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道树主要病虫害1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944296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7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道树主要病虫害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行道树主要病虫害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行道树主要病虫害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行道树主要病虫害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行道树主要病虫害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行道树主要病虫害1Word文件下载.docx

《行道树主要病虫害1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道树主要病虫害1Word文件下载.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行道树主要病虫害1Word文件下载.docx

初孵幼虫常将卵壳当第一餐,随后蚕食叶表皮,高龄幼虫沿叶缘咬食成缺刻,严重时把叶片吃光,除为害榕树外,还为害夹竹桃花卉。

蛹悬挂于枝叶上易发现,可人工摘除集中消灭;

低龄幼虫期及时用90%敌百虫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喷杀亦可用生物制剂,每克含活孢子100亿以上的青虫菌或苏云金杆菌兑水500?

1000倍喷杀,每隔10?

15天喷杀一次,连续三次。

榕透翅毒蛾

属于鳞翅目、毒娥科。

幼虫取食榕树叶片,把叶片吃成残缺不全,是咀嚼式口器的害虫。

与其他毒娥的相似,虫体长着毛丛,接触人体皮肤后会引起皮炎,也俗称为毒毛虫。

应用90%敌百虫和80%敌敌畏乳剂1000至2000倍液喷洒,或喷洒50%西维因可湿性乳剂300至500倍液,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榕树黑斑病症状:

主要发生在榕树的叶片上。

初生褐色不规则形至近椭圆形病斑,灰褐色,边缘紫褐色较宽,其上生有密密麻麻的褐色至褐黑色特小的霉点。

湿度大时叶被的霉点更明显。

受害重时,叶片易卷曲。

1、发现病叶及时摘除,集中烧毁,以减少菌源。

2、新叶抽生后及时喷洒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达克宁(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3-4次。

上述杀菌剂对该病确有实效,关键在于用药时间的迟早。

发病前进行预防性防治的,防效可达70%以上,发病后再用药,虽可控制病情发展,但防效不佳。

3、盆栽榕树少数叶发病时可在病斑上涂抹医用达克宁软膏有效。

2、广玉兰

草履蚧,吹绵蚧,龟蜡蚧,水木坚蚧(可参照刺吸式害虫)

广玉兰叶斑病,炭疽病,黄化病,干腐病

广玉兰叶斑病

病害症状

发生在广玉兰叶片上,初期病斑为褐色园斑,扩展后圆形,内灰白色,外缘红褐色,斑 块周边褪绿;

后期病斑干枯,着生黑色颗粒状物。

发生规律

病菌在寄主病残体上越冬,雨季发病严重,高温干燥条件下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可参照枇杷叶斑病)

①及时清除病残体②定期喷洒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

广玉兰炭疽病

症状

叶片上产生深褐色圆形或近似圆形病斑,边缘略深,扩展后中央逐渐变为灰白色,大小2-8厘米,后期病斑上生出黑色的小粒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

湿度大时病斑上溢有黄色粘质,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团。

多雨潮湿天气发病重。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在病落叶和树上叶组织中越冬。

翌年春末夏初,病菌孢子借风雨传播开始侵染发病,6月初开始发病,7 

-9月为发病盛期,10月以后病势下降。

(1)增施有机肥,北方防寒;

南方雨水多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适量增施磷钾肥。

(2)及时修剪病枝叶和清除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

(3)发病初期喷施1:

1:

100倍液的波尔多液或25%谈巨灵500倍液或70%炭疽赴美600倍液。

零星发生不防治,连片侵染发病时,用29%石硫合剂100~200倍液,30%悬浮剂碱式硫酸铜400~500倍液(发病前施药),27%铜高尚500~800倍液,4%农抗120水剂600~800倍液,25%阿密西达悬浮剂100~200mg/L浓度药液,20%噻菌铜500~800倍液喷雾。

广玉兰黄化病

首先表现为嫩叶梢上幼叶失绿,然后由上向下,由叶缘向叶基扩展。

叶缘失绿后,逐渐扩展到叶肉组织,使脉间组织退绿,继续发展叶脉也失绿致使叶片变为乳黄色至乳白色。

严重时,叶缘焦枯,乃至全叶片干枯、脱落。

若1年生幼苗发病,其高度较正常植株矮小,3-4年生的幼树发病则全部黄化,比一般健康植株矮30公分左右。

黄化病导致植株生长缓慢,节间缩短并出现枯梢等症。

防治

出现缺铁症状的要补施硫酸亚铁,具体方法:

1.在苗木基部皮层下埋入绿豆大小的硫酸亚铁,然后用塑料薄膜包扎,以利于伤口的愈合。

2.开沟施入硫酸亚铁,并加入腐熟的饼肥,用土覆盖。

3.选晴天早晨日出前或下午4时以后向叶面喷施0.5%的硫酸亚铁溶液或黄叶速绿植物抗病毒复合营养液500倍液,隔7-10天左右再喷施一次,连续喷洒2-3次即可。

广玉兰干腐病

该病多发生在1~2年生枝杆上。

病态的发生先侵染顶芽,叶片展开后叶尖或侧部出现变褐斑块,叶面出现大小不一的小褐斑点。

发病初期皮层发软易脱落,皮下组织呈红褐色,易发生开裂。

随病程发展表皮逐渐干枯呈灰色,皮下组织变成黑褐色,并长出黑色小点。

以早春预防为主,就在2月底3月初用1000倍的托布津或500倍折退菌物喷洒2至3次预防。

发病中用1000倍的乙基托布津或300倍的多抗霉素喷洒全株2至3次,间隔7天,其病态可得到控制。

应注意修剪枝条的伤口保护,及时涂抹保护剂;

发病后可涂抹70%托布津800倍液进行防治。

3、樟树

白粉病,黑斑病

樟叶蜂,螨类,樟个木虱,黑刺粉虱

钻蛀性害虫:

樟天牛

白粉病

此病多发生在圃地幼苗上。

在气温高、湿度大,苗木过密。

通气不良的条件下最易发生。

嫩叶背面主脉附近出现灰褐色斑点,以后蔓延整个叶背,并出现一层白粉,严重的嫩枝和干上也有白粉。

防治方法 

1、苗圃要经常注意环境卫生,适当疏苗;

或发现少数病株时立即拔除或烧毁。

2、发生时用波美0.3—0.5度的石硫合剂,每10喷射一次,连续三、四次。

黑斑病

樟树种子发芽出苗后长出1—4片叶时,容易发生此病。

从苗尖向根部变成黑褐色而死亡。

防治方法:

播种时做好种子、土壤及覆盖物等消毒工作。

在发病时,先拔除烧毁病苗,并用0.5%的高锰酸钾或福尔马林喷射二、三次,即可防止蔓延。

香樟黄化病

开始多发生在树冠顶端或外层,新叶比老叶严重。

初期,叶缘稍退绿,逐步变为黄绿色,但叶脉仍为绿色;

中期,全叶变黄、变薄,仅中部叶脉保持退绿色;

后期,叶片黄白色,边缘焦枯直至全叶焦枯、脱落,枝梢枯死;

最后新叶不能抽出,整株枯死。

病原

属生理性病害。

原因有三:

(1)土壤偏碱性(PH值8以上),或残留建筑垃圾,土壤中有效铁缺失;

(2)土壤黏重,地下水位高,根系发育差;

(3)根部受伤严重,树势较弱;

(4)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偏低;

(5)种植不当,树穴过小,或种植过深。

(1)改良土壤条件,清除建筑垃圾,加强排水;

(2)施有机肥。

鸡粪:

硫酸亚铁:

尿素=40:

4:

1,可适当加石膏;

(3)叶面喷施。

在春梢、秋梢展叶时喷洒0.2-0.3%硫酸亚铁溶液2-3次,每次间隔10-15天;

(4)干部施药。

每年三、四月,树干浅层打孔,施药片(绿亨铁王),每公分胸径施药量0.375克。

(5)树穴施药。

树穴打孔,施1:

30的硫酸亚铁溶液,结合松土、施肥,一年二次(春、秋)。

樟毛毡病

被害叶片产生白色茸毛,后变褐色,叶片卷曲。

该病是樟瘿螨为害所致。

该虫一年发生10余代,叶背刺吸为害,并刺激产生茸毛,螨虫隐藏在茸毛中间,以夏秋发病较多。

(1)早春清除落叶,集中烧毁。

(2)于早春3月樟树未萌芽前,用波美5度的石硫合剂喷芽和树干,以杀死过冬螨。

(3)樟树萌芽展叶后,叶面喷施三氯杀螨醇、阿维菌素等专类杀螨剂1000-2000倍液。

香樟根腐病

感病香樟生长势迅速下降,全树叶片衰弱、萎蔫,最后变色枯死、脱落。

根系大部腐烂,皮层生长大量白色菌丝。

病树一般当年死亡。

樟疫霉,属鞭毛菌亚门卵菌纲霜霉属,存在于土壤中。

土壤偏碱和中性适宜病菌生长。

(1)加强排水,加强施肥,可适当施氮肥和过磷酸钙,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树木生长势。

(2)及时清理病死株,并在树穴内施入硫磺粉或浇灌敌克松1000倍液。

(3)轻病株立即浇灌杀菌剂,如35%瑞毒霉1000倍液,或90%乙铝磷1000倍液,或恶霉灵、敌克松、百泰等,每隔10天一次,需2-3次。

樟梢卷叶蛾

一年发生数代,幼虫蛀食枝梢,影响樟树高生长,致使干形弯曲。

1、3月樟树新梢抽出后,第一代幼虫孵化时用90%敌百虫、50%二溴磷乳剂、50%马拉松乳剂10000倍液进行喷射,每隔5天一次,连续二、三次,能杀死幼虫。

如果幼虫已蛀入新梢,也可喷洒40%乐果乳剂200—300倍液。

2、苗圃或小面积林地,可在冬季收集枯枝落叶烧毁,以消灭越冬蛹。

樟果螟

一般为害樟树幼苗和20年生以下幼树。

一年发生二代。

第一代幼虫在5月底到7月中旬为害。

第二代幼虫在8—9月为害,幼虫成群集结于新梢上取食叶芽,并吐丝把残叶卷成球状,包扎顶芽,以至新梢枯死,甚至全株死亡。

1、幼虫刚开始活动尚未结成网巢时,用90%敌百虫4000—50000倍液进行喷射,即可杀死。

2、如果幼虫已结成网巢,最好将其栽掉烧毁。

樟巢螟

为鳞翅目,螟蛾科。

分布于中国的华东地区。

寄主包括樟、小胡椒。

以幼虫取食樟树叶片。

1—2龄幼虫取食叶片,3—5龄幼虫吐丝缀合小枝与叶片,形成鸟巢样的虫巢。

有的整株叶片几乎吃光,严重影响樟树生长,有的虽对生长影响不大,但树上虫巢多,影响绿化效果。

为害特点及生活习性:

幼虫取食樟树叶片,1—2龄幼虫取食叶片,3—5龄幼虫吐丝缀合小枝与叶片,形成鸟巢样的虫巢。

严重时整株叶片几乎吃光,影响樟树生长。

树上虫巢多,还影响绿化效果。

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冠下土壤中越冬。

5-6月成虫羽化、交配、产卵,6月中下旬为第一代幼虫孵化高峰期,第二代幼虫为害高峰期8-9月,10月后老熟幼虫陆续下树进入土壤结茧越冬。

防治方法

(1)在树体高大,缺水地方,采用树干用药防治樟巢螟较好。

打洞注药时,洞的直径大注药速度快,工效高,但洞口难愈合;

洞的直径小,注药速度馒,工效低,但洞口愈合快,对树体影响小。

洞的直径不宜超过o.8cm。

以多打几个小洞为宜,这对树体影响小,且药液分布均匀。

树干涂药工效比打洞注药快。

涂药的用量可为打洞注药的1.5倍,施药后用薄膜包扎保湿。

实施中发现,少数施药部位的树皮有增生现象,但对树体生长无影响。

采用输液方法,只需在树体上打一小洞,浦药速度控制到最小量,这祥工效高,对树体影响小。

(2)树干用药时,上部叶片防治效果好,且药物发生作用的时间快,这可能与叶片营生的位置有关。

上部枝分枝角度小,蒸腾流上升快,叶片离主干也近,药液到达叶片快。

(3)1—2龄期,小树及大树的下部,采用工人摘除虫叶,4—5龄期虫巢已形成,可用高压喷头专喷虫巢防及附近的叶片,缺水地区可树干用药,虫巢不多时可用高技剪剪除虫巢。

三年的实践表明:

综合防治能有效控治植巢螟的为害。

(4)人工摘除幼虫是综合防治的重要环节。

在树体不高时,能达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虽用工较多,但节省了农药费用,无农药污染,保护了天敌和人员安全,这些对城市绿化是非常有用的。

樟树是城市绿化的重要树种,由于城市人口凋密,所以,高效,低毒,无污染的防治方法非常重要。

袋蛾类

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

日本。

为害油桐、油茶、茶、樟、杨、柳、榆、桑、槐、栎(栗)、乌桕、悬铃木、枫杨、木麻黄、扁柏及苹果、梨、桃等林木等果树。

为害情况

幼虫取食树叶、嫩枝皮及幼果。

大发生时,几天能将全树叶片食尽,残存秃枝光干,严重影响树木生长,开花结实,使枝条枯萎或整株枯死。

1、初龄幼虫集中为害,剪除虫枝,消灭幼虫;

越冬袋囊,高挂树枝,人工摘除消灭。

2、幼虫期喷2.5%敌杀死乳油100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50%辛硫磷乳油、50%乙酰甲胺磷乳油1000-1500倍液,尤为敌百虫效果好,或喷每克含孢子100亿的青虫菌1000倍液。

红蜡蚧

为同翅目,蜡蚧科。

分布于中国的华南、西南、华中、华东、华北及北方温室。

成虫和若虫密集寄生在植物枝杆上和叶片上,吮吸汁液危害。

雌虫多在植物枝杆上和叶柄上危害,雄虫多在叶柄和叶片上危害,并能诱发煤污病,致使植株长势衰退,树冠萎缩,全株发黑,严重危害则造成植物整株枯死。

1.人工防治:

发生初期,及时剔除虫体或剪除多虫枝叶,集中销毁。

2.农业防治:

及时合理修剪,改善通风、光照条件,将减轻危害。

3.药剂防治:

同藤壶蚧。

4.检疫防治:

加强苗木引入及输出时的检疫工作。

5.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红蜡蚧的寄生性天敌较多,常见的有红蜡蚧扁角跳小蜂、蜡蚧扁角跳小蜂、蜡蚧扁角(短尾)跳小蜂、赖食软蚧蚜小蜂等。

樟颈曼盲蝽

为害特点及生活习性

主要在叶背吸汁为害,同时能为害叶柄和嫩枝,为害后叶子两面形成褐色斑,少部分叶背有黑色的点状分泌物,造成大量落叶和部分小枝脱落,严重的整个枝条叶全落光成秃枝,仅剩果。

为害严重的,不再抽秋梢,冬后整株树呈黄色,生长差的甚至10月份发不出新叶,严重影响寄主光合作用,导致樟树生长衰弱,降低环境绿化效果。

以卵在樟树叶柄、主脉及嫩枝皮层内越冬。

5月上旬出现若虫,6月下旬出现第一代虫卵,8月中旬-9月中旬是为害高峰期,9月中旬出现第二代虫卵。

若虫、成虫为害可至12月上旬,与霜冻期和樟树生长状况有关。

(1)增强树势。

应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抗虫力,减少落叶,降低危害。

8-10月份天气干旱的年份,加强肥水管理尤为重要。

(2)保护天敌。

自然天敌较多,保护螳螂、花蝽、瓢虫、草蛉等天敌,以发挥自然控制作用。

(3)化学防治。

因世代重叠,卵体在组织内,防治不易彻底,因此重点防治应放在第一、二代若虫期、成虫期(即5-6月,8-9月),采用5%可湿性吡虫啉粉剂1000-1500倍,或25%的敌杀死(溴氰菊酯)1500倍,或0.5%的苦参碱水剂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可获得良好效果。

(4)物理防治。

利用黄色的频振式杀虫灯或黄色诱虫板进行诱杀。

樟脊冠网蝽

以成、若虫在叶片背面刺吸汁液危害。

幼虫群集叶背刺吸为害,成虫则聚集在叶背为害,造成叶面出现黄白色细小斑点,受害严重时斑点成片,可致全叶失绿甚至枯黄,使植物长势衰弱,影响景观。

一年发生4-5代,世代重叠现象明显,以卵在樟叶背面主脉两侧的叶肉组织内越冬,翌年4月卵孵化,4月下旬出现若虫。

干燥、高温天气有利于该虫的发生和蔓延,可诱发煤污病。

(1)做好冬季清园工作,清除落叶并烧毁。

树干涂白,喷洒石硫合剂,降低越冬虫口密度。

(2)药剂防治。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20%啶虫脒8000倍液,或70%美乐水分散粒剂30000倍液,或1.2%烟参碱乳油1000倍液均匀喷雾,视虫情隔10天左右再喷1次,连续喷施2-3次。

(3)保护天敌。

如蚂蚁、草蛉、蜘蛛等。

樟个木虱

以若虫在叶背固定吸食,受害后叶片初现黄绿色椭圆形小突起,随着虫龄增长,突起逐渐形成紫红色虫瘿,影响植株的正常光合作用,导致提早落叶,树势衰落。

1年发生2-3代。

以2龄若虫在叶背越冬,2月中下旬开始生长发育,第一代发生在4月,第二代发生在6月,

第三代发生在8月下旬至9月。

(1)人工防治。

冬季剪除密集的虫害枝,减少越冬虫源。

(2)药剂防治:

4月于越冬代成虫产卵及第一代若虫孵化期,选用1.2%烟参碱1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70%艾美乐水份散粒剂30000倍液等喷施。

如草蛉、寄生蜂等。

樟叶蜂

以幼虫蚕食嫩叶为害,初孵幼虫取食叶肉,留下表皮,2龄后食全叶,常常将上部嫩叶吃光,形成秃枝,严重影响景观效果和树木生长。

1年发生3代,有世代重叠现象,以老熟幼虫在土内结茧越冬。

第一代幼虫为害期在3月,第二代幼虫为害期为5月中旬,第三代为害期为7月中旬,末代幼虫可为害至10-11月。

3月加强第一代幼虫的防治,可选用25%灭幼脲3号2000倍液,或0.36%苦参碱水剂1000倍液,或苏力保1000倍液喷施。

4、火焰木

立枯病

立枯病主要在春季雨水多时发生,幼苗和成株均受危害。

受害处产生暗褐色病斑,严重时成片死亡。

用无病新土移栽,使用的肥料一定要腐熟,绝不能用新鲜农家肥。

及时清除病株。

移栽前每平方米用40%甲醛50毫升对水6公斤进行土壤消毒,或用70%五氯硝基苯酚按1∶30的比例拌细土,撒于苗床土上。

春栽小苗一星期后喷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75%百菌清1000倍液,每10天喷施一次,交替使用。

主要虫害(参照已上传的相关资料)

有蚜虫、尺蛾、黄夜蛾、盗盼夜蛾、大小地老虎及金龟子等。

蚜虫会影响植物生长,诱发煤污病;

尺蛾、夜蛾以幼虫食叶危害,严重时2至3天可吃光全部嫩梢;

地老虎和金龟子以幼虫蛀食根系,地老虎主要危害扦插苗和幼苗,金龟子大、中、小苗均危害。

防治蚜虫可于萌芽前喷5%柴油乳剂或波美3至5度石硫合剂,杀死越冬成虫和虫卵。

落花后喷第二次药,秋季10月间喷第三次药。

防治尺蛾、夜蛾幼虫可用50%甲胺磷1500倍液喷施,要治早、治小。

地老虎和金龟子的幼虫为地下害虫,防治方法是加强苗圃管理,不施未腐熟的有机肥。

冬季翻耕,将越冬幼虫翻到地表冻死。

用3%呋喃丹颗粒剂,按每亩2公斤用量,开沟施入10至20厘米深的土中。

5、阴香(天竺桂)

阴香粉实病

是阴香上一种重要的病害,主要为害果实,使果实畸形肿大,严重影响采种繁殖。

阴香果实受害后,初生黄色小点,渐扩大并突起成锈黄色,先成痂状,渐成瘤状,后全果畸形肿大,呈球形或不规则形。

病果内部初呈橄榄绿色,后成褐色并粉末化。

(1)冬春季节彻底清除上年残留在病树上和脱落在地面的病果,并集中烧毁,以减少侵染来源。

(2)加强肥水管理,尤其注意多施磷、钾肥,少施氮肥,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3)春季阴香孕花期至秋季果实成熟期,每隔15~20天喷1次杀菌剂,杀菌剂用1%等量式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N800~1000倍、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波美0.3~0.5度石硫合剂。

最好几种药物交替使用,以防止病菌产生抗药性。

阴香叶斑病

主要为害阴香叶片。

病菌大部分从叶尖或边缘侵入。

感病叶片初期出现赤褐色,周围有较宽黄色环晕的小点,扩大后为圆形或不规则的病斑,黄褐色,最后中央灰白色,上散生黑色小点。

病部与健部交界处有一明显深褐色的缘带。

一般在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易发生,夏、秋季病害发生较重。

25%火把可湿性粉剂对阴香叶斑病病原菌菌落生长的速率、孢子的萌发率及叶片感染率的抑制作用最大,其次为露易和腈福2种杀菌剂。

6、大叶桃花心木

猝倒病

主要感染苗期的根和茎干基部,导致苗木突然枯萎死亡,在被感染植株及周围表土上可见浅棕色、直径约0.5~1mm的孢子囊,并有一层白色的菌丝体。

苗床播种前,用稀释500~1000倍的硝基苯(pentacloro-nitrobenzene,PCNB)消毒苗床土壤,用量为3L/m2,或用其粉末撒于苗床,用量为10~20g/m2。

根腐病

感染苗木根系,感染后苗木不一定死亡,但严重影响苗木的生长,当苗木出现淡红色或淡紫色时,应注意是否有根腐病菌的侵染。

播种前可用3~6L/m2的克菌丹溶液消毒苗木,或用双硫胺甲酰(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1%~3%)浸泡种子进行消毒。

大叶桃花心木皮细蛾

一种潜叶虫,属鳞翅目细蛾科皮细蛾属)。

虫体细小,潜入叶面组织中,导致叶面发黄枯萎。

可喷施低毒有机杀虫剂于叶面上。

奎宁刺盲蝽

半翅目刺盲蝽科刺盲蝽属。

吸食树叶和嫩枝的液汁,产卵于嫩梢、叶柄基部、中脉或果实上的小穴中。

生活史约3周,受危害的部位变黑直至死亡。

喷施接触型杀虫剂可有效控制该害虫的危害。

桃花心木斑螟

一种蛀干害虫,属鳞翅目拟邓蛾科。

产卵于健康绿色的嫩梢之中,并在其中化蛹。

除危害嫩梢外,果实、树皮也会被危害,受害的植株以2年生左右为主,嫩梢被害后会重新萌芽发出新侧芽,导致树型弯曲,材质降低,严重危害时会导致植株永久性矮小。

发现被危害的植株应立即清除出林地并烧掉。

象鼻虫

中国引种的大叶桃花心木已有该害虫危害,成虫危害嫩梢,幼虫危害幼树干基韧皮部和木质部,导致树液流出,变成胶质物,严重时可能导致植株死亡。

在树干基部喷施低毒有机杀虫剂,成虫有假死习性,可人工捕杀。

7、苹婆

苹婆炭疽病 

苹婆在温暖多雨的年份多发炭疽病,造成叶枯、易脱落。

防治时首先应注意田园卫生,收集病落叶集中烧毁,减少侵染来源。

发病重的园圃或植株,可在清理园圃的基础上全面喷施1%波尔多液或30%氧氯化铜悬浮剂600倍液。

其次于抽梢展叶期开始或于发病初期开始交替连续喷施4%多硫悬浮剂600倍液。

苹婆木虱 

苹婆木虱以成若虫群集刺吸苹婆叶片枝梢汁液为害,致叶片变黄、卷曲,花蕾发育不良,影响结果。

虫子可造成落花,影响坐果。

还分泌大量白色絮状蜡粉和排泄粘质“蜜露”,并诱发烟煤病,更加重危害。

防治时首先结合清园,收集落地虫枝叶烧毁;

掌握低龄若虫期喷施20%速灭杀丁乳油3000倍液,或95%灭幼脲水剂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或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交替连喷3~4次,隔7~15天1次。

8、毛白杨

毛白杨锈病

在中国分布广泛,该病主要危害幼苗及幼树,严重时使病叶和病芽枯死,影响杨树的生长。

毛白杨发病初期,常在幼芽和新梢上出现浓度和黄粉,叶片受害严重时变成畸形,特别是嫩叶受害后发育不良,形成锈球状。

该病病菌为担子菌亚门的马格栅锈菌(MelampsoramagnusianaWagner),转主寄主在中国尚不清楚。

该病主要以菌丝潜伏于芽内越冬。

除毛白杨外,新疆杨、苏联塔形杨、河北杨、山杨、银白杨等也会发病。

(1)摘病芽、剪病枝。

自发芽开始,每隔3~5天调查一次,发现病芽立即摘掉;

(2)加强营林措施,氮肥不应过多。

防止徒长,苗木密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