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学习思路和方法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998940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地理学习思路和方法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区域地理学习思路和方法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区域地理学习思路和方法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区域地理学习思路和方法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区域地理学习思路和方法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区域地理学习思路和方法Word格式.docx

《区域地理学习思路和方法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地理学习思路和方法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区域地理学习思路和方法Word格式.docx

气温和降水的分布

主要影响因素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主要气象灾害

3、气候特征:

例如美国气候特征为: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温带大陆性气候广布,地形对气候影响显著、易受寒潮、飓风威胁等

河流流向、流程

河网密度

河道特征

流域面积

水系归属、排列形式

水系特征

径流量

结冰情况

含沙量

水位

水文特征

河流特征

4、河流特征:

(水系特征在中学一般不要求掌握)

5、植被和土壤:

(略)

在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中,地理位置和地形是基础要素,根据位置和地形可推断气候,据气候和地形可推断河流、植被、土壤(详见加强各区域要素联系的分析)。

(二)人文地理特征:

主要包括人口、居民、城市、交通、工业、农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其中区位分析和可持续发展是核心知识。

居民

人种

人口分布和迁移

民族、宗教、文化

1、居民:

2、农业:

3、工业:

4、城市:

5、交通:

6、环境问题:

我们在复习过程中对区域分析不是什么都去具体化,更重要的是掌握地理学科的特性:

如综合性、整体性、差异性等。

对于一个区域更应该从整体上认识和分析某地区的区域特征。

区域征是通过各种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而形成的,故需通过全面、系统的分析,从整体上认识。

在分析过程中要善于抓主导因素,主要特征,而不是面面俱到。

相比较而言,自然特征是基础,人文特征可以通过自然特征推导。

二、 

加强各区域要素联系的分析

一个区域是多种要素的综合体,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也就是是我们常说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因此在分析各要素时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一般而言,自然地理要素是人文要素的基础,也就是说自然条件决定了人口数量和分布、工农业生产、城市分布、交通分布等,可以以自然来推出人文。

而自然各要素中也有相对更重要的要素,也就说一个区域总体特征中有一个或者几个关键特征。

例如我国西北地区的区域特征中,关键特征的干旱,干旱的关键原因是深居内陆,离海远,降水少,而且降水自东向西减少,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其他特征都与干旱相关。

干旱————植被覆盖率低,植被由东向西由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过渡;

干旱缺水——多内流河、内流湖;

干旱————工农业生产水源不足,工业、种植业相对落后,以灌溉农业和畜牧业为主;

人口分布、农业生产、村庄、城市多呈点状(绿洲)和带状(沿交通线和河谷)分布;

温带大陆性气候,日温差大,光照充足,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所以瓜果产量高、甜,棉花质量好(长绒棉)等

一个区域的要素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在复习过程中应该把这些联系简化,抓住主要的、核心的联系,建议尝试建立知识结构图或者说叫思维导图。

三、加强区域比较

不同地理区域之间存在着地理事物异同,通过逐项比较的方法,可以让同学们准确掌握各地理区域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因此,比较法是复习区域地理时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比较项目因具体要求有差异,多数还是比较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的某些方面,与区域分析思路基本一致。

在区域地理复习中,区域地理特征相似或差异性明显的区域较适合用比较法来学习:

1、地理位置特征相似的地区:

如位于北纬30°

附近的长江三角洲、尼罗河三角洲和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比较:

河流注入的海洋、地形成因、气候类型、人口分布、主要城市、发展农业的条件与主要农产品、农业带、工业、交通等。

2、地理位置特征差异明显的地区:

北纬40度亚欧大陆东西两岸可以从地形、气候、洋流、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等方面比较

3、地形、气候特征相似地区:

例如澳大利亚、北美、印度、南美等地的地形特征的异同以及对气候的影响

4、地形、气候特征差异明显地区:

如秦岭南北两侧可以从热量带、气候、植被、土壤、水文特征、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城市区位选择等方面进行比较

例如我国四大盆地自然条件的比较,见下表

(资料来源于网络)

四、区域开发

学习区域最终的目的就是为区域发展服务。

我认为区域发展的关键是区位条件,任何区域的发展都可以从区位条件入手,分析其优势和不足,发展方向和发展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问题

例如某区域农业发展应该分析以下方面:

例1(08全国2套)D湖泊(图6a)的湖面海拔约3800米,降水资料如图6b所示。

D湖沿岸地区地形平坦,发现有大量古代农耕遗迹,包括相互交织的人工堆土高台、人工水渠(图6C).以及人工运河和水塘。

1)推测D湖沿岸地区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特征,并简述原因。

(l2分)

(2)归纳D湖沿岸地区的降水特征。

(4分)

(3)指出威胁D湖沿岸地区发展耕作业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发生时间。

(8分)

(4)说明该农耕系统对防治这些气象灾害的作用。

(12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定位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提取信息能力等,由经纬度可定位该区域是南美洲,该湖为的的喀喀湖。

直接考低纬度高海拔地区的情况,间接考华北地区的国土整治

(1)题由南纬16度得出该地区是低纬度,湖面海拔约3800米,得出高海拔,这样的地区,夏季因海拔较高而气温较低,冬季因纬度低,气温相对高,故年较差小,年均温低;

高海拔则空气稀薄,晴天相对较多,白天反射弱,夜晚保温作用弱,日温差大。

(2)题仔细看图6b可得出降水有较大季节变化,降水集中于12月——次年3月,应为雨季,此时南半球为夏季,4——11月降水较少,为旱季,把各月降水相加可得出年降水量约600毫米。

(3)题此地农业发展模式与我国华北地区(鱼塘台田模式)类似,主要的农业灾害也有很多类似的地方。

高海拔,日较差大,夜晚气温低,易发生低温冻害;

12——次年3月降水多(据图b),而且地形平坦,排水不畅,易产生洪涝;

其他季节降水少,产生旱灾。

(4)题可根据水塘、沟渠、高台分别起到是没作用来分析,水塘在雨季时可蓄水以减轻洪涝危害,旱季可放水以缓减旱情,水渠在雨季是泄洪通道,旱季是灌溉通道,高台比水水面高出很多,可在高台上种植农作物,还可减少洪涝的威胁;

水塘和高台交错分布,增加水体面积,使当地气温受水体影响增大,水体比热容较大,升温和降温幅度均小于陆地,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变小,提高夜晚气温,使低温冻害发生的次数减少,影响程度减轻。

参考答案:

(1)(年均温较低,)年变化(年较差)较小(2分),因为海拔高,地处热带(低纬度地区)(4分);

日变化(日较差)较大(2分),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增温快.夜晚散热快(按高度推测日最低温度可能降至0℃及以下)(4分)。

(2)年降水量约600(580~620之间皆可)毫米(2分),集中于夏季(1—3月或l2月至次年3月)(2分)。

(3)低温,冻害(2分):

夜间(2分);

洪涝灾害,夏季(雨季、I一3月或l2月至次年3月)(2分);

旱灾,其他季节(4—12月或4一ll月,答春、秋季即可得分)(2分)。

(4)(沟渠、水塘与高台交织,)排水通畅利于雨季防洪,灌溉方便利于旱季抗旱(4分);

水体增温和降温的速度比陆地慢。

因此,增大水体面积,并使水面与高台(合理)交错分布(3分)。

可减小气温变化幅度,尤其可提高夜间温度(3分),有效减少低温、冻害对高台农作物的损害(2分)。

例2 

(10全国卷二36题) 

图4中的三幅图分别示意某地区的地形,1-5月气温变化和降水季节分配。

(1)评价图中城市所在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

(2)指出2009-2010年冬春季节该地区降水和气温的突出变化,并说明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4分)

【解析】:

本组题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农业区位分析能力和表述能力。

农业区位包括地形、气候、水源、土壤、市场、交通、科技、劳动力等。

6题:

从区域图中等高线数值和分布可以看出该谷地较为宽广,图中河流及灌渠密布,边缘相对稀疏,说明谷底大部分区域灌溉条件较好,边缘部分灌溉条件稍差。

根据纬度以及1——5月多年平均气温(1月多年平均气温零下10度—零下5度,作物难以过冬)可得出该地位于中温带(伊犁河河谷、)热量可以满足一年一熟,可以种植春小麦、玉米、甜菜等耐寒作物;

另外从降水图上,可以看出多年平均降水量四季均在50——80毫米,季节分配均匀。

7题:

从1-5月气温变化图上可以看出,多年平均状况来看,1—5月均是增温趋势,但是2010年春季则持续出现低温状态(-5度左右),与多年平均值温差增大,4月月末以及5月月初气温陡然上升到10度以上。

春季气温过低,导致犁地、播种等春耕活动推后;

从降水季节分配图可以看出四季降水较为均匀(四季均在50——80毫米),而2009年至2010年冬季、春季均比多年平均季降水量多出20毫米左右,冬季积雪量和3月、4月上中旬积雪量就会高于多年均值,在4月末、5月初这段时间因气温迅速上升而融化,短时间内融化量过大而可能形成洪灾。

【参考答案】

(1)有开阔的谷地;

有河流灌溉系统;

热量满足发展一年一熟的耕作农业;

降水量分配比较均匀。

谷底边缘(灌溉条件较差)区域可以发展畜牧业(农牧业)。

(2)突出变化:

冬春季节的降水(雪)量高出多年平均值(约15%-30%)(5分)从多年平均状况看,春季持续增温,2010年则表现为4月底以前气温持续低于0℃(5分);

4月末到5月初气温快速上升到0℃以上(5分)。

主要影响:

春耕期间气温偏低,播种期推后(4分);

冬春积雪量超过多年平均值,并在短时间内融化,易形成融雪性洪水灾害(5分)

如何复习区域地理

——郑州四中地理组

地理学科的突出特点之一是区域性,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布以及地理原理都与一定的地域相联系。

高考对学生地理知识和能力的考查也是以“区域”作为载体才能实现。

对近几年高考文综试题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区域地理试题有两个重要特点:

其一是地图的比例尺不断扩大。

课本中区域地理地图大都是小比例尺地图,反映一个大洲、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地理事物。

高考试题区域地图比例尺扩大,使区域范围缩小,区域地理事物内容更加详细。

其二是交接地区地图增多,并以局部区域为主。

这种变化使学生对区域地图感到陌生,造成解题困难。

一、让学生心中有图,形成空间概念

应对区域地理试题,最担心的是一幅区域地图呈现在面前时,茫然无措,看不出这是什么区域,所以确定区域位置是学习区域地理的前提和基础。

因此,必须熟练掌握区域位置,努力做到“心中有图”。

比如要掌握世界地图,需要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以十三条重要经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180°

E、20°

W、160°

E、120°

E、40°

N、120°

W、90°

E)为线索,在脑海中形成网络状经纬仪,并使其旋转起来,理清线与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第二,学生绘制最简单的世界海陆轮廓图,并能正确添加这些经纬线。

第三,在复习高中地理和区域地理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十三条经纬线穿过的地理事物(工业区、农业区、交通线、城市、港口、旅游点等)。

这样,在给出的世界上的某一点或线时,头脑中将会出现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地理事物。

对于掌握中国地图,建议这样去做:

一,绘画中国政区图。

最好用方格放大法,动手去画,而不是描图,同时掌握中国的“四至”(最北、最南、最东、最西),34个行政中心的全称、简称、行政中心及相关位置。

二,在自绘的中国政区图上添加(20°

N、23°

26′N、30°

N、40°

N、50°

N、80°

E、90°

E、100°

E、110°

E)这十条经纬线,并说出这些线穿过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三,在经纬跨度不超过十度范围内描一轮廓图,说出其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并阐述这些特征的成因。

四,找一个水平相当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互相问答,互相测试。

学习中按上述方法反复训练,必须进入“心中有图”的境界,准确判断出区域位置也自然水到渠成。

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在复习中不让学生死记具体地区,而是选择一些经纬线,找出最易记忆、能使同学们刻骨铭心的两三个“点”为切入点来记准这条线,然后,随着知识的稳固,我们再循序渐进的往线上添加一些地名,这样,有“点”做基础,学生便能很准确的掌握某条经纬线经过的地区。

愉快轻松的掌握了经纬网和区域的结合。

(2)填绘地图常练不懈。

我们多次让学生对中国、世界空白图进行加工,用不同颜色添上经纬线、政区、地形、气候分布、自然带分布、洋流、自然资源等内容。

学生每完成一幅精美的作品,都会在感到骄傲的同时提升了自己的地图水平。

另外,我们有计划的让学生填一些小区域地图,增加学生小区域识图能力。

(3)不放过任何一个地图。

课上遇到地图,必带领学生观察、识别、研究,课下要求学生遇到图要先认读,之后必须与课本或地图册结合再次辨认,看你的“答案”与“标准答案”有何出入,以此培养了学生勤查地图的习惯。

(4)创设情境认识地图。

我们每个学生的书桌上都有一套小张中国、世界图;

多数学生都有小地球仪。

每个教室都贴了一套中国、世界图;

要求学生在自家室内张贴一套中国、世界图。

教师对地图的重视,潜移默化的感染了学生。

学生的识图水平会飞速提高,为学习系统地理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2、讲好一节区域分析课,教给学生区域分析的方法。

我们通过分析一个分区的地理位置(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自然条件(包括地形、气候、土壤、植被、水文、自然资源)、人文状况(包括人口、民族、宗教、农业、工业、交通、城市),让学生知道如何分析某个区域。

区域地理复习面广量大,但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基本上都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较好的学习世界和中国的分区。

  3、区域地理与高中地理结合,强化高中地理涉及的地区,使学生加强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系,完善、强化知识网络,难易有机结合,提升整体能力。

二、用高中地理的原理来统领区域地理的复习

从考试大纲要求和高考命题趋势来看,区域地理的考查已经从传统的掌握区域地理基础知识和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为主,转变为形成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及相应的价值观为主。

因此高三阶段的区域地理复习中的一个重要方法是高初中地理的结合,即初中的“地”和高中的“理”结合,用高中的地理原理、理念统领区域地理复习。

例如,在东北地区的专题复习应以协调人地关系和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为线索,通过对初中地理基础、必修地理原理和选修案例内容的整合,突出土地、湿地、森林和矿产等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分析商品粮基地和林业基地地建设,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实现东北地区自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地理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任何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规律、原理都离不开区域地理的具体地理事物和现象,它们的特征、成因、分布、联系和变化都是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最好的诠释。

所以,在复习系统地理时,不能脱离区域地理而复习系统地理,任何系统地理知识只有落实到某一区域才能得以解决;

丢开区域地理,系统地理只能是空中楼阁。

同时,也不能脱离系统地理单纯复习区域地理,这样区域地理的复习就太肤浅。

近年来,这部分内容的高考试题主要以区域综合分析为主,特别是分析自然要素的相互联系、自然要素与经济要素之间的联系及其规律、对区域生产与生活进行评价、探寻区域发展的最优化模式等尤为重要。

例如,分析美国商品农业地域类型时,首先分析区位优势,然后对优势进行评价。

三、用综合性思维分析区域特征

区域特征是区域地理复习的和研究的重点,是解决区域问题的关键。

区域地理涉及的内容复杂,区域之间有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果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很难掌握。

所以我们应运用正确的方法。

第一,抓住主导因素,突出区域特征。

在区域的各个特征中找出最具本质的或最具特色特征,并以此找出主导因素。

如欧洲西部地区,海洋性气候特征显著是本区最突出的区域特征,位于温带大陆西部是形成这一突出特征的主导因素;

气候南北对称分布是非洲大陆的最突出的区域特征,赤道横穿大陆中部,气压带、风带在非洲大陆南北对称分布是形成这一特征的主导因素;

干旱是我国西北地区的最突出区域特征,身居内陆是形成这一特征的最主要原因等等。

第二,理清复习思路,综合整理知识。

区域地理的复习,不能对教材知识进行简单的重复,应该对知识进行整理、加工和提炼,把教材内容转化为复习内容。

对于每一具体区域的复习,可以通过五个追问:

●在哪里——定位、分布;

●有什么——自然、人文地理要素特征,生态环境问题;

●为什么——主要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进行分析,有时还需要注意历史来源和国家方针、政策方面原因;

●怎么样——评价对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

●怎么办——预测发展方向或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措施。

使自己对各个区域的认识能够向纵深发展,深化对区域特征和成因理解。

此外,复习中不要局限于教材中的地域分区,还要外延或重组成新的自然分区(如世界气候区、重要海域等)、经济区(如环渤海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区等)、热点地区(如世界石油产区、我国西部地区等)。

例如复习时可以把世界干旱地区作为一个专题,首先将我国的西北地区,西亚和北非、中亚、澳大利亚等地区,以及选修教材中的荒漠化的防治等章节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以及用高中系统地理中的地理知识、原理和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突出干旱地区的整体性特征,归纳自然地理(气候干旱、风力地貌、内流河湖、荒漠植被等)和经济发展(畜牧业、灌溉农业等)的共同特点。

然后以内蒙古草原牧区、宁夏平原灌溉农业区、以色列节水农业模式等为案例,分析主要环境问题(草原的退化和沙化、土壤的次生盐碱化等)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区域对比和分析

五、善于总结地,关注社会热点

六、熟悉区域地图的判读技巧

在阅读地图之前,首先要看比例尺、图例符号,以了解地图内容各要素的分类和表示方法,地图内容的详细程度。

在阅读时,通常是概略地阅读整个地区的地理事物,了解个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和一般特征,以便对该地区的地理情况有一个整体的概念,然后再分要素、分范围细读。

细读时应从以下及方面入手:

●确定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

图示地区的经度介于多少度至多少度之间,纬度介于多少度至多少度之间。

周围有哪些邻国(或邻省),是位于内陆还是临海,濒临什么海洋等。

●确定地形地势特点。

图示地区有哪些地形单元,地势起伏情况怎样,各地形单元的界线是什么,海拔大约是多少等。

●确定水系特征。

图示地区有哪些河流,有哪些湖泊。

河流的水系特征如何,主要流经那些地形区或哪些国家,注入什么海域等。

●确定聚落工业中心的位置。

如首都、省会位于什么位置,主要工业中心靠近什么铁路或什么河流或什么海洋等。

●确定物产的分布。

如农作物、矿产的分布如何,这些物产分布有什么规律等。

●将以上五个方面进行练习,进行总体阅读。

另外,在区域地理复习过程中,还要做些与内容相关的练习题。

所做题目应该是立意明确,考察目标清晰;

试题的情景设计和设问角度巧妙、科学、合理、恰当;

题目使用材料、数据准确;

题目涉及的地图、图表规范,注记清晰;

题目答案准确,表述规范。

并且要重视练习后的总结与反思,要总结“解题思路、解题方法、答题策略、应试技巧”,要反思“审题是否认真、答题是否规范、表述是否严谨、心里是否稳定”。

总之,区域地理的复习,应重视空间分布,落实基础知识,分析区域特征,学会方法,掌握技巧,就能在高考时应对自如,游刃有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