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试题经典 诗歌鉴赏 训练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019275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9.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试题经典 诗歌鉴赏 训练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试题经典 诗歌鉴赏 训练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试题经典 诗歌鉴赏 训练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试题经典 诗歌鉴赏 训练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试题经典 诗歌鉴赏 训练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试题经典 诗歌鉴赏 训练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试题经典 诗歌鉴赏 训练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试题经典 诗歌鉴赏 训练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试题经典 诗歌鉴赏 训练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所有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

快乐或者好的思想,

都变成声音飞到四方八面去吧,

不管它像一阵微风

或者一片阳光。

(1)题目中“歌唱”的意思是( 

)。

A.唱歌

B.赞美

(2)诗人为什么希望“我的歌”飞到年轻人的心中?

( 

A.我的歌很好听。

B.我歌唱的是早晨。

C.为了使“少男少女们”得到鼓舞。

(3)下面对诗歌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想象不是这首诗的一大特点。

B.第一节作者把“快乐或好的思想”想象成声音、微风、阳光。

“微风”给人一种心旷神怡之感,“阳光”给人一种春和日丽的欣慰之感。

C.这首诗通过对少男少女们热情歌唱,勉励广大的青少年们,积极投身到火热的生活中去,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奋发向上,永葆青春活力。

(4)读完这首诗后,你觉得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少男少女?

试着写出两个,并说说他们之间的相似点。

5.诗歌鉴赏。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诗人分别从________这几个角度仔细地观察和欣赏庐山。

(2)诗人“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________,由此我们可以想到一句俗语:

________。

(3)这首诗中蕴含的道理是( 

A.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B.看事情不能只看表面现象,应该深入地了解。

C.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

6.阅读下面古代诗歌,回答问题。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带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请简要阐述本诗所蕴含的哲理。

(2)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以情寄景,由情入理。

描写的自然景物清新质朴自然,生机盎然,欣欣向荣。

B.本诗寄寓于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等形象中。

C.《长歌行》是一首汉朝古典诗歌,属于汉乐府诗。

乐府是汉朝的一个音乐机关。

D.“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比喻光阴一去不复返,然而,“少壮不努力”却告诉我们小时候不用努力,长大后什么时候努力都不晚。

7.诗词阅读。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

请作简要概括。

(2)上片“眼波横”“眉峰聚”的比喻有什么新巧、动人之处?

“眉眼盈盈处”的丰富含意是什么?

(3)下片四句用了三个“春”字,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意?

8.课内阅读。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第一句中的“地白”、“树栖鸦”分别从________觉和________觉的角度来写景的,“树栖鸦”巧妙地烘托了月夜的________。

(2)“冷落无声湿桂花”中的“冷”表现了诗人________的心境;

“桂花”既指庭中的桂花,又让人联想到________。

(3)如果把“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字改成“在”,行不行?

为什么?

9.课外阅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首句用“________”和两个“________”字组合在一句诗里,大大加深了诗人的主观感受。

渲染出诗人________。

(2)“________”字用得极妙,是联系上下两句情绪之间的关键。

(3)“________”以下全是想象,猜想重阳佳节到来的时候,亲人们也一定同往年一样登高饮酒。

这样紧扣了诗题中的“________”字,也点明了第二句中提到的“________”的具体内容了。

(4)有人评价“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在全诗中“曲折有致,出乎常情”,对这一评价请简要阐述你的体会。

10.课内阅读。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在诗的前两句中,“沙如雪”、“月如钩”描绘了边塞月夜怎样的景色?

(2)诗的后两句,诗人通过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3)在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

11.课内阅读。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

“吟”是________的意思。

(2)用“/”表示朗读中的停顿,这首诗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是( 

A.千锤/万凿/出深/山。

B.烈火/焚烧/若/等闲。

C.粉骨/碎身/浑/不怕。

D.要留/清白/在/人间。

(3)诗的前两句看似写石灰的烧炼,其实象征着________;

第三、四两句描写了________的精神,表达了诗人________的决心。

(4)这首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物”是________,“志”是________。

(5)作者仅仅是写石灰吗?

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

1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________

1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解释划线字词。

咬:

________ 

坚劲:

任:

________

(2)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竹子?

( 

A竹林里 

B深山里 

C破岩中

(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这两句诗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很好。

请你谈谈好在哪里?

(4)结合课文说说这首诗的写法是什么?

表现了作者什么形象?

14.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①白登②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释】①下:

指出兵。

②白登:

古山名,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北。

汉代匈奴曾围困刘邦于此。

(1)这首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有何作用?

(2)请简要分析整首诗所表达的情感。

(3)诗人借思妇月夜高楼的叹息来抒发戍人________的情感。

1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3题。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解释重点字词。

16.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这首诗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的作品,他在诗中将________和________有机地结合起来,表达了________之情。

(2)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________”二字描写出春草的茂盛。

(3)人们常用“________,________”一句来赞颂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4)“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动词描绘出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________”和“________”点出友人即将经过的处所。

(5)最后两句用________比喻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做到了情景交融,令人回味无穷。

17.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我的歌词,

(1)“我的歌词”,诗人这里所要唱的是什么歌?

(2)诗人为什么希望它飞到年轻人的心中?

18.补全诗句,完成练习。

春 

胜日寻芳泗水滨,________________。

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_____。

(1)补全诗句。

(2)朱熹的这首诗表面描绘了________(季节)的美丽景色,实则是一首________(咏物哲理)涛,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3)从“________”一词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晴朗的好天气,从“________”一词可以知道作者是去踏青。

作者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了“________”(诗句),由此发出赞叹:

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下面两首古诗,按要求完成练习。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诗中哪一句点明了标题?

为什么说这句诗点明了标题?

(2)①“日暮客愁新”中有一个“愁”字,请写出作者在愁什么。

②写出你能联想到的同样是表达这种“愁”的诗句。

(3)对偶句前后呼应,互相映衬,对比鲜明,语言凝练,便于记忆和传诵。

请写出诗中的对偶句,并写出你对该对偶句的感受或理解。

20.读古诗《宿建德江》,完成题目。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________。

本诗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

诗的前两句的大意是________。

(2)展开想象,诗中“日暮客愁新”和“江清月近人”的日月之景,带给读者的感受是________。

(3)诗中侧重借景抒情的是第________、________句,侧重叙事写景的是第________、________句。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之情。

21.诗文赏析,韵无穷。

回乡偶书(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1)__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_(作者)一共写了两首《回乡偶书》,这是第二首,除了这两首诗,我还知道他写的诗句有:

(2)本诗通过诗人归乡后发现改变的“________”和不变的“________”之间的对比,流露出作者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2.课内阅读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和“四时田园杂兴”中的“兴”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A.兴奋

B.振兴

C.高兴

D.兴盛

(2)“村庄儿女各当家”中“儿女”的意思是()

A.子女

B.指青年男女

C.哥哥和姐姐

D.儿子和女儿

(3)“童孙未解供耕织”中“耕”和上句诗中的“________”相对应,“织”和上句诗中的“________”相对应,通过所填的这两个词语,我们体会到农家人________的特点。

A.勤劳能干B.悠闲自在C.艰苦朴素D.勤俭节约

(4)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

B.这首诗中的小孩儿太顽皮、太不懂事了。

C.这首诗写出了农民在初夏繁忙时节紧张劳作的气氛。

23.阅读苏轼的《蝶恋花·

春景》,回答问题。

蝶恋花·

春景

花褪①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②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③却被无情④恼。

【注释】①褪:

脱去。

②柳绵:

即柳絮。

③多情:

这里代指墙外的行人。

④无情:

这里

代指墙内的佳人。

(1)这首词的上阕描摹了________、________的暮春之景,表达了作者________之情。

(2)春天将逝,但美景未必难觅,一句“________”寄托了作者追寻美好事物的旷达之情。

(3)下阕集中反映了作者不被理解的惆怅的句子是:

(4)赏析词中“绕”字的妙处。

24.阅读《烟村》,再次感受叶绍翁的“不值”。

烟村

[宋]叶绍翁

隐隐烟村闻犬吠,欲寻寻不见人家。

只於桥断溪回处,流出碧桃三数花。

(1)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望着村子里的________,听着村中传出的________,找寻着

村中的________。

“________”告诉了我们诗人找寻的结果。

(2)诗的后丽句写景,景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让诗人欣喜的是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的画面。

(4)选一选,体会诗词句中蕴含的豁然明朗的心境。

①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

②踏破铁鞋无觅处,________。

③旧时茅店社林边,________。

A.路转溪桥忽见B.得来全不费工夫C.柳暗花明又一村

25.美丽江南——《江南春》

①千里莺啼绿映红,②____________。

③南朝四百八十寺,④____________。

(1)补充诗句。

(2)这首诗第________句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意无边的画面;

第________句给江南春色增添了一份迷离的美。

(填序号)

(3)第①②句从________觉、________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江南莺歌燕舞、桃红柳绿、酒旗招展的景象。

(4)“________”和“________”二字把莺歌燕舞、桃红柳绿的美丽景色写得有声有色。

(5)第①②句的描写角度是________,第③④句的描写角度是________。

A.时间角度 

B.空间角度

(6)为了突出江南春色,作者选取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具有江南特色的景物,赞美了________。

(7)写出后两句诗的意思。

2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蒲公英老了,

子女问:

“有什么遗产?

母亲默默地给每个孩子,

一把远飞的伞。

(1)请写出这首小诗给你的启示。

(2)即将毕业,老师们也已送你“一把远飞的伞”。

仔细回想,老师的那一句话镌刻在你的心底,写在下面横线上。

27.读《七律·

长征》,回答文后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解释下列词语。

①等闲:

②逶迤:

③磅礴:

④云崖:

(2)这首诗的中心句是:

28.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家祭无忘告乃翁。

(1)请把诗句补充完整。

死去元知万事空,________。

________,家祭无忘告乃翁。

(2)“元”同“原”,是________的意思;

“翁”在字典中查________部,诗中“翁”指________。

(3)《示儿》是南宋诗人________临终时的作品,他逝世前最牵挂的事是________。

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这句诗也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

29.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绝句

(唐)杜甫

迟日①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②飞燕子,沙暖睡鸳鸯③。

【注释】①迟日:

指春日,因为春天光照时间长,太阳落山晚,所以说迟日。

②泥融:

这里指泥土湿润。

③鸳鸯:

一种水鸟,雌雄成对生活在水边。

(1)填空。

①这首诗描写了________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_之情,我们还学过他写的《________》和《________》。

②诗中写到的事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鸳鸯。

(2)请写出这首诗中后两句诗的大体意思。

(3)上面的诗句中写出了两种动物,下面的诗句中也写有动物,你能填上吗?

①两个________鸣翠柳,一行________上青天。

②西塞山前________飞,桃花流水________肥。

③留连________时时舞,自在________恰恰啼。

30.课外阅读

(一)。

清明

[唐]杜牧

清明①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②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③。

【注释】①清明:

节气名,在阳历每年4月4日或5日。

②酒家:

酒店。

③杏花村:

杏花深处的村庄,后人遂以它来命名以产酒著名的地方。

(1)解释加下划线的字词。

①清明时节雨纷纷。

②路上行人欲断魂。

③借问酒家何处有。

④牧童遥指杏花村。

(2)诗的第一、二句交代了写作的时间是________,天气是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

(3)行人为什么“欲断魂”呢?

(4)行人问牧童什么?

牧童回答了吗?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1.

(1)由大漠、燕山、钩、马等景象可看。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渴望早日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两句表达更为明显。

【解析】【分析】

(1)通过沙漠、燕山等边塞景物以及战马、兵器等意象,可以判定这是一首边塞诗。

(2)诗的后两句的意思是:

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

可见作者渴望早日建功立业,这种感情在后两句中表现得非常强烈。

故答案为:

(1)由大漠、燕山、钩、马等景象可看。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渴望早日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两句表达更为明显。

【点评】

(1)本题考查对诗歌题材的辨析。

《马诗·

大漠沙如雪》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用比兴手法,通过咏马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

(2)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诗的前两句通过平沙如雪,新月似钩的描写,展现出一派宁静旷远的场景;

后两句想象跨马奔驰,强烈传出企盼建功立业而不被赏识之意,而且富有唱叹的意味。

2.

(1)京城街上,绵绵细雨滋润着大地。

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青青草色,走近了,却极淡极少、似有似无。

(2)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

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3)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4)写出了早春草色极淡极少、似有似无的特点。

(1)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的能力,理解句意是前提。

描绘诗歌展示的画面时,①理解诗歌的内容。

②抓住诗句中的“景物”。

③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即可。

(2)把握诗歌内容,就是要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是要求学生把握诗意以及基本表情达意的方式等,是诗鉴赏的重要考点之一。

解答时就要紧扣“情”或“景”,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

(3)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要在理解诗歌意思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进行分析。

(4)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作答结合第一题概括。

故答案为:

(1)京城街上,绵绵细雨滋润着大地。

(2)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

(3)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4)写出了早春草色极淡极少、似有似无的特点。

【点评】

(1)本题考查对诗句所描写的画面。

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了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诗化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2)一般答题方法是抓住诗中主要景物再现画面,从而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3)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理解的能力。

体味诗歌的遣词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理解及概括能力的能力。

3.

(1)“黄鸡”的本意是指黄鸡报晓,在词中是指时光流逝。

反用其意,劝阻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

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2)议论。

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表达有关人生的哲理。

表达了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3)热爱生活,旷达乐观。

(1)要求学生结合诗句理解词义。

(2)诗的下阙先用了一个反问句,表达有关人生的哲理。

这是议论。

(3)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解答本题,①应根据对整首诗歌内容的感知与理解,②诗歌的写作背景。

①作者的生平经历。

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作答。

(1)“黄鸡”的本意是指黄鸡报晓,在词中是指时光流逝。

(2)议论。

表达了词人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