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开卷辅导资料09年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953424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17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开卷辅导资料09年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地理开卷辅导资料09年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地理开卷辅导资料09年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地理开卷辅导资料09年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地理开卷辅导资料09年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开卷辅导资料09年Word文件下载.docx

《地理开卷辅导资料09年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开卷辅导资料09年Word文件下载.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开卷辅导资料09年Word文件下载.docx

东、南、西、北和东北、东南、西南、西北

2方向的判断:

没有指向标:

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定向:

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

经纬网定向:

经线南北指示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室外看地图:

应手持地图,面朝北,背朝南。

4野外定向:

指南针定向

北极星定向(北半球的中低维度适宜)

太阳定向

太阳和手表定向

树木定向

月相定向

三比例尺

1定义:

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

2公式: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3表示方法:

数字式:

如:

1:

100000或1/100000

文字式:

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千米

线段式:

4比例尺大小的比较:

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5选择比例尺:

图幅相同时,大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小,表示的内容详细;

小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大,表示的内容简略。

6比例尺与图幅:

当比例尺扩大到或者缩小到原来的N倍时,图幅将扩大到或缩小到原来的N平方倍。

四图例和注记

图例:

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注记:

地图上的文字说明,如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的名称以及标明山高海深的数字等叫做注记。

2常用图例见课本P10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第一节认识地球

一地球的形状:

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

2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例子:

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最早证明)

航行时先看见桅杆然后看见船身

宇航员拍摄的地球照片

日偏食

站得高看得远

二地球的大小: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半径6378千米,

极半径6357千米。

赤道周长4万千米。

三地球仪

1地轴、两级、赤道、经线、纬线的定义。

2纬线的特点:

在地球仪上,赤道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

其特点是: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除两极点外,所有的纬线都是圆、

纬度不等的纬线长度不相等。

3纬度的划分:

人们为了区分各条纬线,分别为他们标定了度数,这就是纬度。

赤道的纬度为0°

赤道以北为北纬,赤道以南为南纬,北纬和南纬各90°

北纬和南纬分别是北纬90°

和南纬90°

(也写作90°

N和90°

S)

4高、中、低纬的划分:

--30°

为低纬度地区,30°

-60°

为中纬度地区,60°

-90°

为高纬度地区。

5经线的特点: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弧线,叫做经线。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

所有的经线的长度都相等。

6经线的划分:

所有的经线都叫子午线,0°

经线叫本初子午线。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

.以东的180°

属于东经(E)以西的180°

属于西经(W)

7半球的划分:

国际上习惯用西经20°

和东经160°

(也写作:

20°

W和160°

E)这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国际上习惯将赤道作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四经纬网:

1在地球仪上,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

利用经纬网,我们可以很方便的确定地球表面任何地点的位置。

2经纬度的变化规律:

面对经纬网,往上增大是北纬,往下增大是南纬,往左增大是西经,往右增大是东经。

3两条相对的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它们的度数相加等于180,东西向相反。

4关于出现南极点和北极点的经纬度的判读:

第一步,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如知道是南极点或北极点就按“南顺北逆”画(在南极点上空看地球是顺时针方向自转、在北极点上空看地球是逆时针方自转)。

如知道中间的某两条经线的度数,就按“东经指大、西经指小”画(东经度总是顺着自转方向指向较大的那个经度,西经度总是顺着自转方向指向较小的那个经度)

第二步,看图上将360°

经线分成了多少份,算出每格多少度,依次加减。

第三步,判读纬度,现出北极点就是北纬,现出南极点就是南纬。

第四步,答题。

关于方向的判断:

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箭头所指为东方,靠近北极点者为北方,靠近南极点者为南方。

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一海洋与陆地

地表

北半球

南半球

海洋

71﹪

61﹪

81﹪

陆地

29﹪

39﹪

19﹪

二七大洲

1概念:

大陆:

面积广大的陆地;

岛屿:

面积较小的陆地;

大洲:

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

半岛:

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

2地球的陆地共分七大洲:

按面积大小排列依次是: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⑴分布在东半球的主要有欧洲、非洲、亚洲和大洋洲。

⑵分布在西半球的主要有南、北美洲。

⑶南极洲位于南极地区,跨所有的纬度。

⑷跨东西半球的大洲主要有:

亚洲、大洋洲、南极洲。

⑸赤道穿过的大洲主要有:

非洲、亚洲、大洋洲和南美洲。

⑹全部在北半球的大洲:

欧洲、北美洲

3重要的洲际分界线:

⑴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

⑵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⑶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⑷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

⑸南美洲和南极洲分界线是德雷克海峡

三四大洋

洋、海、海峡

2四大洋:

按面积大小依次是: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其中太平洋面积占海洋总面积的一半,比陆地总面积大。

也是最深、岛屿最多的大洋。

大西洋呈“S”形,印度洋大部分位于南半球,全部位于东半球。

北冰洋最浅,位于北极地区,跨360°

经度。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一陆地地形

1地面高度的两种计算办法:

海拔高度、相对高度。

海拔和相对高度:

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作海拔。

某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作相当高度。

地图上通常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

2陆地地形的五种基本形态特征:

地形类型

海拔高度

地表起伏特征

世界之最

山地

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

峰峦起伏,坡度陡峭

最长的山:

安第斯山

平原

很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地面平坦,起伏较小

最大的平原:

亚马孙平原

丘陵

较低

地面有起伏,坡度较缓

高原

较高

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陡峭

最高:

青藏高原

最大:

巴西高原

盆地

没一定标准

四周高,中间低

刚果盆地

4世界上的两大山系:

⑴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

主要由北美洲的落基山脉和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组成。

⑵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

主要由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和阿特拉斯山脉组成。

二海底地形

海底地形:

大陆架是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较缓,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

海底地形还有大陆坡、海沟、大洋中脊、洋盆等。

其中著名的有世界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

三学看地形图

1地形图分类:

地形图一般有地形鸟瞰图、平面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等。

2地图的着色规律:

黄色和蓝色分别表示陆地和水域。

陆地和海洋的高低起伏能一目了然的地图是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其着色规律是:

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不同深浅的黄色表示丘陵、高原、山地,白色表示冰雪,褐色表示高山。

3识别等高线地形:

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就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就缓。

内高外低的一组封闭曲线表示山顶,内低外高的一组封闭曲线表示盆地或洼地。

两组内高外低的封闭曲线(两个山头)之间是鞍部。

等高线向低处弯曲的凸出部分是山脊。

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凸出部分是山谷。

等高线重叠或画有锯齿状的是陡崖。

第四节海陆变迁

一地表形态的变化:

1地球表面形态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

各种变化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短时期内大多不易被人们察觉,有些变化很剧烈如地震和火山活动能够在短时期内改变地表的形态。

其具体体现在:

地壳运动、海平面升降。

2千姿百态的地形是地球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

促使地球变化的内力主要有:

火山、地震、地壳运动;

外力:

流水、风、海浪、冰川。

二大陆漂移假说:

大陆漂移假说是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于1912年提出来的。

其证据是:

各相邻大陆的边缘大致吻合,

相邻大陆特别是大西洋两岸古地层和古生物的相似性,

南极大陆有丰富的煤和石油资源,

通过精密测量,证实大陆确实还在不断的漂移

三板块构造学说:

其认为

地球的岩石圈是有六大板块拼合而成。

(六大板块是:

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海洋和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四火山和地震:

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大多发生在地壳运动比较活跃的地带,其中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以及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是世界上地震火山活动最剧烈的地带。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一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⑴数量60亿(1999年10月12日)(60亿人口日)

⑵增长:

人口的增长受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影响,古代人口增长缓慢,18世纪产业革命后人口进入迅速增长时期,目前,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每年8000万)在持续增长。

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

其公式为: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⑷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迅速。

世界六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由高到低依次是:

非洲>

拉丁美洲>

亚洲>

大洋洲>

北美洲>

欧洲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⑴人口稠密区: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

人口稠密的原因: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处于中低纬度、气候温暖、湿润、平原广阔、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较早,人口较多。

欧洲的西部、北美洲的东部自然条件优越,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人口稠密。

⑵人口稀疏区及原因:

原始的热带雨林、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原。

示范读图

人口疏密程度

原因

A

稠密

处于中低纬度、气候温暖湿润、平原广阔、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较早

B

C

自然条件优越,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

D

E

稀疏

干旱的荒漠

F

原始的热带雨林

G

寒冷的极地

H

空气稀薄的高原

⑶人口密度:

定义:

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人口密度公式=人口总数/单位面积。

2001年世界平均人口密度为45人/平方千米,我国人口密度为135人/平方千米。

各大洲依次为:

亚洲(83.6)、欧洲(72.9)、非洲(26.1)、拉美(25.95)、北美(14.09)、大洋洲(3.3).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

三.世界的人口问题

⑴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工业污染、水资源短缺、矿产资源枯竭等。

例:

由于人口增加导致耕地减少的逻辑关系:

A滥伐森林B冲刷沃土C滥垦草原D沙漠侵吞E沙漠扩大F土地资源遭到破坏G占地面积增加

⑵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

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国防兵源不足、社会家庭养老负担加重等。

⑶农村人口迁入城市带来的问题:

物资供应问题、城市就业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等。

⑷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

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第二节世界的人种

如图

人种

主要分布地区

黄色人种

亚洲东部、美洲印第安人、北冰洋沿岸因纽特人

白色人种

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南部及大洋洲

黑色人种

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第三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一世界的语言

⑴联合国的6种工作语言:

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其中,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使用最广泛的是英语。

⑵语言的分布:

语言

语言的分布

汉语

中国、东南亚等地

英语

欧洲的英国、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印度、菲律宾

法语

法国、非洲的西部和中部、比利时、瑞士、加拿大的魁北克省

俄语

欧洲东部、亚洲西北部和北部、俄罗斯

西班牙语

西班牙、拉丁美洲(巴西和一些岛国使用葡萄牙语)

阿拉伯语

西亚、北非等阿拉伯半岛地区

二世界的宗教

列表比较世界的三大宗教

三大宗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佛教

欧洲、美洲和的大洋洲(分布最广、教徒最多)

亚洲西部、东南部、非洲北部、东部(教徒称穆斯林)

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发源地

亚洲的西部(巴勒斯坦地区)

阿拉伯半岛

古印度(今尼泊尔境内)

标志建筑

教堂

清真寺

佛寺、庙宇、庵院

人员称谓

神父

阿訇

和尚

建筑特点

高耸尖塔

白墙圆顶尖塔

红墙黄瓦的庙宇

节日

圣诞节、复活节

开斋节

腊八节

第四节世界的聚落

一聚落的形态:

1具体形态:

乡村聚落:

农村—耕作牧村—放牧渔村—捕鱼林场—伐木

城市聚落:

工业、商业、服务业等

⑶世界上一些独特的房屋建筑大多反映了所在地的自然环境:

①西亚:

热带沙漠地区,终年炎热干燥,当地的房屋多具有墙厚,窗小、隔热性能好的特点。

②北极严寒的气候条件下,因纽特人的冰屋,多具有低矮、无窗户、保温效果好的特点。

③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冬冷夏热,黄土具有直立性强的特点,当地农村用黄土挖成窑洞,具有冬冷夏凉的特性。

④在高温多雨的西双版纳,傣族人利用当地盛产的竹子,搭建傣家竹楼,竹楼不仅屋顶坡度大,而且分上下两层,具有通风隔潮的作用。

⑤东南亚的民居大多临水而居,房屋底层是栅栏式通风构造,门窗较大,屋顶坡度较大。

这与当地气候湿热,居住需要有良好的通风、散热、排水条件。

2聚落的发展:

聚落发展的利与弊:

利:

聚落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居住环境。

弊:

聚落的某些变化给人类留下了很多遗憾。

在乡村,昔日特色鲜明的民居正逐步消失;

在城市钢筋水泥的“森林”里,有文化特色的传统民居越来越少。

聚落形成过程:

村庄----集镇---城镇---城市

3聚落的保护:

保护传统聚落的原因:

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不仅从不同的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族等信息,如果不加以保护甚至任意破坏,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我国有特色的传统聚落很多,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

山西省的平遥古城、云南省的丽江古城。

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1文化遗产的分类:

古代的城堡、庙宇和纪念性的建筑物;

皇家的宫殿、园林和我陵墓、历代著名的雕塑、壁画和碑刻等。

2文化遗产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国家、某个民族、某个城市的文化精神,反映处当时的社会制度、民风民情、宗教习俗、经济和科技水平。

3保护的具体措施:

①控制工业污染对文化遗产的侵蚀;

②在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现代化的建筑物;

③减轻旅游活动对文化遗产的破坏等。

4世界性的文化遗产集锦:

希腊的雅典卫城埃及的拉美西斯二世神庙、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意大利的比萨斜塔、水城威尼斯、古罗马斗兽场、法国的埃菲尔铁塔、中国万里长城、秦始皇兵马俑等等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定义

特点

描述性词语或诗句

天气

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期内的具体变化

多变性

气候

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稳定性

第一节天气与气候

一天气和气候

二天气预报和常用的天气符号

1天气预报的内容:

包括:

气温(最高和最低)、阴天或晴天、降水的可能性、降水的强度、风力的大小、空气的能见度等。

2主要的天气符号(见课本P58)

3卫星云图的判读:

⑴在卫星云图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

⑵白色的程度越浓表示云层越厚,下雨就越大。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

气候的两大要素:

气温和降水

一气温

空气的温度;

表示:

常用摄氏度(°

C)表示。

观测:

将温度计放在利地面1.5米的阴影处来测定气温。

二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1从赤道(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2同纬度地区,陆地和海洋的气温不同;

3同纬度的陆地海拔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

三主要的降水类型:

1降水形成的基本条件:

①空气中有足够的水汽;

②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③空气中有凝结核

2降水的三种类型:

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3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⑴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⑵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⑶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西岸和内陆地区降水少;

四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

气温变化的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

气温变化的曲线图中我们要读出最高气温的月份、最低气温的月份;

最高气温多少度、最低气温多少度;

气温是在0°

C以下(寒冷)还是在0°

----15°

C(温暖)还是在20°

C以上(炎热)。

降水量柱状图主要读出1月和7月降水的多少,并根据12个月的降水情况估计全年的降水量。

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一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

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的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等

二各因素对气候影响的原理:

因素

原理

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球状表面,在同一天,南北不同的地方太阳高度不同,获得的太阳辐射就不同,气温就有高低。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改变一个地方太阳辐射的强度,地球的公转也使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随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而发生变化。

海陆的分布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不同,陆地吸热快,放热快,海洋吸热慢,放热慢,使海洋和陆地上空形成冷暖不同性质的气流。

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低;

冬季海洋高,陆地低。

地形地势

山脉对太阳辐射的屏障作用、山脉对低层空气运动的阻挡作用使得阴坡和阳坡,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水分、温度产生差异

人类活动

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

生产、生活过程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使全球气温升高导致气候灾害。

城市热岛效应。

三地球的运动

方向

周期

产生的现象

自转

地球绕地轴不停的旋转

自西向东

一天

昼夜更迭

公转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公转

一年

四季变化

公转位置

节气名称

日期

太阳直射点

北半球昼夜长短

极昼极夜情况

夏至日

6月22日

北回归线

昼长夜短

北极圈内极昼,南极圈内极夜

秋分日

9月23日

赤道

昼夜平分

冬至日

12月22日

南回归线

昼短夜长

北极圈内极夜,南极圈内极昼

春分日

3月21日

四地球公转

五地球上的五带

1地球上五带划分的依据:

各地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是否有太阳的直射,是否有极昼、极夜

2在地球的五带中:

非洲大部分位于热带;

欧洲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南极洲大部分位于南寒带;

亚洲跨寒、温、热三带。

五带

范围

太阳照射情况

气候特征

北寒带

北纬66.5°

---北极点

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气候终年寒冷

北温带

北纬23.5°

---北纬66.5°

气候的四季变化明显

热带

南纬23.5°

---北纬23.5°

太阳直射

气候终年炎热

南温带

---南纬66.5°

南寒带

南纬66.5°

---南极点

第四节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

一热带的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主要植被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

赤道附近

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

热带雨林

热带季风气候

终年高温,一年分明显的旱、雨两季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热带季雨林

热带草原气候

终年高温,一年分明显的干、湿两季

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

非洲、巴西高原

稀树高草

热带沙漠气候

终年高温少雨

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内陆地区以及大陆西岸地区

北非的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

热带荒漠

二亚热带气候和温带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

C以上,夏季高温多雨,四季分明

中国东部、美国东南部、巴西东南部、阿根廷澳大利亚的沿海地带

中国东南部、美国东南部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地中海气候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南北纬30°

--40°

的大陆西岸

地中海沿岸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亚欧大陆温带地区的东部

中国东北部、俄罗斯东南部、朝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