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工程 1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959975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6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离工程 1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分离工程 1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分离工程 1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分离工程 1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分离工程 1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离工程 1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

《分离工程 1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离工程 1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分离工程 1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

20、在萃取精馏中所选的萃取剂希望与塔顶馏出组分形成具有()偏差的非理想溶液。

21、在萃取精馏中所选的萃取剂希望而与塔釜组分形成具有()偏差的非理想溶液。

22、在萃取精馏中所选的萃取剂使A1S值越大,溶剂的选择性()。

23、萃取精馏塔中,萃取剂是从塔()出来。

24、恒沸剂与组分形成最高沸点的恒沸物时,恒沸剂从塔()出来。

25、均相恒沸物在低压下其活度系数之比γ1/γ2应等于()与()之比。

26、精馏过程的关键组分是指由设计者()的那两个组分。

27、特殊精馏是既加入(),又加入()的精馏过程。

28、加盐萃取精馏是综合了()和()的优点,把盐加入溶剂而形成的新的萃取精馏方法。

1、用于吸收的相平衡表达式为(),当()降低,()升高时有利于吸收。

2、应用平均吸收因子法进行计算时,假设各平衡级的()相等。

3、通常多组分精馏有()个关键组分,多组分吸收有()个关键组分。

4、吸收过程在塔顶的限度为(),它决定了尾气中()。

5、吸收操作中,最小液气比下,关键组分的吸收因子和关键组分的吸收率在数值上()。

6、多组分吸收过程液气比一般取最小液气比的()~()倍。

7、吸收操作中,最小液气比是指在无穷多塔级下,达到规定分离要求时,1kmol进料气需要()的kmol数。

8、吸收过程主要由()完成的。

9、蒸出因子定义式为(),其值可反映蒸出过程()。

10、相对吸收率与吸收率相等的条件是()。

11、吸收剂的再生常采用的是(),(),()。

12、吸收过程中通常气体为(),液体为()。

13、化学吸收的增强因子就是与相同条件下化学吸收与物理吸收的()之比,其定义式为()。

14、化学吸收按反应类型又分为为()和()两类。

1、仅有一股进料且无侧线出料和中间换热设备的塔型称为()。

2、描述多级分离过程的数学模型为( )。

3、对窄沸程的精馏过程,其各级的温度变化由()决定,故可由( )计算各级的温度。

4、用精馏或吸收的方法分离含有c个组分的混合物,描述一个平衡级的M方程有( )个,E方程有( )个,S方程有( )个,H方程有( )个。

5、三对角矩阵法沿塔流率分布和温度的初值分别假定为( )。

6、三对角矩阵法在求得xij后,由( )求Tj,由( )求Vj。

7、三对角矩阵法在用S方程计算新的温度分布,在未收敛前xij1,则采用( )的方法。

8、逐级计算起点选择应从组成( )的一端算起。

9、逐级计算合适的进料位置定义为达到规定分离要求所需( )的进料位置。

10、逐级计算法求平衡级数中交替使用( )关系和( )关系。

11、逐级计算法从上到下采用( )计算多组分精馏的各级温度。

12、CMB矩阵法用物料衡算来校正圆整后的液相组成,使之( )。

13、松弛法的开发是仿照精馏过程由不稳态趋向稳态的进程来求解,故其中间计算结果可模拟精馏过程的( )。

1、影响气液传质设备的处理能力的因素有()、()、()和()。

2、精馏中液体在降液管内停留时间一般≮()秒。

3、气液传质设备可分为()和()两大类。

4、板式气液分离设备常见的表示方法有()、()、()。

5、当板上液体达到完全混合时,点效率()气相默弗里板效率。

6、可用()准数表示板上液体的混合情况,当板上完全不混合时,则该准数()。

7、雾沫夹带是气液两相在传质后分离()引起的。

8、实际板上液相为(),板上液相各点浓度()。

9、一般精馏过程的效率高于吸收过程,主要是因为精馏过程的()。

10、等温最小分离功与被分离组成的相对挥发度()。

11、分离最小功表示(),最小分离功的大小标志着()。

12、等温分离低压液体混合物,除温度外最小功仅决定于()。

13、若分离过程的产品温度与原料温度不同时,分离过程所需的最小功用该过程的()变化来表示。

14、分离过程消耗的净功与环境温度有关,一般夏天的同一分离过程消耗的最小功()。

15、要提高分离过程的热力学效率,应通过减少分离过程的()来实现。

16、精馏过程的不可逆性主要表现在()、()、()方面。

17、多效精馏过程将高压塔()作为低压塔()的加热介质,使能耗下降。

18、热泵精馏是将温度较低的塔顶蒸汽()后作为塔底再沸器的热源。

19、采用简单精馏塔将c个组分所组成的溶液分离成c个产品需要()个塔。

20、含有质量分离剂的分离方法不作为首选的方法,是因为该法需()。

21、对多组分物系的分离,()的组分和()的组分要先分离。

22、从节能的角度分析最难分离的组分应放在()分离;

分离要求高的组分应放在()分离;

进料中含量高的组分应()分离。

1、在吸附搅拌槽中,操作温度应()。

2、吸附分离是利用吸附剂()某组分的方法实现气体()混合物的分离。

3、透过曲线是以()为横坐标绘制而成。

4、吸附分离机理分别为()、()和()。

5、固定床吸附器中,若吸附的透过曲线越陡,说明吸附剂性能()。

6、5A分子筛的结构式为()。

7、对于室温下低浓度水溶液,其离子交换的选择性与离子的价数,原子序数的关系为()

8、根据物理结构,离子交换树脂可分为()和()两大类。

9、萃取中的分配系数m=yi/xi,其中yi为组分i()。

10、超临界萃取的原理是依据超临界流体对溶质的()会随操作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11、超临界流体可以通过改变体系的温度和压力来调节()。

12、电渗析中主要传递过程是()。

13、多孔膜的分离机理是()作用,致密膜的分离机理是()作用。

14、表征超滤膜性能的参数是()和()。

15、反应精馏是()和()相耦合的化工过程

16、反应精馏中,若反应为A→C,该反应属可逆反应,其中产物C比反应物A更易挥发,进料位置应尽量靠近塔的()。

17、根据催化剂的形态,反应精馏可以分为()和()。

18、塔内装催化剂的催化精馏塔中,催化剂填充段应放在()区域。

19、目前分离用膜主要有()、()和()。

20、电渗析器的主体部分是()。

21、电渗析分离过程的推动力为()

22、液膜分离时,液膜可采用的形式是()、()、()。

23、超滤分离过程中,料液的流速增加,其浓差极化现象()。

24、液膜萃取中,表面活性剂的含量越大,渗透物通过液膜的扩散速率()。

25、离子交换膜是一种膜状的离子交换树脂,它由()和()组成。

26、带正电荷固定基团的阴膜可让阴离子通过而排斥阻挡阳离子,这是离子交换膜对离子的()。

二.选择题

1、约束变量关系数就是()

a.过程所涉及的变量的数目;

b.固定设计变量的数目;

c.独立变量数与设计变量数的和;

d.变量之间可以建立的方程数和给定的条件。

2、每一单股进料均有()个设计变量。

a.c;

b.c+1;

c.c+2;

d.c+3

3、一般吸收过程,可调设计变量数为():

a.5个;

b.4个;

c.1个;

d.2个

4、绝热操作的简单平衡级设计变量数为():

a.2c+3个;

b.2c+4个;

c.c+5个;

d.2c+5个

5、多组分精馏装置的可调设计变量数与进料中组分数的关系为():

a.随进料中组分数的增加而增加;

b.随进料中组分数的增加而减少;

c.与进料中组分数无关;

d.以上三种关系都不成立。

6、平衡常数计算式   在()条件下成立。

a.气相是理想气体,液相是理想溶液;

b.气相是理想气体,液相是非理想溶液;

c.气相是理想溶液,液相是理想溶液;

d.气相是理想溶液,液相是非理想溶液;

7、汽液相平衡K值越大,说明该组分越()

a.易挥发;

b.难挥发;

c.沸点高;

d.蒸汽压小

8、当汽相为理想气体混合物,液相为非理想溶液时,其汽液相平衡关系为()

a.   ;

b.    ;

c.    ;

d. 

9、关于溶液的蒸气压大小说法正确的是():

a.只与温度有关;

b.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各组分的浓度有关;

c.不仅与温度和各组分的浓度有关,还与溶液的数量有关;

d.与上述因素均无关

10、当把一个气体溶液冷凝时,开始产生液滴的点叫作()

a.露点;

b.临界点;

c.泡点;

d.熔点

11、计算溶液泡点时,若   ,则说明()

a.温度偏低;

b.正好泡点;

c.温度偏高;

 d.正好露点

12、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由物料组成计算出的    ,且    ,该进料状态为()

a.过冷液体;

b.过热气体;

c.汽液混合物;

d.饱和液体

13、进行等温闪蒸时,对满足()条件时系统处于两相区

a.TB<

T;

b.TD>

T;

c.TD>

T>

TB;

d.TB=T

14、系统温度小于泡点时,体系处于()

a.饱和液相;

b.过冷液体;

c.饱和汽相;

d.汽液两相

15、闪蒸是单级蒸馏过程,所能达到的分离程度()

a.很高;

b.较低;

c.只是冷凝过程,无分离作用;

d.只是气化过程,无分离作用

16、下列哪一个过程不是闪蒸过程()

a.部分汽化;

b.部分冷凝;

c.等焓节流;

d.纯组分的蒸发

17、等焓节流之后()

a.温度提高;

b.压力提高;

c.压力降低,温度也降低;

d.有气化现象发生,压力提高

18、下列分离过程可看为等焓过程的是()

a.精馏;

b.吸收;

c.等温闪蒸;

d.绝热闪蒸。

1、A(轻组分)、B两组分的相对挥发度αAB越小()

a.A、B两组分越容易分离;

b.原料中含轻组分越多,所需的理论级数越少;

c.A、B两组分越难分离;

d.与A、B两组分的分离难易程度无关;

2、多组分精馏装置的可调设计变量数与进料中组分数的关系为()

a.随进料中组分数的增加而增加;

c.与进料中组分数无关;

3、当普通精馏塔的产品不合格时,可以考虑()

a.提高进料量;

b.降低回流比;

c.提高塔压;

d.提高回流比。

4、多组分精馏过程,当进料中的非分配组分只有重组分而无轻组分时,恒浓区出现于()

a.上恒浓区出现于精馏段中部,下恒浓区出现于进料级下;

b.恒浓区出现于进料级上下;

上恒浓区在进料级上,下恒浓区出现于提馏段中部;

d.上、下恒浓区分别出现于精馏段和提馏段的中部。

5、吉利兰关联图,关联了四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下列哪个不是其中之一()

a.最小理论级数;

b.最小回流比;

c.压力;

d.理论级数。

6、下列关于简捷法的描述那一个不正确()

a.计算简便;

b.可为精确计算提供初值;

c.所需物性数据少;

d.计算结果准确。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多组分精馏中,回流比小于最小回流比时满足分离要求将需要无穷多的理论级;

b.多组分精馏中,回流比小于最小回流比时无论多少理论级都不能满足分离要求;

c.回流比R的值趋于零时的回流比叫最小回流比;

d.多组分精馏中,回流比小于最小回流比时整个精馏塔将无分离作用。

8、全回流操作不能用于()

a.正常生产稳定过程;

b.开车时;

c.当产品不合格时进行调节;

d.实验室研究传质过程。

9、用芬斯克公式求全塔理论级数时,式中相对挥发度应为()

a.塔顶处的相对挥发度;

b.进料处的相对挥发度;

c.塔底处的相对挥发度;

d.全塔相对挥发度的平均值。

10、全回流操作时,精馏塔进料F、馏出液D和釜液W的流率应为()

a.W=0,D=0,F=0;

b.W=0,D=0,F≠0;

c.W≠0,D≠0,F≠0;

d.W=0,D≠0,F≠0。

11、如果二元物系,A12>

0,A21>

0,则此二元物系所形成的溶液一定是()

a.正偏差溶液;

b.理想溶液;

c.负偏差溶液;

d.不确定。

12、如果二元物系,>

1,>

1,则此二元物系所形成的溶液一定是()

13、如果二元物系,=1,=1,则此二元物系所形成的溶液一定是()

14、关于萃取精馏塔的下列描述中,那一个不正确()

a.气液负荷不均,液相负荷大;

b.回流比提高,产品纯度提高;

c.恒摩尔流不太适合;

d.是蒸馏过程。

15、如果二元物系有最低压力恒沸物存在,则此二元物系所形成的溶液一定是()

d.不一定。

16、萃取精馏过程选择的萃取剂最好应与沸点低的组分形成()

17、萃取精馏时若饱和液体进料,萃取剂应该从():

a.精馏段上部;

b.进料级;

c.精馏段上部和进料级;

d.精馏段下部。

18、“”是加入溶剂在任何脱溶剂浓度(为任何值)时均能增加原溶液的相对挥发度(提高选择性)的()

a.充分条件;

b.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

d.以上三项都不是。

19、在萃取精馏中,当进料为饱和液体进料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全塔范围内液相中溶剂浓度可近似看为不变;

b.精馏段液相中溶剂浓度可近似看为不变;

c.塔釜和塔底第一个级上液相中溶剂浓度可近似看为不变;

d.溶剂回收段液相中溶剂浓度可近似看为不变。

20、当萃取塔塔顶产品不合格时,可采用()方法来调节

a.加大回流比;

b.加大萃取剂用量;

c.增加进料量;

d.减少进料量。

21、在一定温度和组成下,A、B混合液的总蒸汽压力为p,若,且,则该溶液()

a.形成最低沸点恒沸物;

b.形成最高恒沸物;

c.不形成恒沸物;

d.理想溶液。

22、对于最高沸点恒沸物,压力增加使恒沸组成中汽化潜热小的组分()

a.增加;

b.不变;

c.减小。

23、最有可能形成三元最低共沸物的三元物系是()

a.物系中三个组分可两两形成三个二元最低共沸物;

b.物系中三个组分可两两形成三个二元最高共沸物;

c.物系中三个组分可两两形成两个二元最低共沸物,一个最高共沸物;

d.物系中三个组分可两两形成一个二元最低共沸物,两个最高共沸物。

24、在下列单元操作中属于双向传质过程的是()

a.吸收过程;

b.蒸出过程;

c.精馏过程;

d.以上三种操作过程。

25、关于恒沸精馏塔的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恒沸剂用量不能随意调整;

b.恒沸剂为塔项产品;

c.恒沸剂可能是塔顶产品,也可能是塔底产品

d.恒沸精馏可用于间歇操作过程

26、对一个恒沸精馏过程,从塔内分出的最低温度的恒沸物,则有较纯组分的产品应从()

a.塔釜得到;

b.塔顶得到;

c.可能是塔项得到,也可能是塔底得到;

d.视具体情况而变。

27、对形成恒沸物的体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恒沸点其气相组成必等于液相组成;

b.经过恒沸点轻重组分互换;

c.在恒沸点,其露点温度和泡点温度相等;

d.其恒沸组成将随着气化率的大小而变

28、对形成恒沸物的某体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压力确定后,其恒沸温度和恒沸组成确定;

b.二元恒沸物的压力确定后,则恒沸温度和恒沸组成确定,而三元恒沸物则不然;

c.除恒沸点外,在其余组成下,精馏仍具有分离作用;

d.体系在恒沸点的自由度数目与恒沸物的组分数无关。

29、对某一恒沸体系,随着外压增大,其恒沸组成变化趋势为()

a.摩尔汽化潜热大的组分的浓度增大;

b.摩尔汽化潜热小的组分的浓度增大;

c.对最高恒沸物,摩尔汽化潜热大的组分的浓度增大;

对最低恒沸物,摩尔汽化潜热小的组分的浓度增大;

d.对最低恒沸物,摩尔汽化潜热大的组分的浓度增大;

对最高恒沸物,摩尔汽化潜热小的组分的浓度增大。

30、容易形成恒沸物的为()

a.各组分的化学结构相似,其沸点差较大

b.各组分的化学结构相似,其沸点差较小;

c.各组分的化学结构不相似,其沸点差较大;

d.各组分的化学结构不相似,其沸点差较小

31、在下列单元操作中,气液两相近似看成恒摩尔流而误差较小的是()

32、分离同一混合物采用萃取精馏与采用普通精馏相比有()

a.汽液比更大些;

b.级效率更低些;

c.级效率更高些;

d.精馏温度更低些。

1、平均吸收因子法的适用范围是()

a.单组分吸收;

b.恒摩尔流;

c.贫气吸收;

d.富气吸收。

2、吸收作用发生的条件为()

a.pi<

pi*;

b.pi>

c.yi<

yi*;

d.pi=pi*。

3、吸收由于是单向传质,吸收塔每个级的温度的变化主要由()引起。

a.热量变化;

b.组成改变;

c.流率变化;

d.其他原因。

4、吸收操作中,若要提高关键组分的相对吸收率应采用最有效措施是()

a.提高压力;

b.升高温度;

c.增加液汽比;

d.增加塔级数。

5、多组分吸收过程采用图解梯级法的依据是()

a.恒温操作;

b.恒摩尔流;

6、吸收过程各组分的吸收量主要发生在()

a.每个级均匀吸收;

b.主要在塔顶一级和塔釜一个理论级;

c.主要在塔釜;

d.塔中部。

7、当体系的yi=yi*时()

a.发生解吸过程;

b.发生吸收过程;

c.发生精馏过程;

d.没有物质的净转移。

8、关于吸收的描述下列哪一个不正确()

a.根据溶解度的差异分离混合物;

b.适合处理大量气体的分离;

c.效率比精馏低;

d.能得到高纯度的气体。

9、通常对物理吸收操作最有利的操作条件是()

a.高温高压;

b.低温高压;

c.低温低压;

d.高温低压。

10、在多组分吸收中,吸收主要发生于塔顶附近几个级的组分是()

a.易溶组分;

b.难溶组分;

c.关键组分;

d.所有组分。

11、在多组分吸收中,吸收发生于全塔所有塔级的组分是()

12、吸收塔的气、液相最大负荷处应在()

a.塔的底部;

b.塔的中部;

c.塔的顶部;

13、在板式塔的吸收中,原料中的平衡常数小的组分主要在()被吸收

a.塔上部少数几块板;

b.塔下部少数几块板;

c.塔中部少数几块板;

d.全塔所有板。

14、在板式塔的吸收中,原料中关键组分组分主要在()被吸收

15、当关键组分的相对吸收率大于其吸收因子A时,应有结论()

a.吸收塔无论有多少个理论级也完不成给定的分离任务;

b.吸收塔需有无穷多个理论级才能完成给定分离任务;

c.吸收塔有限多个理论级即可完成给定的分离任务;

d.上述结论均成立。

16、一般吸收过程,可调设计变量数为()

a.5个;

b.4个;

d.2个。

17、在吸收操作过程中,任一组分的吸收因子Ai与其吸收率在数值上相应是()

a.;

b.;

c.;

d.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18、下列吸收的有利条件的是()

a.提高温度;

b.提高原料气流率量;

c.提高压力;

d.减少吸收剂流率。

19、平衡常数较小的组分是()

a.难吸收的组分;

b.最较轻组分;

c.挥发能力大的组分;

d.吸收剂中的溶解度大的组分。

20、难吸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