识:

1.完全平方和(差)公式:

(a+b)2=a2+2ab+b2(a-b)2=a2-2ab+b2

2.平方差公式:

a2-b2=(a+b)(a-b)

3.立方和(差)公式:

a3+b3=(a+b)(a2-ab+b2)a3-b3=(a-b)(a2+ab+b2)

第一章集合

1.构成集合的元素必须满足三要素:

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

列举法、描述法、图像法(文氏图)。

3.常用数集:

N(自然数集)、Z(整数集)、Q(有理数集)、R(实数集)、N+(正整数集)

4.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1)元素与集合是“”与“”的关系。

(2)集合与集合是“”“”“”“”的关系。

注:

(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做题时多考虑Ф是否满足题意)

(2)一个集合含有n个元素,则它的子集有2n个,真子集有2n-1个,非空真子集有2n-2个。

5.集合的基本运算(用描述法表示的集合的运算尽量用画数轴的方法)

(1):

与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

(2):

与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相同元素只写一次)。

(3):

中元素去掉中元素剩下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注:

6.会用文氏图表示相应的集合,会将相应的集合画在文氏图上。

7.充分必要条件:

是的……条件是条件,是结论

如果pq,那么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如果pq,那么p是q的充要条件

第二章不等式

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略)

注:

(1)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一般用比较差的方法;另外还可以用平方法、倒数法。

(2)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负数要变号!

(3)同向的不等式可以相加(不能相减),同正的同向不等式可以相乘。

2.重要的不等式:

(1),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2),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3)

注:

(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

3.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略)

4.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1)保证二次项系数为正

(2)分解因式(十字相乘法、提取公因式、求根公式法),目的是求根:

(3)定解:

(口诀)大于取两边,小于取中间。

5.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若,则

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与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相同。

注:

分母不能为0.

第三章函数

1.函数

(1)定义:

设A、B是两个非空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对A内任一个元素x,在B中总有一个且只有一个值y与它对应,则称是集合A到B的函数,可记为:

:

A→B,或:

x→y.其中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函数在的函数值,记作,函数值的全体构成的集合C(C⊆B),叫做函数的值域.

(2)函数的表示方法:

列表法、图像法、解析法。

注:

在解函数题时可以画出图像,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可以使大部分题目变得更简单。

2.函数的三要素:

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

(1)定义域的求法:

使函数(的解析式)有意义的的取值范围

主要依据:

分母不能为0,‚偶次根式的被开方式0,

ƒ特殊函数定义域:

(2)值域的求法:

的取值范围

①正比例函数:

和一次函数:

的值域为

②二次函数:

的值域求法:

配方法。

如果的取值范围不是则还需画图像

③反比例函数:

的值域为

④另求值域的方法:

换元法、不等式法、数形结合法、函数的单调性等等。

(3)解析式求法:

在求函数解析式时可用换元法、构造法、待定系数法等。

3.函数图像的变换

(1)平移

(2)翻折

4.函数的奇偶性

(1)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2)若奇若偶

注:

①若奇函数在处有意义,则

②常值函数()为偶函数

③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5.函数的单调性

对于且,若

增函数:

值越大,函数值越大;值越小,函数值越小。

减函数:

值越大,函数值反而越小;值越小,函数值反而越大。

6.二次函数

(1)二次函数的三种解析式

①一般式:

()

②顶点式:

(),其中为顶点

③两根式:

(),其中是的两根

(2)图像与性质

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有如下特征与性质:

①开口开口向上开口向下

②对称轴:

顶点坐标:

③与轴的交点:

④根与系数的关系:

(韦达定理)

⑤为偶函数的充要条件为

⑥二次函数(二次函数恒大(小)于0)

⑦若二次函数对任意都有,则其对称轴是。

第四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1.指数幂的性质与运算

(1)根式的性质:

①为任意正整数,②当为奇数时,;当为偶数时,

③零的任何正整数次方根为零;负数没有偶次方根。

(2)零次幂:

(3)负数指数幂:

(4)分数指数幂:

(5)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

①②③

2.幂运算时,注意将小数指数、根式都统一化为分数指数;一般将每个数都化为最小的一个数的次方。

3.幂函数

4.指数与对数的互化:

5.对数基本性质:

①②③④

6.对数的基本运算:

7.换底公式:

8.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指数函数

对数函数

(1)

(2)图像经过点

(3)

(1)

(2)图像经过点

(3)

9.利用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将其变为同底、同幂(次)或用换底公式或是利用中间值0,1来过渡。

10.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

指数式和对数式互化‚同底法ƒ换元法④取对数法

注:

解完方程要记得验证根是否是增根,是否失根。

第五章数列

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为同一个常数

每一项与前一项之比为同一个常数

注:

当公差时,数列为常数列

注:

等比数列各项及公比均不能为0;

当公比为1时,数列为常数列

通项公式

(1)

(2)

(3)若,则

(1)

(2)

(3)若,则

中项公式

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则有

三个数成等比数列,则有

前项和公式

()

1.已知前项和的解析式,求通项

2.弄懂等差、等比数通项公式和前项和公式的证明方法。

(见教材)

第六章三角函数

1.弧度和角度的互换

弧度弧度弧度弧度

2.扇形弧长公式和面积公式

(记忆法:

与类似)

3.任意三角函数的定义:

===

4.特殊三角函数值

不存在

5.三角函数的符号判定

(1)口诀:

一全二正弦,三切四余弦。

(三角函数中为正的,其余的为负)

(2)图像记忆法

6.三角函数基本公式

(可用于化简、证明等)

(可用于已知求;或者反过来运用)

7.诱导公式:

口诀:

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解释:

指,若为奇数,则函数名要改变,若为偶数函数名不变。

7.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1)确定角所在的象限;

(2)求出函数值的绝对值对应的锐角;(3)写出满足条件的的角;(4)加上周期(同终边的角的集合)

8.和角、倍角公式

⑴和角公式:

注意正负号相同

注意正负号相反

⑵二倍角公式:

⑶半角公式:

9.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函数

图像

性质

定义域

值域

同期

奇偶性

单调性

9.正弦型函数

(1)定义域,值域

(2)周期:

(3)注意平移的问题:

一要注意函数名称是否相同,二要注意将的系数提出来,再看是怎样平移的。

(4)

10.正弦定理

(为的外接圆半径)

其他形式:

(1)(注意理解记忆,可只记一个)

(2)

11.余弦定理

(注意理解记忆,可只记一个)

12.三角形面积公式

(注意理解记忆,可只记一个)

13.海伦公式:

(其中为的半周长,)

第七章平面向量

1.向量的概念

(1)定义: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2)向量的表示:

书写时一定要加箭头!

另起点为A,终点为B的向量表示为。

(3)向量的模(长度):

(4)零向量:

长度为0,方向任意。

单位向量:

长度为1的向量。

向量相等:

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的两个向量。

反(负)向量: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两个向量。

2.向量的运算

(1)图形法则

三角形法则平形四边形法则

(2)计算法则

加法:

减法:

(3)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注:

乘法(内积)不具有结合律

3.数乘向量:

(1)模为:

(2)方向:

为正与相同;为负与相反。

4.的坐标:

终点B的坐标减去起点A的坐标。

5.向量共线(平行):

唯一实数,使得。

(可证平行、三点共线问题等)

6.平面向量分解定理:

如果是同一平面上的两个不共线的向量,那么对该平面上的任一向量,都存在唯一的一对实数,使得。

7.注意中,重心(三条中线交点)、外心(外接圆圆心:

三边垂直平分线交点)、内心(内切圆圆心:

三角平分线交点)、垂心(三高线的交点)

8.向量的内积(数量积)

(1)向量之间的夹角:

图像上起点在同一位置;范围。

(2)内积公式:

9.向量内积的性质:

(1)(夹角公式)

(2)⊥

(3)(长度公式)

10.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

(1)

(2)设,则

11.中点坐标公式:

若A,B,点M(x,y)是线段AB的中点,则

12.向量平行、垂直的充要条件:

设,则

∥(相对应坐标比值相等)

⊥(两个向量垂直则它们的内积为0)

11.长度公式

(1)向量长度公式:

设,则

(2)两点间距离公式:

设点,则

12.向量平移

(1)平移公式:

点平移向量,则记忆法:

“新=旧+向量”

(2)图像平移:

的图像平移向量后得到的函数解析式为:

第八章平面解析几何

1.曲线上的点与方程之间的关系:

(1)曲线上点的坐标都是方程的解;

(2)以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上。

则曲线叫做方程的曲线,方程叫做曲线的方程。

2.求曲线方程的方法及步骤:

(1)设动点的坐标为(x,y);

(2)写出动点在曲线上的充要条件;(3)用的关系式表示这个条件列出的方程;(4)化简方程(不需要的全部约掉);(5)证明化简后的方程是所求曲线的方程。

如果方程化简过程是同解变形的话第五步可省略。

3.两曲线的交点:

联立方程组求解即可。

4.直线:

(1)倾斜角:

一条直线向上的方向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