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基本框架和内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96182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9.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基本框架和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基本框架和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基本框架和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基本框架和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基本框架和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基本框架和内容.docx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基本框架和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基本框架和内容.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基本框架和内容.docx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基本框架和内容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81200)

一、培养目标

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宽厚的专业素养、独立的科研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包含: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具有实事求是、不断追求新知、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积极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

2、掌握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在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

3、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好的外语听说和科学论文写作能力,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本专业外文文献的阅读,并能准确地撰写论文外文摘要。

4、具有健康的体格和心理。

二、学习年限

学制一般为3年。

课程学习时间和论文撰写时间(包括论文答辩)约各占一半,均不得少于一学年。

提前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其他培养环节,成绩优秀、科研能力突出、出色完成学位论文并符合学校有关规定者,可申请提前毕业,但其最短学习年限不得少于2.5年。

研究生在学制规定的基本年限内,未能完成全部学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5年。

三、研究方向

序号

研究方向名称

主要研究内容

(每方向字数在50字以内)

研究生导师

1

智能信息处理理论与技术

主要处理信息的内容表示、识别、分类、聚类、检索及挖掘等问题,涉及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模式识别、知识工程等研究领域。

王明文、万剑怡

2

计算机网络与分布式系统

主要研究动态网络系统中移动计算的关键技术:

组件迁移和可靠通信机制、动态的计算机处理能力利用以及自适应的计算负载动态映射策略。

余敏、郭帆、谢旭升

3

软件自动化及高可信软件

主要研究形式化软件开发方法、支撑环境以及可信软件,核心问题包括形式规约技术、形式验证方法、软件自动化以及可信计算技术。

万剑怡、杨庆红、钟林辉

4

软件体系结构及实用的软件开发方法

主要研究软件体系结构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实践以及一些常用软件开发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

李云清、钟林辉、杨庆红

5

面向对象分析与并行计算

主要研究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以及大型科学与工程问题中的并行与分布计算方法。

李云清、万剑怡

6

人工智能与智能教育软件

主要研究心理测验中项目反应理论、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系统、智能教学软件以及人工智能其他方面的应用。

丁树良、杨庆红、甘登文

7

计算机数学及其应用

主要研究数学模型、数学建模和建模过程中的一些常用方法,通过数学建模求解实际问题。

甘登文、丁树良

8

数据库理论与网络工程

主要研究数据库系统的原理和设计方法,网络工程的设计、维护和管理方法以及基于网络的数据库系统开发的相关技术。

谢旭升、郭帆、吴克捷

9

微机系统开发与计算机网络结构

研究内容包括软硬件协同设计方法、智能测控模型算法、控制网络协议、集群与网格计算、嵌入式产品的开发等。

刘超、杨印根、叶继华

10

嵌入式系统

主要研究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方法,把各种设计经验、开发技巧以及可能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案有机地与嵌入式软件的基本原理相结合完成应用开发。

周琪云、余敏、叶继华、刘超

11

模式识别与图像处理

主要研究图像处理和系统仿真,涉及系统仿真、图像处理、网络通信、嵌入式系统、普适计算、模式识别、Petri网等领域。

叶继华、王明文、周琪云

四、培养方式和培养计划

1、采用导师负责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导师为主导负责研究生的业务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发挥导师组集体智慧,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2、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

注重课程学习,夯实学科基础,通过课程学习使研究生掌握本学科专业的系统知识和前沿问题。

每位研究生都应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使研究生在参与科研课题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努力提高研究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研究生在入学后的三个月内(最迟在第一学期末)通过师生互选,确定导师,未参与互选的研究生由导师组分配导师,并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本学科培养方案和研究生本人的具体情况确定研究方向与制订培养计划,经学科负责人审定后报学院和研究生院备案。

导师在为研究生制定培养计划时应该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培养计划要对该研究生的研究方向、课程学习要求、实践和参加学术活动环节等作出比较具体的规定或说明。

培养计划确定后,研究生和导师均应严格执行。

4、学位课程的教学一般是课程讲授,其他课程将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取讲授、讨论班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5、严格按《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与筛选暂行规定》加强阶段性考核,未通过中期考核者,不得进入学位论文阶段。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本一级学科课程分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两大类(见附件一),其中学位课程包括:

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非学位课程包括:

专业选修课。

对于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研究生,应补修本学科专业指定的两门本科生主干课程。

实行学分制培养,研究生至少应修满34个学分,方可参加论文答辩。

学位课不少于26学分,非学位课不少于6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其中学术活动1学分,实践活动1学分)。

具体如下:

1.学位课(不少于26学分):

(1)公共必修课(8学分)

①政治理论课(2门)3学分

②第一外国语(1门)4学分

③专业外语(1门)1学分

(2)专业基础课(不少于3门)≥9学分

(3)专业核心课(不少于3门)≥9学分

2.非学位课(即专业选修课,不少于3门)≥6学分

3.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为了保证培养质量,跨专业入学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研究生需补修与本专业相关的大学本科的主干课程不少于2门。

需补修的课程应列入个人培养计划,补修课程要求通过考核,取得合格以上成绩,但不计学分。

培养方案中开设的各门课程,都要进行考核,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成绩合格方可取得学分。

课程考核成绩按百分制计算,学位课程75分以上为合格,非学位课程60分以上为合格。

六、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学术活动和实践活动两部分。

(1)学术活动(1学分)

为了拓宽研究生的视野,促进研究生主动关心和了解学科前沿的进展,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必须积极、主动地参加校内外本学科、专业或其他相关专业的各种学术活动。

凡由学校、研究生院及各院、室、所组织在本校举行的相关学术活动,研究生均应参加。

凡校外学术组织和省、部、国家有关部门、单位及国际学术团体组织的各种学术活动,可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参加。

在读期间,研究生应听取不少于5场高水平学术讲座;公开主讲不少于2次有关文献阅读、学术研究等内容的学术报告。

学术活动为申请学位的必备环节,不得免修。

学院根据学生参加学术活动的考勤和学生主讲的学术报告质量进行考核,考核成绩采用五级分制由导师综合评定。

(2)实践活动(1学分)

实践活动包括教学实践、科研实践与社会实践等类别。

教学实践的形式包括课堂讲授、批改作业、指导实验、答疑解难等;科研实践的形式包括参与导师课题研究、完成自主申报的科研课题、参与人才培养基地和学科研究基地的研究项目等;社会实践的形式可以是社会调查、技术咨询、科技开发与服务、专业实习等,也可以通过担任助研和助管工作完成。

实践活动为申请学位的必备环节,不得免修。

实践活动的考核,由导师依据研究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实际情况作出评估,给出成绩,考核成绩采用五级分制评定。

七、科研能力的培养

1、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应该尽早进入有关课题的研究。

在培养科研能力的过程中推动有关专业课程的学习,进一步加深或拓宽研究生的理论和知识面;注意因材施教,充分发挥研究生的特长和才能,使他们熟悉了解科学研究的选题、立项、研发与结题(鉴定)等主要环节,培养他们自学和独立进行科研的能力。

2、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并撰写有关摘要或笔记。

3、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以江西师范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至少公开发表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二作者);未完成者,不得授予硕士学位。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导师与学院在学位论文选题、开题、论文中期检查、论文评审与答辩等关键环节实施严格监控,以保证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

1.研究生经过课程学习和实践,在导师指导下,通过查阅资料和调研提出自己的主攻方向及奋斗目标,确定自己的技术路线,认真做好选题工作,论文的选题应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并有创新性。

2.研究生一般应于第四学期结束前完成开题工作,受到撰写课题申报书的训练。

开题报告具体要求参见《江西师范大学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若干规定》。

3.研究生至少要用一年的时间在导师或导师组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工作。

研究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作进展报告,并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

4.硕士学位论文由导师认可后,可进行专家评阅和答辩。

论文评阅与答辩的具体要求详见《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实施细则》和《江西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研究生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课程学习,修满规定的学分,通过思想品德考核、学位论文答辩,符合毕业要求,准予毕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有关规定,达到我校学位授予标准,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和表决,授予硕士学位。

附件一: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

学期

任课

教师

备注

公共必修

9992001

9992002

公共英语

4

216

1和2

学校统一安排

英语学科修二外(删除!

999200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6

1

学校统一安排

全校必修

9992011

自然辩证法概论

1

18

2

学校统一安排

理科指定选修

0202001

专业英语

1

18

1

万剑怡

专业基础课

0202002

高级计算机系统结构

3

54

1

刘超

0202003

高级软件工程

3

54

1

钟林辉

0202004

分布式操作系统

3

54

2

谢旭升

专业核心

0202005

嵌入式软件与系统

3

54

1

周琪云?

0202006

并行计算

3

54

2

万剑怡

0202007

物联网技术

3

54

1

郭帆

0202008

算法设计与分析

3

54

1

黄明和

0202009

人工智能

3

54

1

杨庆红

0202010

程序设计方法学

3

54

2

李云清

0202011

数据挖掘

3

54

1

王明文

0202012

信息检索

3

54

2

王明文

0202013

模式识别与图像处理

3

54

1

曾纪国

0202014

计算机网络与分布式系统

3

54

1

叶继华

专业

选修

0202015

无线传感网络与技术

2

36

2

余敏

0202016

分布式系统与移动计算

2

36

3

余敏

0202017

网络信息安全

2

36

2

郭帆

0202018

数值计算

2

36

2

熊晓华

0202019

现代测试理论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