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省三校2015届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99810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1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北三省三校2015届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东北三省三校2015届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东北三省三校2015届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东北三省三校2015届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东北三省三校2015届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北三省三校2015届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

《东北三省三校2015届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北三省三校2015届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东北三省三校2015届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

哈尔滨师大附中 东北师大附中 辽宁省实验中学

2015年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框。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

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战国文献有多处讲到,民无法生活时嫁妻卖子,但没有一条言及卖土地,这同汉以后的文献多把卖田同嫁妻鬻子连在一起,有明显不同。

这主要反映了

A.战国时期多数百姓没有土地所有权 B.汉代百姓生活更加困苦

C.关于土地买卖可考的文献记载很少 D.百姓嫁妻卖子改善生活

【知识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试题解析】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才刚刚开始确立,因此多数百姓还没有土地所有权,所以百姓无法生活时嫁妻卖子,故A项正确;汉代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所以在汉代事土地可以作为私有财产可以买卖,也就出现了汉以后多把麦田同嫁妻鬻子连在一起,故B项错误;关于土地买卖可考的文献记载多少的问题在材料中并没有反映,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民无法生活时嫁妻卖子或者卖田,百姓嫁妻卖子改善生活的叙述是不符合材料信息的,故D项错误。



【答案】A

25.“近代以来,任何国家政治生活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政治和行政的分野。

中国传统政治也强调分野,王权就是政治权力,相权就是行政权力。

”古代中国,最符合近代这种政治生活特点的朝代应是

A.汉代 B.唐代 C.明代 D.清代

【知识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成熟

【试题解析】汉朝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地方诸侯国的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有军事权、税收权、劳役权、立法权、执法权、管理权、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人事权等行政权力。

王权是政治权利,而地方诸侯王行使行政权力,所以汉代最符合材料所说的现象,故A项正确;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减少了决策失误,提高了行政效率,但王权和行政权没有实现分野,故B项错误;明代废丞相,设内阁,皇帝直接统领六部,不符合题干信息,故C项错误;清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王权和行政权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不符合材料中的说法,故D项错误。

【答案】A

26.宋代徽人“族人业无所就,令可治生理财。

族中子弟不能读书,又无田可耕,势不得不从事商贾者,族众或提携之,或从亲友处推荐之,令有恒业,可以糊口。

”这表明当时

A.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 B.血缘关系是商人集团纽带

C.徽州地区的商业发达 D.重农抑商观念已经被打破

【知识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试题解析】区域性商人群体的出现是在明清之际出现的,而材料中是宋朝,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故族众或提携之,或从亲友处推荐之,令有恒业”可知血缘关系是商人集团纽带,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中并没有反映徽州商业发达,只反映了徽州人如何从商,故C项错误;重农抑商观念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宋朝并没有打破,故D项错误。

【答案】B

27.中国近代从魏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到郑观应《盛世危言》中的“西学篇”,再到20世纪初编著的《新学书目提要》。

这一演变反映的实质是

A.中国学习西方从器物到制度层面的过程

B.中国人从天朝上国向正视现实的态度转变

C.近代中国顺应世界发展大势的历史必然

D.顽固派和洋务派、顽固派和维新派的斗争

【知识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试题解析】依据材料“师夷长技以制夷”与“西学篇”及《新学书目提要》,不能看出在学西方从“器物到制度”层面的过程,故A项错误;“中国人从天朝上国向正视现实的态度转变”在材料中不能反映,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师夷长技以制夷”与“西学篇”及“《新学书目提要》”的现象可以看出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做法,也正好顺应了世界发展的趋势,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未体现顽固派和洋务派及维新派之间的斗争,故D项错误。

【答案】C

28.英国人呤唎在《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中写道:

太平天国军民每隔七天要做礼拜,由长官和书手站在正中,众人分别站立两旁,诵赞美诗;一人朗诵黄表奏章,众人跪拜,读完后,焚化黄表。

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太平天国是基督教化的运动 B.传播基督教是太平天国重要内容

C.宗教是太平天国革命的外衣 D.传教士为太平天国制造舆论声势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试题解析】依据材料“一人朗诵黄表奏章,众人跪拜,读完后,焚化黄表”的现象可知其并不是真正的基督教行为,因此说太平天国是基督教化的运动是错误的,故A项错误;太平天国的真正目的是要借助外来宗教建立人间天国,播基督教是太平天国重要内容,不能反映其实质目的,故B项错误;太平天国虽然引入了外来宗教,但真正目的是利用其思想进行革命,故材料中所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宗教是太平天国革命的外衣,故C项正确;依据材料“太平天国军民每隔七天要做礼拜”可以判断出并非是传教士为太平天国制造舆论声势,故D项错误。



【答案】C

29.图6为改革开放后中国一家股份制公司——东方家具公司售出的唯一一张股票。

这表明

A.中国股票交易制度基本成熟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改革开放使家居装修业发展 D.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已被打破

【知识点】十一届三中全会与经济体制改革

【试题解析】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是在20世纪初,而材料中显示时间是的1980年,因而中国股票交易制度基本成熟的说法是错误的,故A项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的时间是1984年,而图片中的时间是1980年,故B项错误;材料并不能反映改革开放使家居装修业的发展,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时间是1980年,我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因此产生了东方家具公司的股票,由此可见打破了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变化,故D项正确。

【答案】D

30.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对学生说:

“这是我刚从果园里摘下来的苹果,你们闻闻它是什么味道?

”闻过的学生都说是苹果的香味。

苏格拉底最后闻,说“我什么味道也没有闻到”,继而他对学生笑着说“看来只有你是你自己”。

苏格拉底把苹果传给学生看,学生们呆住了——那是一只蜡做的假苹果。

这个故事反映出

A.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美德的内涵是坚持独立思考 D.理念是万物本源

【知识点】苏格拉底

【试题解析】材料中苏格拉底让学生闻苹果,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觉,而苏格拉底并没有告诉学生是什么味道,因此不能体现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看来只有你是你自己”可以看出,其他学生并没有按照自己的感觉说出感受,故B项错误;一只蜡做的假苹果,许多学生却闻出了香味,说明这是一种心里上的盲从,没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只有柏拉图坚持诚实的美德,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对世界的本源进行探索,故D项错误。

【答案】C

31.波提亚斯法官1994年由克林顿总统任命为联邦法官02007年受到联邦调查局调查,他的罪名包括收受贿赂、向国会撒谎、用假身份申请破产筹等。

如罪名属实,按照美国宪法,波提亚斯法官将

A.由联邦法院审判并解除其职务 B.由总统发布命令并解除其职务

C.由国会弹劾并解除其职务 D.自动解除职务

【知识点】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试题解析】美国联邦法院无权解除联邦法官及其职务,故A项错误;美国总统无权发布命令解除联邦法官的职务,故B项错误;美国联邦法官由总统任命,但必须征得国会的同意,因此在联邦法官因违法免职时也必须经国会弹劾并解除其职务,故C项正确;美国联邦法官无权自动解除职务,故D项错误。

【答案】C

32.19世纪最后30年,出现了近代社会的第二次现代化浪潮。

作为这次现代化浪潮的结果,形成现代意义的经济模式。

在现代意义的经济模式基础上,现代意义上的政治模式趋于成熟。

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完善

B.科学和技术的紧密结合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

C.经济模式定型促使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成熟

D.生产力进步推动了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知识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

【试题解析】依据材料“在现代意义的经济模式基础上,现代意义上的政治模式趋于成熟”,可见是经济模式是基础,政治模式受经济模式影响而产生,故A项正确;科学和技术的紧密结合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在题目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19世纪最后30年,经济模式并未定型,因此经济模式定型促使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成熟的说法是错误的,且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生产力进步推动了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答案】A

33.1926年斯大林在某报告中称:

现在我们已进入新经济政策的第二个时期……如果当时,在新经济政策的第一个时期,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事业是依靠农业的,那么现在它却要依靠而且已经依靠工业的直接扩展了。

对“新经济政策的第二时期”理解最准确的是

A.延续新经济政策在农业领域的做法 B.为斯大林体制的建立奠定基础

C.苏联开始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 D.以工促农建立合理的经济结构

【知识点】“斯大林模式”

【试题解析】依据材料“那么现在它却要依靠而且已经依靠工业的直接扩展了”,新经济政策故在农业领域是:

粮食税政策,明显不符合,故A项错误;重点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是斯大林体制的表现,新经济政策的第二时期依靠工业的直接扩展,为斯大林体制的形成奠定基础,故B项正确;苏联通过1928年至1937年的两个五年计划实现了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而“新经济政策的第二时期”是从1926年开始,故C项错误;以工促农建立合理的经济结构,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答案】B

34.“资本主义”(capitalism)一词最早出现于1753年版的法国《百科全书》。

一直到了20世纪初,这个词忽然流行起来。

1958年版《大英百科全书》所下的定义:

“(资本主义)是一种产品生产属于个人或私有企业的经济制度。

”这说明“资本主义”一词是

A.启蒙思想家构建理性王国的创造 B.人们对近现代经济发展再认识

C.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理论依据之一 D.工业革命不断发展的客观产物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试题解析】依据材料“(资本主义)是一种产品生产属于个人或私有企业的经济制度”,而启蒙思想家主要是在政治领域进行制度构建,所以不是启蒙思想家构建理性王国的创造,故A项错误;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经济和政治的反映,而“资本主义”一词从1753年最早出现,直至1958年才形成定义,所以是人对近现代经济发展再认识之后形成定义,故B项正确;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故C项错误;“资本主义”(capitalism)一词最早出现于1753年,而此时还未进行工业革命,所以工业革命不断发展的客观产物的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

【答案】B

3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

每个时代都要编写它自己的历史,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编写的不对,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

上述材料

A.表明史学的实用价值 B.说明历史时序性特点

C.肯定求真的史学态度 D.阐释全球史观的意义

【知识点】史学价值

【试题解析】依据材料“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可知历史的价值是解决现实中的新问题,故A项正确;材料中不能看到历史编排的时序性,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每个时代都要编写它自己的历史”可见历史的时代需求性,而不是求真,是时代的需要,故C项错误;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