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940919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

《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

(2)选字填空。

印 

映 

________照

________象

呼________

失 

________败

消________

________世

(3)全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在文章找出来。

(1)橘红色 

软绵绵;

又大又亮

(2)映 

印;

应;

失;

逝;

(3)夜,来临了,这是一个非常美丽的海滨夏夜。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运用修饰语的能力,在于平时对词语的积累和对课文的掌握。

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 

,应注意搭配合理。

比如:

橘红色的晚霞、软绵绵的沙滩、又大又亮的启明星。

(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能力。

音同,形、意不同,组词不同。

如:

映照、印象、呼应;

失败、消失、逝世。

(3)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 

在句首:

夜,来临了,这是一个非常美丽的海滨夏夜。

(1)从给出的词语中找规律,掌握词语的结构,做题就容易了。

平时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积累好词好句。

增加词汇量。

(2)主要测试学生对同音字的掌握,从结构、字义两方面加以区别,然后再选词填空。

(3)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闲谈“读书法”

古今中外,圣贤先哲,留下的读书之法,浩如烟海。

但究竟自己最适合什么样的读书法,还是应当因人而异的。

鲁迅先生喜欢“跳读法”,________他认为:

“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懂的。

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

”而爱因斯坦的“总、分、合”三步读书法,特点同样十分明显。

所谓总,就是对全文形成总体印象。

所谓分,就是在总体了解的基础上,再逐字略读一下全文的内容。

而在略读中,则要特别注意书中的重点、要点以及与自己需要密切相关的内容。

最后是合,就是在略读全书之后,着重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使观点与材料有机结合起来。

英国作家毛姆的“乐趣读书法”,是他在自己的读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

他提出“为乐趣而读书”的主张,他说:

“我也不劝您一定要读完一本再读一本。

娩我自己而言,我发觉同时读五六本书反而更合理。

因为,我们无法每天都保持不变的心情,而且,即使在一天之内也不见得会对一本书具有同样的感情。

”如此“脚踏多条船”,使自己的读书兴致始终都保持在高度兴奋之中,其效果当然要比“感情专一”抱着一本书疲惫地一啃到底好得多。

当然,________哪种读书方法,对求学者而言,它________只是一种工具而已。

所以,万不可为某种方法所左右,尤其忌讳读死书、死读书的恶习,对所捧之书,要既能钻进去,又能跳出来。

这样才能把书读活,使他人的知识为自己所用,正如孟子所言: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在文中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①鲁迅先生喜欢“跳读法”,________他认为:

②当然,________哪种读书方法,对求学者而言,它________只是一种工具而已。

(2)填空。

短文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读书方法,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说明的道理是:

(4)这篇文章讲了两个要点,请简要地写在下面。

(5)请你写一句有关读书方法,或劝告他人读书的名言。

【答案】

(1)因为;

不管;

(2)鲁迅;

爱因斯坦;

毛姆;

跳渎法;

“总分合”三步读书法;

乐趣读书法

(3)不能盲目地迷信书本,不能完全相信它,应当辨证地去看问题

(4)①读书法因人而异。

②不能死读书,要把书读活。

(5)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1)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

①分句前后是因果关系。

故选“因为”;

②分句之间是条件关系。

故选“不管……都……”;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5)考查对名言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或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名言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故答案为:

(1)①因为、②不管、都

(2)鲁迅、爱因斯坦、毛姆、跳渎法、“总分合”三步读书法、乐趣读书法(3)不能盲目地迷信书本,不能完全相信它,应当辨证地去看问题(4)①读书法因人而异。

(5)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

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

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

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名言的含义。

4.我能阅读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河马是世界上稀有的动物之一。

河马的鼻孔、眼睛和耳朵全生在脸的上部,几乎成了一个平面,因而当它把身体潜入水中的时候,眼、鼻、耳还能露在水面上。

它的一对大门牙,不是向上长,而是向前方平行探出,好像两把铲子一样。

它的嘴比一般动物都大,当它张开大嘴时,一个人如果跳进去,恐怕还填不满它的嘴呢。

有人曾经亲眼看到河马把一条小船咬成两段。

五六厘米粗的芦苇秆子,它咬起来,就好像人们吃韭菜那样容易。

河马不但嘴大,胃口也大。

据说它的胃能容纳100千克左右的食物。

在动物园里,因为不光是喂草,以喂大麦、燕麦、小麦、胡萝卜等精料,所以每天的食量可以减少到30千克左右。

在它的故乡非洲,河马几乎日夜泡在水里,吃芦苇、水草过活。

(1)河马的身体构造有什么特点?

(2)写出这篇文章的过渡句。

(3)给短文加上合适的题目。

(1)河马的鼻孔、眼睛和耳朵都长在脸上;

河马的嘴比一般动物都大。

(2)河马不但嘴大,胃口也大。

(3)略

【解析】【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多读两遍,弄清楚文章主要介绍了河马的鼻孔、眼睛和耳朵全生在脸的上部,还介绍了河马的牙齿,以及河马的大嘴食性等特点。

同时要了解什么叫过渡句:

过渡句就是总结上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的句子。

故答案为:

(3)略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过渡句的含义以及作用。

5.阅读理解

母亲掏衣兜。

掏出一卷毛票,用指尖龟裂的手指点着。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

“大姐,别给他!

你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

……”又对我喊:

“你看你妈是在怎么挣钱?

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

“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我的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

那时刻我努力要回忆起一个年轻的母亲的形象,竟回忆不起母亲她何时年轻过。

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我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并因自己15岁了才意识到自己应该是一个大人了而感到羞愧难当,无地自容。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那天我用那一元五毛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1)多音字组词。

挣zhēng________ 

 

曲qū________ 

当dāng________

zhè

ng________ 

qǔ________ 

ng________

(2)读句子,填空。

母亲掏衣兜。

①从“掏”、“一卷毛票”能体会到________。

②从“指尖龟裂”可体会出________。

(3)母亲回答那个女人:

”母亲为什么挺高兴“我”看书?

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4)文中划线的句子连续用四个“立刻”,你觉得这样写好在哪里?

(5)从哪里可以看出“我长大了”、“是一个大人了”?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1)挣扎;

弯曲;

当然;

挣钱;

歌曲;

上当

(2)母亲积攒这些钱十分不易;

母亲的艰辛

(3)母亲懂得,读书能使人明理,所以,含辛茹苦,省吃俭用,也要支持孩子读课外书。

从中感受到慈母对子女的一片深情。

(4)运用排比的手法,极力写出了母亲的忙碌,工作辛苦。

(5)为自己还这么不懂事而羞愧难当;

觉得用母亲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去买书,实在对不起母亲;

想到应当让母亲有足够的营养……体会到儿子对母亲的一片孝心。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

挣:

zhēng挣扎、zhè

ng挣钱;

曲:

qū弯曲、qǔ歌曲;

当:

dāng当然、 

ng上当。

(2)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了解用词之美,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

为文章增色;

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

这里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紧扣文章“母爱”主题,表述合理即可。

(3)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

要特别注意,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问词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

(4)考查排比修辞方法,文中划线的句子连续用四个“立刻”运用排比的手法,极力写出了母亲的忙碌,工作辛苦。

(5)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

解答时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1)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

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2)体会重要词语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3)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4)考查学生对排比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5)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丑菊

这是件有趣的事,我去年种了株丑菊,天天盼着它快开花。

因为我想要看看享有如此恶名的花究竟怎样。

可是,事与愿违,它偏偏跟我过不去,懒洋洋地睡大觉,连花的影子都没有,我气得真想把它拔了,但没舍得。

今年“五一”,沉睡了一年的花忽然打了苞,我高兴极了,真庆幸没把它扔掉。

起初,底狭头宽的绿叶芯中夹了一个绿色小球,非常小,只有小绿豆那么大。

长了几天,花苞就透出了一点儿黄色,这时,已有黄豆大小。

再耐心等些天,花终于开了,颜色金黄金黄的,几十个花瓣摆了三四层,虽只有铜钱大小,但这就更显出它的娇小,美丽极了。

我最欣赏的是,到了夜晚,几层花瓣便像收伞似的自动收拢;

白天,花瓣又像撑伞似的张开,而且花面一直迎着太阳,跟着太阳转,显得非常恭敬。

难怪它还有土名叫“状元伞”“假葵花”呢!

是谁给它起名叫“丑菊”的呢?

这我不知道。

但我觉得那人大不公平了,丑菊非但不丑,而且非常美丽、可爱。

由此我想,人间事物中,不少东西往往名实并不完全相符,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处理问题不但要知其名,更要究其实。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事与愿违:

________

庆幸:

________

(2)丑菊又名________、________。

它的特点是白天________,晚上________。

(3)这篇短文说明了什么道理?

(1)事实与愿望相反。

指原来打算做的事没能做到;

因可喜之事而欣幸。

(2)状元伞;

假葵花;

开放;

收拢

(1)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事实与愿望相反。

指原来打算做的事没能做到。

(2)考查从文中筛选相关信息,带着问题细读课文就能从文中找到答案。

丑菊又名状元伞、假葵花。

它的特点是白天开放,晚上收拢。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此题考查从文中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7.课外阅读

牙膏

一天,我和几个好朋友在河边玩要,忽然发现小华那本来又黑又黄的牙齿变得雪白雪白的了。

我奇怪的问她:

“小华,你的牙齿怎么变白了?

”小华神密地告诉我:

“我看了电视里的‘小白兔’高级儿童牙膏的广告后,就去卖了一支,想不到效果这么好!

”我听了,心里也痒痒的,_______我的牙齿也黄得十分难看,_______我多么希妄能得到一支‘小白兔’高级儿童牙膏呀!

回家后,我拿了钱就向售货亭跑去。

我从阿姨手中接过牙膏,左看右看,爱不释手。

瞧!

牙膏软管上的小白兔好像在蹦蹦跳跳呢!

它雪白的茸毛,长长的耳朵向上竖着。

一双又红又大的眼睛炯炯有神,就像两颗闪闪发光的红宝玉。

一张鲜红的小嘴张得大大的。

看着软管上的“小白兔”,我仿佛看见了一只活生生的伶俐活泼的小白兔向我走来。

晚上我轻轻拧开牙膏上的盖子,挤出了淡绿色的牙膏,一阵清香扑鼻而来,舒服极了!

我把牙膏挤在牙刷上。

当我在给牙膏管盖盖时,那小白兔正冲着我笑呢!

我盛了一杯水,把牙刷沾湿,然后用力刷了起来。

啊!

一股水果般的香甜味滋润着我的口腔,我更加认真刷牙了。

等我刷完牙,漱了口,那香甜味还久久地留在嘴里,回味无穷!

两个星期以后,“小白兔”牙膏变得( 

)干( 

)瘪,那可爱的小白兔( 

)变瘦了,( 

)都褪了色,一双红眼睛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呆呆地望着我,牙膏软管被折叠得一层又一层,上面全是一条条弯弯曲曲的皱纹,老态龙钟,和它原来那白白胖胖的样子简直是判若两“人”。

牙膏,它把自己的一切都无私地献给了人们,它自己却什么也没留下。

这样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晚上,我梦见牙膏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大姐姐,她对我说:

“给别人幸福温暖,是最快乐的事情,没有自私之心的人,是最高尚的人……”

(1)圈出第一节中4个错别字,把正确的字写在后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在短文第一段的横线上:

不但……而且 

因为……所以 

既……又……

(3)短文中第________节写“小白兔”高级儿童牙膏刚买来时的外形。

写出这节中的一个比喻句:

写出这节的最后一句中的联想部分:

(4)填空

①“小白兔”高级儿童牙膏刚买来时,小白兔的眼睛________,两个月后,小白兔的眼睛________。

②《牙膏》这篇短文赞美了________的精神。

【答案】

(1)要—耍;

密—秘;

卖—买;

妄—望

(2)因为;

所以

(3)3;

一双又红又大的眼睛炯炯有神,就像两颗闪闪发亮的红宝石

我仿佛看见了一只活生生的伶俐活泼的小白兔向我走来

(4)炯炯有神;

又干又瘪;

无私奉献

(1)此题是考查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改正错别字。

认真分析词语中哪个字用错了,应该怎样改正。

成语的用字都是固定不变的,不能随便改动。

(2)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分句前后是因果关系。

故选“因为……所以……”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4)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1)要—耍、密—秘、卖—买、妄—望

(2)因为、所以

(3)3;

一双又红又大的眼睛炯炯有神,就像两颗闪闪发亮的红宝石;

我仿佛看见了一只活生生的伶俐活泼的小白兔向我走来。

(4)炯炯有神、又干又瘪、无私奉献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

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这道题是按短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8.课外阅读

小黄牛找食吃

小黄牛一天天长大了。

有一天,牛妈妈对小黄牛说:

“孩子,你已经长高了,长结实了,不能老是跟着妈妈过日子,应该自己生活了。

”小黄牛点了点头。

从此它就开始自己过日子了。

一天,小黄牛慢悠悠地来到一户农民伯伯的院子里。

院子里长满向日葵。

叶子绿绿的,厚厚的,像猪八戒的大耳朵。

小黄牛又饿又渴,扬起头就要吃。

这时,它想起牛妈妈的话:

“孩子,农民伯伯种的庄稼,我们都不能吃它的叶子,叶子没了,庄稼就不能活了,那农民伯伯吃什么呢?

”小黄就到别的地方找食去了。

小黄牛拖着瘪(biē)瘪的肚子,走呀走呀,来到了一棵老榆树下。

茂盛的老榆树像一把大绿伞遮护着它的身子。

它感到凉快极了。

小黄牛饿坏了,张开嘴就要啃树皮吃。

这时,远处来了几个农民伯伯,他们干活累了,正要到老榆树下歇息乘凉。

小黄牛想:

如果我啃了树皮,树不就死了吗?

那农民伯伯还怎样乘凉呢?

小黄牛为自己能替别人着想感到高兴,突然间像长了好多力气,决心向草原前进,去找自己能吃的青草。

它来到草原,东瞅瞅,西看看,终于找到了妈妈带它吃过的草,叶子细长,绿绿的,软乎乎的。

一嚼起来,又香又甜,还流着汁水呢!

它高兴得又蹦又跳,痛痛快快地吃了个饱。

傍晚的时候 

小黄牛回到家里 

告诉妈妈哪种绿叶能吃 

哪种绿叶不能吃的理由 

牛妈妈听了 

高兴得眉开眼笑 

一个劲地夸它 

真是个能吃苦又懂事的好孩子 

小黄牛得到妈妈的夸奖 

高兴极了 

(1)给短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用“‖”把短文分成三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3)写出文中的两个比喻句。

(4)举例说明小黄牛是个能吃苦又懂事的好孩子,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用自己的语言叙述。

【答案】

(1),,,。

,,:

“。

”,!

(2)小黄牛长大了,牛妈妈让小黄牛自己独立生活。

小黄牛尽管又饿又渴,也不啃吃向日葵叶子和老榆树的皮,终于在草原找到了青草。

回到家里,牛妈妈夸小黄牛是个能吃苦又懂事的孩子。

(3)叶子绿绿的,厚厚的,像猪八戒的大耳朵。

(4)小黄牛又饿又渴,但它不吃农民伯伯种的庄稼,不吃老榆树的皮,它决心找到自己能吃的青草。

(1)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划分文章的意义段,即在意义上可以构成一个完整单位的部分。

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3)比喻句:

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1),,,。

(2)小黄牛长大了,牛妈妈让小黄牛自己独立生活。

小黄牛尽管又饿又渴,也不啃吃向日葵叶子和老榆树的皮,终于在草原找到了青草。

回到家里,牛妈妈夸小黄牛是个能吃苦又懂事的孩子。

(3)叶子绿绿的,厚厚的,像猪八戒的大耳朵。

(4)小黄牛又饿又渴,但它不吃农民伯伯种的庄稼,不吃老榆树的皮,它决心找到自己能吃的青草。

(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2)此题主要考查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