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各模块知识点梳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99020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各模块知识点梳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初中物理各模块知识点梳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初中物理各模块知识点梳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初中物理各模块知识点梳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初中物理各模块知识点梳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各模块知识点梳理.docx

《初中物理各模块知识点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各模块知识点梳理.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物理各模块知识点梳理.docx

初中物理各模块知识点梳理

声学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的产生:

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传声。

  

声波:

发声体振动会使传声的空气的疏密发生变化而产生声波。

  

声速:

声音的传播快慢。

  

决定声速快慢的因素:

1、介质种类。

2、介质温度。

  

记住:

15℃速度340m/s。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人耳的构造:

外耳、中耳、内耳。

  

感知声音的过程:

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骨传导: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三、声音的特性

音调:

声音的高低,跟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的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的慢,音调就低;频率决定音调。

  

频率:

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人耳听觉范围:

20Hz-20000Hz。

  

超声波:

高于20000Hz的声音。

(蝙蝠、海豚可发出)  

次声波:

低于20Hz的声音。

(地震、海啸、台风、火山喷发)  

响度:

声音的强弱叫响度。

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色:

声音的特色。

音色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三种乐器:

打击乐器、弦乐器、管乐器。

  

乐器(发声体)的音调:

长短(长的音调低)、粗细(粗的音调低)、松紧(松的音调低)决定了音调的高低。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噪声:

物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物理学角度)。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

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0dB是人耳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得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得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得超过50dB。

  

控制噪声:

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即:

1、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五、 声的利用 

声与信息:

声能传递信息。

(雷声、B超、敲击铁轨等)  

回声定位:

声波发出遇障碍反射,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蝙蝠)  

声呐:

根据回声定位。

  

声与能量:

声能传递能量。

(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碎石)

光学

一、光的传播

光源:

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自然光源:

太阳、星星、萤火虫、灯笼鱼等。

  人造光源:

火把、电灯、蜡烛等。

  

光的传播:

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影子、日食、小孔成像等)  

光线:

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方向,我们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

 

 光的传播速度:

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C=×108 m/s,计算中取C=3×108 m/s。

(水中是真空的3/4,玻璃中是真空的2/3)  光年:

(距离单位)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

1光年=×1012 km/s。

  

二、 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

光射到介质的表面,被反射回原介质的现象。

任何物体的表面都辉发生反射。

  

光的反射定律: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两种反射:

1、镜面反射:

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也平行,其他方向没有反射光。

(如:

平静的水面、抛光的金属面、平面镜)2、漫反射:

由于物体的表面凸凹不平,凸凹不平的表面会把光线向四面八方反射。

(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的表面发生漫反射)  注意:

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三 、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1)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对光线既不会聚也不发散,只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2)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

  理解: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包括透镜)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都是倒立的。

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的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都是正立的  

平面镜的应用:

(1)水中的倒影 

(2)平面镜成像 (3)潜望镜  ○球面镜:

1、凸面镜:

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应用:

机动车后视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

2、凹面镜:

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平行光射向凹面镜会会聚于焦点;焦点发出的光平行射出。

(应用:

太阳灶、手电筒反射面、天文望远镜)  

四、 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

  理解:

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

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  光的折射规律: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理解:

折射规律分三点:

(1)三线一面 

(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

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现象:

折射使池水“变浅”、筷子“弯折”、水中人看岸上树“变高”。

  

五、光的色散

色散:

牛顿用三棱镜把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的现象。

(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色光的三原色:

红、绿、蓝。

(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 

 物体的颜色:

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通过的色光决定,通过什么色光,呈现什么颜色。

2、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呈现什么颜色。

  

六、看不见的光光谱:

把光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红外线:

在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也有能量辐射,不过人眼看不到,这样的辐射叫红外线

红外线的应用:

加热、拍红外线照片诊病、夜视仪、遥控。

  

紫外线:

在光谱的紫端以外,也有看不见的光,叫紫外线。

  

紫外线的特点及应用:

促进钙质吸收、杀死微生物(紫外线灯杀菌)、荧光物质发荧光。

  

雾灯用黄光的理由:

不易被空气散射、人眼对黄光敏感。

 

七、透镜及其应用

1、透镜  透镜:

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

  分类:

1、凸透镜:

边缘薄,中央厚。

2、凹透镜:

边缘厚,中央薄。

  

主光轴:

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

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

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

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

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

对光起发散作用。

  

2、 生活中的透镜  照相机:

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

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来自投影片的光通过凸透镜后成像,再经过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3、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

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

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2、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口决一:

“一焦(点)分虚实,二焦(距)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口决二:

  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  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  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

  口决三:

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      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      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

  注1:

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注2: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4、眼睛和眼镜  眼睛:

眼睛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信号传输给大脑。

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比较薄(焦距长,偏折弱)。

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比较厚(焦距短,偏折强)。

  近视的表现:

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近视的原因:

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方向太长,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

  近视的矫治:

佩戴凹透镜。

  远视的表现:

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远视的原因:

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前后方向太短,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

  远视的矫治:

佩戴凸透镜。

  (眼镜的度数):

100×焦距的倒数。

  

5、显微镜和望远镜  显微镜:

物镜焦距较短,物体通过它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投影仪的镜头);目镜焦距较长,物镜成的像经过它成放大的虚像(像放大镜)。

  望远镜:

(开普勒望远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注:

伽利略望远镜目镜为凹透镜,天文望远镜常用凹面镜作物镜。

  视角:

物体的边缘跟眼睛所夹的角。

视角越大,成的像越大。

热学

1、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它的原理是利用了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温度的单位有两种:

一种是,另一种是国际单位,采用.而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

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下的沸水规定为100度,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摄氏度.-6℃读作负6摄氏度或零下6摄氏度.

3、使用温度计之前应:

(1)观察它的量程;

(2)认清它的最小刻度.

4、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方法是: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5、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要吸热),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要放热).

6、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它们的主要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

7、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吸热),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放热).汽化有两种方式:

蒸发和沸腾.沸腾与蒸发的区别是:

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发生的,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而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发生的,只在液体表面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