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导学案 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967333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66.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政治《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导学案 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二政治《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导学案 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二政治《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导学案 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二政治《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导学案 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二政治《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导学案 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政治《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导学案 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二政治《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导学案 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政治《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导学案 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政治《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导学案 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查一查,近代中华文化的衰微有哪些表现?

(3)想一想,近代中华文化的衰微与国家的衰落是什么关系?

探究一以问题探究的形式启发学生自己归纳观点,得出结论,并从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探究二让学生从汉字字体演变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体验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的特点,从而突出重点。

探究三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因为前面都是讲古代中华文化辉煌历程,后面是讲近代中华文化的衰微。

通过对近代中华文化走向衰微历史过程的回顾与反思,增强学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历史责任感。

学习难点

目标与导入

(一)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

纵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过程,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之特点,在整个中华文明史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我们本课来探究神奇的中华文化。

教师:

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

【播放视频】xx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活字印刷表演,并配以文字解说,提出设问:

北京xx年奥运会不仅仅是一次世界的体育盛会,而且也是向世界展示我们中华文化的盛会。

那么我们作为中国人对本民族的文化了解多少?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共同学习的内容: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通过情景导入课题,激发探究兴趣。

同时把学生的思绪带进古老悠久的中华文化之中,使迅速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自学与诊断

1.预习内容

(1)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标志着人类,是的重要标志。

(2),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3)弘扬中华文化,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既保持,又体现。

2.预习自测(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

(1)伴随秦的同意,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形成了。

(2)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3)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学生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对教材的事例进行自主分析和把握,教师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精讲与点拨

正确理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这种融合力使得中华民族在汉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善于吸收不同地域的文化,形成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因此,正确理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

比如如家文化石中国土生土长的文化,历史上中国对所有的外来宗教都一视同仁,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都可以在中国的土地上自由传播。

佛教之所以能够彻底的中国化,显然是离不开儒家文化的宽宏和包容。

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即在与外来文化交汇接触时,既包含兼容,又是种保留自身的体系和特点。

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如张骞出使西域、玄奘万里取经、鉴真六渡扶桑、郑和七下西洋,这些中外文化交流的壮举正是中华民族宽厚兼容精神的生动体现。

通过教师精讲点拨,学生在探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重活文化的包容性,把握好求同存异和签收并蓄的关系,正确的认识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讲述的同时注重材料的引用和拓展。

达标检测题

检测与纠错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人类文明史上独树一帜。

之所以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因为()

①统一的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重大作用

②中国自华夏以来,留有丰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③得益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④中华文化从未中断而延续至今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2、犹太人在欧洲生活了一千多年仍摆脱不了被驱逐的命运,但一千年以前定居于中国的犹太人早与当地的中国人融合在一起了。

这说明()

A、中华文化能够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B、中华文化能够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C、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D、中华文化可以吸收其他民族的一切文化

3、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可以深切感受到,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加强,文化产品市场在繁荣,文化消费支出比例在提高,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中外文化交流日益活跃。

A、中华文化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B、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C、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严峻的挑战

D、坚持改革开放是创造中华文化辉煌的根本原因

巩固基础知识;

训练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能力,注重培养做题方法和解题思路的拓展能力。

必做题:

1、中华传统文化走过了怎样的发展历程,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2、为什么在世界文明史上只有中华文化五千多年来始终生生不息、保持强大的生命力?

选做题:

1、面对世界文明史上这一位既历经沧桑又青春勃发的文化老人,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机关报态度?

2、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相互激荡,中华文化应该如何应对?

总结与升华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中华文化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明确了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汉字与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标志。

我们要从中体会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续写中华民族的文化更加壮丽的篇章。

板书设计:

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古代辉煌的历程

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⑵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⑴汉字(作用、意义)

⑵史书典籍 (特点、意义)

3、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⑴中华文化在近代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再创中华文化新辉煌

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迁移

课后反思:

2019-2020年高二政治《第一章我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导学案新人教版

【素质要求】

⑴知识方面:

 识记:

民主集中制、对人民负责原则、依法治国;

 理解:

民主集中制及主要表现、对人民负责原则及主要表现、依法治国的全面理解;

 运用:

支持民主集中制,要维护中央的权威、联系时政材料说明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⑵能力方面:

  ①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②比较分析问题能力;

  ③多角度、多方面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⑶觉悟方面:

  ①针对“对人民负责”一点,很多学生心中有疑虑,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腐败问题,该如何正确认识?

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学会辩证认识问题,明确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是需要通过人的努力奋斗来缩短的。

我国国家机关必须加强廉政建设,履行对人民负责原则。

如果你憎恨腐败,那表明你有责任心,有忧患意识,但切记,你的角色不只是停留在指责、发牢骚,要想到,你是社会主义中的一员,如果你是公务员,你该如何做?

在指责存在的问题,同时,要发挥你作为社会成员的作用,一是与腐败现象作斗争;

二是加强学习提高自我素质,以备未来踏入社会以后,做一名合格的公民;

  ②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要让学生意识到,政治是身边的事,要学会用所学的政治知识去分析现象,解决问题。

【整体感知】

我国国家机构的

组织和活动原则

民主集中制

对人民负责

依法治国

复习提问:

  

(1)什么叫对立统一?

  

(2)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

  (设计提问的目的是要运用高二学过的哲学常识分析今天要讲的国家机关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特别是分析民主与集中的对立统一关系)

导入新课:

  通过前边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那么,我国国家机构以什么样的原则组织起来?

又在什么样原则指导下进行活动、开展工作呢?

这就是本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

三、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板书)

  我国的国家机构按一定原则来组织,并按一定原则来活动,从而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1、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板书)

  宪法的规定告诉我们,民主集中帛是我国国家机构一项最基本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民主集中制中的民主指的是什么?

  在我国,凡属全国范畴内的重大问题,以及重大的方针、政策,都由中央国家权力机关制定通过。

在此之前,中央国家权力机关要广泛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在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各个国家机关在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或就某一方面的问题做出决定之前,要善于听取各方面群众的意见和呼声,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各项重要的决定,真正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

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批评的过程,就体现了民主的过程。

  那么,民主集中制中的“集中”指的又是什么?

  我国的国家机关,在听取了各方面的群众的意见、建议之后,要对这些生动的、丰富具体的群众意见、建议,本着“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进里”的加工制作,将那些积极的、合理的,能反映问题本质的意见集中起来,形成领导的意见、决策或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方针、政策,这一过程就是集中的过程。

  那么,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过分地强调集中,不要民主,或过分地强调民主,而不要集中,将是一种什么后果?

  (组织同学分析,教师总结)

  如果一味地强调集中,不发扬民主,那就会出现领导坐在屋里制定政策、办地,严重地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就容易导致官僚主义。

反之,如若事事都要强调民主,而不进行必要的集中,也不能形成正确的意见和办法,甚至随波逐流作群众的尾巴,这样,就不能站在群众队伍的前列,指导群众活动,容易导致极端民主化和无政府主义,给国家的工作带来损失,可见,民主和集中,应做到有同的结合。

  民主集中制是说在民主的基础上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板书)

  

(2)在我国,国家机关实行民主集中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前边讲过,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

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大表是由选民民主选举产生。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神圣使命则是反映社会各界、各阶层群众的意见,代表人民参政、议政,行使国家权力。

下面我们总结:

国家机关实行民主集中制主要表现在:

  第一,在国家权力机关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方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由选民民主选举产生组成,人民代表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第二,在国家权力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方面,其他国家机关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还产生中央军事委员会,以领导全国武装力量。

国家权力机关即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权力,制定法律、法规,决定国家或地方重大事务。

在这个前提下,其他国家机关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主地行使职权。

  在国家权力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我国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区别是:

  我国这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在我国,其他国家机关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以综负责、受它监督。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法律、法规,决定国家重大事务,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贯彻执行法律、法规,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做出的重要决定。

它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这样就形成由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这样做的优越性是,既做到分工负责又能保证国家权力的统一。

  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

  在资本主义国家,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别由议会、政府、法院三个机关独立行使,三机关之间保持权力均衡、互相制约的关系。

这样容易使国家的一部分权力在互相牵制中抵消,造成决策缓慢,以及人力、物力的浪费。

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行政机关权力日益扩大的情况下,已使议会成为行政机关的附属物。

  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的关系方面,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贯彻上述这一原则必须坚持下级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

这就是说,需要发挥两个积极性,在国家事务中,凡属全国性的,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决定的重大问题,都由中央决定。

  例如:

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关于农业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关于环保等问题,必须由中央统一决定、统一部署。

地方必须服从中央,并认真执行中央的决议、决定。

只有这样才能维护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全体人民的利益。

因为,中央的决定,最大限度地反映了人民的根本利益,认真贯彻中央的决定,才能保证全国一盘棋,确保国家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

  另一方面,地方国家机关在执行中央决定的前提下,要赋予地方必要的自主权。

地方要结合本地区的、本部门的实际情况,自主地管理和安排本地区的经济、文化等社会事物。

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做好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

只有坚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才能把工作做好。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举一实例。

  例:

三峡工程:

(只在中央才能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技术力量搞好这项工程;

但地方也要发挥积极性,地方一方面要积极支持中央的工程,另一方面又要因地制宜地搞好人口迁移及利用库区资源,发展本地区的经济、文化。

  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制度,也是最合理、最便利的制度,永远不能丢。

 2、对人民负责原则(板书)

  投影第50页。

李润五在现场指挥的照片,并结合教材,介绍李润五的事迹。

  设问:

李润五的事迹说明了什么?

  

(1)对人民负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国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工作宗旨。

  

(2)我国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坚持对人民负责必须做到:

  第一,坚持对人民负责,就必须密切联系群众。

李润五的事迹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他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密切联系群众?

  为什么强调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密切联系群众?

  我国国家工作人员是人民的公仆,他们执行公务就是为人民服务。

因此必须深入群众,体察民情,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为群众多办实事。

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另外,国家干部深入基层,体察民情,根据群众的需要去开展工作,可以克服脱离实际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

  第二,坚持对人民负责,克己奉公、廉洁自律,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李润五的事迹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他两袖清风、廉洁自律和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学生结合课本材料讨论,教师总结。

  请同学结合身边的所见所闻,谈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克己奉公、廉洁自律、努力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典范。

  然而,在这改革的大潮中,也有的国家干部不是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而是滥用手中权力,搞“权钱交易”,图谋私利,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原西安市经委主任赵景章,企业管理处副处长梁红,于1993年10月,分别被开除党籍,撤销行政职务,并依法被捕,成为阶下囚。

  事情是这样的,为了能捞到一笔钱,在赵景章的指使下,由梁红出面,将23名福建人(农民、无业人员和个别职工)冒充为西安市亚细亚服装公司的管理、技术人员组团赴日本学习考察,致使23名出国人员集体出走,成为非法移民,给党和国家造成恶劣的政治影响。

  事发后,据查,不法分子张超群、陈家亮等人向出走的23人共收了200万元的出国费,向西安市经委共交出国人员费134.04万元,除去各种开支,西安市经委和市外办分别获得70.35万元和17.9万元,张超群向赵景章和梁红行贿分别是5万元和13.5万元。

这样一笔“钱权交易”给我们国家造成极其严重的政治影响。

  这一事例说明,违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手中的权力将助纣为虐。

它从反而告诉我们,每一个国家工作人员不论职位多高,都要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真心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第三,坚持对人民负责,就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人方法。

  所谓从群众中来,就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时要认真听取各方面的群众意见和要求,认真对待群众来信来仿,以致使我们的各项工作真正反映群众的呼声和意愿。

  到群众中去,就是把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贯彻到群众的实践中去并以此指导群众的实践活动。

我国的各级人民代表定期深入基层考查工作,认真听取各方面群众意见,并把群众普遍反映的问题指定写成提案,交付人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并付诸解决。

   

人治与法治:

基础不同

人治——独裁与专断

法治——民主

特点不同

人治——随意性、多变化、导致社会不稳定

法治——统一性、稳定性、权威性、保证社会稳定发展

体现原则不同

人治——不平等

法治——平等

法制与法治:

法制一般指静态意义上的法律和制度

法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立法、执法等诸多环节

  

(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那么依什么法?

建国后我国制定了哪些法律?

(同学稍加议论,教师总结)

  依法治国,当然是依照宪法和其他的法律规定来治理国家。

  1954年,我国制定了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

1982年和1997年两度对宪法进行修改和补充,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社会制度、治理国家的指导思想、国家机构的设置等最根本的最重要的问题,做了明确规定。

从而使国家建制有了法律的依据。

  我国还制定了《刑法》,它使人们区别罪与非罪,并依法打击各种刑事犯罪,为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

  为了保证适龄儿童、少年都能接受一定年限的系统学校教育,我国制定了《义务教育法》。

  此外,我国还制定了《环境保护法》,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地球环境,并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同时,我国还制定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从而依法来维护社会稳定,维护正常的工作秩序、学习秩序和生活秩序等等。

  由此看出,党在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2)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依法治国,其本质和核心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来治理国家。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对家的最根本的最重要的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它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具有最大的权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必须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严格依法办事。

而不是以言代法,以权治国。

  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宪法规定,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

在我国,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等途径和形式,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物,而不是少数公职人员以言代法,以权治民,国家机关的公职人员作为人民的公仆,在人民授权范围内,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某些权力,因此,  依法治国,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依法治国与坚持党的领导是什么关系?

  应该肯定,依法治国与坚持党的领导并不是矛盾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是执政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共产党是依法治国的倡导者,宪法和法律就是党领导人民依据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的,党还把遵守宪法和法律作为自己活动的根本准则,并带头遵守和实施法律。

  应该说,依法治国是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三者的统一。

  我国实现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3)如何做到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是要做到有法可依,因此就要立法,即制定较为完备的法律,保证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有法可依。

  1)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程序制定法律,确保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

在我国,哪些国家机关有立法权?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在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的立法机关,有修改宪法和制定基本法的权力。

  国务院作为行政机关,只能制定行政法律。

  投影:

从1979年~1997年,我国立法工作的进展情况。

  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310多件

  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750多件

  地方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5300多件

  这从数量上反映出我国立法工作成绩显著,从1978年以来,特别是1992年~1997年五年间,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了95件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

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平均每次会议要通过3件以上的法律和有关的法律决定。

  另外,从质量来看,我国的法律和法律决定,正日趋完善。

并更适应我国经济、政治、文化事业发展的要求。

  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后两句:

“今后国家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修改了三处,一是增加了: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二是多了一句坚持改革开放,三是去掉了“高度”二个字。

  修改后的现行宪法,把“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写进宪法,从根本解决了“定位”问题,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制定理论、方针、政策,以及解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方法,都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

  修改后的宪法,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各项事业发展的理论根据,并把“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写入宪法,从而为这一基本国策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证。

在民主和文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