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试点办法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008411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试点办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安徽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试点办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安徽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试点办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安徽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试点办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安徽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试点办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试点办法Word文档格式.docx

《安徽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试点办法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试点办法Word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试点办法Word文档格式.docx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劳动纪律、医德医风。

三、考核主体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考核。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安徽省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主要指标及分值表》、《安徽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主要指标及分值表》,对辖区内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考核。

对于实施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和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隶属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据《安徽省村卫生室绩效考核主要指标及分值表》、《安徽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主要指标及分值表》组织考核。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的考核。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岗位绩效考核标准,与职工个人收入挂钩。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对其工作人员进行考核。

对于实施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和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工作人员,由隶属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考核。

四、考核方法和程序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考核程序。

1.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按照考核标准,通过查阅资料、实地查看、现场问卷调查等方式,于每年6月上旬、12月上旬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2次集中考核,财政、人事部门对考核结果进行审核,并将考核结果(包括绩效分值)报市级相关行政部门。

2.市级卫生行政部门每年6月中旬、12月中旬对辖区内县(市、区)考核结果进行复核,复核比例不少于当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5%,复核结果于每年6月底、12月底前上报省级相关行政部门备案。

省级相关行政部门将不定期进行督查。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的考核程序。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于每年6月底、12月底前对工作人员进行2次考核。

五、考核结果运用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考核结果运用。

1.考核结果。

考核实行百分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考核结果分为两个等次:

分值80分及以上为合格,80分以下为不合格。

考核不合格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确定考核得分比,比例为实际得分除以80。

2.考核结果运用。

(1)作为政府补助的依据。

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考核合格的,政府按照与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的原则核定;

不合格的,政府考核合格确定的补助水平乘以考核得分比确定。

一体化管理的行政村卫生室,考核合格的,政府按照核定的标准进行补助;

不合格的,政府按照考核合格确定的补助标准乘以考核得分比。

(2)奖励先进,惩戒后进。

对考核不合格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节余出来的政府补助,应奖励考核合格且得分位列全县(市、区)前三名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并对此机构及其负责人给予通报表扬;

对得分位列全县(市、区)最后二至三名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报批评、限期整改,连续3次考核均位列全县(市、区)最后二至三名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免去负责人职务。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的考核结果运用。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工作人员的考核结果,作为其考核周期(每周期为半年)岗位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和晋级、奖励以及聘用、续聘和辞退的重要参考依据。

六、工作要求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会同财政、人事等部门落实和细化《安徽省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主要指标及分值表》、《安徽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主要指标及分值表》和《安徽省村卫生室绩效考核主要指标及分值表》,抓紧制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岗位绩效考核标准,完善考核办法,创新考核方式,增强可操作性,提高考核质量。

各地要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把绩效考核作为落实改革方案的重要措施抓紧抓好。

成立专门机构,确立专人负责。

严肃考核纪律,严禁编造、篡改考核资料,严禁利用考核谋取个人利益,严肃查处弄虚作假行为,确保考核客观公正。

对弄虚作假、截留、挪用、套取资金的单位和个人,一经发现,将予以通报,追缴经费,并依法追究责任。

本试点办法由省卫生厅会同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附表1

安徽省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主要指标及分值表

考核指标

考核内容

考核标准

分值

基本医疗服务

(28分)

服务质量

严格执行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执行病历书写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疗废物处置规范等有关法规制度,处方质量、病历质量、护理文书质量、医院感染管理和病案管理符合要求。

处方书写合格率达到100%,门诊病历和住院病历、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95%。

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制度健全,措施落实,未发生院内感染事故。

未发生医疗事故,医疗纠纷赔偿控制在一定额度内。

6

服务数量

门(急)诊人次、出诊人次、辅助检查总人次数、住院床日数或观察室输液病人数

分别计算前三年乡镇卫生院前述考核指标的平均值,适当考虑合理增长要素,确定当年考核的基准数据。

门(急)诊人次、出诊人次、辅助检查总人次数增减幅度控制在一定范围,住院床日或观察室输液病人数有所下降或维持较低天数。

医疗费用

住院和门诊费用

与上年相比,次均住院和门诊费用的增长幅度不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单病种限(额)付费的病种数逐年增加。

执行基本药物制度

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规范药房建设。

按照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基本药物处方集和《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规范、合理使用基本药物。

执行药品零差率销售。

按照规定配备基本药物。

药房达到规范化要求。

门诊抗生素2联及以上联用处方百分比不超过20%。

所有药品执行零差率销售。

10

公共卫生服务

(25分)

农村居民健康档案

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使用、管理

按照卫生部《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的要求,在自愿的基础上,为辖区的常住人口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及时更新健康档案,逐步实行计算机管理。

3

25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和健康咨询服务的提供情况、农民健康知识知晓率

积极推广参与式健康教育方法,通过开设健康教育宣传栏、健康知识讲座、健康教育咨询服务等方式向农民传授健康素养、优生优育等基本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农民健康知识知晓率,2009年达50%。

2

免疫规划

国家免疫规划的执行及其管理情况

加强预防接种门诊的设置建设和运行管理,为适龄儿童提供免费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服务,及时发现、报告并协助处理疑似预防接种反应。

2009年,以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五苗”)接种率达到90%以上,新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指定范围和人群的接种率达80%以上。

传染病防治

传染病疫情的报告及处理情况

保障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正常运行,及时发现、登记、报告辖区内传染病疫情,传染病疫情的报告率、及时率、准确率均达95%以上。

配合县级以上疾控机构,参与现场疫点处理,对非住院结核病人、艾滋病病人进行治疗管理。

妇幼保健

孕产妇、儿童保健的开展情况

建立孕产妇、0—3岁儿童保健手册,规范开展孕产妇、儿童保健工作,2011年孕产妇保健覆盖率达70%以上、儿童保健覆盖率达60%以上。

老年人保健

老年人健康检查、健康登记管理情况

定期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开展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并向老年人提供自我保健、伤害预防和自救等健康指导。

老年人的健康登记管理率2011年达50%以上。

慢性病管理

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病的防治及管理情况

对确诊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定期进行体格检查,指导村卫生室人员定期开展随访,询问病情,并对用药、饮食等进行健康指导。

到2011年两类人群的登记管理率达50%以上。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重性精神病患者的随访、康复指导及登记管理情况

对辖区内明确诊断的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

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对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

完成任务分解数的95%以上。

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关工作的开展情况

按照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认真做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增补叶酸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有关工作。

应急处理、卫生监督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卫生监督管理等

有较强的应急处理能力,做好食品、公共场所、学校、职业等卫生指导与管理工作。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12分)

新农合政策宣传

宣传新农合补偿政策,公布就诊报销流程,公示医疗服务与药品价格。

4

12

新农合监督

公示参合农民补偿情况,公布投诉举报电话。

投诉率为0,被举报发生套取资金且被查实的事例为0。

新农合服务

开展即时结报,识别住院者参合身份,及时、准确、全面上传医疗服务信息。

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

(15分)

乡村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情况

按照安徽省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标准,实现标准化建设。

5

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管理情况

按照省一体化管理指导意见的要求,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实行以“五统一、两独立”为基本内容的规范管理。

人事财务管理

(8分)

人员配备情况

人员岗位设置合理,配备到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具备相应岗位的执业资格。

财务管理、分配制度建立执行情况

严格执行各项财务管理制度,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会计核算符合规定。

内部分配机制体现服务质量和服务数量、岗位责任和绩效,落实岗位绩效工资制。

院内环境与管理

(7分)

院容院貌,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并落实行政、后勤、进修和培训等制度。

乡镇卫生院冠名规范,标识明显,院容院貌干净整洁;

工作环境及病员休息环境干净舒适,健康宣传标语、专栏醒目规范,医务人员精神饱满,服务态度和蔼。

群众评价与监督

(10分)

医患沟通情况,群众满意率

院内设有群众意见箱,定期召开病人及群众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有群众及病人评价结果,群众满意率(抽取不少于10名)80%以上

附表2

安徽省村卫生室绩效考核主要指标及分值表

公共卫生

服务

(40分)

传染病的防控

传染病防控信息传达、防控药物的发放及使用指导开展情况。

及时收集、传达预防接种信息;

认真做好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登记、报告;

按要求发放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的防控药物,并防控药物的使用指导、监督工作。

7

孕产妇、儿童保健

孕产妇、儿童保健工作实施情况

做好孕前和孕早期增补叶酸的政策宣传、药物发放、使用指导工作,做好孕产妇的产后访视、母乳喂养指导等工作,参与0—3岁儿童保健工作。

健康教育服务提供情况

开设健康教育宣传栏,每年刊登健康素养、疾病防治、优生优育等基本知识不少于6次;

及时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材料。

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及更新情况

宣传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意义,及时、准确、全面收集自愿建档农村居民的基本情况、主要健康问题及卫生服务记录等信息,按照国家规范建立、更新健康档案。

慢性病防治

高血压、糖尿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

35岁以上居民每年首诊测血压。

对确诊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定期随访,询问病情,并对用药、饮食等进行健康指导。

老年人保健基本工作开展情况

全面收集所在村老年人人口信息,并在乡镇卫生院指导下,认真做好健康危险因素的调查及评估,健康指导、健康管理随访等工作。

基本医疗

基本医疗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做到门诊病人有登记,用药开处方,书写符合规范要求。

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规范、合理用药,不滥用抗菌素、激素。

执行零差率销售。

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执行零差率销售。

药房达到规范化要求

15

参与公共卫生管理工作

参与新农合、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

积极参与做好新农合的宣传发动、筹资、门诊报销;

认真做好参合农民医药费用报销补偿情况的定期公示工作。

积极支持、参加一体化管理。

20

参与业务培训

按时参加省及市、县以及乡镇卫生院组织的业务培训。

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同左

群众满意度

就医环境、服务态度、对患者关心、解决问题的能力

群众满意率(不少于10名)80%以上。

附表3

安徽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主要指标及分值表

(35分)

门诊抗生素2联及以上联用处方百分比、门诊处方使用合格率、次均门诊费用、平均住院费用、院内感染控制、医疗事故发生数

门诊抗生素2联及以上联用处方百分比不超过20%;

门诊处方书写合格率达到100%;

次均门诊费用不超过50元;

平均住院费用不超过2800元;

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建立、制度健全、措施落实;

全年未发生医疗事故。

分别计算前三年相同类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前述考核指标的平均值,适当考虑人口增加和合理增长要素,确定当年考核的基准数据。

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零差率销售的执行情况

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执行零差率销售、药房规范化建设情况。

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且执行零差率销售。

居民满意度

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满意情况

随机从接受基本医疗服务的人员中抽取10人,询问对机构服务的满意情况,居民满意度达到70%以上。

8

(45分)

居民健康档案

健康档案建档率、合格率、使用率、真实率

健康档案建档率09年重点人群(65岁以上老人、妇女、儿童、6种慢性病人)达到50%,以后逐年递增,合格率达到70%,使用率达到50%,真实率达到95%。

中心5

站7

健康教育讲座、宣传专栏、居民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

设置宣传栏,中心、站分别不少于2、1个,每季度至少更换1次;

中心每年至少开展6次公众健康咨询活动;

中心至少每月、站至少每两月举办1次健康知识讲座;

居民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2009年达60%、2010达70%。

预防接种(仅限中心)

建卡(证)率、五苗接种率、新扩大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按规定进苗、储存和运输疫苗,及时清理过期疫苗;

每天及时查看并登记冰箱温度2次;

及时登记疫苗出入库和报废、破损情况,疫苗储存数量和登记相符;

适龄儿童建卡(证)率达到95%以上,适龄儿童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接种率达到90%以上;

新扩大免疫规划疫苗按指定范围和人群接种率达到80%以上,2010年全部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0%以上。

全年未发生预防接种安全事故。

中心4

站0

传染病疫情报告率、传染病疫情报告及时性、传染病疫情报告准确率、协助疾病控制部门进行疫情调查处理情况

传染病疫情报告率、传染病疫情报告及时性、传染病疫情报告准确率均达到95%以上;

重点传染病个案调查率达到95%;

爆发疫情调查处理率达到100%。

中心3

站5

儿童保健(仅限中心)

新生儿访视率、儿童保健覆盖率、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

2009年新生儿访视率达到85%,2010年达90%;

2009年儿童保健覆盖率达到70%,2010年80%;

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明显提高。

中心4站0

孕产妇保健(仅限中心)

早孕建册率、孕产妇保健覆盖率、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率

2009年早孕建册率达到85%,2010年达90%;

2009年孕产妇保健覆盖率达到80%,2010年85%;

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率明显提高。

老年人健康登记管理率、老年人健康规范管理率、健康检查表完整率

每年进行1次老年人健康体检、健康咨询指导和干预等;

健康登记管理率2009年底前达15%,2010年达40%;

健康规范管理率达50%以上,健康检查表完整率达80%。

站6

35岁以上居民首诊测血压率、高血压患者登记管理率、规范管理率、2型糖尿病患者登记管理率、规范管理率

35岁以上居民首诊测血压率达到90%;

每年至少对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1次较全面的健康体检、4次面对面的随访;

高血压患者和糖尿病患者登记管理率2009年达10%,2010年达30%;

高血压患者和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2009年达30%,2010年达50%。

重症精神病患者管理

重症精神病患者登记管理率

2009重症精神病患者登记管理率达25%,2010年达40%。

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满意情况

分别从接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员中各抽取2人,通过电话询问对机构服务的满意情况,居民满意度达到70%以上。

社区服务与管理

(20分)

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人员、账目

中心有专职财务人员,按会计制度编制相关财务报表,站至少有兼职财务人员。

机构账目清晰。

人员和岗位设置

根据标准核定人数、岗位设置、全科医师和社区护士

人员按编制标准核定,岗位设置符合要求,中心至少有全科医师6名,社区护士9名,站至少有全科医师2名,注册护士2名。

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

社区卫生服务知晓率、利用率

随机访谈机构附近居民10—20名,计算社区卫生服务知晓和利用情况,知晓率不少于70%,利用率不少于30%。

双向转诊

双向转诊制度建立,上转病人和下转病人数

和对口支援大医院签订了双向转诊关系协议,制定了双向转诊的具体规定,明确了上转、下转条件,年内有一定的双向转诊病人。

中心对站一体化管理情况

中心对站一体化管理、站接受中心一体化管理情况

中心对站按照区域进行一体化管理,实行行政、业务、药械、财务、人事五统一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