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大理州钢铁产业发展研究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942375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战略大理州钢铁产业发展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发展战略大理州钢铁产业发展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发展战略大理州钢铁产业发展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发展战略大理州钢铁产业发展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发展战略大理州钢铁产业发展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展战略大理州钢铁产业发展研究文档格式.docx

《发展战略大理州钢铁产业发展研究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战略大理州钢铁产业发展研究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展战略大理州钢铁产业发展研究文档格式.docx

2004年2月,国务院对钢铁行业进行了清理整顿,全国共清理违规钢铁项目345个,淘汰在建落后炼钢能力1286万吨、落后炼铁能力1310万吨;

同年4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调整部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的通知》,将钢铁项目资本金比例由25%及以上提高到40%及以上。

2004年底,日本与澳大利亚和巴西签订了2005年购买铁矿石合同,铁矿石在上年基础上涨价71.3%,增加了运费6美元/吨。

对于我国严重依赖进口铁矿石,需求超过全球可贸易量的50%而言是致命打击。

国务院紧急出台政策应对,2005年4月,国家取消了钢坯、钢锭、生铁的出口退税;

同年5月,下调钢铁出口退税率2个百分点,成立钢铁协会,鼓励开发国内铁矿资源、对钢坯、钢锭、生铁、废钢等产品进行回收加工;

同年7月,国家发改委又发布了《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把钢铁产业从原来认为的“重要原材料”定位为“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是实现工业化的支撑产业”,从项目审批、土地审批、工商登记、环保等多个环节对钢铁投资进行规范。

2006年,国家发改委再度发出《钢铁工业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加快结构调整的通知》,要求“十一五”期间淘汰1亿吨落后炼铁生产能力和5500万吨落后炼钢能力。

2009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09-2010)》提出,要以控制总量、淘汰落后、企业重组、技术改造、优化布局为重点,着力推动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切实增强企业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加快钢铁产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力争在2009年遏制钢铁产业下滑势头,保持总体稳定;

到2011年,钢铁产业粗放发展方式得到明显转变,技术水平、创新能力再上新台阶,综合竞争力显著提高,支柱产业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但是,在国家宏观政策“严控”的形势下,“十五”以来,我国钢铁工业仍然实现了高速发展,粗钢产量从2000年的1.3亿吨,到2003年超过2亿吨,到2005年,达到3.6亿吨,成为全球第一个粗钢产量突破3亿吨的国家,再到2006年粗钢产量达到4.2亿吨,2008年突破5亿吨,连续实现了四次跨越。

2001年-2008年期间,钢产量年均增长率为21.1%,其中2001年、2003年、2004年、2005年的增长率都保持在20%以上,而2005年钢产量同比增长更是创纪录的高达30.42%。

从总体来看,国家钢铁产业的宏观政策的沿革可概括为:

制止-允许-鼓励-规范和调整,在较短的时期内就针对一个产业连续出台了几个政策,而且前后变化较大,最后一个政策的时间范畴为2009年和2010年,说明国家对这一产业发展的把握也正处于探索中。

从发展现实看,越“制止”,钢铁产业投入规模越来越大;

越“淘汰”,淘汰的对象就越多;

越“过剩”,相应产品产量就越来越多,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大,究其原因是“市场”在起作用。

试想如果2008年产量按照调控目标只有2.5亿吨,而需求为5.8亿吨,那3.3亿吨供需缺口只能依赖进口,以每吨5000元计算,需要付出人民币16500亿元,以2008年底人民币汇率(6.83:

1)折算,折合2415亿美元。

第二章省、州钢铁产业发展的状况

一、云南省钢铁产业发展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我省黑色金属行业快速发展,已形成以昆钢(包括红钢、玉钢)、德钢两大钢铁集团为主体、矿山采选、钢铁、铁合金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

2008年,全省共有规模以上黑色金属采选企业48户、冶炼及压延加工企业140户、从业人员约7.3万人,生铁产量1180万吨、粗钢901万吨、钢材837万吨、铁合金63万吨,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727亿元,利税50亿元,利润22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42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87%。

值得一提的是楚雄德钢仅用3年时间就赶上了昆钢30年的发展,实现了民营钢铁企业在我省的飞跃。

二、大理州钢铁产业发展历史及现状

1、我州钢铁产业发展历史

州内的铁主要由鹤庆、祥云、弥渡、永平、云龙、漾濞、剑川县生产。

1958年-1960年“大跃进”期间,全国以钢为纲,全州大办钢铁,全民所有制钢铁企业达28个,农村人民公社炼铁企业32个。

90年代后至2003年,州内祥云、弥渡、鹤庆、永平、云龙、漾濞、剑川等县陆续新建起一批冶炼、选铁厂。

2004年,祥云县鹰山冶炼有限责任公司高炉容积120立方米,年产6万吨生铁生产线建成投产,年末生产生铁6997吨。

2005年,永平县引进昆明诚德利丰在水泄菜园子建成日处理1000吨原矿的铁选厂,永康矿业有限公司在水泄菜园子建成年产10万吨生铁冶炼厂。

当年8月,剑川活发矿冶有限公司2座360立方米高炉开工建设,项目计划建成4条生铁生产线,形成年产50万吨以上生铁的生产能力。

9月,祥云飞龙公司年产2.5万吨还原铁生产项目投产。

10月,剑川温氏矿冶有限公司年产12万吨生铁高炉建成投产。

2005年,全州铁矿石产量713655吨,铁精矿132914吨,生铁75418吨。

州内的钢主要由大理市、漾濞县生产。

1959年4月,大理市钢铁厂建成投产。

1985年,祥云县乡镇企业前所农机厂新建的轧钢车间(后改称为厂)投产,至1993年停产。

1987年,大理市建成年产5000吨的乡镇企业大理市凤仪轧钢厂。

2000年,大理市轧钢厂因楚大铁路穿厂而过,几经停产。

2003年,该厂与福建投资商组建为股份制企业,更名为大理大钢钢铁有限公司,异地搬迁至漾濞县顺濞乡并同时进行技改,形成年35万吨标准线材、棒材生产能力。

2005年10月,大理大钢钢铁有限公司建成,15日投入试生产。

到12月底,生产钢材15000吨,产值5540万元。

1995年,福建客商在大理投资新建闽云钢铁制品厂,回收废旧钢铁冶炼后,轧制成小型建材销售。

2006年,该厂因能耗高、质量低而停产。

2、我州钢铁产业发展现状

受产业政策、资金、资源等因素的制约,我州现有的钢铁企业规模小、装备差、分布散。

现存企业中,相关生产许可证照齐全的仅有大理大钢钢铁有限公司一户,主要生产建筑用钢材。

其余生产加工生铁、球团铁的企业主要有剑川活发矿冶有限公司(30万吨)、金川矿业有限公司(12万吨)、鹤庆力量钢铁(10万吨)、祥云县鹰山冶炼有限责任公司(6万吨)、永平康源矿业有限公司(5万吨)、南涧开启矿业(在建一期25万吨,总80万吨)、鹤庆北衙40万吨球团铁在建项目等7户。

2008年以来,受全球金融风暴影响,上述企业均处于停产、半停产或限产状况,生产经营均不正常。

现有产能及实际产量:

钢:

大理大钢设计年产量35万吨,2007年生产钢材7.98万吨,实现工业产值2.85亿元;

2008年生产钢材9.11万吨,实现工业产值4.1亿元。

2009年,生产钢材9.6万吨,产值4.41亿元。

2009年全州生产成品钢9.96万吨,同比增长9.32%。

生铁:

目前年全州生铁产能为66万吨/年,实际产量为2007年22.19万吨,产值4.95亿元;

2008年为22.7万吨,产值6.78亿元。

2009年,全州生产生铁12万吨。

另,现有铁精矿产能17万吨/年;

铁合金3.3万吨/年。

第三章大理州发展钢铁产业形势分析

国家相关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指出:

钢铁产业布局调整要综合考虑矿产资源、能源、水资源、交通运输、环境容量、市场分布和利用国外资源等条件。

结合我州实际,发展钢铁产业有明显优势,也存在不足。

一、优势分析

(一)矿产资源优势。

据2007年统计数据显示,云南铁矿石储备量为35.69亿吨,占全国已探明铁矿储量的5.8%。

大理州地处“三江”成矿带中南段,总体成矿地质条件良好,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目前共发现28个铁矿点,已探明可采地质储量4000万吨,其中鹤庆2700万吨、剑川500万吨(有采矿证)、永平县大约蕴藏有230万吨、云龙县大约蕴藏有200万吨矿资源。

鹤庆县北衙金矿,拥有矿区13.46平方公里,黄金储量巨大,伴生铁矿资源,选金后尾矿含铁品位均在47%以上。

(二)需求空间潜力较大。

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进程不会改变,2008年全国人均钢440公斤/人,我省人均183公斤/人,仅为全国人均的41.7%。

发达国家在走过的工业化进程中曾经消耗人均1吨钢的发展时期。

因此,国内钢铁行业到2015年还将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

西南地区是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均钢材消费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5%,云南位列全国倒数第3位,发展空间很大,同时区域内钢铁生产能力不足,钢材自给率仅为74%。

据调查,滇西仅钢材产品消费量就达180万吨左右,加上周边缅甸、越南等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市场需求,预计年消耗量在250万吨以上。

此外,大瑞铁路、大丽高速的开工建设,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水能的开发利用也为钢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三)西部地区钢铁产业的发展得到重视。

国家出台《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对产业布局、行业准入等政策作了调整,既强调沿海又重视区域布局,尤其是提出了“内陆科学合理布局和与资源环境相适应”的要求,分析原因就是进口铁矿石连续涨价,给国家经济运行带来严重风险,国内动力不足,产品运到消费市场的成本增加,这为内地钢铁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振兴规划从钢铁产品进出口税率、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支持企业重组、钢铁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融资政策、产业信息披露制度等方面提出了支持性的政策措施。

特别是支持联合重组有利于我州企业的发展,大用户直供电试点有利于我州发挥资源和水电优势,增强铁合金产业竞争力。

(四)清洁能源优势。

我州有丰富的水电资源优势,并把清洁能源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植,大力发展小水电,全力支持开发大水电。

目前我州已建成的发电站185座,投产的水电发电装机容量为301.6万千瓦(含小湾电站已建成的210万千瓦装机),建成及在建水电装机达1161.66万千瓦。

2008年我州小水电发电量达26亿千瓦时,电力工业产值19.4亿元。

加快小湾电站(设计装机容量420万千瓦)、鲁地拉(设计装机容量216万千瓦)、龙开口(设计装机容量180万千瓦)、苗尾(设计装机容量140万千瓦)、功果桥电站(设计装机容量90万千瓦)建设,力争2012年功果桥有45万千瓦、鲁地拉电站60万千瓦的机组投产发电,同时全面建成州内在建小水电24万千瓦的项目,届时全州发电装机容量可达430.6万千瓦,为我州经济发展提供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用能条件。

我州属缺煤地区,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州煤矿经省政府批准保留100对矿井,年生产能力可达586万吨。

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为我州提供了新的能源保障,风电和太阳能的利用也提供了有力的补充。

(五)区位优势正在凸显。

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具有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连接中国、东南亚、南亚三大市场的独特区位优势。

随着“七出省”、“四出境”铁路、公路的建设,大湄公河次区域航运的发展,综合交通运输条件的不断改善,云南省作为大西南对外开放走向东南亚、南亚及印度洋沿岸的“桥头堡”地位凸显,这为钢铁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及运输条件,有利于开拓东南亚、南亚等周边市场。

据测算,昆钢钢材运到我州境内,平均吨钢材运费在200元以上,我州钢铁企业就地销售钢材,在同质条件下就有200元的价格竞争优势。

二、劣势分析

(一)国家宏观政策形势严峻。

国家近期出台的钢铁产业政策严格控制准入,钢铁新上项目均要求国家进行核准,准入门槛高,申请难度大。

工信部即将出台的《现有钢铁企业生产经营准入条件及管理办法》明确规定,2008年度普钢企业粗钢产量必须达到100万吨及以上,特钢企业50万吨及以上。

在规定期限整改无望的企业将退出钢铁行业。

此外,企业须配备必要的能源计量器具,具备健全的能源管理体系,有条件的企业要建立能源管理中心。

企业主要生产工序能源消耗指标须符合相关规定,其中焦化工序能耗≤115千克标煤/吨、烧结工序能耗≤56千克标煤/吨、高炉工序能耗≤411千克标煤/吨、转炉工序能耗≤0千克标煤/吨。

吨钢新水消耗高炉流程企业不超过6吨,电炉流程企业不超过3吨。

冶金渣利用率不低于95%。

对照我州钢铁产业发展现状,我州都难以达到相关标准。

(二)铁矿资源矿点小、散,品位不高

我州虽然有一定铁矿石资源,但是这些探明的资源量小、矿点分散,品位较低,长期供应大型钢铁项目仍然不能满足稳定供应低成本、高品位的矿石的要求。

仍然需要依赖外部铁矿石的供应。

(三)资金矛盾突出。

我州的几家重点钢铁生产企业均为民营企业,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自身的积累,自有资金实力有限,受国家产业政策的制约,钢铁企业很难从专业银行贷取资金,投资渠道狭窄,难以进一步把企业规模扩大和投入资金进行技改。

(四)产品档次低,市场竞争力弱。

目前全国低档次钢材产能已过剩,我州钢材产品主要为建筑用普通型线材等普通档次产品。

随着钢铁产业投资热潮的升温,这些产品的市场竞争加剧,并将呈现出供过于求的形势。

因此,我州钢铁产业的产品结构显得单一,市场竞争力不强。

(五)淘汰落后压力大。

为加快工业的发展,我省实施双万亿工程,提出钢铁产业到“十一五”末发展到1500万吨(人均330公斤,仅相当于08年全国人均水平的75%),周边州市也在紧张谋划分享省钢铁产业发展的机遇,楚雄德胜钢铁300万吨技改项目、保山200-400万吨钢铁生产项目正在筹划;

同时,淘汰落后任务艰巨,根据国家和省的相关产业政策,2007年至2010年,全省淘汰钢铁落后生产能力为:

炼铁768万吨、炼钢31万吨、铁合金43万吨;

省下达我州的任务是淘汰炼铁36.85万吨;

炼钢15万吨。

我州钢铁产业面临着不发展就要完全被淘汰,钢铁产业成为空白的危机。

第四章大理州钢铁产业发展建议

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未来十年到二十年将是城市化进程的高峰,这就意味着中国将会进入一个用钢的高峰期。

我省实施“双万亿工程”中对钢铁发展的规划,是在合理布局、调整结构、提高装备水平,发展循环经济的同时,钢铁产量扩大到1500万吨。

由武钢控股的武钢集团昆钢公司,其发展宗旨是将昆钢股份公司建成立足云南,面向大西南,幅射东南亚,具有强大竞争力和区域控制力的一流大型钢铁企业。

发展的战略是退民兴特,即淘汰现有落后产能,压缩民用材产量,另择新址扩大先进产能,提升产品品质,加快加大发展特种钢的速度和力度。

从云南的钢铁产业发展规划和新昆钢的发展方向分析,我州立足优势条件来发展钢铁产业,既可以填补钢铁产业在滇西的空白,也可以拾遗补缺的弥补省内民用材生产的空缺,还可以在打造滇西中心城市的进程中,充分发挥幅射南亚次大陆的重要作用。

一、发展目标

利用好我州及滇西铁矿资源、交通、能源以及下游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等优势,到2012年,行业结构调整任务基本完成,整合现有生产能力,优化资源配置,培育龙头企业,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培育有一户通过技改达到百万吨以上产能的企业作为龙头,带动全州钢材200万吨产能的钢铁产业格局。

到2015年,行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提高。

主要产品产能目标:

到2012年,钢材100万吨,铸造铁100万吨,生铁120万吨。

到2015年,钢材200万吨,铸造铁150万吨,生铁150万吨。

二、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发展机遇,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主线,以加快技术进步为动力,以制度创新为保障,发挥矿电优势,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品结构、推动联合重组、提高资源保障,全面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促进产业与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努力建设成为滇西片区结构合理、节能减排、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钢铁产业发展格局。

三、战略布局

钢铁产业是技术、资金、资源、能源密集型的产业,其产业布局应充分考虑技术支持、资金筹集和矿、电、煤、水及交通运输等资源的优化配置。

我州铁矿资源量少而分散、探明储量的最大矿点是鹤庆的铁矿2700万吨,据专家预测,远景储量6000万吨以上。

这就决定了我州钢铁产业的布局必须发挥区位优势,依托滇西铁矿资源采用分散采选、在大矿区域集中冶炼、加工,集中生产的战略布局,也就是依托现有格局,各矿点的采选产品集中供应进行冶炼加工。

加强区域经济协作,首要争取进入全省规划。

大理大钢公司目前虽然有国家的生产许可证,但如果不进行技改将面临关停。

因发展的空间受限,如要发展到100万吨以上,必须进行异地技改搬迁,选址考虑:

祥云、鹤庆或剑川的工业园区内。

其中鹤庆北衙片区矿点具备铁矿资源、水、电供应充分,为首选。

四、发展模式

针对我州只有大理大钢钢铁有限公司一户有钢铁生产许可证以及鹤庆北衙铁矿6000万吨的远景储量的现实,我州钢铁产业的发展模式应以大钢技改为龙头,鹤庆北衙铁矿为中心,以北衙铁金矿尾渣--采用节能环保、工艺先进的链蓖机-回转窑工艺生产氧化球团--高炉炼铁,以省同意我州大政专[2008]156号文保留祥云鹰山高炉铸造铁生产线并发展到150万吨规模为契机,以剑川现有1000立方米高炉并毗邻兰坪、维西的区位优势作为炼铁基础,组建我州钢铁集团。

方案一:

引入大集团控股进行整合,能够保障技术和资金供应,是最优选择;

方案二,由政府牵头并出资参股,大钢公司及炼铁企业入股,邀请机械加工企业和钢材营销企业入股投资组建;

方案三,由大钢公司牵头组建,政府担保银行贷款给予支持。

五、对策措施

(一)形成共识,坚定决心

培育和打造钢铁产业的工作千头万绪,但关键在于争取得到省上支持的决心。

影响决策的主要因素,是要形成发展的共识,要有矢志不移的决心和敢担风险的胆略。

全州上下应当在以下两个方面形成共识:

一是要在发展钢铁产业的潜在市场和发展可行性以及对全州工业经济产生的影响方面形成共识;

二是要坚定志在必得的决心,为争取项目成型矢志不移。

(二)加大勘探研发投入,提高资源保障

加大新区找矿和勘探力度,继续挖掘现有矿山深部及周边资源的勘探潜力,增加可持续发展的后备资源。

进一步加快资源整合力度,促进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推进资源合理有序开发。

全州范围内未登记的所有铁矿资源一律由新集团勘探,不再批准集团以外的勘探铁矿申请。

依靠科技进步,适度开发利用低品位矿、难采选矿和尾矿,加强对共生矿、伴生矿产资源的研究、开发和综合利用,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以“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指导,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与滇西两个铁矿区的经济合作。

鼓励并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周边国家开展资源勘探、开发和技术合作,独资或合资办矿,组织实施好已经开展前期工作的境外矿产资源项目。

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拓宽发展空间,不断提高资源保障程度。

(三)扎实推进资源整合,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目前大理乃至整个滇西,由于勘探滞后等多种原因,资源储量不明,据估计,按已知的和潜在的储量推测,滇西铁矿资源可供一个年产100—200万吨的钢铁企业生产至少100年的时间,具备了钢铁产业发展必备的资源保障。

而现有铁矿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确定了必须紧紧围绕资源向优势企业、龙头企业集聚,进行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努力实现提高产能,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安全及技术装备水平,减少环境污染和杜绝生态破坏的目标来扎实推进铁矿资源的整合。

其一是在加强领导方面,州政府应成立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配备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办事机构。

其二是要依法规范矿山铁序,巩固整合成果。

其三是矿产资源整合务必多管齐下,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手段,综合整治,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及目的。

其四是妥善处置好整合中的利益分配关系。

(四)依托产业政策,实现企业重组

以国家钢铁产业技术进步与技术改造方向为指导,以增强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支持企业采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推动技术进步,加快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由于目前国家和省不支持单纯新建、扩建产能的钢铁项目,所有钢铁建设项目必须以淘汰落后为前提。

我州要把淘汰落后产能与组建新集团有机结合,并借此契机争取指标,为技改扩建打下良好基础。

经过组建新集团,建立落后生产能力退出机制,实现以退为进加快发展。

(五)推动矿电结合,整合资源优势

依托我州水电和黑色矿产资源优势,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矿电结合。

延长丰水期电价,合理调度峰谷用电,加快推进大用户直购电试点工作。

水电和硅锰、铁资源富集地区,要加快推进冶炼企业与水电企业的相互参股控股,形成以资产为纽带多种形式的矿电结合,努力形成我州钢铁和水电产业发展互惠多赢的局面。

以高载能的铁合金为发展方向,即弥补我州发展钢铁产业中缺乏焦炭的劣势,又能使我州的水电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六)优化市场环境、实现协调发展

大力推进州内钢铁产品在省内的使用和延伸加工。

鼓励和支持钢铁企业与相关领域用钢企业开展合作,实现钢铁行业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

倡导州内钢铁用户、重点工程优先选用州内产品,促进产品销售。

规范市场秩序,遏制争资源、压价格、扰市场的恶性竞争行为,优化市场环境。

(七)促进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

发展钢铁工业必须坚持走节能环保、发展循环经济之路。

钢铁工业是高耗能、大量排放废气、废水、废热的产业,积极探索钢铁企业的节能环保产业化之路,不仅能够带来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更能为企业带来切实的经济效益。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待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逐渐复苏以后,世界经济格局和经济增长方式都将发生改变。

资源紧缺和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将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发展低碳经济已被提上日程,钢铁材料在节能环保方面将有更高的新要求,落实《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就要着力推动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切实增强企业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实现钢铁产业由大到强的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