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常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评审意见书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029122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常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评审意见书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常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评审意见书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常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评审意见书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常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评审意见书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常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评审意见书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常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评审意见书文档格式.docx

《小常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评审意见书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常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评审意见书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常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评审意见书文档格式.docx

~6°

,井田西北部二岗山南断层附近地层倾角达8°

~15°

在单斜的基础上发育有次级褶曲。

二岗山南正断层走向N62°

E,倾向SE,落差250~280m。

未发现其他断层、陷落柱和岩浆岩侵入体,构造复杂程度为简单类。

3.煤层

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

含煤16层,其中,可采煤层5层,编号为3、9、14、15-2、15-3,可采含煤系数为8.75%。

3号煤层位于山西组中下部,煤层厚度4.73~8.44m,平均6.82m。

结构简单~复杂,含0~3层夹矸。

属稳定的全区可采煤层。

9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上段底部,上距3号煤层62.57~71.17m,平均65.91m。

煤层厚度1.30~1.57m,平均1.39m,结构简单-较简单,含0~2层夹矸,属稳定的全区可采煤层。

14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下段顶部,上距9号煤层37.03~41.68m,平均38.73m。

煤层厚度0.60-1.00m,平均0.86m。

结构简单,不含夹矸,属较稳定的大部可采煤层。

15-2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下段中上部,上距14号煤层5.15~20.75m,平均9.73m。

煤层厚度0.65~1.40m,平均0.93m,结构简单,一般不含夹矸。

属较稳定的大部可采煤层。

15-3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下段中上部,上距15-2号煤层0.65~1.96m,平均1.10m。

煤层厚度2.80~5.30m,平均3.40m,结构简单~复杂,含夹矸0~4层。

4.煤质

(1)物理性质及宏观煤岩类型

各可采煤层均为黑色,玻璃光泽,参差状断口、内生裂隙及外生裂隙均发育,以条带状结构为主,亦有线理状、透镜状结构,构造有层状、块状构造。

3号煤层以亮煤为主、暗煤次之,夹镜煤条带,偶含丝炭细~中条带状结构,宏观煤岩类型以半亮型为主。

9号煤层主要以亮煤为主,夹镜煤条带,宏观煤岩类型以光亮型为主。

14号煤层主要以亮煤、镜煤为主,暗煤次之。

宏观煤岩类型以半亮型为主。

15-2号煤层主要以亮煤为主,夹镜煤条带,宏观煤岩类型为光亮型。

15-3号煤层上部为暗煤,下部为亮煤夹镜煤条带。

宏观煤岩类型为半亮型。

(2)化学性质与工艺性能

3号煤层灰分(Ad):

原煤12.65%~27.23%,平均16.51%;

浮煤4.99%~10.38%,平均7.60%。

挥发分(Vdaf):

原煤15.08%~17.57%,平均16.20%;

浮煤13.21%~16.01%,平均14.58%。

全硫(St,d):

原煤0.23%~0.37%,平均0.30%;

浮煤0.22%~0.36%,平均0.31%。

发热量(Qgr,d):

原煤28.48~31.65MJ/kg,平均29.79MJ/kg;

浮煤32.93~33.80MJ/kg,平均33.30MJ/kg。

胶质层厚度(Y):

0~6.0mm,平均1.1mm。

粘结指数(GR.I)6~21,平均12。

9号煤层灰分(Ad):

原煤15.11%~30.10%,平均21.31%;

浮煤7.81%~11.54%,平均9.60%。

原煤14.56%~18.37%,平均15.87%;

浮煤13.29%~15.28%,平均14.13%。

原煤1.41%~3.53%,平均2.25%;

浮煤0.64%~1.76%,平均1.06%。

原煤23.09~32.70MJ/kg,平均28.15MJ/kg。

0。

粘结指数(GR.I):

2~12,平均8。

14号煤层灰分(Ad):

原煤7.07%~19.57%,平均11.66%;

浮煤3.23%~4.95%,平均3.97%。

原煤11.62~15.78%,平均13.28%;

浮煤10.51~13.19%,平均11.66%。

原煤2.22%~2.88%,平均2.46%;

浮煤1.49%~3.99%,平均2.38%。

原煤27.04~32.70MJ/kg,平均30.62MJ/kg。

15-2号煤层灰分(Ad):

原煤15.77%~42.27%,平均29.50%;

浮煤5.21%~6.66%,平均6.03%。

原煤12.73%~26.99%,平均17.31%;

浮煤10.57%~12.96%,平均11.84%。

原煤1.71%~3.57%,平均2.61%;

浮煤0.61%~2.48%,平均1.58%。

原煤17.82~29.72MJ/kg,平均24.01MJ/kg。

15-3号煤层灰分(Ad):

原煤24.00%~39.63%,平均32.90%;

浮煤6.94%~11.71%,平均8.22%。

原煤15.46%~18.48%,平均17.31%;

浮煤11.83%~13.12%,平均12.23%。

原煤3.76%~8.59%,平均5.56%;

浮煤2.34%~3.34%,平均2.78%。

原煤26.33~29.05MJ/kg,平均27.43MJ/kg。

按《中国煤炭分类》(GB/T5751—2009)和《煤炭质量分级第1部分:

灰分》(GB/T15224.1-2010)、《煤炭质量分级第2部分:

硫分》(GB/T15224.2-2010)、《煤炭质量分级第3部分:

发热量》(GB/T15224.3-2010),3号煤层为特低灰~中灰、特低硫、高发热量~特高发热量之贫瘦煤,9号煤层为低灰~中高灰、中硫分~高硫分、中发热量~特高发热量之贫瘦煤、贫煤,14号煤层为特低灰~低灰、中高硫分、中高发热量~特高热值之贫煤,15-2号煤层为低灰~高灰、中硫分~高硫分、中低发热量~高发热量之贫煤,15-3号煤层为中灰~中高灰、高硫分、中高发热量~高发热量之贫煤。

(3)煤的可选性

假定3号煤浮煤灰分为9.0%、10%时,理论分选比重分别为1.46、1.58。

扣除沉矸,±

0.1含量分别为58.0%、6.33%,为极难选、易选。

5.水文地质

井田含水层主要特征:

第四系松散层孔隙含水层,富水性因地而异;

基岩风化裂隙含水层、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和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富水性均弱;

奥陶系中统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富水性中等~强,水位标高约为643.00~659.00m。

矿井内有6处采空区积水,积水面积约119200m2,总积水量为813028m3。

各可采煤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奥灰水承压。

3、9号煤层最大突水系数分别为0.039MPa/m、0.055MPa/m。

均小于受断裂构造破坏地段临界突水系数0.06MPa/m,奥灰水突破煤层底板的可能性小;

14号;

15-2、15-3煤层最小突水系数分别为0.089MPa/m、0.182MPa/m、0.292MPa/m。

接近或大于正常地段临界突水系数0.10MPa/m,全井田奥灰水突破煤层底板的可能性大。

按《煤矿防治水规定》划分,3号煤层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属中等。

6.其他开采技术条件

(1)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特征

3号煤层直接顶板一般为泥岩、砂质泥岩、局部为粗砂岩。

厚度0~4.20m,平均2.24m。

饱和抗压强度4.6~29.3MPa,平均13.8MPa;

单向抗拉强度0.56~0.63MPa,平均0.59MPa;

抗剪强度5.93~1.59MPa,平均5.07MPa。

老顶为中砂岩及细砂岩,厚度3.50~13.40m,平均7.70m。

3号煤层底板为泥岩、砂质泥岩。

饱和抗压强度4.21~35.1MPa,平均30.5MPa;

单向抗拉强度0.37~0.56MPa,平均0.48MPa。

(2)瓦斯

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晋煤瓦发[2010]746号文件《关于长治市2009年度30万吨以上(含30万)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批复》,原长治市郊区小常煤矿3号煤层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为17.1m3/min,相对涌出量为8.89m3/t;

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为2.29m3/min,相对涌出量为1.19m3/t,属瓦斯矿井。

据井田内钻孔瓦斯样测试,3号煤层瓦斯成分中,CH4为11.21%~96.46%,CO2为1.24%~3.66%,N2为2.16%~86.58%。

3号煤层瓦斯分带由西向东依次为甲烷带、氮气~甲烷带和氮气带。

(3)煤尘爆炸危险性及煤的自燃倾向性

据山西煤矿矿用安全产品检验中心对原长治郊区小常煤矿煤层煤样试验,3号煤层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煤的自燃倾向等级为Ⅲ级,属于不易自燃煤层。

(三)地质工作

1.以往地质勘查

1982年10月~1986年12月,山西省煤田地质勘探114队对长治勘探区进行详查时,提交了《长治勘探区详查地质报告》,山西省煤炭工业管理局以第8801号文批准了该报告。

本井田内及周边施工了钻孔13个。

2001年10月3日~11月12日,山西省煤田地质勘探114队在小常井田内施工井筒检查孔1个。

本次共利用以往地质勘查钻孔14个,其中,钻探甲级孔11个,乙级孔3个;

测井13个孔(303号孔未进行测井),10个甲级,3个乙级。

所利用的钻孔甲乙级率100%。

钻探和测井的煤层质量均为合格。

2.本次工作情况

本次进行了现场实地踏勘,有针对性地收集了矿区测量、采掘、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灾、气象等基础资料,并收集了与本报告有关的的煤田地质勘探报告、水文地质分类报告以及以往生产矿井地质报告,进行室内资料整理分析研究。

3.矿井地质工作

日常矿井地质工作有:

井巷测量、井下地质编录、井下水文地质观测、瓦斯监测、对煤尘爆炸危险性、自燃倾向性测试。

二、报告评审情况

(一)资料搜集及编制

本次较全地收集了以往地质资料,按照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晋煤行发[2011]804号文件下发的“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编制,章节齐全,内容丰富,依据充分,结论基本正确。

图件及附表基本齐全。

(二)主要评审意见

1.确定了井田地层层序及时代,划分了含煤地层。

2.详细查明了井田构造发育情况,评价了构造复杂程度。

3.详细查明了3号煤层的厚度、结构,基本查明了9、15-3号煤层的厚度、结构,初步查明14、15-2号煤层赋存情况,评价了煤层的稳定程度与可采性。

4.基本查明了主要可采煤层的煤质特征,划分了煤类,评价了煤的工业用途。

5.详细查明了3号和9号煤层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对充水因素进行了分析,调查了采空区积水情况,确定了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6.据矿井瓦斯鉴定资料确定了3号煤层矿井瓦斯等级;

据钻孔瓦斯样测试结果,进行了3号煤层瓦斯分带划分;

评价了3号煤层的煤尘爆炸危险性及煤的自燃倾向性。

7.估算了3、9、14、15-2号煤层资源/储量,估算方法正确,采用的工业指标合理,块段划分及参数选择基本合理,估算结果可靠。

由于15-3号煤层原煤全硫大于3%,单列了其资源量。

8.评定了矿井地质条件类别。

(三)报告及资源/储量评审结果

《山西长治郊区三元南耀小常煤业有限公司生产矿井地质报告》(2012年3月)系统地阐述了井田地层、构造、煤层、煤质、水文地质及其他开采技术条件,矿井地质条件为一类,代号为I—Iabc,Id,Iefg。

报告编制符合要求,可作为1.20Mt/a矿井生产管理的地质依据,对报告及下述资源/储量予以评审通过(表1、表2、表3)。

资源/储量汇总表(截至2011年8月31日)表1

煤层

煤类

现保有资源/储量(kt)

动用

储量

(kt)

累计查

明资源

/储量

111b

总量

(%)

1111b+122b

122b

333

111b+122b

111b+122b+333

(总量)

3

PS

51927

66036

13916

117963

131879

7950

139829

39.4

89.4

9

PM

2781

100

23513

4376

27889

84.3

小计

26294

30670

85.7

14

12976

15-2

10925

合计

92330

42193

144257

186450

194400

27.9

77.4

15-3号煤层高硫煤资源量估算汇总表表2

煤层号

高硫煤资源量(kt)

保有资源量

动用资源量

累计查明资源量

2S22

15-3

59235

9861

69096

可采储量估算表表3

工业

储量(kt)

永久性煤柱损失(kt)

开采煤柱损失(kt)

开采

损失(kt)

可采

井田

边界

村庄

断层

河流

公路

工业场地

及井筒

大巷

煤柱

130487

663

34450

2883

25097

29714

92807

3415

4672

8087

7398

22195

30232

128

9471

558

4694

6615

21466

1057

1542

6167

11030

41

4238

239

1413

2584

8515

571

292

1652

9286

18

3315

194

1290

2316

7133

668

223

1262

181035

850

51474

3874

32494

41229

129921

5711

10383

9455

31276

以1.20Mt/a矿井计算,3号煤层矿井服务年限为13.21a。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1.加强矿井地质工作和矿井水文地质工作,积累矿井地质资料,研究地质规律,指导煤矿生产建设。

2.除3号煤层以外的可采煤层地质勘查程度低,尽快进行补充勘探。

3.矿井采空区有积水,在生产中,必须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钻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原则,确保安全生产。

4.矿井未编制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应当每3年进行一次划分的要求,尽快组织编制。

5.奥灰水突破14、15-2、15-3号煤层底板的可能性大,开采前应进行专项水文地质研究,评价带压开采水文地质条件,制定防突水措施。

附:

评审《山西长治郊区三元南耀小常煤业有限公司生产矿井地质报告》专家组名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