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升高中衔接班讲座化学第4讲华师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978800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09.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升高中衔接班讲座化学第4讲华师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初中升高中衔接班讲座化学第4讲华师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初中升高中衔接班讲座化学第4讲华师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初中升高中衔接班讲座化学第4讲华师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初中升高中衔接班讲座化学第4讲华师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升高中衔接班讲座化学第4讲华师版Word下载.docx

《初中升高中衔接班讲座化学第4讲华师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升高中衔接班讲座化学第4讲华师版Word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升高中衔接班讲座化学第4讲华师版Word下载.docx

2.由局部转化为整体。

复杂的化学问题,往往是由几个小问题组合而成,若将这些小问题孤立起来,逐个分析解决,不但耗时费力,且易出错。

如能抓住实质,把所求问题转化为某一整体状态进行研究,则可简化思维程序,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例3]有一包FeSO4和Fe2(SO4)3的固体混合物,已测得含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1%,则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

这是一道利用化学式计算物质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常见题。

学生熟知的解题模式是先分别求出两化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再相加得到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进而算出硫元素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但运算复杂,计算量大。

如果克服思维定势,开拓思路,把S和O组成的原子团(SO4)看成一个整体(化局部为整体),由于铁元素占混合物的质量分数为31%,则另一部分(即SO4),质量分数为69%,由于

SO4~S

9632

69%?

所以硫元素占混合物的质量分数为69%×

32/96=23%。

[例4]有一放置在空气中的KOH固体,经测定,其中含KOH84.9%,KHCO35.1%,K2CO32.38%,H2O7.62%。

将此样品若干克投入98克10%的盐酸中,待反应完全后,再需加入20克10%的KOH溶液方能恰好中和。

求蒸发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固体多少克。

此题信息量大,所供数据多。

根据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逐一分步求解,计算繁杂,失误率高。

如果抛开那些纷繁的数据和局部细节,将溶液看成一个整体(化局部为整体),则无论是KOH、K2CO3还是KHCO3,与盐酸反应最终均生成KCl。

由于KCl中的Cl-全部来自于盐酸,故可得关系式:

HCl~KCl

36.574.5

98克×

10%?

所以蒸发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固体质量=98克×

10%×

74.5/36.5=20克

3.由复杂转化为简单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曾经说过:

“把一个较复杂的问题‘退’成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把这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想通了,想透了……”然后各个击破,复杂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不攻自破了。

华罗庚教授所说的“退”,就是“转化”,这种“退”中求进的思维策略常被用于解决复杂的化学问题。

[例5]向1000克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滤、干燥后得到蓝色固体19.6克。

在所得滤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再加入足量盐酸,最后得到6.4克固体,求原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

这是一道综合性题目,根据题意,可将该题分解成容易作答的四个小题(化复杂为简单):

(1)得到19.6克氢氧化铜,有多少克硫酸铜参加了反应?

(32克)

(2)与铁粉反应生成6.4克铜,有多少克硫酸铜参加了反应?

(16克)

(3)

(1)、

(2)中硫酸铜的总质量是多少克?

(48克)

(4)根据(3)的结果,原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4.8%)

将一定难度的综合题分解为数个简单题,实现由繁到简,由难到易的转化,使本来感觉很难的题目转化成了简单易做的题目。

这样做,易学易懂,不仅学会了思考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对后继化学课程的学习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4.由隐含转化为显露。

有些题目从表面看来似缺条件而无法求解,实际上解题条件就隐含在语言叙述、化学现象、化学原理之中。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充分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化隐为显,架设由未知到已知的“桥梁”。

[例6]将镁粉和碳酸镁的混合物置于氧气中灼烧,直至质量不再改变为止。

经测定,灼烧后所得固体质量与原混合物质量相同,求原混合物中镁粉和碳酸镁的质量比。

整个题目全用文字叙述,没有一个可供直接利用的具体数据。

仔细审视题意,抓住关键词语,将“灼烧后所得固体质量与原混合物质量相同”转化为(化隐含为显露)“Mg吸收的O2质量等于MgCO3分解放出的CO2质量”,即可由2Mg~O2和MgCO3~CO2,导出44Mg~16MgCO3。

这一关系式表明,在原混合物中镁粉与碳酸镁的质量比是

44×

24:

16×

84=11:

14。

5.由文字转化为图示。

有些化学计算题,叙述冗长,信息点多,一时难以理顺各种关系。

若能将文字信息转化为图示信息,则可使题意简明清晰,过程具体形象,从而发现解题的途径。

[例7]把47克氧化铜与炭的混合物充分加热后冷却。

已知反应中炭已消耗完,剩余固体的质量为36克。

向此固体中加入100克4.9%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后,将滤液蒸发掉46克水,再冷却到t℃时,溶液恰好饱和(无晶体析出)。

求:

(1)原混合物中含多少克炭;

(2)t℃时,CuSO4在水中的溶解度。

此题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关于溶解度计算三个重要知识点,头绪多,综合性强,思维能力要求高。

若将文字信息转换成图示信息,则能帮助我们理清脉络,找到解题的关键点。

图示如下:

CuSO4饱和溶液

设原混合物中含炭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为y。

2CuO+C

2Cu+CO2↑

1601244

yx47g-36g=11g

x=12×

11g/44=3g,y=160×

11g/44=40g

所以剩余氧化铜的质量=47g-3g-40g=4g。

设反应生成的CuSO4质量为z

CuO+H2SO4=CuSO4+H2O

8098160

4g100克×

4.9%z

z=4g×

160/80=8g

设t℃时,CuSO4在水中的溶解度为S。

S/100g=8g/[100克×

(1-4.9%)—46g]

S=16.3g

(二)化学计算中的常用解题方法和技巧

1.守恒法

[例8]某种含有MgBr2和MgO的混合物,经分析测得Mg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8.4%,求溴(Br)元素的质量分数。

在混合物中,元素的正价总数=元素的负价总数,因此,Mg原子数×

Mg元素的化合价数值=Br原子数×

Br元素的化合价数值+O原子数×

O元素的化合价数值。

设混合物的质量为100克,其中Br元素的质量为a克,则

(克)

故Br%=40%。

[例9]将44.4克碱式碳酸铜粉末加热一段时间,经测定铜元素的质量占试管内的80℅.试求

(1)求此时试管中氧化铜的质量?

(2)若将试管内的剩余固体全部溶于100克盐酸溶液,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根据铜元素质量守恒计算出固体剩余物的质量,与原固体的质量之差即为产生的气体(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由此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试管中氧化铜的质量等。

答:

44.4克碱式碳酸铜中铜元素的质量=44.4克×

128/222=25.6克,当其质量占试管内的80℅时,固体剩余物的质量=25.6克/80%=32克。

则产生的气体的质量=44.4克-32克=12.4克。

设此时试管中氧化铜的质量为x。

x=32g

说明此时试管中的固体都是氧化铜。

将其全部溶于100克盐酸溶液中设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y。

CuO+2HCl=CuCl2+H2O

80135

32gy

y=54g

所以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54g/(32g+100g)×

100%=40.9%

[例10]有氮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12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使该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再将气体通入过量的石灰水中,能得到白色沉淀()

A.10gB.15gC.30gD.20g

根据一定质量的氮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可计算出碳的质量,这些碳最终都进入白色沉淀中的,根据元素质量守恒和关系式可计算白色沉淀的质量。

碳元素的质量=12g×

30%=3.6g

C~CaCO3

12100

3.6gm=30g

选C。

2.巧设数据法

[例11]将w克由NaHCO3和NH4HCO3组成的混合物充分加热,排出气体后质量变为w/2克,求混合物中NaHCO3和NH4HCO3的质量比。

由2NaHCO3

Na2CO3+H2O↑+CO2↑和NH4HCO3

NH3↑+H2O↑+CO2↑可知,残留固体仅为Na2CO3,可巧设残留固体的质量为106克,则原混合物的质量为106克×

2=212克,故m(NaHCO3)=168克,m(NH4HCO3)=212克-168克=44克。

 

3.极值法

[例12]取3.5克某二价金属的单质投入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8.25%的稀盐酸中,反应结束后,金属仍有剩余;

若2.5克该金属投入与上述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等反应结束后,加入该金属还可以反应。

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24 

B.40 

C.56 

D.65

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50克×

18.25%=9.125克,9.125克盐酸溶质最多产生H2的质量为

=0.25克。

由题意知,产生1克H2需金属的平均质量小于3.5克×

4=14克,大于2.5克×

4=10克,又知该金属为二价金属,故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28,大于20。

答案选A。

4.十字交叉法

[例13]取100克胆矾,需加入多少克水才能配成溶质质量分数为40%的硫酸铜溶液?

结晶水合物(CuSO4·

5H2O)可看成CuSO4的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为

×

100%=

100%=64%。

设加水(溶质质量分数可看成0%)的质量为x,则

 

x=60克

[例14]向100g8%的NaOH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所得溶液经小心蒸干后,所得固体的质量为13.7g,则通入CO2气体的质量。

CO2与NaOH反应可能NaOH过量生成Na2CO3尚余NaOH,随CO2的通入量不同还可生成NaHCO3或Na2CO3或Na2CO3与NaHCO3混和物,设全部生成Na2CO3,则m(Na2CO3)=10.6g<

13.7g,若全部生成NaHCO3,则m(NaHCO3)=16.8g>

13.7g,则二者均有,

,可求CO2,质量为:

4.6g

5.估算法

有些选择题涉及计算,像这类计算题大多不用计算出确切的数值,只要大约估算一下,再依据题目中的条件,就可得出答案,这样不但不会出现计算失误,也为解决后面的问题争取了大量的时间。

[例15]将13.2克可能混有下列物质的(NH4)2SO4样品,在加热的条件下,与过量的NaOH反应,可收集到4.3升NH3(密度为17克/22.4升),则样品中不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A.NH4HCO3、NH4NO3 

B.(NH4)2CO3、NH4NO3 

C.NH4HCO3、NH4Cl 

D.NH4Cl、(NH4)2CO3

假设样品为纯(NH4)2SO4

则由(NH4)2SO4→2NH3

13.2g3.4g

3.4克/(17克/22.4升)=4.48升

可知,能产生4.48升NH3,大于4.3升。

因此样品中的杂质造成样品NH4+的含量小于纯(NH4)2SO4中NH4+的含量。

这就要求选项的两种物质中至少有一种物质的NH4+含量小于(NH4)2SO4中NH4+的含量,都大于是不可能的。

可将备选答案化学式变形后进行估算:

部分“式量”:

(HCO3)2=122,(NO3)2=124,Cl2=71,CO3=60,而

中,SO4=96,故答案选D。

[例16]将4.9克氯酸钾与1.62克二氧化锰混合后,放入试管中加热,充分反应后,试管中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约是:

A.1.62克B.2.98克C.4.60克D.6.52克

此题要计算试管中剩余固体的质量,就要先算出氯酸钾受热分解放出的O2质量,然后反应前总质量减去生成O2的质量,就是答案,很容易看出剩余固体的质量就是介于1.62克和6.52克之间,所以首先排除了A和D那么剩下的B和C选哪一个呢。

这就可以用估算法:

2KClO3~3O2

24596

4.9M

根据此关系式也很容易可以看出:

M是小于1.92克的。

所以剩余的质量一定大于2.98克很明显故选C。

6.差量法

[例17]4.0克+2价金属的氧化物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后,完全转化为氯化物,测得氯化物的质量为9.5克,通过计算指出该金属的名称。

反应后物质质量增加是由于参加反应氧化物的质量小于生成氯化物的质量。

设金属氧化物化学式为RO,式量为m,

则RO→RCl2 

质量增加

55

4.0克 

(9.5-4.0)克 

m=40。

故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16=24,属于镁元素。

[例18]某有机化合物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2。

取该有机物6.4克,将其充分燃烧后的产物通入足量的石灰水被完全吸收,经过滤,得到20克沉淀物,滤液的质量比原石灰水减少了4克。

(1)原6.4克有机物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为多少?

(2)通过计算确定该有机物的化学式。

根据燃烧后的产物通入足量的石灰水被完全吸收,经过滤,得到20克沉淀物可计算出燃烧后生成的CO2的质量,也就可知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即为原有机物中所含碳元素的质量。

因为有机物燃烧产生CO2和水,进入石灰水时生成CaCO3沉淀,所以滤液的质量比原石灰水减少的质量即为m(CaCO3沉淀)-m(有机物燃烧生成的水)—m(有机物燃烧生成的CO2),由此可计算出m(有机物燃烧生成的水),也就可知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即为原有机物中所含氢元素的质量。

最后根据有机物的质量可求出其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再确定出其化学式。

设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为x,则根据化学方程式有:

∴反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x=44×

20/100=8.8g

因为,该有机物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与石灰水反应,而水并不参与反应,而是被石灰水溶液吸收。

所以,反应后滤液减重的质量=离开溶液的物质的质量-进入溶液的物质的质量=反应生成的碳酸钙的质量-有机物燃烧生成的水的质量-有机物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即:

20g-8.8g-有机物燃烧生成的水的质量=4g

∴有机物燃烧生成的水的质量=7.2g

∴有机物中碳元素的质量=8.8g×

12/44=2.4g,氢元素的质量=7.2g×

2/18=0.8g

∴有机物中氧元素的质量=6.4g-2.4g-0.8g=3.2g

∴碳、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1.2/12):

(0.4/1):

(1.6/16)=1:

4:

1

∴当该有机物的化学式为CH4O时,其相对分子质量恰为32,符合题目要求,所以该有机物的化学式为CH4O

【模拟试题】

1.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25克胆矾(CuSO4·

5H2O)或蒸发掉55克水均可得到饱和溶液,求该温度时硫酸铜的溶解度。

2.在化合物X2Y和YZ2中,Y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0%和50%,则在化合物X2YZ3中,Y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已知某混合物由Na2S、Na2SO3、Na2SO4三种物质组成。

经测定,其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m,求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4.在托盘天平的两边各放置一只烧杯,烧杯内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同种盐酸(盐酸均过量)调节天平至平衡。

现向左边烧杯中投入纯锌7.8克,若要使反应后天平仍保持平衡,右边的烧杯中应加入多少克碳酸钙固体?

5.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氮的氧化物是城市污染源之一,其中有一种含氮约为46.7%,它是()

A.N2OB.NO2C.NOD.N2O5

6.将质量分数为P%的硫酸与等体积的水混合后得到质量分数为q%的硫酸,则下列关于P、q的关系式正确的是()

A.q<p<2q

B.p<2q

C.p=2q

D.p≥2q

7.实验室用氢气还原氧化铜m克,当大部分固体变红时停止加热,冷却后称得残留固体质量为n克,共用去氢气w克。

则被还原得氧化铜的质量为()

A.40w克B.80n/64克C.5(m-n)克D.m克

8.X、Y元素的原子量之比为2:

1,由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X、Y元素的质量比为2:

3,其中X元素的化合价为+a,则化合物中Y元素的化合价为()

A.

B.

C.

D.

9.将一些氧化铜粉末加入到100克14℅的硫酸溶液中微热至氧化铜全部溶解,再向该蓝色溶液中加入铁粉20克,充分反应后过滤仍得到干燥固体物质20克,求

(1)原加入的氧化铜粉末的质量是多少?

(2)最后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某溶液中含有Na+,Mg2+,SO42-三种离子,设Na+个数为nNa+,Mg2+个数为nMg2+,

SO42-个数为nSO42-,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nNa++nMg2+=nSO42-B.2nNa+=nSO42--nMg2+

C.nMg2+=nNa++nSO42-D.nSO42-=1/2nNa++nMg2+

11.已知乙醇在O2不足时燃烧得到CO、CO2和H2O。

今有23克乙醇与定量的O2点燃后发生如下反应:

XC2H5OH+8O2=YCO2+ZCO+9H2O,反应后生成H2O质量为27克。

(1)系数的值;

(2)反应生成CO的质量。

12.氢氧化铜与一定质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则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13.托盘天平左、右两盘的烧杯中各盛有100g9.8%的稀硫酸,天平平衡。

在左盘烧杯里放入5.6gFe片,右盘里放入一定量的其他物质,充分反应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则右盘放入的物质可能是()

A.5.4gCuO粉末B.5.6gCu片C.5.6gMg条D.5.6gZn片

14.一定质量的氧化镁刚好与10倍质量的稀硫酸反应,则该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15.某5.6g不纯的铁片(含有下列一种金属)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

放出0.21g氢气,则铁片中含有的金属杂质可能是()

A.ZnB.AgC.AlD.Cu

16.有80克稀硝酸溶液,取其中一半,跟100克的氢氧化钾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取另一半稀硝酸跟50克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将溶液蒸发掉56克水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5%。

求氢氧化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7.将质量分数为P%的硫酸与等体积的水混合后得到质量分数为q%的硫酸,则下列关于P、q的关系式正确的是()

18.以知X和Y两种物质混合后能发生反应,设X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x,Y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y,当X和Y按质量比Ax:

Ay反应后,溶液的pH〉7,如果X和Y按质量比为2Ax:

Ay,则反应后的pH=7,X、Y应是下列物质中的()

A.NaCl和Ba(OH)2B.HCl和Ba(OH)2

C.HCl和NaOHD.NaOH和H2SO4

19.向一定质量的用氢氧化钡与氢氧化钠固体配成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纯碱溶液,经充分反应后,将生成的沉淀过滤、干燥,称得沉淀的质量与配制混合液的固体总质量相等,则配制的混合溶液所用的氢氧化钡与氢氧化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

【试题答案】

1.

解析:

设想将原来的不饱和硫酸铜溶液分解成两部分(化复杂为简单):

一部分是饱和溶液,另一部分是55克水,而在这55克水中若溶解25克胆矾(内含16克CuSO4和9克H2O),则也恰好成为该温度时的硫酸铜饱和溶液。

S=25g

2.25%

3.1-39/23m

4.

Zn~H2

652

7.8g0.24g

左边烧杯实际增重为7.8克-0.24克=7.56克。

CaCO3~CO2质量差

1004456

(13.5g)7.56g

5.估算:

A的含氮量为28/44,很明显>

56%(把分母看作50则它的值是56%);

B的含氮量为14/46,略大于28%,不会是46.7%;

D的含氮量为28/108,也很明显<

28%,那么答案就是C了(14/30这个值接近50%)

6.A

分析:

形式后溶液的质量分数减小,所以q<

p;

因为硫酸的密度比水大,所以等体积的水比硫酸的质量小,即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不足原来的2倍,则其质量分数比原来的1/2大,即q>

1/2p,∴q<

p<

2q

7.C

提示:

氧元素质量守恒,参加反应得氧化铜中氧元素质量即为生成水中氧元素质量,也就是反应后固体减少的质量(m-n)克。

CuO~Cu~O

8016

5(m-n)克(m-n)克

8.B

9.设原加入的氧化铜粉末的质量是x,

CuO+H2SO4=CuSO4+H2O,

8098160

x98x/802x

CuSO4+Fe=FeSO4+Cu

1605615264

2x112x/160304x/160128x/160

则与铁反应的硫酸的质量=100克×

14℅-98x/80=14-98x/80

设与硫酸反应的铁的质量为y。

H2SO4+Fe=FeSO4+H2

9856152

14-98x/80y152y/56

y=56(14-98x/80)/98=8-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