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7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986916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理学7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药理学7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药理学7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药理学7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药理学7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药理学7Word文档格式.docx

《药理学7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理学7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药理学7Word文档格式.docx

C.使炎症部位血管收缩,通透性下降

D.抑制肉芽组织生长,防止粘连和疤痕

E.稳定溶酶体膜、减少蛋白水解酶的释放

D

5.毛果芸香碱降低眼内压的机制是

A.水生成减少

B.使睫状肌收缩

C.使瞳孔括约肌收缩

D.使瞳孔开大肌收缩

E.使后房血管收缩

6.甲亢患者,经丙基硫氧嘧啶治疗两个月后,症状未见好转,甲状腺肿块有压迫症状,遂行手术治疗,术后出现粘液性水肿,应该

A.服用碘剂

B.服用甲状腺素片

C.服用糖皮质激素

D.服用利尿剂

E.补充蛋白质

7.下列有关生物利用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它与药物的作用强度无关

B.它与药物的作用速度有关

C.首关消除对其有影响

D.口服吸收的量与服药量成正比

E.它与曲线下面积成正比

8.治疗胆绞痛应首选

A.阿托品

B.哌替啶

C.阿司匹林

D.阿托品+哌替啶

E.阿托品+阿司匹林

9.局麻药的局麻作用机制是

A.促进Cl-内流,使神经细胞膜产生超极化

B.阻碍Za+内流,抑制神经细胞膜去极化

C.阻碍K+外流,使神经细胞膜产生超极化

D.阻碍Ca2+内流,抑制神经细胞膜去极化

E.促进K+内流,阻碍神经细胞膜去极化

10.异丙肾上腺素不宜用于

A.房室传导阻滞

B.心脏骤停

C.支气管哮喘

D.冠心病

E.感染性休克

11.下列作用不属于酚妥拉明的是

A.竞争性阻断α受体

B.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C.抑制心肌收缩力,心率减慢

D.具有拟胆碱作用

E.具有组胺样作用

12.用药剂量过大或时间过长时,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拟肾上腺素药是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异丙肾上腺素

D.间羟胺

E.多巴胺

1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阿托品的不良反应

A.口干舌燥

B.恶心、呕吐

C.心动过速

D.皮肤潮红

E.视近物模糊

14.急性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症状中,不属于M样症状的是

A.腹痛、腹泻

B.流涎

C.瞳孔缩小

D.尿失禁

E.肌肉颤动

E

15.甲苯磺丁脲的药理作用是

A.补充胰岛素

B.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

C.多因素作用

D.提高胰岛α细胞功能

E.抑制胰岛素降解

16.米索前列醇抗消化性溃疡的作用机制是

A.中和胃酸,降低胃内酸度

B.阻断壁细胞H2受体

C.阻断壁细胞M1受体

D.阻断壁细胞胃泌素受体

E.保护细胞或粘膜作用

17.下列何药适用于诊断嗜铬细胞瘤

B.肾上腺素

C.酚妥拉明

D.普萘洛尔

E.山莨菪碱

18.用药前应做皮肤过敏试验的局麻药是

A.普鲁卡因

B.利多卡因

C.丁卡因

D.布比卡因

E.罗哌卡因

19.控制疟疾发作最好选择

A.氯喹

B.甲氟喹

C.奎宁

D.青蒿素

E.伯氨喹

20.男性37岁,患慢性肝炎合并肝硬化,出现头昏恶心、呕吐、吐血、血便,出血量约200ml,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应给予

A.肾上腺素皮下注射

B.冰盐水+去甲肾上腺素口服

C.去甲肾上腺素静脉注射

D.冰盐水+肾上腺素口服

E.维生素K肌注

21.缩宫素的药理作用是

A.小剂量缩宫素可用于催产和引产

B.可用于产后止血

C.缩宫素具抗利尿活性,可用于治疗尿崩症

D.临床应用与麦角类生物碱相似

E.抑制乳腺分泌

22.药物产生副作用的药理基础是

A.用药时间过长

B.组织器官对药物亲和力过高

C.机体敏感性太高

D.用药剂量过大

E.药物作用的选择性低

23.药物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可能激动受体,也可能阻断受体,这取决于

A.药物的作用强度

B.药物是否具有亲和力

C.药物的剂量大小

D.药物的脂溶性

E.药物是否具有内在活性

24.女性患者50岁,患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5年,现又出现心悸、出冷汗、心电图示“室上性心动过速”,使用强心甙无效,应选用

A.利多卡因

B.奎尼丁

C.硝苯地平

D.维拉帕米

E.苯妥英钠

25.既可用于活动性结核病的治疗,又可用作预防的药物是

A.乙胺丁醇

B.链霉素

C.对氨水杨酸

D.异烟肼

E.利福平

26.患者头痛、视力减退,检查发现前房角狭窄、眼内压升高,诊断为闭角型青光眼,应给病人使用

B.乙酰胆碱

C.毛果芸香碱

D.新斯的明

E.解磷定

27.关于毛果芸香碱对眼调节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放松、晶状体变扁平

B.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拉紧、晶状体变扁平

C.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放松、晶状体变凸

D.睫状肌松弛、悬韧带放松、晶状体变凸

E.睫状肌松弛、悬韧带拉紧、晶状体变扁平

28.药物按零级动力学消除是指

A.吸收与代谢平衡

B.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比例的药物

C.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量的药物

D.血浆浓度达到稳定水平

E.药物完全消除

29.能够舒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药物是

D.多巴胺

E.间羟胺

30.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拟肾上腺素药物是

A.氨茶碱

C.甲氧明

D.异丙肾上腺素

31.抗结核药链霉素、异烟肼、对氨水杨酸均有如下特点

A.杀灭结核杆菌

B.能透入细胞内

C.不能透入脑脊液

D.结核杆菌能产生抗药性

E.不良反应轻微

32.碘解磷定解救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机制是

A.阻断M胆碱受体

B.阻断N胆碱受体

C.直接对抗乙酰胆碱

D.使失去活性的胆碱酯酶复活

E.使胆碱酯酶活性受到抑制

33.新斯的明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机制是

A.兴奋大脑皮质

B.激动骨骼肌M胆碱受体

C.促进乙酰胆碱合成

D.抑制胆碱酯酶和激动骨骼肌N2胆碱受体

E.促进骨骼肌细胞Ca2+内流

34.甲硝唑对下列何种情况无效

A.阿米巴痢疾

B.阿米巴排包囊者

C.阿米巴肝脓肿

D.阴道滴虫病

E.贾第鞭毛虫病

35.吡喹酮对下列哪种寄生虫最有效

A.钩虫

B.蛲虫

C.血吸虫

D.丝虫

E.疟原虫

36.老年糖尿病人不用氯磺丙脲降低血糖的原因是

A.易引起肾损害

B.易引起持久性低血压

C.易引起低血糖

D.易引起粒细胞缺乏症

E.易出现酮症酸中毒

37.抑制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抗菌药物是

A.磺胺类

B.诺氟沙星

C.庆大霉素

D.甲氧苄胺嘧啶

E.呋喃唑酮

3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多巴胺激动α、β1和多巴胺受体

B.去甲肾上腺素激动α和β2受体

C.麻黄碱激动α、β1和β2受体

D.异丙肾上腺素激动β1和β2受体

E.肾上腺素激动α和β受体

39.各种降血糖药共有的不良反应是

A.发生低血糖反应

B.出现过敏反应

C.粒细胞减少

D.乳酸血症

E.酮症酸中毒

40.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首选药物是

A.头孢菌素

B.红霉素

C.氯霉素

D.磺胺嘧啶

E.B和C

41.某心衰病人长期口服地高辛,疗效较好,后因三叉神经痛应用苯妥英钠,结果出现心衰症状,这是因为

A.苯妥英钠有致心衰的不良反应

B.苯妥英钠减少地高辛的吸收

C.苯妥英钠诱导肝药酶加速地高辛代谢

D.苯妥英钠与地高辛竞争血浆蛋白

E.苯妥英钠促进地高辛排泄

42.病人患强直性脊椎炎,服用吲哚美辛治疗,现出现恶心、腹痛、头晕、黑便,诊断为消化道出血,应给予

A.氢氧化铝

B.维生素K

C.铁剂

D.维生素C

E.停用吲哚美辛,加服西咪替丁

43.药物的首关消除发生于

A.舌下给药后

B.吸入给药后

C.口服给药后

D.静脉给药后

E.皮下给药后

44.临床上治疗多种线虫混合感染首选药物是

A.噻嘧啶

B.哌嗪

C.阿苯达唑

D.甲苯达唑

E.吡喹酮

45.酚妥拉明可用于治疗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是

A.兴奋心脏,增强心肌收缩力,使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

B.抑制心脏,使其得到休息

C.扩张肺动脉,减轻右心后负荷

D.扩张外周小动脉,减轻心脏后负荷

E.扩张外周小静脉,减轻心脏前负荷

46.60岁男性,患高血压病多年,突然出现心慌、胸闷、胸骨后压迫性疼痛,诊断为急性心绞痛,应用何种药物治疗最好

A.硝酸甘油口服

B.硝酸甘油舌下含服

C.硝酸甘油贴

D.硝酸甘油静脉点滴

E.以上都可以

47.某儿童患者,经1个疗程链霉素治疗后,听力明显下降,虽然停药几周后听力仍未恢复,此现象属于

A.药物的副作用

B.药物的毒性反应

C.药物引起的变态反应

D.药物的后遗效应

E.停药反应

48.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能引起

A.房室传导加快

B.脂肪分解增加

C.肾素释放增加

D.心肌细胞膜对离子通透性增加

E.心肌耗氧量下降

49.具有保护胃粘膜作用的药物是

A.硫糖铝

B.甲硝唑

C.乳酶生

D.奥美拉唑

E.碳酸氢钠

50.有机磷酸酯类的中毒机制是

A.激活胆碱酯酶

B.抑制胆碱酯酶

C.激活磷酸二酯酶

D.抑制磷酸二酯酶

E.抑制腺苷酸环化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