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部落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955176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亲子部落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亲子部落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亲子部落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子部落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亲子部落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亲子部落Word文件下载.docx

《亲子部落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亲子部落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亲子部落Word文件下载.docx

2、如果孩子偶尔在家充当父亲的角色来照顾母亲,是没问题的;

如果父亲经常外出,孩子学会照顾他人,也是孩子成长的一种途径(但最好不用父亲的角色);

如果父亲并不经常外出,孩子还经常以父亲的角色来照顾母亲,则会引发亲子关系的混乱,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而亲子关系才是决定孩子成长的关键所在。

亲子关系出现了问题,再好的教育方法都是枉然。

很多没有读什么书的农村父母,他们教育孩子之所以比我们很多城里的知识型父母教育孩子成功,就在于他们营造了和谐的亲子关系。

只要亲子关系真正和谐了,教育方法上出现一点问题也不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再说了,亲子关系真正和谐了,教育方法也不可能出现了大的问题了。

所以,在一个家庭里,母亲要像母亲,父亲要像父亲,孩子要像孩子,千万不要角色错位!

3、爷爷奶奶照顾孩子会比较细心,但较少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

很多由爷爷奶奶带大,并与父母生疏的孩子会比较任性,比较霸道,不知道关心别人,没有责任心等等。

当然,如果爷爷奶奶的心态很好,又有足够的文化知识,还懂教育孩子的艺术,则不会出现上面的情况。

但不管是什么情况,父母都不要以为有老人带孩子了,自己就可以不关注孩子了,而是要尽可能多抽一点时间来和孩子相处,培养亲子之间的感情,否则,错过了培养亲子感情的最佳时期,将来教育孩子就会处于十分不利的境地。

另外,父母与爷爷奶奶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应当多沟通,尽可能地在培养孩子的问题上达成一致。

有些爷爷奶奶也会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但他们更多注重教孩子认字、数数;

而父母则更重视培养孩子们在生活中爱劳动、谦让、照顾别人、坚韧等优良个性品质。

这时候,父母与爷爷奶奶就应当共同努力,让孩子尽量适应两种教育方式。

4、部分孩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趁假期把孩子接到身边,就会尽可能地无原则地宠孩子。

这种父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这种做法的危害性很大:

假期之后,孩子可能会难以适应离开父母的生活。

也就是说,这种宠爱的危害性比一般的宠爱要严重得多。

总之,接孩子到自己的身边过假期,给孩子一定的感情补偿,确实是一件好事情,但如果补偿过头,甚至无原则地过于宠爱,则会从好事变坏事。

5、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往往有意或无意地扮演了两种不同的角色——红脸与白脸,表面上看似一打一拉、一严一宽、一硬一软,夫妻配合默契,实则对孩子的教育极为不利。

家庭教育中父母唱“红脸白脸”可能对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主要有:

1)、缺乏安全感:

教育上的不一致性,可能会让孩子对家庭冲突有种无法预测感,并带来对家庭安全感的缺失。

2)、价值观混淆:

一个打、一个护,孩子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没有。

3)、因害怕导致失去主见。

在“黑脸白脸”教育方式下成长的孩子,可能会让他习惯于依赖“外援”,失去自己的想法和主见,丧失自己解决问题的意愿和能力。

4)、习惯找借口。

“黑脸白脸”的教育方式解决会让孩子以为,不论做错什么事,不必经过反省也不用调整自己的行为,终究会有“救兵”降临,会被原谅的。

长此以往,孩子很可能会养成做错事情习惯找借口、遇到事情就逃避的人格特质。

当然,如果父母的“红脸白脸”只是偶尔使用的让孩子下台阶的教育技巧,父母的教育观点是一致的,就不是什么问题了。

6、用暴力去驯服孩子的方法是不需要回答的问题。

偶尔地有控制地适度地体罚一下孩子,还是可以谅解的。

但如果想用暴力去驯服孩子,则是不能原谅的。

特别是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暴力驯服极其危险!

随时和孩子保持心灵沟通

我们常说的家庭教育,其实是父母与孩子心理沟通的过程,也是一场心理战术。

而不少父母总觉得自己的招数太少。

其实,如果能更好地沟通,家庭教育过程并不是很难。

一天要吃晚饭了,8岁的儿子坚持说:

“我不想吃饭,我要吃羊肉串!

妈妈听到后说:

“这可不行,饭都做好了!

孩子仍然坚持说要吃。

爸爸接着说:

“羊肉串不卫生,不能吃;

你敢不好好吃饭,小心我揍你!

孩子听了大哭起来。

奶奶马上过来说:

“乖,别哭!

不就是吃个羊肉串么,来,奶奶给你钱!

爷爷也说:

“你们俩跟孩子发什么火?

走,爷爷带你吃羊肉串去!

如此一来,父母的“教育”显然都无济于事了。

从这个实例可以看出,家庭教育是要讲究策略的。

其实,要研究孩子的个性心理与特征,从而制订教育的策略,不可缺少的就是与孩子进行心灵沟通。

在一个家庭中,每一个成员都有自己的角色,表达方式也不一样。

但父母要达到某些共识,并能用合适的方式与孩子沟通,才能真正地实现教育孩子的目的。

同时,父母要经常学习新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不断地更新知识,终身学习。

比如在上述例子中,父母如果学习了一些营养常识的话,就应该知道:

在正常的情况下,人体应是偏碱性的,所以,饮食要注意科学的搭配。

如果只吃羊肉串,不吃主食和蔬菜,过多地摄入肉类会使体质偏酸性,造成孩子容易困倦和疲劳、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影响学习,或引起肥胖等,所以羊肉串不能当饭吃。

知道这些还不够,还要用适合孩子的方式来告诉孩子。

其实,家教也有“兵法”,针对上面的这个例子,父母可以这样和孩子交流:

(1)调虎离山。

爸爸先不要生气,而是和颜悦色地找一个借口,把孩子带出门,使孩子能够暂时地脱离情绪对抗的情境,同时也可以避免爷爷奶奶的“保护伞”。

(2)声东击西。

用别的事情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从而淡化他的物质需求。

比如爸爸可以说:

“你看,为了保护环境,街上卖羊肉串的都没有了。

”或者“你看,那个人那么胖,走几步路都会喘,你吃多了羊肉串也会变得那么胖,多难看,也不健康。

”等。

(3)暗度陈仓。

妈妈也可告诉孩子,自己学会了做羊肉串,以后可以在家里自己做羊肉串,这样既卫生又好吃。

其他家庭成员都应该持同样的观点,以缓解冲突。

(4)以逸待劳。

可以让孩子尽情地发泄,父母却不对他的要求做出任何回应,以冷漠来说明自己的反对。

家人可以照样都去吃饭,孩子自己闹得没劲了,也会停止哭闹,这时候,父母再给他一个台阶下:

“你饿了吧,快吃饭,吃完要看精彩的动画片了!

”这样,就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一样,却淡化了冲突。

其实,每位家长都是从小到大成长起来的,都经历了孩提时期。

所以,不论工作有多忙,都应该拿出固定的时间与孩子沟通,让孩子感受父母对他们的关心和爱。

父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1)要认真倾听孩子说话,培养他们健康的自信。

父母在听孩子说话的时候,最好停下手边的事,真诚地看着孩子的双眼,给他们完全的注意力,而且倾听本身就表现出了父母对孩子的重视和关心。

用不了太多的时间,有时候只要短短的几分钟,孩子就很满足了。

事实上,只要让孩子知道自己所说的话对父母来说很重要,就能培养出他们健康的自信心。

(2)多花时间来陪孩子玩,让他们感到受重视。

为了让孩子感到自己很受重视,父母一定要想办法多找出一些时间来陪孩子。

父母仿佛感到陪伴孩子的时间永远不够多,似乎越陪伴,孩子们需要的时间也越多。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理的成熟,总有一天,孩子会像每一个成年人那样不需要父母陪伴,但他们知道在父母心里,他是重要的。

(3)孩子关心的事父母也试着感兴趣,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其实孩子的兴趣并不都是父母的兴趣,然而,即使父母的事情再多,如果真心实意地认可孩子,就要对孩子的朋友、游戏和嗜好都有一定的兴趣,这样可以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而不是以自己的人生观去影响孩子。

当父母对孩子所做的事感兴趣时,孩子就会发光、发亮。

(4)重要的时刻一定要出席,不给孩子留下无法忘却的伤痛。

当孩子需要父母在身边的时候,父母如果无法出现,这是孩子小小心灵里无法忘却的伤痛。

所以,父母要尽力而为,在属于孩子的一些重要场合,比如生日、毕业典礼等时刻要及时出现,并且告诉孩子,他们成功的时候,父母是真心为他们高兴的。

(5)孩子需要鼓励,父母要积极地给他们指引人生之路。

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发自内心的鼓励。

父母要以孩子为荣,并积极地为他们指引人生的路径。

孩子在父母正确的指引下,人生之路会越走越光明。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杨赟

一位父亲带着孩子去商店。

当父亲在柜台边看着那些琳琅满目的商品时,孩子却不停地大哭,并且拉着父亲的手,示意父亲离开。

如此几次以后,父亲感到不耐烦,可是,他百般地询问,孩子却总是说不明白原因。

又有一次,孩子跟着父亲到了一家商店。

父亲在柜台前面认真地挑选着商品。

孩子再一次哭了,来来往往的人们都看着这个孩子。

父亲感觉不高兴,但他还是很耐心地蹲下来,想问孩子到底是怎么回事。

然而,蹲下来的父亲发现了他从来不曾看到过的一幕:

在玻璃质的柜台侧面倒映出来的,也就是在孩子的眼前,晃动着许多来来去去粗细不一的腿和大小不等的鞋子。

父亲不用再问,立刻明白了孩子每次来商店都会哭的原因。

父亲轻轻地擦去孩子的眼泪,抱起了孩子。

原来,他一直站在不同的高度上去质问和要求孩子。

看了这个故事,相信父母们都应该有所体会,自己在平常和孩子的交流之中,抱的是什么样的态度呢?

面对和孩子交流中出现的问题,我们有没有像故事中的父亲一样,蹲下来和孩子保持平等呢?

教育专家认为,父母可以从以下的4个方面和孩子真诚地交流,也就是说,要真正地实现与孩子的平等才能更好地做到交流。

首先,要从人格上与孩子保持真正平等

这是父母与孩子平等交流的前提。

平常在单位上班,有人来找自己办事或者是老朋友见面了,作为起码的礼节,人们都会在打招呼的同时,从座位上站起来和来人握握手、倒杯水,然后再谈谈工作或是叙友情。

然而在家庭中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有的父母想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或者其他的情况,在不自觉中就会用一种命令的或者高高在上的语气,这样是实现不了平等交流的。

所以,父母应该尽量换一种心态,放下家长的架子,像故事中的父亲那样,蹲下来和孩子对话。

因为,孩子是需要尊重的。

只有真正的尊重,才能让孩子对父母敞开心扉。

其次,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

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也是平等交流得以实现的基础。

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父母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为孩子报这个班那个班,可有多少做父母的真正征求过孩子的意见?

父母的意志让孩子在成为报班专业户的同时也成了学习的“奴隶”。

一些父母喜欢包办代替,并且在操心受累之余还会说:

“我这么替他操心,我容易吗?

”面对父母的安排,有的孩子不但不领情,反而会加剧逆反心理。

其实,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更愿意固守自己的意志而拒绝家长的安排。

有个男孩叫小晨,各门功课都很优秀。

从上高中起,他就有了要当一名厨师的理想,并且平常也很关注这方面的知识。

放假在家的时候,他会买来青菜、鱼、肉等,按照菜谱上的说明做菜给家人吃。

可小晨的妈妈对他的爱好非但不支持,还总说当厨师没有出息。

高考填志愿的时候,妈妈让他报物理系,但小晨为了自己的理想,瞒着妈妈偷偷地填报了自己喜欢的一所职业学校。

可是在接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小晨愣了,原来妈妈又去学校偷偷地替他修改了志愿,录取他的是一所重点工科院校。

无奈的小晨来到大学以后,面对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他无心学习,终日沉溺于网络,后来门门功课挂红灯,精神状态也很让人担忧。

到这个时候,小晨的妈妈才真的后悔不迭。

再次,父母要树立向孩子学习的观念。

要承认时代带来的差距

在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父母要承认孩子的长处、承认和孩子之间的差距。

一位父亲说,他对电脑使用不精通,而儿子从小就上电脑课,电脑知识要比他的多得多,他的电脑有问题,都是儿子给调试,用新的软件也要儿子帮着下载安装。

每当儿子认真给他调试电脑的时候,他都会对儿子说“谢谢你”。

听到他的道谢,儿子很开心。

在以后的日子里,遇到问题,儿子总会很耐心地和他一起探讨,无形之中,亲子关系就被拉近了许多。

最后,要和孩子进行朋友式的交流

这是许多教育专家的建议,也最能体现两代人之间人格的平等。

现在的父母普遍能接受这个观点,也有和孩子交朋友的愿望,可是往往会出现两个误区:

一是交友目的不纯。

父母并没有真正地放下架子,他们的目的在于更好地管孩子,以便让孩子更听话,孩子很快就会识破这种虚假的平等而不屑于与父母做朋友;

二是很多父母都会固守传统的家长作风。

他们常常居高临下,凭主观意志和孩子交流,而不太重视孩子的感受。

其实,在父母和孩子的交流中,只要父母放下架子,能虚心地向孩子学习,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真诚、平等地与孩子进行交流,亲子关系自然会越来越密切。

孩子最想对你说的10句话

袁章奎

  许多父母认为,爱自己的孩子是做父母的本能,为孩子付出一切都是不需要回报的。

其实,父母对孩子的爱是需要得到回报的。

干活累了,孩子主动去为你擦汗;

母亲生病时,孩子到床前端水送药。

一旦孩子懂得感恩、懂得回报了,父母的爱才有积极的意义。

当一些家长细心关注子女的感恩问题的时候,却突然发现自己的孩子不懂得回报,孩子真的不懂得回报吗?

家长在孩子心目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

本刊联合作者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收到了来自贵州、广东、广西、江苏、重庆等十余省市城乡初中、高中和职校在校学生的570份有效反馈。

可以看出,孩子是懂得感恩的,也能理解父母的辛劳,不过家长也需要学会等待和引导,懂得适当的分离,这样才有助于孩子的成长。

在我们的问卷里设计了这样一个开放式的问题:

“你最想对父母说的话”。

设想孩子们一定会发泄种种的不满,可喜的是,我们看到了如此多的感恩与回报之心,他们对家长的希望也有着十分真诚和合理的一面。

出现频率最高的10句“你最想对父母说的话”摘录如下:

1.爸爸,不要太劳累,要注意身体,少抽烟少喝酒。

2.希望你们不要过多地为我操心,多关心身边的人。

3.我已经长大了,多给我点自由,我真的懂事了。

4.不要自己顶着压力,也让我分担一些,谢谢你们能体谅我。

5.不要太宠着我了,更不要一味答应我的无理要求。

6.爸妈很辛苦,谢谢你们把我生下,抚养大。

7.不要看我日记,多给我点时间,尊重我,不要侵犯我的隐私。

8.感谢你们给我的一切,我会做得更好,我被幸福包裹很好温暖。

9.我一定好好读书,不浪费你们的血汗钱,我长大后会孝敬你们的!

10.对不起,曾经的我真的很不懂事,惹你们生气,其实我很爱你们。

孩子不是“白眼狼”

在这次问卷调查涉及的12个选择性问题中,绝大多数孩子对自己父母的教育是接受的和理解的。

在“你觉得父母尊重你吗?

”的问题中,认为比较和十分尊重的占到了79%。

在“你对父母的关爱满意吗?

”一题中,85%的学生感到比较甚至十分满意。

有89%的中学生认为自己的父母是信任自己的,有87%中学生表示能够与父母分享内心的感受。

从以上这些数据可见,我们的孩子是感受得到父母的爱的,也就是说父母付出的努力没有白费,我们的孩子也并不是一群“白眼狼”。

很多家长感到不理解,生活中孩子们表现出来的不以为然和情感淡漠是个别现象吗?

其实,这和中学生这一阶段的心理特点是有着密切关系的。

孩子自进入中学阶段后成人感的发展趋势是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他们内心十分希望家长不再把他看做小孩,他们渴望自己管理自己,期待自己的建议和意见得到家长的承认和尊重,希望与父母平等,但与他们自我意识迅速增长的情况相比,他们的社会成熟又有些滞后。

这时的中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还很肤浅,尤其是缺乏复杂社会生活的直接体验,人生观和世界观还处于初步认识阶段。

所以,他们在处理一些问题上就显得冲动、偏激、摇摆和脆弱。

例如,把对自己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关心看做是不信任,对家长的批评教育更是反感,采取排斥态度。

“分离”的苦与乐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也发现了其中存在的不少问题。

孩子对自己父母心存感恩之心的同时,很多父母也在不自觉地制造了不少影响亲子关系健康发展的“隔板”。

当今的很多父母在对孩子的信任、了解、干涉、指导、交往、独立、问题解决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了亲子关系的良性发展。

信任和了解是保持良好亲子关系的基本条件,然而调查却让我们看到了当前亲子教育中的很多问题。

有16茗的中学生认为自己的父母很多时候都不信任自己,36%的中学生认为父母不是很了解甚至一点都不了解自己。

当问到“你最希望父母关心你何事”时,绝大多数学生选择了“身心健康”和“发展前途”,占到全部调查人数的72%,然而绝大部分家长却更多地关注“学习成绩”和“衣食冷暖”问题。

古人说: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虽曰爱之,其实仇之。

”任何人都必须脱离父母的保护学会自立,“分离”对于每一个人的成长都是必须的,然而有46名的家长从不或很少鼓励孩子独自外出活动。

这些做法导致的结果就是“分离”不能顺利地进行。

有64名的中学生报告自己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征询家长的意见,同时也有56%的孩子希望去外地上大学,而当他们遇到困难时的问题解决能力也是十分堪忧的,有58%的中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肯定会首先求助于父母,仅有10%的中学生会尽力自己独立解决。

  靠得多近,才能爱得正好?

成长的旅途中,懂得收放一下纽带,在“放手”的过程中让孩子变得成熟,更加懂得珍惜,更加懂得回报和感恩。

有选择才有快乐

史峰

天冷了,我和妻子一起去给儿子选购羽绒外套,为了让选购来的衣服更符合儿子的身材,我们决定带上儿子一起去商场。

儿子一听说要去给自己买新衣服,当然是兴高采烈,兴冲冲地随我们去购物。

我们在儿童服装区逛了很长一段时间以后,妻子才发现一款儿童羽绒外套很适合儿子穿着,于是就停下来与老板商讨价格。

不一会儿,价格就谈妥了。

妻子要了一件黄色的让儿子试穿。

儿子说:

“妈妈,我不要黄色的,我要蓝色的。

面对儿子的选择,妻子表示反对:

“蓝色的冷眼,黄色的看着鲜亮,要黄色的!

”其实,黄色是妻子喜欢的色彩。

儿子还是坚持要选蓝色的,坚决拒绝试穿黄色的。

妻子极不高兴:

“你这孩子,是大人给你买衣服,又不是你自己买衣服,大人给你选什么颜色的你就要什么颜色的就是了,这么倔!

儿子倔强地说:

“不,我就要穿蓝色的。

”其实,蓝色是儿子的偏好色。

蓝色是大海的颜色,儿子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水手,在广阔的大海上航行。

得,就为了这外套的颜色,儿子和妻子争执不下,最终伤了和气。

购买衣服本来是一件特别让人高兴的事,现在却因为“选择权”的争执变成了一件让人非常恼火的事。

儿子当然最终斗不过妈妈,只好买下了黄色的外套。

儿子将这外套穿在身上特别委屈,没有一丝高兴的模样。

事后,我在想:

应该把选择颜色的权利交给儿子才对,因为孩子总归应该拥有自己的情趣意志,如果这样的情趣意志是正常而且是正当的,大人就不能用自己的偏好和专制剥夺孩子的选择权。

剥夺了孩子正当的选择权,其实就剥夺了孩子的快乐。

想虽然是这样想,但是当真正要给予儿子选择权的时候,并不是非常容易就可以做到的。

儿子放学的时候告诉我:

“爸爸,我们班里重新选班干部了。

儿子一直是班里的学习委员。

儿子在学校里有这样的“职务”,也是我认为很自豪的理由。

我跟儿子说:

“不论你们班里如何重新选班干部,你只要安心学习,当好学习委员应该没问题。

谁知儿子却说:

“我这回不当学习委员了,而是新任劳动委员了。

我心惊了一下,问儿子:

“是因为学习落后了,学习委员被老师给撤职了?

儿子解释说:

“不是,我学习成绩还好着呢。

“那为什么不当学习委员,而换成劳动委员了?

”我疑惑不解。

在我心中,学习委员是个体面的“白领”职位,而劳动委员是出力流汗的“蓝领”职位。

儿子的职位由“白领”转换为“蓝领”,当然让我不理解。

儿子轻松地说:

“学习委员当得时间长了,我想体验一下劳动委员的乐趣了。

乐趣?

当劳动委员哪有什么乐趣?

只有“累趣”呀!

我想立即否定儿子当劳动委员的选择,开导他继续当学习委员,但前些天,妻子和儿子买衣服时发生的不快一下子浮现在我的眼前,如果现在我否定了儿子的自主选择,硬是要求儿子当学习委员,不让他当劳动委员,儿子岂不是一样要陷入不快乐的情绪之中吗?

难道,要支持儿子去当天天出力气流汗水的劳动委员吗?

是支持儿子的选择,还是反对儿子的选择,我正处于两难之间。

这时儿子兴奋地告诉我:

“爸爸,我当了劳动委员之后,会带着同学们把教室门前的花园弄成春有花、夏有草、秋有果、冬有绿的超级花园。

到那时,我请你去参观我的劳动成果,怎么样?

看着儿子兴奋的面孔,我一下子从两难的境地中走了出来。

呵,儿子选择当劳动委员,原来是胸怀“理想”的,他想利用自己手中新的“职权”,创造一个更加漂亮的花园。

儿子的选择是多么美好呀!

我很感动,坚定地跟儿子说:

“嗯!

既然你选择了当劳动委员,就要好好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争取在你的任期内实现自己的目标。

到时,爸爸一定会去看你们的新花园。

“爸爸,你同意我当劳动委员呀?

”看来,儿子开始也是害怕我反对他的新选择。

“同意,非常同意。

”我明确表达出我支持的态度。

“太好了,我当劳动委员的事不但同学们支持,老师支持,现在爸爸也支持了。

”儿子高兴地跳到老高。

当一个孩子正当的选择权得到支持和肯定的时候,一定会有一种无与伦比的幸福涌上他的心头吧?

许多父母总是愿意以这样的专制方式与孩子交流:

孩子,你今天必须如何,不要如何……在家长与孩子的这种交流方式中,孩子完全享受不到选择的权利,所以他们觉得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不快乐。

如果父母能够改变自己与孩子的交流方式,温和地询问他们:

孩子,你今天是想做这件事,还是想做另一件事呢……家长给孩子的行为提供更多的途径,然后让孩子选择他喜欢的,当孩子拥有了选择权之后,快乐和幸福就会跟随而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