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重难点易错点复习讲练共32套带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993233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重难点易错点复习讲练共32套带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考化学重难点易错点复习讲练共32套带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考化学重难点易错点复习讲练共32套带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考化学重难点易错点复习讲练共32套带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考化学重难点易错点复习讲练共32套带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重难点易错点复习讲练共32套带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中考化学重难点易错点复习讲练共32套带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重难点易错点复习讲练共32套带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重难点易错点复习讲练共32套带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2.表示方法:

在元素符号正上方标出化合价。

符号在前,数字在后。

若数字为1,不能省略。

例如,标出镁元素的化合价:

3.规律:

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1)化合物中的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非金属元素通常显负价;

(2)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4.与离子符号的关系

(1)相同点①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的数值=离子带的电荷数;

②元素化合价的符号与离子带的电性一致。

例如镁离子(Mg2+)与+2价的镁元素()。

(2)不同点①位置不同:

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离子符号标在右上角。

②顺序不同:

化合价先写“+、-”再写数字,离子符号相反。

③化合价中“1”不省略,离子符号中“1”省略。

5.巧记

(1)元素化合价顺口溜:

一价氯氢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二四六硫二四碳,三铝四硅五价磷,铁有二三要分清,莫忘单质都是零。

(2)原子团顺口溜:

负一硝酸氢氧根,负二硫酸碳酸根,负三记住磷酸根,正一价的是铵根。

注意:

书写离子符号和化合价时,“+、�D”和数字写的顺序和读的顺序是相同的。

标记的位置则可巧记为“头顶价,肩挑离”。

如:

+2价的镁元素:

Mg(+2);

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Mg2+。

6.应用

(1)书写客观存在的物质的化学式;

(2)书写化合价以检验化学式的正误;

(3)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例题1(泰安)稀土元素铕(Eu)是激光及原子能应用的重要材料。

已知氯化铕的化学式为EuCl3,则氧化铕的化学式为(  )A.EuOB.Eu2O3C.Eu3O2D.EuO3解析:

氯化铕的化学式为EuCl3,氯元素显-1价,设铕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x+(-1)×

3=0,则x=+3价。

氧化铕中铕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Eu2O3。

答案:

B点拨:

先根据化学式求出化合价,再利用化合价书写化学式。

例题2(达州)按要求填空:

(1)用化学符号表示:

2个硝酸根离子,氢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2)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属于离子的是(填字母),共表示种元素。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与最多的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解析:

(1)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

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2个硝酸根离子表示为:

2NO3-;

根据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

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氢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应表示为:

(2)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

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

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

由此可知微粒结构示意图中属于离子的是D;

根据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所以微粒结构示意图共表示3种元素。

(3)根据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依次是氧,硅,铝,铁,因此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组成的化合物是Al2O3。

(1)2NO3�D;

(2)D;

3(3)Al2O3

【方法提炼】用交叉法巧写化学式化学式的书写是化学学习的一项基本技能。

对于常规但是陌生的化学式的书写,我们有时习惯于依靠物质的命名直接书写,而忽视了“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应为0”这一重要原则,导致书写出错。

其实,在牢记常见元素化合价以及相关书写规律、注意事项的基础上,对于题目中经常出现的常规但是陌生的化学式,可以采用交叉法巧妙书写。

具体口诀可以简单记为:

一排序,二标价;

价数交叉写右下;

原子团多打括号;

约成最简再检查。

例如,要书写不太熟悉的硫酸铝的化学式,则可以先写出铝元素和原子团硫酸根各自的符号,按照左正右负(或左金右非)的原则排序:

AlSO4然后分别写出两者的化合价,铝为+3,硫酸根为-2,可表示为:

再将化合价的价数交叉分别写在铝元素和硫酸根的右下角,由于硫酸根有多个原子,但作为一个整体并且个数大于1时,需要加上括号来表示其作为整体的意义:

最后,由于2和3已经是最简,不能再约,同时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故得到硫酸铝的化学式为:

Al2(SO4)3其他相似的化学式均可按此方法正确书写,但一些特殊的物质,如题目中可能出现的:

NH3(左负右正)、过氧化氢、明矾、尿素等物质的化学式仍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积累并识记。

(答题时间:

30分钟)1.(呼和浩特)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是(  )A.Fe3O4B.Al2O3C.SiO2D.CuO2.(温州)硫化镉是“纹身彩贴”的主要成分,可经皮肤进入人体内,干扰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已知硫化镉中镉(Cd)元素的化合价为+2、硫(S)元素的化合价为-2,其化学式是(  )A.Cd2SB.CdS2C.Cd2S3D.CdS*3.(青岛)次氯酸钠(NaClO)是某家用消毒剂的主要成分,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A.-3B.-1C.+1D.+5**4.医用热敷袋使用时要轻揉,袋内的反应可看作铁粉、空气和水相互作用,产生氢氧化亚铁[Fe(OH)2],最终转化为氢氧化铁[Fe(OH)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热敷袋放出的热量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B.总反应为2Fe+O2+3H2O=2Fe(OH)3C.上述含铁物质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有0、+2、+3D.热敷袋中的铁粉与水在未使用时要分别密封保存*5.(青岛)下列化学用语与其所表达的意义一致的是(  )A.N2:

两个氮原子B.:

一个钙离子C.MgO:

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D.3H2O2:

三个过氧化氢分子6.某同学对有关化学符号中数字的含义有如下理解,其中错误的是(  )A.Ca2+中的“2”表示一个钙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B.2CO中的“2”表示两个一氧化碳分子C.中的“2”表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D.CO2中的“2”表示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7.(聊城)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氧化镁MgO2B.氧化铝AL2O3C.碳酸钠NaCO3D.二氧化硫SO28.钛(Ti)和钛合金被誉为“未来的金属材料”。

由+4价的钛元素和-2价的氧元素组成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A.Ti2O5B.Ti2O2C.TiO2D.Ti2O9.用相应的化学用语填空:

①5个氢气分子;

②一个铜原子;

③2个碳酸根离子;

④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10.(龙岩)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

(1)现有下列化学式或微粒符号:

①2CO、②Ca2+、③2H、④O2.其中,“2”表示2个分子的是(填序号,下同),表示每个微粒带2个单位电荷的是。

(2)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选项)。

A.反应前后共有4种原子B.该反应有单质生成C.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都不变D.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均可再分E.该化学反应中,甲、丁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2�U3**11.(济南改编)世界上的物质丰富多样,有些物质能危害健康。

现代社会中,毒品的危害并未完全消除,工农业生产带来的污染依然存在,香烟的产销量依然巨大。

“珍爱生命,远离有毒物质”是我们的一种生活理念;

保护环境,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则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1)1839年6月,在广州虎门,著名民族英雄林则徐将二百多万斤英国走私鸦片全部销毁,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侵略和坚决禁毒的坚强意志。

鸦片的主要成分罂粟碱(化学式为C20H21O4N)中,C、O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为。

(2)香烟中的尼古丁(化学式为C10H14N2)是一种剧毒物质,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①吸烟能使人产生依赖性;

②尼古丁中含有三种元素;

③被动吸烟无害健康;

④香烟中的尼古丁能诱发癌变;

⑤吸烟能防治H7N9禽流感。

A.只有①⑤B.只有②④C.只有②③D.只有③⑤

1.B解析: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

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

Al2O3。

2.D解析:

在化合物中,镉元素的化合价与硫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已知硫化镉中镉(Cd)元素的化合价为+2、硫(S)元素的化合价为-2,故其化学式为:

CdS。

3.C解析:

次氯酸钠(NaClO)是某家用消毒剂的主要成分,根据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1)+x+(-2)=0,则x=+1价。

4.B解析:

A.热敷袋内的物质为铁粉、空气和水,共同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该变化为化学变化,故A正确;

B.该反应中反应前后氧原子的个数不守恒,故B错误;

C.铁粉中铁元素为0价,氢氧化亚铁中铁元素为+2价,氢氧化铁中铁元素为+3价,故C正确;

D.铁粉与水接触,有氧气存在即发生化学反应,所以未使用时要分装,故D正确。

5.D解析:

A.说法错误,N2表示一个氮分子,而2N才表示两个氮原子;

B.说法错误,应为+2价的钙元素;

C.说法错误,没有标注化合价;

D.说法正确。

6.D解析:

A.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可知Ca2+中的“2”表示一个钙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故A正确;

B.根据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可知2CO中的“2”表示两个一氧化碳分子,故B正确;

C.根据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可知“2”表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C正确;

D.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可知CO2中的“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有两个氧原子,故D错误。

7.D解析:

A.镁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氧化镁的化学式为MgO,故该选项化学式书写错误;

B.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氧化铝的化学式为Al2O3,该选项中铝元素的元素符号第2个字母没有小写,故该选项化学式书写错误;

C.钠元素显+1价,碳酸根显-2价,碳酸钠的化学式为Na2CO3,故该选项化学式书写错误;

D.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二氧化硫的化学式为SO2,故该选项化学式书写正确。

8.C解析:

钛的元素符号已给出,将两种元素的化合价交叉,然后化成最简比即可得出此题答案为TiO2。

9.①5H2②Cu③2CO32-④解析:

①在化学式的前面加上数字就表示几个这样的分子,故5个氢气分子为5H2;

②元素符号可以表示一个原子,故一个铜原子为Cu;

③离子符号的表示方法:

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先写数字,再写正负号;

表示多个离子时,在离子符号前加数字,2个碳酸根离子为2CO32-;

④元素的化合价的书写:

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先写正负号,再写数字,故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表示为。

10.

(1)①;

(2)BE解析:

(1)根据分子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故“2”表示2个分子的是①;

根据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可知,表示每个微粒带2个单位电荷的是②;

(2)根据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和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的关系如下图:

A.由图可知,反应前后一共有3种原子,故A错误;

B.单质是指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均有单质存在,故B正确;

C.元素在单质中的化合价为零,反应后产生了新单质,故反应前后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故C错误;

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但原子不可再分,故D错误;

E.由上图可知,甲、丁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2�U3,故E正确。

**11.

(1)5�U1

(2)氢(3)D解析:

(1)由罂粟碱的化学式可知,1个罂粟碱分子是由20个碳原子、21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和1个氮原子构成的,因此C、O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为20�U4=5�U1;

(2)根据生活经验和所学化学知识:

①吸烟能使人产生依赖性;

②尼古丁中含有C、H、N三种元素;

③香烟中含有的分子在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造成非吸烟者被动吸烟,被动吸烟危害更大,而不是无害;

⑤吸烟不能防治H7N9禽流感。

酸碱盐综合突破一、酸碱性的测定――指示剂(石蕊试液、酚酞试液)酸性溶液中性溶液碱性溶液紫色石蕊试液红色紫色蓝色无色酚酞试液无色无色红色

二、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酸性溶液的pH值<

7酸性越强,pH越小碱性溶液的pH值>

7碱性越强,pH越大中性溶液的pH值=7(如NaCl溶液、Na2SO4溶液的pH=7)注意:

(1)pH试纸测出的pH值为1~14的整数。

(2)pH试纸不能润湿,否则测出的结果可能有误差。

若用湿润的pH试纸测下列溶液的pH值,则造成的误差情况如下:

①稀硫酸pH――偏高;

②氢氧化钠溶液pH――偏低;

③氯化钠溶液pH――无影响。

三、酸与碱的化学性质1.金属+酸→盐+氢气:

(置换反应)Mg+2HCl=MgCl2+H2↑Mg+H2SO4=MgSO4+H2↑Zn+2HCl=ZnCl2+H2↑Zn+H2SO4=ZnSO4+H2↑Fe+2HCl=FeCl2+H2↑Fe+H2SO4=FeSO4+H2↑2Al+6HCl=2AlCl3+3H2↑2Al+3H2SO4=Al2(SO4)3+3H2↑2.金属氧化物+酸→盐+水:

(复分解反应)CuO+2HCl=CuCl2+H2OCuO+H2SO4=CuSO4+H2OFe2O3+6HCl=2FeCl3+3H2OFe2O3+3H2SO4=Fe2(SO4)3+3H2OMgO+2HCl=MgCl2+H2OMgO+H2SO4=MgSO4+H2OAl2O3+6HCl=2AlCl3+3H2O3.非金属氧化物+碱→盐+水;

检验CO2:

Ca(OH)2+CO2=CaCO3↓+H2O吸收CO2:

2NaOH+CO2=Na2CO3+H2O吸收SO2:

2NaOH+SO2=Na2SO3+H2O吸收SO3:

2NaOH+SO3=Na2SO4+H2O注意:

此类反应虽然是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但并未相互交换成分,故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4.中和反应:

定义:

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并不一定就是中和反应。

例如,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以及非金属氧化物与碱反应也生成盐和水,但这一类反应并不属于中和反应。

实质:

H+与OH-结合生成H2O。

书写规律:

阴阳离子互换,化合价不变,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个数相等。

2KOH+H2SO4=K2SO4+2H2OCa(OH)2+2HNO3=Ca(NO3)2+2H2O特点:

均为放热反应,大部分中和反应没有明显现象。

利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可以检验酸碱混合后溶液的酸碱性是否发生了变化。

同时,指示剂也可用来判断酸碱何时恰好完全反应。

四、盐的化学性质1.盐+盐→新盐+新盐AgNO3+NaCl=AgCl↓+NaNO3BaCl2+Na2SO4=BaSO4↓+NaClCaCl2+Na2CO3=CaCO3↓+NaCl条件:

反应物两者均可溶;

生成物有沉淀。

2.盐+碱→新盐+新碱Na2CO3+Ca(OH)2=CaCO3↓+NaOHFeCl3+3NaOH=Fe(OH)3↓+3NaCl条件:

CuSO4+2NaOH=Cu(OH)2↓+Na2SO42NH4Cl+Ca(OH)2=CaCl2+2NH3↑+2H2O3.盐+酸→新盐+新酸(反应物中盐可不溶)AgNO3+HCl=AgCl↓+HNO3BaCl2+H2SO4=BaSO4↓+2HClCaCO3+2HCl=CaCl2+CO2↑+H2ONa2CO3+2HCl=2NaCl+CO2↑+H2O条件:

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或水。

说明:

盐酸能与碳酸盐和AgNO3反应,硫酸能与碳酸盐和可溶性钡盐反应,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一般用BaCl2或Ba(NO3)2。

4.金属+盐→新盐+新金属(置换反应)Zn+CuSO4=ZnSO4+Cu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只有位于前面的金属才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与氢的位置无关;

盐必须是可溶性盐。

(1)不要用K、Ca、Na置换盐溶液中的金属,因为它们活动性太强,会直接与溶液中的水反应;

(2)铁参加的置换反应生成的都是亚铁盐。

五、复分解反应1.定义:

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2.字母表达式:

AB+CD→AD+CB3.发生条件:

生成物中有气体放出、有水生成或有沉淀产生。

特殊情况:

碳酸和氨水都是常温下不稳定易分解的物质,常常会分解成气体和水。

Na2CO3+2HCl=2NaCl+CO2↑+H2O2NH4Cl+Ca(OH)2=CaCl2+2NH3↑+2H2O4.实质:

是酸、碱、盐所解离出的离子相互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使粒子数目减少的过程。

5.类型:

(1)盐+盐→新盐+新盐

(2)盐+碱→新盐+新碱(3)盐+酸→新盐+新酸(4)酸+碱→盐+水(5)酸+金属氧化物→盐+水注意:

非金属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六、物质溶解性

(1)酸都溶。

(2)溶碱有五个:

钾、钠、铵、钙、钡[KOH、NaOH、NH3•H2O、Ca(OH)2、Ba(OH)2]。

(3)钾、钠、铵、硝酸盐都可溶。

(4)盐酸盐只有氯化银不可溶。

(5)硫酸盐只有硫酸钡不可溶。

(6)碳酸盐只溶钾、钠、铵[K2CO3、Na2CO3、(NH4)2CO3],剩下都不溶。

(7)另外:

AgCl、BaSO4不仅不溶于水,而且不溶于稀硝酸。

例题1下列各组物质,能在pH=1.5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A.NaClBaCl2Na2SO4B.Na2CO3NaClNa2SO4C.CuSO4NaClNaNO3D.Na2SO4HClKCl解析:

能共存意味着不能反应,除了要注意各组物质内部不能反应(排除了A,BaCl2与Na2SO4会反应生成沉淀),还要特别注意本题是在pH为1.5的环境中,说明溶液呈酸性,其中有大量的氢离子,故能与氢离子反应的都不能共存。

(排除B。

因为Na2CO3会与酸反应)。

还有一个要求是溶液必须无色,在溶液中会显色的离子都要排除(排除C,因为CuSO4有颜色)。

D

例题2今有氯化钡、碳酸钾、硝酸银和盐酸四种溶液,将它们两两混合,生成沉淀的反应有()A.3个B.4个C.5个D.6个解析:

用连线的方法进行分析不会遗漏,两种物质能结合成难溶性物质的都能生成沉淀。

B

例题3某一溶液由盐酸、碳酸钠、稀硫酸、氯化铜、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

现向该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产生的沉淀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体积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和,一定没有_______________和,可能有。

开始没有沉淀产生说明一定没有硫酸,因为后来生成了沉淀,说明一定有碳酸钠或氯化铜,但开始不生成沉淀说明一定还有会影响沉淀生成的盐酸。

既然有盐酸,说明碳酸钠不存在,因为这两种物质不能共存。

说明后来与氢氧化钡生成沉淀的是氯化铜。

无法证明氯化钠是否存在。

产生的沉淀只能是氢氧化铜。

氯化铜盐酸;

碳酸钠稀硫酸;

氯化钠

【方法提炼】物质的鉴别鉴别通常是指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进行定性辨认,可根据一种物质的特性区别于另一种,也可根据几种物质的气味、溶解性、溶解时的温度变化等一般性质的不同加以区别。

物质鉴别的技巧:

察其颜色,观其状态,审其变化。

1.不同溶液鉴别:

实质是离子鉴别,试剂选择的一般顺序是首先考虑用酸(H2SO4、HCl),然后考虑用指示剂(石蕊),第三是可溶性钡盐(BaCl2),第四是硝酸银(AgNO3),最后考虑用其它盐(Na2CO3、CuSO4),具体鉴别时,根据被鉴别物质的特点选择。

2.两种物质相互鉴别就找性质差异。

3.三种物质之间鉴别,如果是酸、碱、盐就用紫色石蕊试液,如果三种物质中有酸就考虑用Na2CO3,三种物质中有Na2CO3就用酸,既无酸又无Na2CO3就选择CuSO4,主要还是利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选择合适的试剂,产生不同的现象进行鉴别。

例题以下各组物质中,不另选试剂,仅利用组内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就能将它们鉴别出来的是()A.FeCl3NaOHHClH2SO4B.HClKNO3Na2CO3Na2SO4C.AgNO3HClNaClHNO3D.BaCl2Na2SO4Na2CO3HCl解析:

本题难度中等。

A中为黄色,先被鉴别,用可鉴别NaOH,但无法鉴别和;

B中仅有HCl与反应,无法一一鉴别;

C中与HCl和NaCl均可产生AgCl沉淀,无法鉴别HCl和NaCl;

D中各取少量溶液两两混合,能与其他三种溶液中的两种产生白色沉淀的是,不能与其他三种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为HCl,再取少量HCl滴入另外两种待测溶液中,有气泡产生的是Na2CO3,无气泡产生的是Na2SO4。

D【方法提炼】物质的除杂1.除杂的原则①加入试剂只与杂质反应。

即试剂一般与杂质反应,不与所需物质反应,简记为“不能玉石俱焚”。

②除杂过程中不能增加新的杂质,且尽可能不减少所需物质,可简记为“不增、不减”。

③注意环保,即要求所选用的试剂和方法,不能产生对环境有污染的物质,简记为“绿色环保”。

④保持原状,即除杂结束前,要恢复所需物质原有状态。

可简记为“不能改头换面”。

2.除杂的方法①根据溶解性;

②化学试剂法:

将杂质变成气体或沉淀。

例题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一组是()选项待提纯的物质选用的试剂操作的方法ACuSO4溶液(H2SO4溶液)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