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三朝.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96822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洗三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洗三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洗三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洗三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洗三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洗三朝.docx

《洗三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洗三朝.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洗三朝.docx

洗三朝

洗三朝

  篇一:

大冶结婚习俗

  大冶结婚习俗

  婚姻

  1949年前,是封建婚姻,全凭“父母之命,煤灼之言”,富人可以一夫多妻,有的穷人无钱娶妻打一生单身。

包办买卖婚姻,常常致死人命。

童婚、早娶现象十分普遍。

开亲讲求门当户对,妇女命运尤为悲惨。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婚姻确定,不可变更。

如男的先亡,则终身守寡,有的在娘家守“望门寡”,有的到婆家“守节”一辈子。

统治阶级还用“施表”的办法束缚妇女,造成婚姻和家庭的不幸,有的怨愤自尽。

  结婚有一定的习俗,包括定亲、谢媒、亲家过门、女婿上门、报日、款媒、迎亲等程式。

定亲

  解放前由父母包办,媒人从中说合,现在由介绍人介绍,或男女双方自愿定亲。

谢媒订婚时说合的媒人,有坐媒和跑媒之分,亲事一定,男女双方都要备办酒席,内外“三党”作陪,男方办早餐,女方办中餐,名为喝“毛准蛊”,表示婚姻已定。

当年腊月,男家还要差人给媒人送去礼物,以作酬劳。

次年正月,男女双方都要办春酒,名为喝“大准蛊”,表示谢媒之意。

亲家上门男女双方亲事确定后,先是女方父亲到男方家作客,男方办酒席,请“三党”作陪,亲家坐首席。

有的地方,时兴岳父给女婿封“见面礼”,后由女家请客,过程相同,但见面礼要双倍。

  女婿上门由男方选择良辰吉日,由媒人〈介绍人〉领到女家上门,并随带一些礼物。

女婿回家时,女方也要“打发”礼物。

此外,从订婚到成亲前,每年四时八节,男方都要给女方送节礼,遇有红白喜事,男、女家互相送礼。

  报日

  娶亲之前,由男方向媒人提出,经媒人征得女家同意后,决定喜期,并用红纸写好“报日书”,送到女家,名曰“报日”。

报日时,男方一般要向女方送去食品、首饰、衣料等礼物,还要给女方的亲戚、亲房送去鲜肉和饼子等礼物。

到出嫁时,女方的亲戚、亲房都要回送衣料、钱物等。

报日后,由女方开出礼单,男方办齐礼品〈或礼金)送给女方,并要再次重谢媒人。

  款媒

  迎亲前夕要盛款媒人,款媒是由男方办酒席,请媒人坐首席,由内外“三党”作陪。

餐后,

  男方将备办好的红纸包和香烟送给媒人,名为“谢媒”

  抬嫁妆嫁妆主要由女方备办,也有的由男方各办部分送到女家。

迎亲的头天或当天,媒人带领女婿和抬嫁妆人员到女方家,女方将箱子的锁匙交给女婿,女家为抬嫁妆的人“封礼”后,再把嫁妆抬往男家。

  迎亲迎亲喜日一旦选定,风雨无阻,不可更改。

过去迎亲,一般要用轿子,有的用大轿,有的男女都坐轿,还有的地方女坐轿,男骑马,有的女坐轿男步行。

这一天,新娘要洗“筛水澡”,亲属和伴嫁的人“哭嫁”。

新娘上轿,有抱上轿或牵上轿,各地风俗不一。

解放后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大多数地区废除了大、小轿,迎亲时,选派女青年接送。

改革开放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时移俗易,抬嫁妆、接新娘多用大、小汽车,晚上放烟花鞭炮,热闹非凡。

第三天,新娘在新郎的陪伴下回娘家探亲,名为“回三朝”,但当天要返回婆家。

如果男、女两家相隔较远,也有“回六朝”或“回九朝”的。

  解放后,国家颁布了,男女婚姻完全自由,实行一夫一妻。

个别包办婚姻,索取财礼者,一经发现,即行制止。

婚娶方式逐渐废除了一些繁琐的陈规旧俗,婚姻质量富有时代感。

  过去,男女青年结婚,大多选择农历的二月花朝、四月八、八月中秋、腊月八等时日,现在在元旦节、三八节、五一节、国庆节结婚者较多,有的举行集体婚礼,有的外出旅行结婚。

  洗三朝

  妇女第一胎分娩后,要备礼物向娘家报喜,娘家回以母鸡、红糖、糯米、香菇等食品和婴儿用的搭毛衫、被袜等物。

第三天宴请接生婆,同时接生员用艾叶、紫苏等煎水为婴儿沐浴,称“洗三朝”,也有洗六朝或九朝的。

  做弥月小儿满月时要剃满月头,剃头后用煮熟的鸡蛋滚头清火。

这一天,娘家人要送睡箩、棉被、衣帽等物和母鸡、鲜蛋、鱼肉等食品,亲友则以红糖、鸡蛋、布料、衣帽等礼品为贺,称为“做弥月”。

外婆家坐首席,就席时,有的把婴儿抱出来给大家“打躬”,亲朋们要给“见面礼”。

  做生日

  小孩到了一周岁,亲友送礼祝贺。

凡整十岁做生日都称“趸生”,平常年份做生日称“散生”。

“趸生”比“散生”隆重,送礼从厚。

  老年人在花甲之年(满60岁)做生日称祝寿,以六十、七十、八十、九十乃至百岁生日,祝寿隆重,大办宴席,有的还挂寿匾,做寿祭,儿孙及晚辈、亲朋都要拜寿。

  架造

  民间建造私房,一般要选基定向,门向多是座北朝南或座东朝西,择基不正的,则要列门向,以图吉利。

架大梁时,梁上贴大红纸,书写“万代兴隆”或“紫微正照”等贺词。

大梁安好后,放鞭炮庆贺,称为“起梁”。

安放脊梁时,主脉匠人登上屋顶鸣锣放鞭,高唱贺词,并将主家备办的香烟、糖果、包子等向下抛撒,围观者自由抢食,名目“丢尖”。

  升学

  在封建时代科举制度时,考中了秀才、举人、进士等,宴请宾客庆贺。

1978年恢复中、高考试制度后,被大学、中专录取的,也多请客,请亲朋和老师会宴。

  篇二:

肇庆人的风俗习惯——第二节人生礼俗

  第二节人生礼俗

  一、生育

  肇庆民间重视生育,第一胎更作为大事办理。

建国前人受重男轻女观念支配,生男特别认为可喜可贺。

怀孕俗称“有身已”、“有喜”,分娩及产后一个月称为“坐月”。

旧俗妇女怀孕四五个月即诸多禁忌,其中忌在卧室敲钉、铲地、搬运床铺、堆放重物。

期间家中要准备“坐月”食品。

建国前有能力的家庭会自酿糯米甜酒,哺育一窝鸡,以补养母婴。

“坐月”期间,产妇起居、行动、钦食格外小心,其中有禁忌。

婴儿出世后,家庭需行礼仪甚多,名目和礼品、礼节的数量与时间,各地不尽相同,普遍有尝酸猪脚、酸姜(含鸡酒),“做三朝”(工“做七朝”、“做十二朝”),“送羮”,满月等仪式,其中有合并举行的,有简化的,因地、因时、因人而异。

建国后,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逐渐树立正的生育观,许多旧俗已渐淡化。

  图1

  尝酸姜婴儿出生,主家炮制酸姜、酸猪脚、鸡洒(汤煮鸡肉加上酒)给产妇吃,并连同红鸡蛋分送长辈、家人亲戚、挚友品尝。

多少繁简,视所生是男是女和是否第一胎以及家庭经济条件等而定。

怀集县俗例婴儿出生后认养父养母,第一天第一个被请吃甜酒的,应是婴儿的养父(母),称为“踏生爹(妈)。

”封开县南片则称为“踏头爷(娘),”日后就是养爷(娘),如有饮宴,就要请他来。

罗定县俗例主家备办鸡、酒、肉、面等礼品,派人向产妇娘家“报姜”,娘家便将酒肉拜祖。

  图2

  做三朝婴儿出生第三天,俗例要杀鸡备菜肴,请邻里、长辈、接生(指民间接生人员,在本节内下同)帮忙人员饮宴,高要、罗定等县称为“做三朝”或“饮姜酒”。

德庆、封开县分别称为“拜鸡酒”、“饮鸡酒”。

郁南县称为“洗三朝”,当日娘家送母鸡、鸡蛋来慰问。

此项仪式有些地方安排在出生第七朝、第十二朝,并有娘家送鸡酒礼叠合举行。

  送羮在罗定和封开两县以及郁南和云浮两县一部分流行。

婴儿出生至满月前,由主家择定日子,封开县一般在一周后,由娘家筹办礼物前来慰问产妇、祝贺婴儿诞生。

  物适合产妇和婴儿用途品种、数量倾向于多,穷家则从简。

其他亲戚、朋友备办鸡和酒等礼品前来祝贺。

参加“送羮”的一般是女客,主家设酒席执行娘家这项专送礼品慰问祝贺活动,怀集县称为“探庚”或“抄庚”。

礼品是由产妇母亲和嫂、妹等送来,时间定在第七朝。

德庆县称为“担汤”,时间定在第十二朝,分别与主家“做七朝”“做十二朝叠合。

封开县的饮“送鸡酒”场面热烈,对唱“送鸡歌”,主家和娘家都请来一班歌手对唱,以女客为主斗歌,有时通宵达旦,主家备茶、夜宵、发新毛巾。

  满月婴儿出生满一个月,主家请亲房、挚手和接生帮忙人员饮酒。

女客坐正堂娘家的长辈坐首席。

满月了,妇婴要探外家。

高要县在满月当天探娘家,俗称“看牛”,娘家送以妇婴用品,回到家,拜天敬祖,请满月酒。

宴罢送鸡腿给亲戚,事后还送“生鸡头”(小鸡)一双答谢。

满月当日,怀集县习惯为婴儿取乳名。

其他县习惯在满月酒后再定日子探娘家。

  图3

  起乳名肇庆各县(区)农村习惯婴儿没有命名之前先起乳名。

因此,乳名反映一定的崇尚、期望、寄托。

高要县乡村为男孩一般起娣、跻和带鄙賤意的猪、狗、牛,再冠排行或词头“阿”,带词尾“仔”。

讲客家话的农民和其他山区居民,习惯为男孩起带金、木、水、火、土的名字。

县内女孩一般起弟、笑之类的“引弟”益家的名家。

或者随统称再加排行成为“二妹”“三妹”之类。

有的也起英、莲、芳、香、喜之类的雅名。

罗定县男孩一般起娣、伢、佬、妹和猪、狗、牛之类的名,女孩一般统称加排行或加雅名。

怀集县在婴儿满月时就起阿妹、阿瘦、阿苟、阿恩之类的乳名。

  篇三:

民俗文化选择题

  新编中国传统民俗文化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民俗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即(3)。

  

(1)民间风俗

(2)民间风情

  (3)民间习俗(4)民间习惯

  2.汉族的服饰“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始终保留的鲜明特点,其服装在式样上是

(1)。

  

(1)大襟右衽

(2)大襟左衽

  (3)曲裾禅衣(4)直裾禅衣

  3.满族妇女穿旗袍,在旗袍外面套“坎肩”,并穿(4)。

  

(1)高腰靴

(2)布鞋

  (3)木底鞋(4)花盆底鞋

  4.哈萨克族用驼毛絮里的大衣,十分轻暖,叫做(3)。

  

(1)褙子

(2)邦典

  (3)库普(4)行膝

  5.中国人的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是使用筷子。

我国使用筷子的历史可追溯到商代。

秦汉时期筷子称之为

(2)。

  

(1)挟

(2)箸

  (3)筋(4)筴

  6.“苏菜”是江苏菜系的简称,是由扬州、南京、苏州等地的地方菜发展形成的,也称

(1)。

  

(1)淮扬菜

(2)苏州菜

  (3)南京菜(4)扬州菜

  7.汉代在酒宴上执行命令,对不饮尽杯中酒的人实行的某种处罚,称之为

(2)。

  

(1)燕射

(2)觞政

  (3)乡酒(4)投壶

  8.中国中西部的河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等黄土层较厚的地区。

利用黄土壁立不倒的特性,建造出的住宅是(3)。

  

(1)地坑

(2)土房

  (3)窑洞(4)阿以旺

  9.传统的出行习俗有不少忌讳,一般宁可延期亦不可启程的日子是

(2)。

  

(1)三

(2)七

  (3)八(4)九

  10.诞生是人生的开端,诞生礼也是人生的开端礼。

妇女怀孕也称作

(1)。

  

(1)有喜

(2)怀喜

  (3)害孕(4)有孕

  11.我国传统节日中防病除疫的节日是(3)。

  

(1)春节

(2)清明

  (3)端午(4)重阳

  12.中国古代隋朝少年的成年冠礼是在

(2)。

  

(1)16岁

(2)18岁

  (3)20岁(4)22岁

  13.历来婚礼都被认为是人生仪礼中的大礼,古人举行婚礼的吉时,多在

(1)。

  

(1)黄昏

(2)中午

  (3)早晨(4)下午

  14.我国传统的“扫尘日”是

(2)。

  

(1)腊月初一到十五

(2)腊月二十三到除夕

  (3)春节到元宵节(4)正月初五

  15.民间寒食节的产生最初是是为了纪念

(2)。

  

(1)屈原

(2)介子推

  (3)管仲(4)伍子胥

  16.泼水节是哪个少数民族的节日

(2)。

  

(1)彝族

(2)傣族

  (3)白族(4)壮族

  17.我国元宵节观灯的习俗最初起源于那种宗教仪式(4)。

  

(1)基督教

(2)道教

  (3)伊斯兰教(4)佛教

  18.“臣生长草野,不晓禁忌,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