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自我调节.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01165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的自我调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体的自我调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体的自我调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体的自我调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体的自我调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体的自我调节.docx

《人体的自我调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的自我调节.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体的自我调节.docx

人体的自我调节

第12章第1节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

【教学目标】

  1.知识:

描述大脑皮层的形态,说明大脑皮层的基本功能,说明人类条件反射的最突出特征,初步了解大脑是怎样工作的,大脑的潜能和记忆。

  2.能力:

尝试解剖脑;收集、整理、分析信息,自主获得对大脑功能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分工合作探究,训练合作能力;通过脑功能探讨和相互质疑,提升自信品质和自我开发潜力的信心。

  教学重点:

教师要提供充足的时间和情境让学生认识脑的结构特点,有充足的时间观察、分析实例,归纳大脑皮层的功能特点。

  教学难点:

内化大脑皮层的功能区域活动特点。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为北师大版义务教育《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一节第六课时,是“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的最后一节,对“神经调节”学习具有总结和深化作用,对学生正确理解生物圈中的人的地位和作用,正确理解生命活动的协调性、统一性起着决定性影响。

本节教材提供的文字简洁,图片直观,内容层次不高,是适合新课标基本要求的课程资源,学生阅读时比较容易区分重点,抓住核心。

【设计思路】

  1.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教学是一种课程开发,是基于教材而又不局限于教材的体验和交流。

在这种体验和交流中,我力求让学生在能力和情感方面得到满足,教学设计既重知识内化,又突出学生主体性。

2.教学策略:

  广泛征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热点、疑点,选择建构主义框架下的“5E”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对生物科学概念的理解和知识的建构。

  3.具体教学方法:

  在具体方法上,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筛选学生最想解决的问题,指导、督促学生分组查寻自己需要的信息,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展示支持观点的材料,阐明看法,师生、同学互相质疑。

  4.学法设计:

  学法方面则采用预习、自主质疑法,鼓励合作探究,自主寻求解决问题的资料和证据。

提供展示探究成果的平台,强化学生展示过程中的生―生质疑、师―生质疑,以促使学生内化知识。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下发下一节课活动评价表。

  2.提出预习要求,布置任务:

小组讨论,收集本小组最想知道的问题,分工收集能解决问题的资料,有条件的可制成多媒体演示。

  

(二)课堂教学:

  师:

大家看的书比老师的多,我想请教大家一个问题:

地球上最神秘的地方在哪儿?

  生:

金字塔、秦始皇墓等,那里隐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生:

百慕大三角,很多飞机、船只到这里就神秘失踪。

  师:

可我想问了,你知道不少,而且还能根据老师的问题,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你这些活动主要依赖身体的哪一个结构?

它又是怎么让你完成这些活动的?

  生:

这应该是由大脑完成的。

但怎样完成我就不清楚了。

  师:

所以,地球上还有一个最神秘的地方,这就是我们的大脑!

美国科学家曾花了10年时间潜心研究脑,至今也是刚揭开脑科学的研究序幕。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秘这人体的“黑匣子”。

“黑匣子”中的秘密实在太多,老师根据大家提出的问题,整理成了四个小主题(多媒体展示):

大脑的结构怎样?

功能上人脑与动物大脑有何明显区别?

人脑怎样记忆?

大脑潜能如何?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第一个小主题。

  进入小主题1:

掀起你的盖头来,让我看看你的脸――观察、解剖猪脑。

  多媒体展示操作方法和观察要点。

学生活动,老师巡视指导。

下面是学生与老师的自由交流:

  生:

老师,这就是猪脑呀?

猪头那么大,脑才这么一点点,不可思议!

  生:

老师,人脑不会也那么一点点吧?

  生:

哪可能!

人脑那么发达,我看过书,爱因斯坦的脑有1200多克,1千克多呢!

  生:

脑子越大越聪明!

  生:

哪里!

爱因斯坦的脑就没有普通人的重,普通人的脑好像是1400克吧。

  生:

这个问题怎么解释?

  师:

大家解释不了的先记下,等会实验结束了,我们一起讨论,好吗?

  生:

老师,脑有层膜包着,这是不是脑膜炎发生的地方?

  师:

你们估计呢?

  生:

应该是吧。

  生:

这膜好韧,是什么东西构成的呀?

  生:

是不是结缔组织?

  师:

真不错!

  生:

哇,这脑好像豆腐,好软呀!

  生:

它的表面还蛮像核桃的,这是沟,这是回。

  生:

哎,快看!

这就是灰质,这是白质。

  生:

灰质、白质是怎么形成的呢?

  生:

灰质是细胞体构成的,白质是神经纤维构成的。

  生:

糊里糊涂的,今天总算对上号了。

  生:

老师,记忆在哪里发生?

  师:

白宇明他们组查了资料,等一会我们听听他们的看法,好吗?

  生:

好的。

  实验结束。

  师:

看完猪脑,我想请大家谈谈收获。

  生:

大脑由两个半球构成,外面有膜包着。

大脑表层是灰质,内部是白质,表面像核桃一样,有沟和回。

  生:

大脑皮层上有不同的功能区域,比如运动中枢、听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等等。

  师:

这些中枢我们看得到吗?

  生:

看不到。

  师:

好,秦子晰小组专门探讨了这个问题,下面我们请这小组的代表来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进入小主题2:

功能上人脑与动物大脑有何明显区别?

  秦:

功能区是科学家们进行实验发现的。

下面我给大家看看我们收集的一个录像。

  播科学家研究人听音乐时大脑皮层活动录像,材料很好。

  秦:

大家看完后有什么启发?

  生:

听音乐时大脑皮层某些地方很活跃,说明大脑皮层确实是分区域的。

  秦:

科学家用动物、用人做实验,发现了很多功能区。

(展示人的大脑录像,讲述左、右两个脑半球功能区的差异,和运动、感觉中枢控制身体对侧的实例。

)下面我们再辨认一下人脑的主要功能区。

  多媒体展示人脑图片,辨认主要功能区。

  秦:

科学家还发现,动物和人的大脑相比,人脑要发达得多,这是我们收集到的各种动物和人大脑的图片(多媒体展示),大家发现了什么?

  生:

人的大脑要大得多,沟和回也更多更深。

  秦:

并且人的大脑有语言中枢,而动物没有。

  生:

不对,动物也有语言呀。

  生:

鹦鹉还会学人说话呢!

  秦:

鹦鹉学舌,它不理解意思。

  生:

但动物之间是可以通过它们的语言沟通的呀!

人有人言,兽有兽语呀。

  师:

好,我们小秦老师遭受围攻了,看我们哪些同学有办法解围?

  师:

看来还真遇上麻烦了。

老师举个例大家分析一下。

上节课李茜给我们介绍了她家的训狗经,她家的小狗刚买回时,大家给它起名“爱爱”,开始呼它唤它,它并不理睬,而多次叫它,并且给它小恩小惠后,只要你唤它,它就会黏糊糊地缠着你。

如果开始不叫它“爱爱”,给它起名“臭臭”“傻瓜蛋”什么的,它是不是就愁眉苦脸的啦?

  生:

不会。

  师:

为什么?

  生:

它不懂名字的意思。

  师:

唤它名字时,小狗感受到的是什么?

  生:

是声音,是通过听觉中枢感受声音刺激。

  师:

对,小狗感受的是声音的频率。

如果是你,你会怎样?

  生:

我会有感觉。

  师:

你是说狗没感觉?

  生:

不是。

是说人对语言有感觉,能理解意思。

  师:

人对语言的理解由什么结构完成?

  生:

语言中枢。

  生:

我想,语言中枢就是理解语言文字的。

动物不能理解,它们没有语言中枢。

  师:

大家的悟性很高。

下面我们再来分析一个实例:

马戏团的小狗能表演2+3=5,这小狗有语言中枢吗?

  生:

小狗经过训练,可以出现语言中枢。

  生:

小狗表演时是在一堆牌牌中挑选“2、+、3、=、5”的,我还看到它挑了牌后,训兽员给它东西吃。

我想把“2”写成  “二”,可能它就没办法了。

  生:

我认为小狗还是没有理解语言文字,它只认识图片。

  师:

很好。

对于人和动物大脑最大的差异在哪里,我想大家都明白了。

值得注意的是,小狗经过训练,是否可以形成语言中枢,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大家课后再查查资料,思索一下,看谁能在最短时间内解决这个问题。

课标中要求解决的问题我们已完成了。

但实验时有同学提到了记忆的问题,下面我们请白宇明小组同学给我们谈谈他们的理解。

进入小主题3:

打开记忆之门,窥视记忆玄机。

  白:

我们搜索网上资料,发现记忆与海马区(多媒体展示图片)关系密切,但关系怎样,还有待研究。

而从神经元来看,记忆主要是与突起间的联系相关。

下面请看神经元变化的三维动画。

(演示神经元从婴幼儿走向成年的变化,讲述记忆与神经元的联系发达程度之间的关系。

  生:

记了之后很快又忘了,这怎么解释。

  白:

从神经元来看,就是突起与突起间的联系又中断了。

  生:

突起之间怎么相连,怎么这么容易中断呢?

  师:

穷追不舍,精神非常可佳。

这个问题比较深奥,课后老师借本书给你看,好吗?

  生:

学习紧张时我有过这种感觉,有时背书背得头都要爆炸了。

是不是脑子装得太多了就会爆裂?

  白:

肯定不会!

爱因斯坦大脑细胞用到的也不过10%,一般人还不到5%。

  进入小主题4:

天生我“菜”,努力无补?

  师:

我们时常听到一些同学埋怨自己“我怎么那么笨呀,怎么就是学不好?

!

”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吕明小组的同学给大家带来了好消息。

  吕:

我这里有一个普通人成为记忆高手的小片子,我想给大家欣赏一下。

(放录像小片段,讲述普通人如何训练成记忆高手,如何在3分钟内记忆一大叠扑克牌顺序的方法。

  吕:

联想、编小故事等方法,可以刺激脑细胞形成更多突起,加强记忆。

如果我们也按科学的方法训练的话,我们也会成为高手。

另外,我们组收集到的“狼孩”的资料也给我们很大的启发。

“狼孩”从小在狼群中生活,七八岁了,智力如同婴儿,有嘴不会说,有脑不会思维,这从反面告诉了我们,人是否聪明,就看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学习。

只要肯学、会学,我们肯定都不“菜”!

  师:

感谢同学们提供的信息。

通过资料查询和展示,我想大家也领悟到了脑的潜能。

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这节课,看看你有什么收获。

  生1:

这节课我认识了猪脑,知道了大脑有两个半球,表面有很多的沟和回。

  生2:

大脑皮层上有很多功能区域,感觉和运动中枢是控制对侧的,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

  生3:

大脑还有很多潜能没有开发,记忆是可以训练的。

  师:

课后请把评价表完成。

人脑还有很多未解之谜,但是,我们知道人脑进化出现语言中枢后,使人类成了万物之灵,我相信人们一定会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解读人类“黑匣子”之谜!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12章第2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教学目标】

1、说出感觉产生的基本过程

2、说明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概念

3、描述眼和耳的结构和功能

4、解释近视、远视、视物不清的原因几矫正方法

5、说明视、听、嗅、味觉及皮肤的触觉、温度觉的感受器官的刺激的性质

6、了解近视与远视,眼的保健;了解耳的结构和功能及听觉的形成,了解耳的卫生保健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重点

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耳的结构与功能

视觉的形成与近视、远视的矫正原理

嗅觉与味觉感受刺激的性质与感受器的位置

触觉敏感性与感受器分布特征的关系;皮肤温度觉器适宜感受刺激的性质

难点

眼的屈光近视

【教学过程设计】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感觉器官→眼的结构→凸透镜成像实验演示→视觉的形成→近视与远视)

引入新课:

从“任何反射的产生都开始于某感受器对刺激的感受”出发,引出本节课题:

感觉器官与人的视觉和听觉。

  主体内容:

首先明确,特殊的感受器与其附属结构所组成的器官称为感觉器官,然后指出眼和耳是关系视觉与听觉形成的感觉器官。

再进一步指出,视觉对我们认识周围事物是最为重要的功能,我们首先学习眼与视觉的知识。

 提出:

眼的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它的结构是怎样的?

让学生们一面观察见图,一面互相观察眼的外部结构,认识角膜、虹膜、瞳孔、巩膜等可见部分的结构部位。

接着出示见图,并可配合模型由前向后,由外到内地简要介绍眼球的解剖结构。

以板书形式逐一归纳之,最后简单介绍眼球附属结构及功能。

接着指出,视觉形成的第一步是光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