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人物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939150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34.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刘备人物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刘备人物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刘备人物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刘备人物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刘备人物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刘备人物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

《刘备人物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备人物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刘备人物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

首先,他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每当他介绍到自己时,常会重点提及自己是“汉景皇帝玄孙,中山靖王之后”这一点,要知道,在当时的社会是非常看重人的出身背景的:

有一位研究《三国》的日本同仁说过这样一句话:

“诸葛亮之所以投奔刘备,就是看中了皇叔这块金字招牌。

”此言可以说有相当的道理,按当时人们的观念,只有汉王朝也就是刘氏家族才是苗红根正的统治者,其余欲取天下者皆为乱臣贼子。

而整部《三国》的主导思想之一便是褒刘贬曹,也正是源于此。

其次,刘备非常会笼络人心,这一点与其说是为达到其政治目的,不如说是源于其仁厚的性格。

他所到之处,无不受老百姓称颂:

如在曹操攻打新野县城之时,刘备宁可放慢行军速度,也要带上百姓同行。

须知“兵贵神速”,更何况当时刘备是在自身难保的前提下去逃难的,有人因此便认为刘备这是多此一举,他们的依据是曹操此行的目的是追杀刘备,不是屠杀百姓,而刘备当时如果抛弃百姓,便可顺利脱离危险。

笔者认为此言差矣:

首先,曹操曾杀掉吕伯奢一家,不久后又因徐州牧陶谦的部下杀了其父而兴兵攻打徐州,在此过程中大肆屠杀百姓以泄私愤,在百姓心目中已留下了残暴的印象。

更何况即使曹操并非是为杀老百姓而来,在进军过程中也难保不伤及百姓。

而且从老百姓都愿意跟随刘备这一点也说明,刘备确实和老百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更为重要的是,刘备争夺天下必须依靠人和,因为天时和地利已分别被曹操和孙权所占据,而人和则是刘备争夺天下的唯一资本,一旦失

依然应邀赴约,但同时他带上关羽同往,做了较为周密的安排。

当诸葛亮听说刘备过江时都吃了一惊,慌忙前去察看,发现关羽在旁护驾时,方才长出一口气。

在关羽的威慑下,周瑜始终未敢轻动。

这段文字表现了刘备的胆识及处事的周密。

而最能体现刘备雄才大略的描写莫过于“青梅煮酒论英雄”这一段了:

曹操见树上结满青梅,便请刘备来到小亭来品梅饮酒,借机试探刘备,在席间曹操请刘备试举天下英雄,刘备举出了袁术、袁绍、刘表、孙策等人,皆被曹操一一否定,最后曹操认为:

“今天下英雄,惟刘使君与操耳。

”要知道曹操是非常善于识人的,以曹操当时的地位、能力,尚把刘备与自己并列,可见刘备确非等闲之辈。

当时刘备闻言大吃一惊,手中的匙箸不禁落地,此时恰巧天空打了一个惊雷,刘备从容地拾起匙箸道:

“一震之威,乃至于此。

”曹操言:

“丈夫亦畏雷乎?

”刘备道:

“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

”巧妙地把自己惊慌的神情掩视过去了。

同时给了曹操一个假象,使曹操认为刘备是一个胆怯懦弱的人,放松了对刘备的戒备,为自己以后逃离虎穴创造了先决条件。

这段文字不仅通过曹操之口表现了刘备的雄心壮志,更直接地表现了刘备的机敏。

而后来事态的发展也正应验了曹操的预言,刘备果真成了曹操欲统一天下的最强劲的对手。

写到这,有人不禁要问:

“刘备本身有这么多优点,而且论谋士,得一而安天下的卧龙凤雏(即诸葛亮和庞统)都在其帐下为其出谋划策;

论武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及魏延等,皆有万夫不当之勇;

论兵力,占据西川时的刘备要强过孙权,而与曹操不相上下,为什么他没有统一天下呢?

”这正是笔者下面将要提到的刘备的缺点:

笔者前面曾言,刘备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但成语“过犹不及”正是刘备致命的弱点。

作为一个普通人,重情重义是优点;

但作为一个领导人,过分的看重情义就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了。

且看以下几个片段:

片段一:

刘备帮助陶谦保住了徐州,于是陶谦想将徐州交付与刘备,但刘备却坚辞不受,直到第三次陶谦临终前再次托付,刘备方才领受。

其实前两次陶谦的托付也是十分挚诚的,如果刘备在陶谦第一次托付时就接受,以徐州为自己的根据地来发展,想来会在以后的斗争中主动得多。

虽然最终刘备接受了徐州,但也错过了治理的最佳时期。

他之所以迟迟不受,无碍乎一个“义”字,其实,他这是对“义”字的理解过于狭隘了。

作为争夺天下之人,应该妥善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必要时就应该舍小义而取大利,刘备显然忽略了这一点;

片段二:

刘备暂居刘表处,刘表欲将荆州托付于刘备,诸葛亮以眼神示意刘备接受,而刘备出于感情用事未与答应。

后来蔡氏姐弟违背刘表临终前欲将荆州传于长子刘琦之意,私立次子刘琮为荆州之主,并欲将荆州献与曹操,刘琦派伊籍去找刘备商量对策,伊籍建议刘备以吊丧为名智取荆州,诸葛亮也认为此计甚妙,而刘备认为此乃不义之举,不肯听从。

这再次表现了刘备对“义”字理解的狭隘性:

首先,蔡氏姐弟私改刘表遗嘱,并欲将荆州献与曹操,此为不忠,刘备伐之此乃代兄讨逆,这才是大义之举;

何况,刘备夺取荆州之后,完全可以把荆州交与长子刘琦,要知道,刘琦是与刘备同心的,而且刘琦自身又缺乏主见,必会对刘备言听计从,从而使刘备掌握荆州的实权,这既不违背忠义之道,又得以实惠,又何乐而不为呢?

而刘备偏偏目光短浅,放弃了这一良机。

要知道,当时荆襄九郡不仅地域辽阔,而且兵精粮足,拥有“马军五万、步军十五万,水军八万共二十八万。

大小战船七千余只”(蔡瑁语),如此雄厚之实力,已大大超过了只有三万水军的东吴。

而在赤壁之战时,曹操拥有八十万大军,这其中荆州的降兵就超过了三分之一,而这部分军队又是占据地利,以逸待劳的精锐之师。

如果刘备当时掌握了荆州,甚至不与东吴联合,就有击败曹操的可能,而且也可以为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而这一大好良机被其放弃,造成了后来处处被动的形势。

若非后来孙刘联盟,集周瑜、诸葛亮及庞统等数位高人之合力,加之曹操自身用兵出现失误,恐怕当时天下就被曹操统一了。

由此足见感情用事这弊端。

写到这里,就不能不提及刘备最重大的失误,即为给关羽报仇而兴兵东吴,引发历史上著名的彝陵之战。

其实,刘备在此之前就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庞统命丧西川后,他派关平送信给荆州的诸葛亮,请诸葛亮前来救援。

信中虽未明言让谁驻守荆州,但由于是派关平送信,其实是在暗示诸葛亮让关羽来守荆州。

按诸葛亮的本意是想派赵云来把守荆州,因为赵云能屈能伸,他能充分实施诸葛亮“南联孙吴,北拒曹魏”的战略思想。

而关羽虽有帅才,但他性骄气傲的性格使其不屑于与东吴联盟。

最终诸葛亮顺从了刘备的意愿,留关羽把守荆州,但他始终不放心。

果不出诸葛亮所料,荆州落入东吴之手。

此举打乱了诸葛亮先前之计划,诸葛亮的战略是:

占据西川,以西川为根据地北拒曹魏,而荆州作为西川的门户有两个作用:

一是防备牵制东吴,更重要的是将来北伐曹魏时与西川两路同时进兵,使曹魏首尾难顾。

而荆州一失,诸葛亮的这一计划便无法实施,但这时如果不攻打东吴,尚有补救的措施。

但刘备一意孤行,不听他人良言相劝,执意挥兵南下,先是张飞、黄忠丧命,后又被陆逊火烧七百里连营,致使七十万大军化为乌有,全系刘备一人之过。

这一战使蜀国大伤元气,从此再也无力与曹魏争夺天下了,只能居于西川这弹丸之地苟延残喘。

孙子兵法中指出,在作战中只要遵循五点即可百战百胜,为“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

识众寡之道者;

以虞待不虞者;

上下同欲者;

将能而君不能御者。

”而这五条刘备可以说一条都没有做到,因此他的失败也就是注定的了。

有人通过这件事认为刘备并不充分信任诸葛亮,笔者认为此言有些偏颇。

要看到,在大多数情况下,刘备对诸葛亮还是言听计从的,不然诸葛亮也不会发挥如此大的作用。

只是人都有弱点,刘备的弱点便是感情用事,一旦涉及到这方面,他往往不能用理智加以克服。

彝陵之战后,刘备在白帝城托孤,表现了他对诸葛亮的充分信任,同时向诸葛亮深深检讨了自己的错误,其情其景感人至深,正所谓“人这将死,其言也善。

”可惜他明白的太晚了。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刘备的确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仁人君子,但缺乏一个政治家所必须的理智和冷静

三国演义人物分析篇 

第四章三国演义人物分析之刘备

刘备爱惜人才,尤其对诸葛亮十分敬重,正是因为他敬重诸葛亮,听从没有被张飞关羽劝说,才发生了诸葛亮初出茅庐的第一场大胜仗----博望坡之战。

狠狠的打击了曹操80万大军南下的锐气(80万节选于《三国演义》,具体《三国志》上如何说,本人不知)。

之后,他对关于张飞说到:

“我将诸葛亮视为老师”(大概意思是这样)。

后来,他几乎将兵权完全交给了诸葛亮,于是有了后来的哭借荆州,征讨两川,直到最后他的儿子刘禅即位后的著名的六出祁山,并将诸葛亮推荐的人才几乎一一重用。

但是,历史上,刘备也是一个十分奸诈的人:

他在公孙瓒与袁绍交战之时,自己却一曹操讨伐徐州的名义,带着关羽,张飞来到徐州来救援陶膁。

等曹操因为自己的大本营濮阳被袭,自己退兵时,刘备按理来说应速速赶回公孙瓒身旁帮助他对抗袁绍,可是他并没有回去,只是把赵云打发回去后,自己温坐于徐州要塞---小沛,直到陶膁三让徐州后病逝,刘备当上徐州太守。

但是在这时候,公孙瓒几乎被袁绍要消灭掉了。

而刘备却也没有只字提到回去救援公孙瓒,而当初就是公孙瓒保荐刘备当上了平原县令。

而此时刘备已经把这个完全忘记了。

还有一点我们不可否认----刘备的江山是哭来的。

我们举个最明显的例子:

荆州这个最肥沃的地区。

当初,周瑜派重兵攻打这里,经过著名的彝陵之战等一系列悲壮战役,将曹操打出了荆州地区,可适当周瑜率军来到荆州城下时,城门紧闭,,当先锋周泰叫门时,城门上旌旗竖起,原来刘备陈曹吴交战之时,听从诸葛亮之计,将荆州三郡拿下。

这时,吴侯孙权派鲁肃来讨要荆州,但是刘备见面就哭,一句话也不说,从而鲁肃同意带刘备夺下东川时归还。

但是当刘备夺下东川时,吴侯派诸葛亮的弟弟诸葛瑾前来讨要,刘备假惺惺的说马上奉还,写好书信给镇守荆州的关羽,但是关羽坚持不给,甚至要杀诸葛瑾,于是诸葛瑾狼狈逃回,刘备说等我攻下西川,派关羽镇守那里,必当奉还。

但是当他攻打下西川,鲁肃前来讨要时,他又哭着不给,于是没有办法。

以致到最后东吴伐荆州,关于败走麦城。

而且,刘备的有些人才也是哭来的,我们可以文举孔明,武举子龙:

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与它讨论了天下之事,但刘备欲请诸葛亮出山之时,诸葛亮以“自是乡野闲人,懒散惯了,不愿理会朝政”推托,可是刘备当场就泪沾湿袍,痛哭流涕道:

“先生若不出山,东汉江山如何是好?

天下百姓如何是好?

”感动了刘备,于是便出山辅佐刘备。

刘备爱才不惜才:

例如在刘备准备出兵伐吴之时,诸葛亮也劝说过:

“当务之急乃北伐曹贼,恢复汉室。

情义之事,可以推后”但刘备不听,坚持要起全国之兵,消灭吴国,以祭关羽在天之灵。

于是就出现了火烧连营700里,病死在白帝城的惨剧。

话说刘备,并不是一个好人,但也并不是一个枭雄:

他的好总结为一字一句:

“仁”(可以举刘璋为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说明了他的本质。

刘备的阴暗一面:

骗术太多:

骗荆州,骗袁绍,骗曹操等。

其实历史上的刘备,那真的是一位响当当的英雄人物,若非生在群雄并起的时代,一定可以扫平寰宇,一统山河。

阮步兵有句话“时无英雄,遂教竖子成名”,“竖子”说的是汉高祖刘邦。

但刘备的时代,“英雄”却似乎走俏得很,苏东坡的千古风流人物好象都挤到三国的赤壁战场上了,虽然范仲淹笑话他们说“费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但范公显然是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在那个乱石穿空的年代,最终能够壁立千仞无非曹刘与孙仲谋三人。

说起来,孙权其实是个后辈,而曹刘并称,事实上也确实有相通之处,黄巾寇起,曹刘俱能乘势而起;

平吕布后,这两人惺惺相惜,同乘同座;

以及后来的火烧赤壁与火烧连营,失败的命运都如此相似。

但是,刘备比之曹操以及最终战胜自己的孙权,毕竟更胜一筹:

曹操父亲曹嵩为宦官养子,早已进入东汉外戚.宦官的顶级权利阶层,因此曹操与袁绍一样,出身公卿,少时便能彼此交好,引为援就;

孙权则世为江东富豪,父亲孙坚以勇御众,饶有郡产,史书明言孙权是“承父兄之基业”;

而刘备不然,他虽托名汉室宗亲,实则渺远难追,祖父和父亲虽做过县官之类小官,到刘备时却跌落到了最惨淡处,所以只能和母亲织席贩履来糊口。

事实上当时人对刘备的“汉室宗亲”是嗤之以鼻的,难保历史上就没有人如江东陆绩那般诘难诸葛亮,说“汉室宗亲”云云谁知道是真是假!

但刘备竟能以如此卑微的出身,取得与曹孙抗鼎的局面,实在不简单。

而刘备的成功,足以被万世景仰,因此虽然由于晋朝因承魏而兴,故陈寿等奉魏为正朔,后代很多史家却表达了不同观念,如习凿齿、朱熹、肃常、郝经等人,均以蜀汉为正统;

《三国演义》等文学著作,更是拼命抑曹尊刘,虽然在客观上“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但刘备的人格魅力实在是胜过了曹操,怪不得曹操如此看好他!

刘备的过人之处,有几个重要的方面。

首先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

刘备起兵不仅仅是投机,也实在是有清平宇内之志。

黄巾之乱,兼以瘟疫横行,全中国的人口剧减,“十裁一二在”,不过才六、七百万,说“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一点都不夸张。

刘备称帝时,蜀国统共才二十万户,九十万人。

国家当此危难,如司马徽那样的好好先生、许汜那样的求田问舍者比比皆是,连诸葛亮都不愿轻出茅庐,而刘备卒能以天下为念,崛起于寻常巷陌,以绵薄之力捐助国家,正是大好男儿所当为。

而且,在被曹操收并后,虽被厚待,但由于深知曹操将不利于汉室,于是看轻个人的名声安危,接受密诏,然后又毅然与曹操决裂。

下得西川后,又不遗余力进攻曹操,誓要“董齐六军,纠合同盟,扫灭凶逆”。

因此,千古以来,尤其是《三国演义》出现以前的文人墨客,讴歌刘备的诗篇并不少于曹操,著名的如吕温《刘郎浦》:

“谁将一女轻天下?

欲换刘郎鼎峙心。

”辛弃疾《水龙吟》: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等等,刘备不仅是个英雄形象,且被称作“刘郎”,其英雄的翩翩仪表,可与“周郎”同证。

其雄心壮志,甚至也非刘邦“大丈夫当如是”、项羽“彼可取而代也”这样的草莽人物所可比攀。

其次,刘备重视“人”的观念,保人意识强烈,用人水平高超,因而也就具有极强的人格魅力。

这一点从他撤离荆州时,表现得最为明显。

《三国演义》着重写道了百姓对他的追随,《三国志》也载刘备说:

“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而实际上,追随他的又何止百姓。

《资治通鉴》说到,曹操进攻荆州,荆州士子如云一般追随刘备。

刘表治下的荆州,不仅相对太平繁荣,而且由于刘表本人为清流的缘故,吸纳了大量的名士,而因刘表志大才疏,这些人大多暗恋刘备,即便是刘表本人,也对刘备推心置腹。

其他如公孙瓒、袁绍、曹操、吕布等,都是天下一等一的英雄,却也对刘备趋之若骛,比如吕布,明明利欲熏心袭击了刘备,却不忍心伤害刘备的家小,且最终又接纳了刘备,要换了是曹操,只怕早被剁成肉酱了。

可见刘备的人格魅力实在无法抵挡。

刘备善待士卒,在入主西川之前,刘备没有一寸土地,却始终有相当实力的军队没有离散,这是他凝聚力的表现;

张世平、苏双等“见而异之”,马上就能“多与之金财”用来“合徒众”,而陶谦与刘备接触未久,便说“非刘备不能安此(徐)州也”,都可见其人格魅力和社交能力;

早年遇刺客,刺客竟然不忍刺,并“语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

刘琮束手,刘备“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可见其震慑力和吸引力;

刘备逃出荆州,百姓扶老带幼跟随,可见其政治魅力,这是对曹操的战胜,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当时的民心向背;

刘备入川,刘璋旧臣不计前嫌一概录用,可见其胸襟广大……以上罗列这么一大堆,无不是刘备的好,试问曹操、孙权得到这么多赞誉吗。

而他在用人方面,正如大家所熟知的那样,连诸葛亮都大有不如,此处不再赘述。

再次,刘备有大才。

当时称其为“枭雄”,其才华表现在多方面,而其中最重要的是战略眼光。

乘势而起便是有眼光的表现,后来不断骚扰曹操后方,令操如芒刺在背,更是表现了远远超过袁绍和刘表的见识,当时也只有曹操等少数几人才能意识到他的能量。

另外,在具体的战役中,刘备也不是等闲之辈,《三国志》明言其“善用兵”,在结识诸葛亮前,已经身经百战,并在征战中不断地壮大着自己,拥甲一直在数万以上,是各诸侯争相拉拢的对象。

且诛车胄、杀蔡阳、烧博望、战赤壁、征四郡、收西川、取汉中……这都是刘备亲自指挥的胜仗,比如取汉中,战局一直按照刘备的预谋进行,兹录于下:

“二十四年春,自阳平南渡沔水,缘山稍前,于定军兴势作营。

渊将兵来争其地。

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大破渊军,斩渊及曹军所署益州刺史赵颙等。

曹公自长安举众南征。

先主遥策之曰:

‘曹公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

’及曹公至,先主敛众拒险,终不交锋,积月不拔,亡者日多。

夏,曹公果引军还,先主遂有汉中。

”打了这么多胜仗,如何大家只记住了夷陵之败呢?

我们对赤壁大败的曹操,没有这么苛刻吧!

再说夷陵之战,史载刘备兵统共不足七万,比东吴尚少一万,且算是孤军深入,纵是败了,也象李陵那般的悲壮,比曹公之众败于寡,尚有很大距离。

刘备还勇敢机智,勇敢处如“至京见权,绸缪恩纪”,抱得美人归,机智处如“阴欲离绍,乃说绍南连荆州牧刘表”,便金蝉脱壳扬长而去。

据说刘备年轻时曾师事郑玄,虽“不甚乐读书”,想必不会一无所得,而且帝王师也并非郑玄之流,而应是姜尚、张良之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